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教育的发展反映了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晚清维新变法运动中,急剧的社会动荡,外来列强的种种欺凌,战败割地赔款,增开商埠,中国陷入民族危难中,显然它是晚清救亡图存的产物。在酝酿筹办期间,广采他国,特别是日本的教育制度,勾勒出近代中国的国家教育蓝图,并以政权力量推行各项教育措施。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开启了中国近代大学之门,其开风气之先,树立了全国学堂之表率。

——摘编自陈滔娜、沈洁《京师大学堂开启中国近代大学之路探寻》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新式教育推广状况。

年代

小学堂

中等以上学堂

女学堂

教会学校

1900年以前

3

7

1

7

1900—1905年

34

13

3

3

1906—1911年

120

16

14

3

(注:创办年代不详者除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大学堂创办成功的主要原因,以及其体现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上海新式教育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举一反三
某校八年级学生开展了“近代国家出路的探索”研习活动

材料一

(恭亲王奕䜣等人)希望在不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采西学”“制洋器”“筹国用”,达到“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的目标,其“自强”意识为后世所承继,成为中国人“振兴中华”的思想源泉之一。

——摘编自杨宏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转折的三个重大关节点》

材料二

甲午战败,清廷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新道路。概乎其要,分为两途:一为保全清廷、实行君主立宪的戊戌变法;一为推翻清廷、实行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张研等《清史十五讲》

杨椒山祠(公车上书签名地)

颐和园仁寿殿(光绪帝在此召见康有为,准其专折奏事)

材料三   《新青年》刊登的部分文章

刊登时间

撰稿人

文章及主要内容

1915年9月

陈独秀

《敬告青年》提出新青年六条标准: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

1917年1月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1918年5月

鲁迅

《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号召人民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1919年5月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1920年5月

陈独秀

《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就女工工资水平、工作时长等问题进行讨论

1923年6月

瞿秋白

翻译《国际歌》,使中国劳动人民和世界无产者得以同声相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