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西省寻乌县博豪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心比眼睛看见的多

马迎辉

    ①偶然看到一期电视娱乐节目,竟遇到感人的一幕。那是一档平民娱乐节目,由女儿和母亲搭档出演。节目接近尾声,最后一对母女上场。

②台上的女儿花样的亮丽,颀长挺拔的身姿似一株亭亭玉立的竹。一双湖水般的眼睛,汪着青春的憧憬与美好。主持人问观众:“大家注意到没有,前面的几对选手上台时,都是女儿搀着妈妈。而这对母女却是妈妈小心地扶着女儿?”观众还在一头雾水地猜着主持人的用意,舞台上的妈妈却已泪水涟涟:“大家可能没有看出来,我女儿两只眼睛的视力加起来才只有0.1,她眼中的世界只是一个个模糊的轮廓。而在一年前,她的视力还是2.0。由于视神经萎缩,她的视力可能永远不会再恢复了。”我惋惜地看着那双眼睛,清澈见底的眼眸中看不出悲苦,而是装满着微笑和爱意,洒向观众,望着妈妈。

    ③主持人十分痛惜地问女孩:“当初,知道自己生病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毕竟,年轻的女孩都是爱美的。”我理解,主持人是想听一个女孩在不幸的打击中重新振作的心路故事。没想到,女孩绽出一个甜美的笑:“我觉得生病之后,我依然很美丽啊!”观众和嘉宾都被这意外的回答逗笑了,眼里却汪着泪。女孩说:“我不能天天悲伤,让妈妈为我担心,因为那就不是我了。”女孩的眼睛始终在笑,这样纯净的眼睛似乎装满了世间所有的美丽。花开着,云飘着,未来亦是铺满锦绣。她的笑,却将观众的眼泪笑落了。最后,主持人问女孩:“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我会帮你实现愿望。”说着,他望向对面的几位明星嘉宾。又一次意外,女孩说出的愿望不是 在近处看看某个明星,而是“我最想看到的是妈妈住进我为她买的新房子。我要给妈妈家的温暖和幸福。”母亲和美丽的女儿相拥而泣。一向幽默风趣的主持人努力地克制着眼泪,动情地说:“我相信,不管今后眼睛如何,你一定能看到妈妈住进新房子,一定看得到。因为,只要把心打开,看到的会比眼睛看见的要多。”

    ④心比眼睛看见的多!真的是这样啊,我们这些视力正常的人,常常因为心灵蒙尘,让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而这 个生活在模糊世界的美丽女孩用纯净的微笑和真挚的爱告诉我们,一个水晶般清澈的心灵能望得见最美的未来。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请从文章第②③段中找出二个描写女孩眼睛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结合全文仔细品读,写出女孩的性格特征。
(2)、“观众和嘉宾都被这意外的回答逗笑了,眼里却汪着泪。”观众和嘉宾为什么“笑了”却“汪着泪”?
(3)、文章第③段女孩的两次“意外”回答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4)、小华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被老师批评,手机被老师当堂收起,从此,他耿耿于怀,不认真听该老师的课,不做该老师布置的作业。你认为小华应该怎样做才不会使自己的心灵蒙尘。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⑴去朋友家,她家的小保姆正坐在沙发上哭。朋友小声说:“下午接小孩放学,上大巴时手机丢了。”
⑵看着小姑娘哭红的眼睛,我半天才劝慰一句:丢了也没有法子的,下次小心点就好,别哭坏了。小姑娘抬头呜咽:“我一直都不喜欢那个手机的,今天丢了,我才发现我好喜欢它的,简直比丢失一个朋友还让我难过…….”
⑶我想告诉她,永远不要拿物质的东西和真正的朋友相提并论;还想告诉她,许多东西都是失去了,才感到它的珍贵……但我最终什么也没有说。我知道,我们都是在不断的丢失后,才慢慢的长大的。
⑷六岁那年,我有了第一辆自行车,喜欢得不得了.可没多久,一次和小伙伴去照相馆冲洗玩耍时照的照片,出来竟发现车不见了,当时眼睛就红了,搭小伙伴的车回到家,看见妈妈就大哭。妈妈吓坏了,问清情由后却笑着说:“车丢了没关系,人没事就好。”
⑸在广州好不容易找到那份高薪的工作时,很珍惜,生怕有差错,早出晚归格外卖力。眼看有升职的希望时,却因为实在无法忍受老板对下面员工的苛刻,和他大吵一架后摔门而去。一个人在人来车往的北京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天快黑时在公共电话亭打电话跟一个朋友说:“我把工作丢了。”朋友放下电话赶了过来,他对我说:“工作丢了可以再找,人有善良之心最重要。”
⑹去年7月,办好去欧洲的旅行签证,临走时却把脚扭伤了。骨裂,打着石膏坐在家里,心情无比郁闷。去拆石膏那天,医生看着我的脸,说我的眉头皱得可以拧出水来。我被他这个夸张的说法逗乐了,他告诉我,错过一次旅游机会不要紧,但若是让伤痛和遗憾过于影响自己的心情,岂不成了双重的伤痛和遗憾?
医生不是哲学家,但他真的不仅仅让我裂开的骨头复原如初。
⑻这一生,我们会丢失很多东西:经验不足,丢失了第一桶金;要求完美,丢了一场无法回头的爱情;为了看得到业绩,甚至丢失了一个本来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
⑻每一次丢失,心里都会有隐隐的痛,但每个人都是在丢失后才一天天长大。

