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约定

孙道荣

    ①“咚,咚咚咚,咚咚——”他有节奏地轻敲着门。这是他和她约好的,这个敲门声就表示是他来了。

    ②门却没有立即打开。这可是少有的,以前,只要他轻轻地一敲门,门就打开了,好像她一直就等在门后似的。这一次,却没有动静。“咚,咚咚咚,咚咚——”他又有节奏地敲了一次。

    ③她是他的老客户了,差不多每隔五六天,她就会有一件快递,都是网上买的东西。他很惊讶,她都那么大岁数了,竟还是个网购达人。她家住四楼,按照快递的习惯,一般都是将包裹送到楼下,摁门铃或打电话,让货主自己下来取。第一次来送快递时,他摁响门铃,告诉她是送快递的,让她下楼来取。她慢腾腾地告诉他,自己岁数大了,上下楼不方便,能不能麻烦他送到楼上来。听声音,很苍老。他犹豫了一下,答应了。他“蹭蹭蹭”一口气爬上了楼,气喘吁吁地敲门。他很急,还有好多快递要送呢。她打开了门,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签了单。看到他一脸汗水,她对他说,进来喝口凉水吧。他还真渴了,接过她递过来的水杯,他“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干了。跑快递这么多年,这还是他第一次喝客人家的水。他谢她。老太太说,应该我谢你,以前别的快递员,都只送到楼下,只有你肯帮我送上楼。

    ④此后,每隔几天,就会有一个快递,只要送到老太太家的,他都是直接送上楼。老太太告诉他,自己一个人住,这个老小区,治安不是很好,不熟悉的人敲门,她是不开门的。所以,她和他约好了一个独特的敲门声,“咚,咚咚咚,咚咚——”她笑着说,有了这个暗号,就安全了。

    ④他和老太太很快就熟悉了。每次他送快递上楼,老太太都会让他进屋来坐一会,休息一下。他也实在是跑累了,正好休息调整一下。老太太为他倒好一杯水,温温的。他虽然进城打工好多年了,但除了偶尔和几个也是打工的老乡聚聚外,他很少和本地人打交道,每天,除了站在楼下喊“某某,快递到了”,他很少说话。他和老太太却能说上几句。他在送快递的路上,遇到了什么新鲜事,他都会讲给老太太听。无论他说什么,老太太都笑眯眯地听着,有时候,她也会讲讲自己年轻时的事情。他在这个城里,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情。

    ⑦“咚,咚咚咚,咚咚——”他再次有节奏地敲门。他有点担心。是不是老太太病了?门打开了。是一个陌生的中年人。

    中年人说,是我母亲的,她前几天去世了,我代签吧。

    他怔住了。中年人请他进屋,说,我听母亲提起过你。他还没缓过神来。上次来送快递,老太太还很精神啊。

    ⑨中年人将他领进一个小房间,打开一个柜子,里面堆满了包裹,很多包裹,甚至都没有拆封过。他一眼就认出来了,那都是他亲手送过来的快递。中年人将刚刚签收的那件快递,也放进柜子里。转身对他说,这些东西,都是母亲从网上买来的,其实,她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

    ⑩那、那她为什么买这些东西?他大惑不解。

    中年人摇摇头,我也不懂。还有一件奇怪的事,这些包裹上贴的快递单,后来都是你们快递公司的。没有任何别的一家快递公司,这说明,母亲在网购时,只选择由你们快递公司送达的店铺。

    中年人拍拍他的肩膀,哽咽地说,这些年,我光顾着在外打拼,未能尽孝,很少陪伴母亲一天,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兄弟,谢谢你!

