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特训】小语五上 第八单元 26.忆读书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与读书

吴宇谦

    ①大抵所有少年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而我的,是成为齐天大圣孙悟空。犹记得四岁那年,妈妈买的《西游记》不过是套薄薄的连环画,却足以令我对这个上得天,入得地的孙大圣佩服得不得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别是人是妖,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岂能不是英雄?可是,童年里,不仅有孙悟空带给我的惊喜,还有妈妈逼哄我读书,那犹如末日般的记忆!

    ②有时,妈妈会和颜悦色:“宝宝,咱们来读读《三字经》,来,‘人之初,性本善’。”有时,妈妈会一脸庄重:“儿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你必须背会这几首诗。”更多时候,妈妈会字正腔圆地为我诵读长篇大论,说是培养我的语感。那时,在高压式的阅读训练下,我能在客人面前一字不落地背诵《三字经》和近百首唐诗,妈妈高兴得常常对我又抱又亲。那时,虽然阅读能愉悦母亲和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但在心底,我是抵触阅读的,也讨厌晦涩的唐诗宋词,小小年纪,哪里明白什么“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呢?

    ③小升初很快来临,默写古诗词是必考题目。当许多同学为之困扰时,我却可以轻松应对。也因为语文的高分,得以进入当地最好的初中。看着录取红榜上自己的名字时,我心里略微明白了,妈妈的坚持还是有道理的。

    ④上初中了,我狂热地喜欢上了侦探小说。多少次,趁父母睡熟,我躲在被窝里偷偷看,代价是第二天上课时的昏昏欲睡。我还常常模仿侦探小说里反派人物的口气,故作阴沉地跟父母说话,全然不顾妈妈眼底深深的担忧。一次,妈妈劝我要读适合自己的、健康向上的课外书,我却振振有词:“不是您让我看书的吗?我看这些书挺好的啊,有什么不对啊?”妈妈叹息着走开了。一天晚上,我看完推理小说后入睡,梦见有人拿着一把枪在追我,小说里熟悉的场景让我大声呼叫,冷汗淋漓。闻声赶来的妈妈心疼地抱着我哭道:“儿子,你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不足以承受这些,我们不看了,好吗?”在母亲的泪水里,我突然明白人生分好多个阶段,一个阶段只能阅读一个阶段的书,阅读不当,也会让成长变得不快乐!

    ⑤曾经懵懂无知的少年渐渐长大,如今的我,已学会甄别和选择阅读更适合自己身心成长的书籍。《论语》让我沐浴圣贤光芒一路前行《十万个为什么》是我通往大自然的密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我要坚强不屈做命运的强者。而今,我吟诵唐诗宋词,也不再觉得它们晦涩枯燥,而是充满了灵动的生命力。书香伴我成长,见证我的一次次蜕变,也见证了母爱无疆。 

(选自《速读》,有删改)

(1)、[思维导图]读短文第④自然段,概括出“我”读侦探小说的发展情节,完成填空。

(2)、【阅读要素】在“我”成长的不同阶段,所读的书及读书的感受是不同的。梳理短文内容,完成表格。

读书阶段

阅读书目

读书感受

童年

《三字经》、唐诗宋词

刚开始抵触,后来觉得很有用

侦探小说

如今

让“我”沐浴圣贤光芒一路前行

《十万个为什么》

(3)、下列属于“我”曾经读书的误区的有(多选)( )
A、喜欢读连环画。 B、不喜欢背古诗词。 C、读不适合自己心智发育的书。 D、背诵《三字经》。
(4)、短文标题是“母亲与读书”,能不能改为“我与读书”?为什么?
(5)、【支架阅读】你一定也读过很多书吧!请你仿照文章画横线的部分,写一写什么书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或启示。

运用排比句式,结合自己读过的书,写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的特点,或从故事情节中明白的道理。

举一反三
阅读《胡杨树》,回答问题。

胡杨树

     七月中旬,我去新疆穿越了戈壁。我看见──湛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多姿多彩的西域风情,连绵起伏的沙丘错落有致,胡杨树铁干虬枝,龙盘虎踞,顶着戈壁滩上的烈日迎着大漠的雄风,吮吸着脚下土地中贫瘠的养料傲视众生。戈壁滩上大片的胡杨树林将我深深地迷住了,让我惊叹的是──胡杨铁骨铮铮的树干,形状千姿百态,有的似鲲鹏展翅,有的像骏马扬蹄,还有的如纤纤少女,简直就是一座天然艺术宫殿,那鬼斧神工般的形态,更使我感到大自然的壮美。我看见──蓝色的天空下荒凉的土地上,活着的绿色胡杨与死去的灰色胡杨交织地站在一起,千姿百态,神情傲然,地上稀疏地躺着死去多时的树干树枝。胡杨树不高,特别是树干短,树叶小而茂盛,它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顽强地活着。我感受到──胡杨从不因自己生活的贫瘠而放弃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

     胡杨,是戈壁滩与沙漠的骄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杨树,尤其以强大生命力闻名,素有“大漠英雄树”的美称,胡杨树有着对生命的执著和渴望: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这就是胡杨树的品性!沙漠中的脊梁,就是禀性高贵而倔强的胡杨树!我觉得──矗立在戈壁滩上的胡杨,就像颠沛一生但决不向命运妥协的强者,双手伸向天空无声地呐喊,向苍天诉说着不屈的灵魂!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忍的树。胡杨能在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我感受到──胡杨在逆境奋起,一息尚存,决不放弃的精神。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身后的芸芸众生,是它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它们不在乎,它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它们,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我爱胡杨树,更爱那些具有胡杨树的品性的人们!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会生活