阅读陈志江《算计》,完成下面小题。

    ①夏天的天气真是变幻莫测,早上还是万里晴空呢,中午时天色就变了。小镇的上空阴云密布,一副山雨欲来的模样。 吴老头蹲在巷口,身边的纸箱上面横放着一把雨伞,纸箱上歪歪扭扭写着几个大字:雨伞,三十五元。他抬头望望天,精瘦的脸上露出喜色。

    ②哎,这伞是新的吗?一个男青年在小摊子前停下了脚步,手里抓起雨伞问道。吴老头抬头瞅了他一眼,只见这男青年穿戴时尚,脖子上挂着一条粗大的金项链,黄灿灿的光晃得他眼睛都眯缝起来。

    ③当然是新的,你看看,包装还是完好的,洋货,好用。吴老头用手点了点雨伞包装上的那两行洋文,夸道,这雨伞特好卖,一箱子只剩下这一把了。

    ④骗鬼呢,随便印上两个洋文就冒充洋货。男青年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不屑地说,你以为我没上过学吗?这几个汉语拼音我还认得出来。三十五太贵了,顶多给你二十,卖不?

    ⑤不卖!老吴头斩钉截铁地摇了摇头。

    ⑥二十五。男青年抬头看了看天,眉头皱了皱。

    ⑦三十五,少一分钱也不卖!吴老头气定神闲地说,反正只剩下这一把了,我不愁卖不出去。

    ⑧好,三十五就三十五!男青年咬了咬牙,恨恨道,你这是趁火打劫呢,一把破伞也卖得那么贵。

    ⑨大叔,这雨伞四十元卖给我吧。忽然一阵香风袭来,摊子前多了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妇,一上来就抬高了价钱,声音妖媚地说,快下雨了,不要淋湿了我这身高档的连衣裙,香港买回来的呢。

    ⑩行,你给四十元把雨伞拿走吧。财神爷从天而降,吴老头不由得喜形于色。少妇也很爽脆,从香肩上取下小坤包,拉开拉链就要付钱。

    ⑪慢!男青年一声大喝,制止了他们的交易,愤愤地说,这雨伞是我先看上的,做事总要讲究先来后到吧?懂不懂规矩?少妇不屑地撇了撇嘴,哟,你这小伙子这是不讲理呀,买东西都是价高者得,这规矩你又懂不?

    ⑫哼,你以为自己有几个臭钱就很了不起吗?本大爷最看不惯的就是拿钱砸我!好吧,我出五十,这雨伞我要定了。男青年寸步不让。

    ⑬七十!少妇白了他一眼,说,好男不与女斗,给点风度好不好?

