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片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启航”活动小组参加朗读表演,小航和小舟申请朗诵了下面这篇文章,请完成任务。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小城况味,多是从悠长悠长的小巷里荡漾出的,这是九岁的我就已经能感受得到的。所以,当母亲牵着我的手慢慢走进不知名的巷道时,一种淡淡的情绪笼上我的心头。后来,我学会了描摹那种情绪:忧伤。

③事实上,九岁的我,和忧伤是不搭界的。三十八岁的母亲,似乎也看不出忧伤的样子。天生的好皮肤让她显得比同龄人年轻十岁,同样一件的确良白衬衣,穿在她身上,就有了时装的味道。母亲齐耳的短发,刚刚遮住耳朵,当她俯下身子给我整理衣服的时候,我看见清晨的阳光投在她的脖颈上,让她的耳朵有了透明的质感。母亲笑一笑,随手拂过脸颊的发梢,一段白皙的脖颈上也落下一片阳光。

④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一开门,隐隐的霉味儿裹挟着热浪扑面而来。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地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⑤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着,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感觉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⑥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注],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树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⑦我真正认识合欢树,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我走得大汗淋漓,而在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地缀满枝头。蓦然间,感觉十年前的那树回来了。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⑧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⑨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地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⑩……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⑪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树。

(选自《读者》2017年第2期,文章有删改)

【注】《合欢树》讲述了史铁生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时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出名,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史铁生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史铁生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遗憾。

(1)、【学会梳理,把握文本行文脉络】文章写到我不同年纪与“合欢树”相遇的经历,默读文章,请你帮小航梳理在不同时期与“合欢树”相遇时“我”情感的变化。

作者年纪

九岁那年

十四岁

十九岁

做母亲的年纪

作者心情

欢喜

悲伤

(2)、【注重品读,表达情感波折】小舟完成了朗读设计,请你帮小航完成朗读设计。

小舟朗读卡

①树叶间级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

朗读设计:这句话的语速要慢,“丝丝缕缕”要重音轻读,

理由:突出合欢淡雅悠长的芬芳,表达了作者对合欢的喜爱。

小航朗读卡

②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

点声音也没有。

(从语速、语气和轻重音中任意选择两个角度进行设计,并说明理由。)

朗读设计:

理由:

(3)、【品味细节,触碰情感脉搏】小航和小舟就文章的语言和写法进行讨论,帮助他们完成对话。

小航:第⑤段和第⑩段中画横线处用了相同的笔墨写母亲的头发与脸颊,能否删去一处?

小舟:当然不能,(结合上下文分析作用)

(4)、【形成联结,挖掘主旨深脉】小舟:这篇文章题为《合欢,合欢》,通过“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表达了作者对合欢的喜爱之情。小航:我不这样认为。文章就是通过①(具体文章内容),表达了②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记叙文,回答下列问题。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①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②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③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加元。

      ④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⑤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⑥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⑦我疑惑地说:“不大,比较小。”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他笑着说。

      ⑧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却难养活的鱼。

      ⑨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⑩于是我说:“您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⑪“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  吗?”

      ⑫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斗鱼。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3加元。

      ⑬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阅读《说和做》(节选),完成第下面小题。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④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⑤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⑥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⑦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⑧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⑨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⑩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⑪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⑫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⑬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母爱浓浓柿子香

①晚秋时分,我回到家乡看望年老的父母,正赶上柿子成熟。母亲知道我爱吃柿子,见我风尘仆仆地归来,就挎上小筐,到园里摘柿子。

②园子不大,但柿子树却种了六棵,在整个园子里很显眼。母亲说,娘知道你们爱吃柿子,所以就和你爸多种了几棵,预备你们回来好好吃。

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恍惚之中灿若星辰。我伸出手摘下一个,草草地擦了擦,送入口中,甜甜的,很是爽口。望着母亲摘柿子的身影,我受到极大的触动,顷刻就将自己记忆的闸门打开,悠悠童年里的一切鲜活情境都展现在了眼前。

④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物质相对匮乏,苹果、鸭梨这些看似普通的水果还很少见,称得上水果的东西,恐怕只有园子里的柿子了。

