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11-25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文言文(35分

  • 1. 默写
    (1) 造化钟神秀,。《望岳》
    (2)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3) 商女不知亡国恨,。《泊秦淮》
    (4) 中国运动员在奥运比赛现场,不受外界影响,冷静面对赛事,宠辱不惊,让我们想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的“”这两句。
  • 2.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避席择言曰:“昔者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 ,  易牙乃煎敖燔炙 , 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 , 愧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临淮水,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筑高台美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樽,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调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国。今主君兼此三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①觞:酒器,此处指宴请。      ②范台:与后文中的夹林,兰台皆为魏国胜地。

    ③嗛:通“嫌”,快意,满足。      ④燔炙:烧烤。

    (1) 【甲】文选自《》,这是一部由(人名)编撰的编年体史书。
    (2) 理解选文中的加点字

    ①对“至旦不”中“觉”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睡着         
    B. 睡醒            
    C.醒悟                 
    D.发觉

    ②与“蒙辞军中多务”中的“以”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自为大有所益                
    B.后世必有酒亡其国者
    C. 醒能述文者                  
    D. 临淮水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 阅读选文,完成以下表格
     

    劝说对象

    目的

    方法

    时机

    效果

    孙权

    吕蒙

    进学

    用自己的学习经验现身说法

    吕蒙让人刮目相待

    鲁君

    梁王

    不要耽溺于“□”“□”“□”三者

    “觞诸侯于范台”

    (5) 两篇选文让我们懂得劝说他人不仅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还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乙】文中鲁君选择在“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这一时机劝说梁王,之所以有效的原因是

二、现代文(35分

  • 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避免肤浅的因果推论
        ①有人宣布了一个发现:经常去健身房的人不太可能有心理疾病。为什么呢?因为经常去健身房的人他大概率更有空闲,生活自律,即便不去健身房,也不太容易患上心理疾病。还有人说:因为听音乐时人们总是身心愉悦,所以经常听音乐的人会长寿。
        ②这类推论看似可笑,却映射出我们日常推论的基本逻辑缺陷。我们容易只盯着并重点强调某个事实,或者将两个事情强行捆绑在一起,好像这样就找到了不一样的角度,有了不一样的洞察。过度简化因果,有可能用结论反推事实。在叙述中,强化一部分,又忽略另一部分。我们随时都在根据观念挑选一些证据,通过错配因果论证一个道理。
        ③多数人更喜欢活在肤浅的因果推论中。分析一件事,最容易落入的陷阱是走过场:我们刚出发就认为自己已经到达。所谓的得出结论 , 只不过是抓住了我们第一时间联想到的一种可能性就迫不及待地将它讲出来。
        ④在所谓的后真相时代 , 人们更重视感觉上的真实 , 而不是经过确认的事实上的真实。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往往比陈述客观事实更有影响力。随处可见的热门话题中,有很多真相还没有被验证就广为流传,激起人们的愤怒、兴奋、欢乐等各种情绪;等到我们想着分析事件,验证其真实性的时候,这件事情早就过时,没人关心了。在复杂的媒体时代,诉诸感性的简单思想不会让生活变得更简单。提倡简单想法的人更容易受到蛊惑,被信息碎片操控。
        ⑤在后真相时代 , 我们如何洞察真相呢?
        ⑥就好比当你要修建一条木筏。每一块木板的稳固都保障了这条木筏的坚固,还要以足够数量的木板形成完整的构架,才能让木筏在波涛汹涌的海上驶向目的地。
        ⑦只有多个原因共同起作用,才会导致某事发生,盯着单一原因只能得出可笑的结论。高质量的因果关系分析,必然结合更广泛的原因进行综合考量。想要聚焦于真相,就需要将人的很多行为以及背景信息放在一起进行分析,不满足于肤浅的因果推论,尽量考察信源的可信性以及所提供证据的真实性。我们的思考意愿,构建着我们的思想范围。懒得思考的人,思想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小。
        ⑧英国作家王尔德说:真相很少纯粹,也绝不简单。轻易得出结论,也许只是我们不愿知道更多而已。只有持续地追问,才有可能让我们接近真相。