    ⑭一百!奶奶的,我出一百!男青年似乎是豁出去了,铁了心要争到底。他从身上摸出一张百元大钞,神气地说,大爷我有的是钱。吴老头急不可耐地从男青年手上抢过钞票,一把揣进口袋,高兴地说,哈哈,你们俩也不用争了,这事情我可以做主,这雨伞毕竟是小伙子先谈价的,小伙子,一百元成交了。

    ⑮有毛病!男青年的顽固,似乎也让少妇偃旗息鼓了,狠狠地瞪了男青年一眼,扭着屁股走了。男青年抓起雨伞,抬头看看阴沉沉的天色,也急匆匆向另外一个方向走了。

    ⑯吴老头掏出一根烟点上,脸上带着狡黠的笑,从纸箱里再掏出一把雨伞放在箱面上。少妇一阵风似的从巷口闪出来,笑嘻嘻地问,爹,女儿这招是不是挺管用?

    ⑰管用,管用,嘿嘿,就你鬼点子多。吴老头笑吟吟地说。伸手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百元大钞,递给少妇,喜滋滋地吩咐道,去打一斤酒买半只烧鸡,我今晚要喝上两盅。

    ⑱少妇接过钱,摸了摸手感不对,又举到眼前看了看,忽然脸色都变了,爹,你怎么不仔细看看,这张是假钱!

    ⑲两人追出巷口,可是哪里还有男青年的影子?狂风呼啸着,宛如嘲弄的笑声。

(选自《小说选刊》2017年第1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尘世小暖

顾晓蕊

    ①她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佝偻着腰,脸上的皱纹刻画出岁月的年轮。我是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每天衣着光鲜地坐在办公室里,重复着冗繁单调的工作。我们来自不同的天地,只因偶然的机缘,让彼此的生命从此有了交集。

    ②多年前的一天,我端着茶杯急步去茶水间,把迎面而来的人撞了个趔趄。她是位年长的清洁工,俯身扫地,额头上渗满细密的汗珠。我正要开口道歉,她反而先问道:“姑娘,撞到你了吗?”我笑着摆手说:“我走得太慌了。”

    ③不久后的一天,我倚窗而立,见她在楼下打扫落叶。她挥舞着大扫把一下一下地扫着,金黄的落叶映衬着她瘦弱的身影,显得执著而清寂,让我莫名地想起远在家乡的母亲。我整理出一摞旧报纸,然后喊她上楼,说:“这些报纸堆在地上挺碍事,你搬走吧,还可以换些零花钱。”她感激得连声道谢。那以后,我经常把一些旧报纸送给她。

    ④时间久了,渐渐地知道了她的一些事情。她的爱人曾是公司的职工,因病去世,这对一个原本清贫的家来说是雪上加霜。公司为了照顾他们母子,同意让在乡下务农的她到厂里做清洁工兼看自行车棚,两间值班室成了她的居所。一晃十余年过去,她的儿子到建筑工地打工,且已娶妻生子。这时,90多岁的老母亲却又瘫痪在床。为了多挣些钱给老母亲看病,也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原本应安享晚年的她仍在辛苦劳作。然而,说起这些时老人却是一脸的平静,她说:“在我小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在的生活很好,很知足了。”

    ⑤有一天临时加班,直忙到暮色四合,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厂门口时,见她站在风里眺望。看见我后,她赶紧迎上来说:“我今天从老家回来,给你背了半袋面,等了半天天等到你了。”她又说:“你对我那么好,我都不知道给你点啥好,这是自家磨的玉米面,烧稀饭可香了。”

    ⑥那一刹那,仿佛有千万朵荷花在眼前盛开,我的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感动。她没读过几年书,“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她说不上来,但她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并把它当作一种感恩。这让我感到羞赧,我给予她的是舍弃的“旧物”,而她还报给我的是汗水凝成的“礼物”。我抱着那半袋面离去,如同怀抱着一颗沉甸甸的心。

    ⑦此后她不时从老家为我带来新鲜的蔬菜或甜脆的瓜果,为了不拂她的好意,我笑着接了过来,之后再用别的方式,悄悄地还之以礼。有时她在清扫地面,看到我走过,会停下手里的活,朝着我温和地笑笑。如果看我不是太忙,还会上前搭几句话。闲聊中,她得知我爱好写作,话语里更多了几分敬重。

