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盐仓24秋 九年级语文 素养综合训练1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典,大册也。”——《说文解字》

“典者,尊藏之册。”——《癸巳存稿》

书籍:书(总称)。——《现代汉语词典》

【材料二】

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火遍全网,以下是《典籍里的中国》第十期《周易》节目流程表:

环节

时空舞台

呈现方式

呈现内容

1

历史空间

舞台剧

1973年,湖南马王堆汉墓帛书中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周易》抄本之一,让“孔子不曾读《易经》”的说法不攻自破。

(续表)

2

历史空间

舞台剧

孔子注解《易经》而成《易传》,合而为《周易》;周文王推演《易经》;伏羲对于易道的朴素思考。

3

现实空间

专家解读

专家及节目主创人员介绍如何识读经典。

4

历史空间

舞台剧

孔子困于陈蔡,仍弦歌不辍;文王囚于羡里,仍不改信念。两位圣贤呈现出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互通。

5

时空穿越

时空对话

撒贝宁扮演的现代读书人对话孔子、王弼、宋载等历史人物,讲述典籍《周易》在历史长河中流传的故事。

【材料三】

我觉得《典籍里的中国》让我们的民族精神真正成为可触摸的精神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蒙曼)

这个节目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让人有穿越时空的感觉。这种深入浅出让普通人都能看懂这个节目,都能领略经典里面的文化精华。(甘肃敦煌书画院院长 纪永元)

看过《典籍里的中国》之《周易》才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做人做事,一定要宽容、有容乃大,而且要坚强。(微博网友 非常幸运的小芬芬)

选角、舞美和服装化妆看得出确实考究了,演员的演绎真的很棒,部分演员的一个眼神真的有一眼万年的感觉——两千年后还有人读书吗? 有啊!(豆瓣书友 林深不见狐)

【材料四】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中华文明看似柔和,实则坚强。这也从一个侧面,回答了为什么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等文明古国早已进入了博物馆,唯有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风吹雨打,依然挺立、生机勃勃,在人类文明的灿烂星空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再辉煌的文化,一旦失去传承就必然衰败。作为重要的传播阵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责无旁贷,必须与时间赛跑。总台成立以来,我们连续推出《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中国地名大会》等一大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节目,都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书里乾坤大,心中日月长。我们坚信,典籍是国之瑰宝,不能只是“活”在藏书馆、“活”在学者的论著中,还应该“活”在年轻人心中。《典籍里的中国》,就是典籍的传播者、转化人,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探赜索隐、披沙拣金,通过电视独具优势的语境转换,让更多人爱上典籍,自觉传承中华灿烂文化。

(慎海雄《我们为什么要策划〈典籍里的中国〉》)

(1)、以下哪个成语可以用来称颂中华典籍之多?(   )
A、汗牛充栋 B、妙笔生花 C、凿壁偷光 D、囊萤映雪
(2)、怎样的古代书籍可以称得上“典籍”?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
(3)、《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能火遍全网? 请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探究原因并分点概括。
(4)、《典籍里的中国》将策划一期以“知己”为主题的节目,请你从九上语文教材中推选一部名著给栏目组,并结合作品内容阐明理由。
举一反三
名著阅读。
       【甲】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
       【乙】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丙】对着这灿烂的美景,康塞尔跟我一样惊奇地欣赏着。显然,这个守本分的人,要把眼前这些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分类,不停地分类。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
       【丁】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戊】且说  A 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A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A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平均亩产1046.3公斤,袁隆平又破纪录了!第三代杂交水稻首次专家测产结果10月22日在位于湖南长沙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第三代杂交水稻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缩短生长期的同时又保持了较高的产量。”专家测产组成员、中国水稻所副所长钱前表示,过去我国一些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从播种到收割,需要160天甚至180天,而这次测产组合只花了125天左右。“生长期缩短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节约了资源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钱前认为,如果从单日产量来看,这次接受测产的G3—1S/亲19表现“十分突出”。

(选自2019.10.22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二】  2019年,第四届国际海水稻论坛在三亚举行。海水稻就是具有耐盐碱性的高产水稻,它可以生长在滩涂和盐碱地,海水灌溉就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其研究价值在于,能有效利用海南海水倒灌盐渍化农田,可解决因海水倒灌造成的大面积农田撂荒现象,可以扩大耕地面积,从而提高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袁隆平团队已经在文昌盐碱地成功试种两季海水稻,并干2019年签约了在文昌建设海南海水稻万亩研发示范基地项目。

到了2021年,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已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据袁隆平领衔成立的青岛海水稻团队介绍,团队将在8年到10年内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带动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和乡村振兴。

(选自《海南新闻》)

【材料三】  你知道节水稻的身世吗?节水稻像青蛙那样既能在水中生,也能在湿润坡地活,真可与青蛙媲美而称为“两栖稻”。这种稻是由上海农业科学院的水稻专家为保护人类家园,根据遗传学规律,采用杂交技术,经过多年的辛勤劳动培育出来的。

节水稻一生所需的水量只有水稻的一半,而且这种稻的产量能赶上原来的高产水稻,远远超过旱稻。节水稻不仅产量高,而且米质明显比旱稻好,与水稻相比也毫不逊色。节水稻根系比水稻发达而可在坡地种植,受到农民的欢迎。坡地上种植节水稻只要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它就可以完成正常生长周期。与水稻相比,节水稻无需成天在水中生活,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农药、肥料对水源的污染。不仅如此,水稻田因泡水过久而引发的甲烷排放也会因改种节水稻而被阻断。许多事实表明,节水稻不仅是名副其实的节水标兵,而且也是环境保护的模范。此外,节水稻从播种到收获,都比较容易实现机械化,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劳动效率。

科学家们在培育出节水稻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又培育出了一批更高产量的节水杂交稻。现在,这些节水杂交稻正在陆续走向祖国大地。

(选自《科学画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