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九月月评试卷

古诗文阅读;阅读第一组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⑤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____”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乙】

(唐) 虞世南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注释】①王朗:曹魏重臣,谏议大夫。②识度:见识与气度。③华歆:曹魏名相,深得民心。④蜡日:蜡(zhà) 祭这种中国民俗最早始于周代。官员和民众,年底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祭”,是一年中最盛大的祭典,用打猎得来的野兽或自家养的家禽祭祀祖先和百神,称之为蜡祭。⑤张华: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⑥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⑦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1)、【联结释义】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课内迁移

不亦乎(通假字)

歆蜡日尝集子侄

君子乎(《论语》)

学之

查阅词典

难:①困难,不容易; ②感到为难;③灾难

歆辄(填序号)

(2)、【感知节奏】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两处)

王之学华皆是 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3)、【探究心理】文中“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因为印刷问题,标点符号不清晰,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有同学认为应该用“! ”,有同学认为是“? ”。你支持哪一种呢?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理由。
(4)、【且思且辩】当身边的人遇到危险,王朗和华歆的做法完全不同,有同学支持王朗,有人支持华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5)、【品鉴诗歌】在甲文中我们看到了古人危难时候展现的风骨,然而在人生顺境中我们该如何自处,乙文给你了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诗歌简要回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謇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十六年,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 , 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 , 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注释】①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②卿曹:你们。③从事:幕僚一类的文职官员。④文俗吏:平庸的文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