⑤童年时期那有限的一点柿子却是赖以成长的好东西,如今想来,它是那么得弥足珍贵

⑥记得母亲曾用一只筐装柿子,挂于高高的房梁之上,清香四溢,充满了诱惑。但我们只有眼馋的份,却够不着,这只筐子高高在上,只有父母能够掌控。母亲的用意非常明确,她教我们五个孩子查数,谁查得好,查得多,谁就能得到奖励,奖品当然就是一枚好吃的柿子了。

⑦她教我们读书认字,用她那本四角号码字典,教我们字的读音和笔画。为了吃柿子,我们哥几个努力学习,争取最先吃到装在筐子里的柿子。就在这样的激励下,我们在未入学时就学着查数、认字,还没上学,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甚至可以磕磕绊绊地读报纸了。

⑧柿子是我童年时期最为喜欢的果品。它营养丰富,含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它甜腻可口,摆在面前就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冬季吃冻柿,那更是别有一番味道的。

⑨其实,柿子用途并不单一,除供鲜食外,母亲还将柿子制成柿饼、柿干、柿汁蜜、柿脯等,偶尔也加工成糕点和风味小吃。母亲总像变戏法一样,花样翻新,让我们健健康康地度过了那段有些艰难的岁月。

⑩而今,立于自家的园中,望着母亲采摘柿子忙碌的背影,翻起童年的记忆,历历在目,每每回忆起来,还是觉得童年的一切是那么温馨难忘。

⑪岁月倏忽而逝,柿子陪伴了我的整个童年,如今,我已迈入中年的门槛,和柿子仍旧不离不弃。柿子还是那个柿子,我却依然百吃不厌,视若珍宝,母亲为了让我吃到新鲜的没有农药的柿子,总是不顾劳累,在园子里忙忙碌碌,柿子刚刚成熟,她就忙不迭地通过货车或委托城里亲朋用私家车,给我捎柿子,每次都捎来满满一筐,让我蜗居城里也能吃上可以绝对放心的柿子。

⑫我感恩母亲,是她让我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给我很多关爱,在我步入中年了还能让我一饱口福,圆我与柿子的未了情缘,丰满充实我的人生。

阅读一:请阅读下列语段,并完成练习。

哑巴表叔(赵攀强)

①我时常想起哑巴表叔,做梦时还会梦见哑巴表叔。可以说,哑巴表叔是我童年时代最喜欢的人,因为他对我太好了。

②在我心目中,哑巴表叔是村子里很有本事的人。他个子在一米七五左右,满头黑发,浓眉大眼,口鼻方正,身板硬朗,步履矫健,活脱脱一位美男子,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不会说话。

③父亲生前常对我说:“你哑巴表叔要是会说话,可不得了,那简直就是百里挑一的人尖子了,你看他啥不会?”父亲说的一点也没有夸张,哑巴表叔确实太能了,乡下的农活,他没有不会的;山里的手艺,样样都难不倒他。

④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肯定少不了哑巴表叔,这不光是他劳力好,主要因为他是“大厨”,也叫“掌勺”。他的厨艺精湛,只要是他过手的席面,总是风卷残云,人人称赞。每次见到我,不管再忙,他都笑得合不拢嘴,伸手把我拉到他的身边,不是往我口里塞进肉丸,就是朝我兜儿里装进花卷,有时还要给我舀碗酸汤米线。

⑤哑巴表叔还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篾匠,那时村里多数人家养有牛羊,在把牛羊赶往山坡吃草的时候,发现谁家的牛笼嘴和羊笼嘴最漂亮,那肯定就是哑巴表叔编织的。村里谁家的背笼、蔑席、竹篮最精美,那也肯定是哑巴表叔编织的。母亲生前经常对我说,她还从来没有见过像哑巴表叔这样心灵手巧的人,看到哑巴表叔编织的东西,总会让人感觉舒服。我家门前有块竹园,母亲让我去请哑巴表叔。他来了,伐竹,破竹,划蔑,去黄,编织,那些篾片在他手里听话的像个小狗。不一会儿,他就编好了牛笼嘴、羊笼嘴、蔑筷篓,还有小竹筐。哑巴表叔还用废弃的短篾片,为我编织了小蚂蚱和小蜻蜓,我左看右看,活灵活现,爱不释手,不由得对哑巴表叔的心灵手巧赞不绝口。那时农村的手艺人很吃香,受人尊敬,母亲就让二哥拜哑巴表叔为师,学习篾匠手艺。出师好多年了,二哥编出的蔑具,还是比较粗糙,也没有看相,简直与哑巴表叔编织的东西无法相比。