    ①生活——永恒的话题,摇曳着司机的裙摆启迪我们:学会生活,懂得奋斗。

    ②懂事之春。徘徊在街头,耳畔飘入几句歌词“再大的风雨我不怕,奋斗孕育着希望……”激起我心中阵阵涟漪。于是,绿茵场上,我奋勇向前奔跑。小考体育记分牌上留下我灿烂的一笑。春天,懂事的季节,我明白应为理想而拼搏。

    ③灼热之夏。我去了长城。在逶迤的群山中,长城似卧龙,前不见首,后不望尾,盘旋曲折。轻叩每一块砖块,轻抚每一处炮台。他们都在默默中向我讲述几千年的故事……那被扁担压弯的脊柱,那被山路磨穿的草鞋,无不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奋斗的民族。生活的艰辛、磨难犹如他们挥洒的汗珠,是前进的动力。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它炫目的眼眸中有期待与希望。灼热之夏,我学会了生活,能顶着酷热去图书馆看书,只为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学习的失意中努力站起来,为下学期的目标而奋斗。

    ④硕果之秋。当纷飞的红叶化作蝴蝶飘入视野,秋天便载着它满身的金黄款款而来。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却听见生活在喃喃细语:学会我,你要做的还有许多。

    ⑤沉思之冬。学会生活,不必用浓艳的色彩去涂抹;学会生活,不必用烦琐的音符去排列;学会生活,不必用华丽的字眼去堆砌。它不是一幅画,一支歌,一首诗。它是一本书,奋斗是它的主题,我们钟其一生都在学习。

    ⑥冬天,飞雪的季节,我沉思……等待明年。

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___________

    ①春不总是千篇一律。有时候,四月一个箭步就跃上了我们弗吉尼亚的小山丘。顿时,整个舞台就活跃起来:郁金香引吭高歌,连翘花翩翩起舞,梅花表演起了独奏,树木也在一夜之间披上新绿。

  ②有时候,春又悄然而入,羞涩腼腆,欲前又止,就像我的小孙女,倚在门边,偷偷往里瞅,又一下子跑开了,不见踪影,只听见她在门厅格格地笑。我喊一声:“我知道你在那儿,进来吧!”于是四月便倏地一下飞进我们怀中。

    ③山茱萸的花骨朵嫩绿绿的,镶着赤褐色的花,在那漂亮的花萼里,竞稳稳地簇拥着几十颗小种子,我们不禁要惊羡地问一句:一个月前这些种子还在哪儿呢?苹果树像卖帽人,向人们展示他帽子上那一片片带玫瑰红的乳白色丝缎。所有熟睡的都醒了——樱草花、蝴蝶花、草夹竹桃……大地也暖和起来——你可以闻到四月的气息,感觉到它那股馨香,把它捧在手中赏玩。

    ④所有这一切都向我暗示着一个主题,就像一行弦乐拂过我的脑际。生命在继续!这主题极简单  又极神奇  那就是  所有现在的一切  过去也如此  所有现在的一切  将来也如此。那个触人。弦的时刻去而复返。有一年的二月,我们在南面山坡上拔蔷薇和金银花根,我用双手扒开腐臭的枯叶和发霉破碎的树皮,忽然发现在那堆枯树烂叶底下,一株野生的根茎上竟发出一道绿光,倔强地朝着不见太阳的方向伸展。我不是说我看到了上帝的神迹,我想我发现的是一株野蝴蝶花。

    ⑤这株蝴蝶花可______只是活了下来,它______在生长,完全遵守着应有的程序生长,应和着那人类还很年轻时就已很古老的节奏和力量。而且它的生命还是从早已远去的冬季留下的枯叶里滋生出来的。这根茎的生命是不可扼杀的。我掩上土,用铲子拍拍它,告诉它耐。等着,春天会来的。

    ⑥这是复活的季节,那些死去的,或看起来好像死去的,又重新获得了生命——僵直的枝条柔软起来;枯黄的大地绿意融融。这正体现了一个奇迹:世上没有死亡,只有永恒的生命.....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节选)

两分零七秒,是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从地面升到杆顶的时间。您可知道,为了这两分零七秒, 国旗班的战士付出了什么样的劳动?

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必须和太阳一起升起。但是每天太阳出来的时间不一样,怎样掌握升旗  时间?国旗班从天文台索取来一年太阳升、落的时间表,给每月上、中、下旬各定一个升旗时间。 即便如此,还要根据气候变化,时时修订。战士们的生活秩序全被打乱了。盛夏酷暑,前半夜很  难入睡,后半夜刚刚有些蒙胧,就得起身整装,因为太阳在地平线露头,国旗也得同时升上旗杆  顶。风狂雨猛,雪飘雹打,太阳也悄悄躲起来了,但是五星红旗却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 您可以想象,国旗班的战士是多么辛苦。

每年,都有一些新战士被选到国旗班。他们进班后都要进行(严肃严厉 严格)检查,稍有 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就得进行艰苦的矫形:脖子向前探的,睡觉不能用枕头;腿并不拢的,要躺在 床上用绳子把腿捆住;两肩不平的,要将肩和画在墙上的水平线平行,贴墙站着;胯凸的,在腰里 扎一根木棍……新战士们自觉自愿地(磨耗 磨难 磨炼)自己,直到练出标准的军姿。

冬天,天安门广场寒风凛冽,国旗班的战士们觉得穿着厚厚的棉衣升旗与庄严的国旗不太相 称,升旗时有损祖国形象。于是,他们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升国旗时轻装上阵。即使在滴水 成冰的日子里,他们升旗时里面也只穿绒衣裤,戴单军帽、白线手套,腰扎皮带。

你看,升旗电钮按动了,三名升旗战士昂首并踵,挺胸收腹,向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 礼。他们威武雄壮的形象给庄严的时刻增添了光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