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孟建平】单元测试卷 小语五上 单元自主检测卷(十六)
材料一:某年我国成年人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 读报时间 | 看电视时间 |
20.38分 | 12分 | 144分 |
(摘自网络)
材料二: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三: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摘自报刊登载许知远的《电子时代的阅读》选文)
【材料一】“汉语盘点”中国评选
年度“汉语盘点”活动始于2006年,活动的主体是广大网民,宗旨是让网民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过去一年的中国和世界,借以彰显汉语的魅力、记录社会的变迁,让人们在关心中国和世界的同时,体会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鼓励全民用语言记录生活,描述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材料二】历年“汉语盘点”
年份 | 国内字 | 国内词 | 国际字 | 国际词 |
2021年 | 治 | 建党百年 | 疫 | 元宇宙 |
2022年 | 稳 | 党的二十大 | 战 | 俄乌冲突 |
2023年 | 振 | 高质量发展 | 危 | ChatGPT |
【材料三】青山区学生版“年度汉字”
2023岁末之际,青山区邀请学生代表,一起写下值得纪念的“年度汉字”。这既是对2023年的总结,也是对2024年的展望。以下是青山区某小学一位六年级同学推荐的汉字:
【材料一】周国平在《经典和我们》中说: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但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材料二】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某学校对六年级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阅读时间 | 读书计划 | 书籍类型 | |||
每天阅读时间 | 百分比 | 有无计划 | 百分比 | 喜欢的书籍种类 | 百分比 |
1小时左右 | 10% | 有计划 | 10% | 世界名著类 | 15% |
半小时左右 | 40% | 有时有计划 | 20% | 童话故事类 | 41.6% |
没有阅读 | 50% | 没有计划 | 70% | 卡通漫画类 | 43.4% |
【材料一】
时间 | 主要玩具 |
20世纪50﹣60年代 | 以木制玩具为主,如木制的小手枪、陀螺、小三轮年代车及弹弓等。此外,滚铁环、弹玻璃球也很受欢迎。 |
20世纪70年代 | 以铁皮玩具为主,如铁皮青蛙、铁皮火车等。 |
20世纪80年代 | 变形金刚、魔方、布娃娃等。 |
20世纪90年代 | 以动漫人物玩具为主。 |
21世纪以来 | 以电子玩具为主,如游戏机、智能型玩具等 |
【材料二】
电子玩具和电子游戏渐渐成了孩子们的娱乐新宠,这带来了许多隐忧。现代儿童玩具基本上都是能够直接在商店购到的,孩子们不需要自己动手制作。因此,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制玩具的亲子互动场景越来越少见了。另外,电子玩具在设计上更加注重智能化,拍一拍就会唱、摇一摇就会跳、按一按就会亮,这些玩以声音、灯光、画面等形式吸引着孩子们。但这种智能化的玩具可以启迪孩子们的智慧,孩子们只是机械地按照电子玩具的规定程序“过关斩将”。而且,很多电子玩具都是在室内玩的,孩子们长时间宅在家里,与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同时,外国影视动画及与其相关的玩具的大量引进,让孩子们体会到外来文化新奇与时尚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传统玩具淡出现代儿童的生活,阻碍了孩子们与本土文化的亲近。
类别 | 初中 | 高中 |
散文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 |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
小说 | 《社戏》《故乡》《孔乙己》 | 《祝福》《阿Q正传》 |
杂文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拿来主义》 |
名著导读 | 《朝花夕拾》 |
ㅤㅤ【材料二】鲁迅说写作
ㅤㅤ鲁迅说他写作的目的,一是“为那些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他们在寂寞中奋战,我有责任为他们呐喊,要给予他们哪怕是微弱的慰藉。”
ㅤㅤ二是为那些“如我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美梦的青年,正是因为他们,我‘必须在作品中’处处给予一种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的诱导,而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悲凉感有所扼制(何况我对于悲凉感本身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ㅤㅤ三是他的敌人,鲁迅说:“我的敌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干嘛要让他们那么愉快呢?我要像一个黑色魔鬼那样,站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感到不圆满。”
ㅤㅤ【材料三】鲁迅与萧红
ㅤㅤ①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ㅤㅤ②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日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ㅤㅤ③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ㅤㅤ④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ㅤㅤ⑤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ㅤㅤ⑥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