     

    (1) 阅读文章第②-④段,完成表格。
    (2) 文章第⑥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告诉我们在“后真相时代”洞察真相的方法,用“木板的稳固”比喻,用“以足够数量的木板形成完整的构架”比喻,这就是文章所说的“高质量的因果推论”。
    (3) 结合全文,请用“高质量的因果推论”具体分析第①段中“经常听音乐的人会长寿”这一推论的错误之处。
  • 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小人物肖三
        ①肖三在剧团里是个小人物,在舞台上演的也是小人物。他满怀热情地扮演路人甲、红军乙、匪兵丙,不是让红军战士一枪毙了,就是被哪条好汉两脚踢飞,很少有扛过两枪或者三脚的时候。要是留心看看他演的角色,好像也有那么一点味儿,只是还没等到那味儿勾住你的眼晴呢,他就让人消灭了。
        ②肖三死不瞑目,他多想在舞台多蹦趾几圈。他知道自己的存在是为了衬托主角的英武,怎么也不能喧宾夺主。每次都是那几步路那几个动作,他演得真真切切,努力让主角光芒四射。按说主角应该感谢他的配合,感谢他的牺牲,但有的主角演员并不这样认为,人前人后都只喊他鬼子甲”“匪兵乙 , 弄得他更抬不起头了。
        ③他有了在舞台上让主角出丑的想法,也想借此机会露一手,争取扮演一个有名有姓的角色或者是大人物。那次演《智取威虎山》,主角扮的是杨子荣,他演土匪甲。威虎厅里杨子荣掏出手枪随手一指,他本该应声而死,可他没死,踉踉跄跄爬起来举起枪,还瞄准杨子荣。主角没想到会是这样,急忙又补一枪。他还不愿意死,依然踉踉跄跄举起枪,杨子荣不得不又补了一枪。他真的是极不情愿呀,几经挣扎几经挣扎,终于了。他了,却把一个坏人演得活脱脱的让人恨,剧场里顿时掌声雷动。
        ④这是他第一次收到观众的掌声。掌声的结局是他受到导演的一顿臭骂,好在那顿臭骂让主角认识到小人物的作用,让老团长认识了他的能耐。老团长有了让他担任其他角色的想法,导演一票否决了。在众多角儿面前,他终究是个小人物,老团长纵然爱才惜才,犯不着为他这个小人物得罪导演,得罪那些角儿。
        ⑤他只能仍旧扮演路人甲、红军乙、匪兵丙,要么让人一枪毙了,要么两脚被好汉踢飞,很少有扛过两枪或者三脚的时候
        ⑥____,也在生活中规规矩矩当个小人物。唯一与人不同的是他喜欢钓鱼,闲来无事就去瓮城水库钓鱼。钓鲫鱼、钓草鱼、钓黄辣丁,遇到什么钓什么。他有一手绝活。水库那么大,蓄水那么深,暗流那么急,他不仅能徒手潜入水底逮鱼,而且每次都能满载而归,他很□□自己小人物的生活。
        ⑦世事如棋,人生如戏,他竟然当了一回大人物。
        ⑧那是去年八月的事儿。当地发生特大暴雨引发山洪,洪水携带泥沙树木杂草奔流而下涌入水库。不到半天,水库蓄水已经超过警戒水位。暴雨仍在继续,洪水滚滚而来,水库急需泄洪放水,可是泄洪闸被洪水携带的树木杂草缠塞,无法打开。专家认为必须派人携带炸药潜入泄洪口,炸开闸门泄洪。水底暗流涌动,杂草树枝缠绕,派谁下去都是九死一生。
        ⑨水越涨越高,眼看即将超过坝顶,情况万分紧急。
        ⑩犹如舞台上一样,没有鼓,没有唢呐,小人物肖三来了。众目睽睽之下,他不言不语抱起炸药包,穿越坝顶,跳进洪水,转瞬就不见了。也就三五分钟吧,感觉过了好久好久,只听一声闷响,泄洪口鼓起一个巨大的水泡,闸口的水柱飞流直下,水库的水开始缓慢降落。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开始揪心他的安危。这时,他却慢悠悠游出水面,手里还捏着两条肥硕的红尾巴鲤鱼。
        ⑪肖三成了英雄。在演过无数次小人物的舞台上,他身披红色绶带,胸戴红色大花,笑得灿烂可爱。领导有意让他在剧团当个副团长,那也算是一个大人物呢,他淡淡一笑,拒绝了。他说他是一个小人物。
        ⑫他乐呵呵地继续在舞台上演路人甲、红军乙、匪兵丙,要么让人一枪毙了,要么两脚被好汉踢飞,很少有扛过两枪或者三脚的时候。不过台下的观众都知道,小人物有时也可能会成为一个大人物。