    他的眼眶也湿了。

(1)、揣摩文章题目,说说它的作用。
(2)、本文围绕“约定”写了哪些内容?请分条概括。

①快递员帮老太太把快递送到家里。

④老太太去世了,快递员对她儿子讲述了他与老人的约定。

(3)、品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老太太为他倒好一杯水,温温的。

(4)、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老太太的形象
(5)、请你对文中的“中年人”说几句规劝的话。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瓷器
      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煅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巧夺天工。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
      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酒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⑦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黑匣子
         ①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广播、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黑匣子”。那么,“黑匣子”到底是什么呢?
        ②“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有普通鞋盒那么大。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其中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机场地面指挥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记录在“黑匣子”中的磁带上。飞机一起飞,无线电话记录器便开始不停地工作。由于磁带最大的录音量只有30分钟,录满30分钟,就会抹去旧的声音,再录下新的声音,因此磁带上总能保留飞机出事前最后30分钟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通话的信息。
         ③“黑匣子”中另一个系统是数据记录系统。它可以记录机起飞后的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发动机工作参数,驾驶员动作反应时间等多种数据。它的记录时间为50分钟,以后就除掉旧的数据,再记录新的数据。
        ④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可以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因此,空难发生后,除了营救机上人员,寻找“黑匣子”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⑤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寻找,它的外壳已不再是黑色,而是涂成了国际通用的荧光橘红色。它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耐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匣子里记录的多种信号和数据还不受外界无线电波干扰和磁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有些“黑匣子”还装有用电池作能源的微型声波发射机,可连续发射一种超声波信号。由于有这么多特点,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即使“黑匣子”随飞机残骸散落在丛林、沙漠、海底、深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能迅速被人发现寻获。
        ⑥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壁   画
                                                                                                       简媜
        ①我在台大文学院拥有很多幅壁画,有时候,我简直是个快乐的画廊主人。
        ②高中时候,有一天,我去看画展,人群中挤来挤去,吱吱喳喳地,看得我头昏脑涨。突然,我看到一幅多美的画面,多和谐的黄昏,它完全吸引了我。我定神一看,唉!原来是一扇打开的窗子!我不禁笑出声来,笑自己怎会有如此错觉?于是,兀自站在窗前欣赏这幅奇妙的画,竟忘了是来看画展的。
         ③我仍记得那个午后,第一次进台大文学院,实在不该择那么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去文学院,那种肃穆的气氛颇令我害怕。我鼓足勇气上楼,心里仍旧忐忑。当我看到亮丽的阳光透过长型玻璃窗首先迎接我时,哦!谁说我不是幸运的?瞧窗外翠绿的小草原,微风中不停点头的浓树,用亲切的姿态欢迎我。好美的窗子,仿佛轻轻一推,便能推出凉爽的夏季。环视静寂的四周,只觉得窗里窗外,夏的景色让人陶醉。瞬间,对于美的直觉便如泉涌一般活泼起来,于是,我爱上文学院。
         ④上了大学,天天在文学院,我常常有新的发掘。我最爱在二十四教室上课,那里的阳光最多,我喜欢在那里上文学课。阳光中,那些诗人、学者一个个都从书本上跳出来,那么亲切。偶尔抬头望望窗外,想到和建安七子晒同一个太阳,便觉得他们的感情有一半也是我的。走入唐朝,被李白醉过的眼睛,再看看阳光壁画,满是长安风情。二十四教室总让我有无限遐思。
         ⑤二十三教室的壁画,没什么主题,我不太欣赏。可是,有一天清晨,我来得太早了,莫名其妙地去开教室后面那扇窗。突然,我吓了一跳:楼下那棵漫天盘伸的大树,张着手臂般的粗枝,像要满天空攫抓什么,甚至有一枝,几乎要伸进窗里来。一股无法按捺的伸展力,在每根粗枝上凝聚。粗枝后面,是一方池,池中间正开着白睡莲,池水把树影映成墨黑,宁谧、安详,有一种淡淡的柔美;而粗枝虬劲地盘突着。
        ⑥文学院左侧,一上楼看到的壁画,刚开始觉得它很糟。树枝歪歪扭扭地全挤在左边,天空的比例也很怪,布局乱得很,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可是,渐渐的,我喜欢站在这儿欣赏,画里留着宽阔的空间,让上课、下课的人们走动,这是我在其他画里看不到的,我喜欢它的人情味。常常,我便在窗前看看有几个我认识的朋友走进画里来。
        ⑦楼下的长廊,有一幅我特别喜爱。那是个落雨的下午,我抱着书匆匆走过,不经意的一眼,便把我吸引了。那幅画不大,因为窗子是半开的。远处,带着黑的树荫叶影,像泼墨的画法,三两枝窗前瘦瘦的枝条,不着叶,随意地曲斜,一朵初绽的花在雨中淋成淡淡的粉红。水珠密密地在画布上渲染着,整幅画有着柔柔的意境,像是国画大师张大千刚挥洒的一幅未干的国画,看了整个人就像浴过仙泉,觉得超离俗尘了。
        ⑧无论是楼上的或楼下的画廊,总是一年四季地美。我走进大自然的画廊里,发觉处处都是俯拾不完的美,我的思路更无止境地扩宽、更加活泼。有时候,我真想把壁画指给别人看,然而我仍旧缄默。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双心灵的眼,如果它们紧闭着,我再怎么描述都是徒然。
        ⑨由于这些壁画,让我在课堂上变成一个不很专心的学生。有时候,我觉得,天天只到文学院打开书本,才真是可惜。                        

