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11-25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中考试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梁王魏婴觞①诸侯于范台②。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避席择言曰:“昔者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① , 易牙乃煎敖燔炙③ , 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 , 愧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淮水,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筑高台美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樽,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调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国。今主君兼此三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①觞:酒器,此处指宴请。 ②范台:与后文中的夹林,兰台皆为魏国胜地。
③嗛:通“嫌”,快意,满足。 ④燔炙:烧烤。
①对“至旦不觉”中“觉”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睡着
B. 睡醒
C.醒悟
D.发觉
②与“蒙辞以军中多务”中的“以”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自以为大有所益
B.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C. 醒能述以文者
D. 以临淮水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劝说对象 | 目的 | 方法 | 时机 | 效果 | |
孙权 | 吕蒙 | 进学 | 用自己的学习经验现身说法 | “” | 吕蒙让人刮目相待 |
鲁君 | 梁王 | 不要耽溺于“□”“□”“□”三者 | “觞诸侯于范台” |
本学期学校将举办2024年校园文化节,小李参加的校戏剧社与校读书会合作联动,准备 在“校剧场”进行一次主题为“经典呈现”的戏剧演出。
祥子 | 虎妞 | ||
身份 | 车夫 | 身份 | 车厂主的女儿 |
性格特点 | 曾经、堕落后懒惰无耻 | 性格特点 | 大胆泼辣、 |
主要事件 | 卖骆驼、 | 主要事件 | 骗祥子结婚、 |
曹先生 | 阮明 | ||
身份 | 大学教授 | 身份 | 罢工组织者 |
性格特点 | 性格特点 | 、 | |
主要事件 | 坐祥子的车摔伤 | 主要事件 |
A.敢爱敢恨 B.不学无术 C.举报曹先生 D.勤劳朴实
E.伪善自私 F.正直宽厚 G.为祥子买车 H.出卖阮明
编剧小王:我读了原著,祥子命运中的“三起三落”让我唏嘘,我希望能够完整呈现这些内容。
小李:我认为不妥。。
编剧小刘:你的建议是对的。但是戏剧演出既要突显人物形象,还要能表达原著小说的主题,很难取舍。
小李:我认为“祥子被敲诈”这个情节就很合适。其中“祥子”和“”之间的矛盾冲突正是当时社会阶层中“”和“”之间的对立,展现了个人悲剧和社会环境的紧密关联。
编剧小刘:你的想法很好,接下来,剧本编写就交给我们吧!
“学校文化节”呈现的舞台应该有别具一格的创意表达。去年沪语版《繁花》爆火,也让人们关注到“方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建议本次“校剧场” 尝试用沪语念台词,向大家展现上海方言的独特魅力。期待你采纳我的意见。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