⑥有一年,母亲让我去请哑巴表叔为我家编晒席,他拿着弯刀走进竹园,我在后边跟着。他左挑右选,看中了苦楝树旁边那根粗壮高大的竹子,用力砍伐,不料伤害了一只幼鸟,扑棱棱跌落下来,几次都飞不起来。我抓住那只幼鸟,想作为自己的俘虏玩耍。只见哑巴表叔咿咿呀呀,连忙摆手。当他发现幼鸟的右腿受伤,急忙找来云南白药敷在伤口,用布条缠好,用细线绑牢,爬上苦楝树顶的鸟巢,将幼鸟放好。到手的鸭子飞了,我对哑巴表叔有些抱怨,母亲对我说:“哑巴表叔是个善良人。”

⑦集体干活,哑巴表叔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因为他肯出力,不论是套牛耕地,还是修田造地,亦还是收割小麦,他都会挑重活干。我始终不明白,哑巴表叔为什么那样爱我?我也说不清楚我为什么那样喜欢哑巴表叔。不管在哪里见到他,比如:打麦场,老油坊,水磨坊,孙家坝,刘家院,来家垭,他不是给我吃这吃那,就是给我做各种各样的小玩具,我记得他曾经给我做过陀螺、弹弓、木手枪、纸飞机,还送过我毛主席像章、五角星、小皮球、子弹头等等。那些小玩意儿,不知给我的童年带来多少欢乐啊!

⑧我们的村子,前有大河,后又小河,哑巴表叔的水性,除了三姨夫,应该是最好的了。其实他和三姨夫,到底谁的水性好,没人说清楚,有人说哑巴表叔水性好,有人说三姨夫的水性好。他们两个比过深水捉鱼,三姨夫捉出来的鱼是十斤,哑巴表叔捉出来的鱼是九斤。有人说,哑巴表叔家的称有问题,其实两条鱼一样大。

⑨不过我对三姨夫和哑巴表叔的水性谁优谁劣还是心中有数的。记得1983年安康发洪水时,家乡吕河的水也是大得不得了,滚滚洪流,巨浪滔天,河面上漂浮着木柴,密密麻麻。我们这些住在河边的人们,此时大显身手了,尤其是三姨夫和哑巴表叔,像水浒传里的“浪里白条”,在大水里捞柴,尽显风采。那年我初中毕业,中考后在家等候录取通知书,看到大人们捞柴,自己眼红,也脱掉衣服下水捞柴。没想到柴太大,水太急,根本不听使唤,我一只胳膊夹住木柴,一只胳膊拼命划水。我使劲往岸边划,柴使劲朝河中拽,眨眼间流到卧牛潭,我想这下完了,如果卷进漩涡,此命休已。我听见三姨夫在岸上喊,我还听见有人扑通一声跳进水中。醒来后我已脱险,得知危急时刻是哑巴表叔不顾生命危险,与洪水抗争,与漩涡搏斗,硬是将我从汹涌的激流中拖上河岸。我想,在吕河流域,也只有哑巴表叔的水性,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⑩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虽然哑巴表叔的语言大门关闭了,但是他的智慧天窗却开启了,他的聪明绝伦,他的心灵手巧,他的善良勇敢,他的精湛技艺,都是那样地完美无瑕,令人赞叹。我如此歌颂哑巴表叔和怀念哑巴表叔,不仅仅是他曾经救过我的命,更重要的是我欣赏他的质朴,他的纯粹,以及他人性中那些闪光的东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