                                                                                                                                                                                                                                (有改动)
【注】国立台湾大学的简称。

阅读《移花接木》,完成小题。

    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则挺有意思的故事,其大意是:从前有个叫朱尔旦的人,豪放豁达,但文思不敏、心眼不灵,屡次应考不中,自结识阎罗殿陆判官以来,关系甚为密切。某夜相对痛饮,好不欢快,朱尔旦酩酊大醉,朦胧中见陆判官竟为自己剖腹换心。从此,朱尔旦茅塞顿开,文思敏捷,应试得中进士……后来,陆判官又应朱尔旦之请,为其妻改头换面,使朱氏一夜之间变为闭花羞月的美妇人。据《辞海》所注,这就是“移花接木”典故的由来。

    ②在人们的心目中,《聊斋志异》仅仅是一部神话小说,借谈狐说鬼来抨击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其积极意义就在于此。倘若从科学和未来的角度来看,这则故事与其说是怪诞的谈神说鬼,不如说是大胆的科学想象,属于科学幻想小说之类。从吴承恩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到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从蒲松龄的“移花接木”,到脏器移植的成功,说明科学幻想并非空想,而是科学现实的雏形。

    ③人的身体好像一台机器,零件的损坏往往在所难免,例如濒于衰竭的肾脏,疲惫不堪的心脏,充满癌肿的肝脏等。几百年来,幻想家们总想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更换人体那些坏损的“零件”,使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④国外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许多科学家煞费苦心,在动物身上陆续进行新脏器移植的试验,终获成功。在美国,一只换上新肝的狗,居然健康地活了140个月之久。有位叫罗伯特的医生,为一只猴子施行了换头术,使其多活了一个星期。

    ⑤如今,人体的脏器移植开创了许多奇迹。美国有位叫路易斯.邦尼西奥的,虽已年近半百,但他逢人就说自己仅有6岁,他成功地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免除了心肌梗塞这个“死神”的威胁,绝处逢生,重新焕发了“青春”。这不就是当代的朱尔旦吗?

    ⑥第一次肾脏移植,是3个默默无闻的美国医生进行的。他们借用刚死亡的人的肾脏,把它移植到1个中毒休克的产妇体内,得以享受人间之乐,正是脏器移植给他们带来了生机。

    ⑦至于换肝术,全球也已经施行了几千例了。198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院的外科医生,为一个男性青年进行了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取得成功。据称,这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⑧我国脏器移植的研究,尽管起步稍迟,但进展之速,成绩之著,令世界医学界为之震惊。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上海、重庆等地,3年内就做成了1000多例肾移植手术,存活最长的80多例均在5年以上。

    ⑨诚然,脏器移植还存在着异体排斥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这颗种子正以顽强的生命力、丰硕的成果跻身于医苑,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选自《未来科学家》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在南极绣花的男人

毕淑敏

    岸边有几座咖啡色小木屋,悬挂的国旗说明这是阿根廷设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和我们同行的极地专家道:看到房上的黑色痕迹吗?顺他伸出的食指望去,果见房顶上有斑驳的暗色条缕和团块。大家猜这是怎么造成的?专家卖个小关子。众道,遭雷劈?南极常有电闪雷鸣的雨吗?专家揭底,火烧的。

    有人嘴快道,估计是厨师改善伙食,不小心走了火。有人悄声质疑,阿根廷菜系也跟咱中餐似的,讲究烈火烹油吗?专家答,这场火与厨师无关,和医生有关。大家纳闷,穿白大褂的如何和火灾掺和到一块儿?