    ⑧一天,她在路上等我,递上一卷透着香气的烙馍。我谢过她正要离去,老人关切地说:“姑娘,写文章很费脑子的,你看上去瘦了,记得多吃点饭啊!”我点点头,认真地说:“好,我记得了。”就在我转身的那一刻,只觉得心绪如同起伏的波涛,万千奔涌。在这座城市里,除了老公和孩子以外,我没有别的亲人。她称呼我姑娘,留意到我的胖瘦,我知道她是真的心疼我。

    ⑨那天下班路过车棚,看见老人坐在大树下,怀里抱着孙女,一边拍一边轻轻地哼唱。阳光透过树隙散落一地斑斓,我缓缓地从她面前走过,两人相视一笑。恍然间,觉得有点像黑白老电影里面的场景,我多么希望时光留住这温馨的一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菜干

琦君

①旧式农村,自种蔬菜,故可一年四季取之不尽,吃之不竭,但为了配合荤腥,调节口味,除了现拔现摘、现炒现吃的新鲜园蔬之外,家家户户都要在冰雪严寒的冬天,腌制咸菜和菜干。在春夏之交晒菜心,以便随时补蔬菜之不足。

菜干就是干菜,(我家乡土话许多名称都倒一下,例如拖鞋称鞋拖,罩袍称袍罩。)沪杭人称干菜为霉干菜。顾名思义,是要略经发酵,才会转为深咖啡色或黑色,要越乌黑的越香。这也是母亲一双“魔手”特有的技艺。所以夏天里,左邻右舍,都来我家要点乌黑油亮的菜干炒肉末下稀饭吃,非常爽口。

菜干的腌制过程,不像咸菜那么简单。先要整理出大小均匀的青菜,一棵棵用布擦净,一片片撕开,加适量的盐揉透,铺在簟上吹风至半干后收入瓮中。待若干时日后,开启时闻到一股触鼻的霉酸味,再取出切碎,置蒸笼中蒸熟,再取出在大太阳下晒干。干得跟茶叶一般,那就放多久都不会坏了,有的人家为了省钱,只晒不蒸的。

④入少许“老酒汗”。老酒汗又是我家乡一种上等酒的名称,是拿自制的黄酒用大火蒸,滴下来的蒸汽就是“酒汗”,也就是“白干”,比美国的“约翰走路”香得多了。次一等的叫烧酒,那是由酒糟蒸的,酒性烈,远不及酒汗来得醇厚。酒汗有防腐之功。此外,母亲还加进一些黄砂糖,可以帮助发酵,这是外公教的。外公说,这两样东西,别家是舍不得放的,这才是“潘宅菜干”的特色。

⑤三、四月里,田里的油菜最多时,母亲还晒嫩嫩的油菜心。那是将尚未开花的油菜摘下嫩顶,洗净后在滚水中捞一下,取出沥去水,铺在竹簟上让烈日晒干,完全像现在的脱水菜。然理得齐齐整整,一捆捆扎好,再用布袋包了,寄到遥远的北平给父亲尝新。看母亲一针针缝布时的神情,不只是在做一件工作,而是把一缕缕、一丝丝思念远人的情意,都和在嫩菜心里了

⑥母亲做完干菜心和菜干,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干菜心是煨肉吃的,她自己很少吃,贵客来了才烧,因为太好吃了,总是吃得光光的,我只能倒点卤汁拌饭吃。

⑦外公来时,母亲就一定煨一大碗给他老人家享受,我跪在长凳上看外公大口大口地吃菜。我问:“外公,你为什么不吃肉呢?”外公说:“娘边的女儿,肉边的菜,肉边菜最好吃,娘的女儿最享福。”