     

    (1) 第②段“喧宾夺主”在文中的含义是
    (2) 对于第③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手一指”表现出主角演员不尊重配角演员轻视“小人物”的态度。 B . 本段两处“踉踉跄跄”表现肖三因急于和主角演员抢戏而步伐摇摆不稳。 C . 描写肖三与主角演员的反复对抗是为了揭示了演员行业内部残酷的竞争。 D . 肖三抢戏报复主角的情节真实刻画了一个内心复杂的“小人物”形象。
    (3) 在第⑥段画线处补充一个合适的句子。
    (4) 联系上下文,最适合填入第⑥段画浪线句“□□”中的词是,理由是
    A.得意                                        
    B.满意
    (5) 小说三处画线句语言表达基本一致又略有不同,结合全文,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三、综合运用(20分

  • 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本学期学校将举办2024年校园文化节,小李参加的校戏剧社与校读书会合作联动,准备 在“校剧场”进行一次主题为“经典呈现”的戏剧演出。

    (1) 小李主动申请担任总导演这一任务,读书会会长想考察一下他对原著小说的熟悉程度,让他完成以下《骆驼祥子》的人物卡片。请帮助他在空格中填入正确选项。

    祥子

    虎妞

    身份

    车夫

    身份

    车厂主的女儿

    性格特点

    曾经、堕落后懒惰无耻

    性格特点

    大胆泼辣、

    主要事件

    卖骆驼、

    主要事件

    骗祥子结婚、

    曹先生

    阮明

    身份

    大学教授

    身份

    罢工组织者

    性格特点

    性格特点

    主要事件

    坐祥子的车摔伤

    主要事件

    A.敢爱敢恨     B.不学无术     C.举报曹先生     D.勤劳朴实
    E.伪善自私      F.正直宽厚     G.为祥子买车     H.出卖阮明

    (2) 校读书会成员承担了本次剧本撰写任务。小李身为导演,希望在30分钟的节目时长中展现最好的戏剧效果,于是和编剧组进行了讨论。请补全以下对话。

    编剧小王:我读了原著,祥子命运中的“三起三落”让我唏嘘,我希望能够完整呈现这些内容。

    小李:我认为不妥。

    编剧小刘:你的建议是对的。但是戏剧演出既要突显人物形象,还要能表达原著小说的主题,很难取舍。

    小李:我认为“祥子被敲诈”这个情节就很合适。其中“祥子”和“”之间的矛盾冲突正是当时社会阶层中“”和“”之间的对立,展现了个人悲剧和社会环境的紧密关联。

    编剧小刘:你的想法很好,接下来,剧本编写就交给我们吧!

    (3) 编导组筹备剧本时,校园网中的“学校艺术节留言栏”收到这样一条留言:
    “学校文化节”呈现的舞台应该有别具一格的创意表达。去年沪语版《繁花》爆火,也让人们关注到“方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建议本次“校剧场”
    尝试用沪语念台词,向大家展现上海方言的独特魅力。期待你采纳我的意见。
    请以小李的身份回复这条留言。(80字左右)

四、写作(60分

  • 6. 舞台,是在剧院中为演员表演提供的空间,它可以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演员的表演并获 得理想的观赏效果。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舞台,让人表达自我,绽放光彩。

    请以“站上了属于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