    专家细解:阿根廷在这里进行长年科考工作,科考队人员两年一轮换。到了换岗时间,新人上站,原团队返回家园。要走的人欢天喜地,不料驻队医生被通知还需在站点继续执守一年。医生默默解开收拾好的背囊,又开始了寂寞的南极生活。等啊等,终于又一个两年过去了,好不容易熬到了轮班时间,总算可以回家了。没想到该医生又接到通知,请他继续留守两年……此人精神崩溃,当天深夜,一把火将科考站点燃,烈焰熊熊……

    后来呢?大家僵愣了一会儿,忍不住问。

    后来阿根廷科考站就成了现在的样子,焦糊屋顶。极地专家回答。大家说,那个医生呢?专家说,医生终于重返了城市,不过住进了监狱。大家议论纷纷……

    南极会让一个正常人的整个机体,处于高度应激反应状态中。说到底,南极是不适宜人类生存的。这就是除了早期探险家和科考人员外,南极从未有过真正原住民的原因。

    我记起当医学生时,学习到的对人体“应激反应”的解释。它是个专有名词,最早来自加拿大学者汉斯赛里。他根据人在寒冷条件下的反应,提出一个重要概念——人体在遭到强烈有害刺激后,会产生一系列紧张状态。激素分泌增加,免疫系统受损。严重的甚至导致精神趋于崩溃。

    联想到纵火的阿根廷医生,不知现在出狱了没有?能否回归正常生活?也向一代又一代中国南极科考队员致敬,为了祖国,他们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最寒冷的大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天,老芦神秘地对我说,嗨!图书馆里有个新闻。我说,图书馆能有什么新闻?

    那儿有个老头,低头绣花。我真惊讶了,问,你没看走眼?老芦道,我盯他好几天了,穿针引线绣个不停。

    我说,那老头……多大年纪?老芦说,看起来比我还老。我不相信,说,不可能吧?你几乎是这船上最老的老头了。我知道仅有一个男人年纪比你大,不过他眼神不好,估计没法在颠簸船中绣花。

    老芦说,你去看看。

    在图书馆窗前,有一外国老汉,正低头凝神绣花。他长满金色汗毛的手指头,粗状如小胡萝卜,寸把长银针,在绣绷上翻飞,绣着一幅直径二十多厘米的圆形十字绣。

    外国老汉的绣布,硬挺方正,面料挺刮。绕线板、鹤形剪等一应家伙事儿,围伺身旁。他安详地将小小银针自绣布下方扎出,轻盈提线。还不时用小工具敲敲打打,让绣品更显平整。哈!原来是船上快七十岁的英国探险队员乔纳森先生。

    我说,您绣的这是什么图案?他笑答,企鹅。我又问,您是觉得船上生活太单调,靠绣花打发时光吗?

    乔纳森惊奇地耸耸花白的眉毛,说,船上单调吗?我一点不觉得。主要是在繁华都市里,太忙,没机会绣花。到南极来,正好可以绣我喜爱的动物。只绣企鹅。每绣好一只企鹅,我就把它送给朋友们。大家都很喜欢。他还说今年的绣品打算送给女儿当结婚礼物。我说,您女儿收到您亲手绣的企鹅,一定特别高兴。乔纳森说,是啊是啊!所以,每一针我都绣得很带劲。他眉目间的笑意皱纹深而妥帖,是他经常开怀大笑的证明。

    我和老芦告辞了,望着航行中的抗冰船外无尽无涯的南极冰峰,无端想起辛弃疾的一句词:“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

(有删减)

【背景】走过80个国家与地区的毕淑敏,对世界仍保持好奇。66岁这一年,她毅然开启了南极之旅。其间,接触了在南极绣企鹅、祖孙四代献身极地科考事业的英国人乔纳森。

阅读

含泪的笑声

秦建荣

    ①那年夏天,我大学毕业,被广州的一家公司招聘。第一次去单位报到时,父亲去送我,他用浑身都响只有铃不响的自行车,骑了二十多里山路,把我的行李箱带到了火车站。

    ②看时间不早了,我对父亲说:“你回去吧,我要进站了。”