⑧直到现在,我每吃肉边菜就会想起幼年时偎在母亲身边的幸福时光。

⑨菜干煨肉当然也是一道好菜。乡下人俭省,除了过年时才煨,平时都是用油渣炒菜干,炒一大钵子可以吃十天半月都不会坏。记得有一次去邻居家吃尝新酒,一盘猪肝都一片片干得翘来,底下全垫的菜干,看看猪肝都发霉了。原来乡下规矩,猪肝是摆样子,不能吃的,等尝新酒的一阵热闹过去以后,才拿来炒豆干,还当一道名菜呢。因为乡下人一年只养一条猪,而一条猪只有一副肝啊。

⑩母亲说:“一副肝也好,两副肝也好,我是不吃这样血腥东西的。”她吃得最多的是菜干炒豆干末。炒得香喷喷的,有时她还用菜干冲汤喝,像泡茶似地。她一边喝汤,一边就念“菜干经”。

⑪“菜干经”的词儿,我一字不漏地都记得,是这样的:“菜干经菜干经,撮把菜干泡碗汤,喝到心里妙荡荡。西方路上有金桥,有福之人桥上过,无福之人桥下过……”

⑫此情此景,历历如在目前。

记叙性文本阅读

盼年

曹玉祥

①大街小巷年货叫卖声此起彼伏,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在我记忆中,年是“盼”来的。 

②第一个盼来的节日是腊八。这一天,母亲会用糯米、花生、红枣等熬成一锅稠稠的腊八粥。看着红白相间的黏黏的腊八粥,我会敞开肚皮喝两大碗。这是过年的第一顿好饭,花生红枣香会在嘴边飘上好几天!再就是盼着跟在大人后面去赶集,逢单逢双的日子赶着不同的集。这时候,大街小巷都挤满了人,各条路上也都是陆陆续续赶集“办年货”的人。大人具体买什么孩子们并不太关心,只是盼着大人赶完集后买个“烧巴子”递给自己,然后心满意足地捧着吃!再能给买点儿其他小玩意儿,就更是满心欢喜了。

③在腊月十七八的时候,母亲就开始擀“果叶子”,小麦面的多,糯米面的少。母亲把揉好的面团擀成一张张铺满案板的大圆片,三五张摞在一起,用刀划成菱形的片儿,然后把成摞的片儿交给我,摆在用高粱秸织成的盖帘上晾晒。我会趁母亲不注意时揪下“果叶子”的一角放在嘴里咀嚼,满口温温软软的香味儿!过后母亲总是怪我没看好,让“小小儿”给吃了!

④接着就盼“蒸炸煮”了。总是先蒸后炸最后煮,父母在厨房里劳作,这时候,小孩子是绝不允许进厨房的,更不准多说话。我们兄妹几个就默默地徘徊在厨房门前,从早到晚、天复一天。先蒸一天馒头,再蒸一天包子,接着炸圆子、鱼、“果叶子”,最后煮肉。我们就在厨房门前走来走去,不时地接着从门缝里递出来的花生馒头、萝卜细粉包子、绿豆圆子、鱼面块子、“果叶子”,还有带着很多肉的大骨头,边吃边眼巴巴地望着母亲会从门缝里递出什么东西来……这几天家家几乎不成顿做饭的。整个村子笼罩在青烟袅袅之中,到处飘荡着馒头包子香和油炸的香味。

⑤最盼的就是年初一早晨,给父母长辈拜年要压岁钱。父母除夕晚上给一张大票来“压腰”,过了初一还得要回去,我一整个晚上都攥得紧紧的揣在兜里。初一早晨要到族里长辈床前磕头,得钱不多,但钱是自己的。然后就是跟着大人挨家挨户去拜年,回来的时候兜里装满了瓜子和花生!到了初二,就盼着走亲戚。到姥姥家不用闹也会让去的,会有大份儿的压岁钱。还会拽着大人的自行车,闹着去其他亲戚家混压岁钱。走完亲戚,意犹未尽地盼元宵,虽是小年却吃大餐,还能尽兴玩。

⑥现在过年,钱多了,“盼”少了;年货多了,年味儿少了!

⑦最美还是儿时“盼”过热闹年!

【注】①烧巴子:尺把长的烤炉烧饼。②小小儿:这里指麻雀。③鱼:这里指包着鱼肉的面块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