    ③父亲看着沉重的行李箱说:“不急,还是把你送上火车吧。”

    ④父亲就去买了站台票。

    ⑤排队的时候,父亲把昨天晚上叮咛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我听得不耐烦,没心没肺地应着。

    ⑥这时响起了一声汽笛,火车来了。

    ⑦以往这里上车的人并不多,今天却不少,许多人都买了站票,好不容易才挤上火车。父亲提着沉重的行李箱跟着人流往前走,我对父亲说:“你快下车吧。”父亲说:“不急。”

    ⑧他一直把我送到座位,要举起沉重的行李箱往货架上塞。这时哨子响了,父亲赶紧往外跑,可刚跑到门口,车门哐的一声关了。他又向另一个车门跑去,边跑边喊:"我是送人的,让我下车。"可是列车已经启动,最后一个门也关了。

    ⑨这下糟糕了。

    ⑩父亲回到我身边的时候,不停地搓着手,嘴唇嗫嚅着

    ⑪列车越走越快,窗外的大山一座座向后隐去。

    ⑫我埋怨父亲:"让你下车、让你下车,你就是不下,没一点时间观念,现在只有到商南才能下了。"父亲站在我身边,像一个做错了作业的学生。

    ⑬快到商南车站的时候,列车员查票,我准备掏钱给父亲补票,父亲不让我掏,说他自己有。我说你晚上要住店,明天还得坐汽车回去,钱够不够?父亲掏出一卷钱,我看见是十块的。他在我眼前绕了一圈说:“这些钱足够了。”边说边背过身取出一张十元钱补了票,列车员还给他找了两毛。

    ⑭这就是我父亲送我的情景,他把自己也送走了,一直送了二百里以外。

    ⑮后来我们一家人常说起这事,母亲笑他脑子笨,缺根弦儿。妹妹则笑得捂着肚子,差点背过气去。父亲被我们笑得不好意思,就给自己找理由说:"不是我手脚慢,是火车司机弄错了,本来应该停五分钟,他只停了三分钟。"

    ⑯我们为父亲找的这个理由感到更加好笑。

    ⑰不知不觉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年春节,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妹妹又讲到了这事,我儿子听了,睁大好奇的眼睛问:“那后来呢?”我说:“当然是坐车回来了,要不咋会坐在这里呢。”儿子又问:“那是坐火车还是坐汽车回来的?”我没好气地训斥:"真笨。只要有钱,火车和汽车由人选。”儿子不吱声了,母亲却来了一句:“你爸当时只有几毛钱,怎么坐车?”

    ⑱我马上反驳:“父亲当时带着钱啊。”

    ⑲母亲说:"他带啥了?那天他只带了十二块钱,原准备送你回来,给你妹妹买书包的,结果全花啦。”母亲顿了一下又说:“我当时问你爸,你咋不让娃补票呢?”他说:“娃在外花钱的事由多,我将就着就过去了。”

    ⑳这回该我惊讶了,我像孩子一样问父亲:“爸,那晚你没有住店?又是咋回来的?”

    ㉑父亲摇摇头,笑而不语。

    ㉒母亲接着说:“他呀,在商南汽车站门口坐了一夜,被人当吊花子往出赶。第二天在本站帮人下了一车货,才坐货车回来的,浑身脏得就像一头猪。”

    ㉓啊?原来这样!

    ㉔我们再也笑不起来了,我觉得自己的眼里湿漉漉的,平时总爱笑的妹妹眼里也噙着泪花。

    ㉕只有母亲一个人笑着,边笑边给父亲夹着菜说:“那时咱家穷,你爸为了供你们念书,舍不得吃,舍不得花,他从来没为自己花过一分钱。他那天呀,是饿着肚子回来的,一顿吃了三个黑馍,两碗稀饭。”

    ㉖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了,哗哗地往下淌。妹妹趴在桌子上啜泣起来。

    ㉗从此,我们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个笑话。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第1期,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