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特训】小语五上 第八单元 26.忆读书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与读书

吴宇谦

    ①大抵所有少年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而我的,是成为齐天大圣孙悟空。犹记得四岁那年,妈妈买的《西游记》不过是套薄薄的连环画,却足以令我对这个上得天,入得地的孙大圣佩服得不得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别是人是妖,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岂能不是英雄?可是,童年里,不仅有孙悟空带给我的惊喜,还有妈妈逼哄我读书,那犹如末日般的记忆!

    ②有时,妈妈会和颜悦色:“宝宝,咱们来读读《三字经》,来,‘人之初,性本善’。”有时,妈妈会一脸庄重:“儿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你必须背会这几首诗。”更多时候,妈妈会字正腔圆地为我诵读长篇大论,说是培养我的语感。那时,在高压式的阅读训练下,我能在客人面前一字不落地背诵《三字经》和近百首唐诗,妈妈高兴得常常对我又抱又亲。那时,虽然阅读能愉悦母亲和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但在心底,我是抵触阅读的,也讨厌晦涩的唐诗宋词,小小年纪,哪里明白什么“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呢?

    ③小升初很快来临,默写古诗词是必考题目。当许多同学为之困扰时,我却可以轻松应对。也因为语文的高分,得以进入当地最好的初中。看着录取红榜上自己的名字时,我心里略微明白了,妈妈的坚持还是有道理的。

    ④上初中了,我狂热地喜欢上了侦探小说。多少次,趁父母睡熟,我躲在被窝里偷偷看,代价是第二天上课时的昏昏欲睡。我还常常模仿侦探小说里反派人物的口气,故作阴沉地跟父母说话,全然不顾妈妈眼底深深的担忧。一次,妈妈劝我要读适合自己的、健康向上的课外书,我却振振有词:“不是您让我看书的吗?我看这些书挺好的啊,有什么不对啊?”妈妈叹息着走开了。一天晚上,我看完推理小说后入睡,梦见有人拿着一把枪在追我,小说里熟悉的场景让我大声呼叫,冷汗淋漓。闻声赶来的妈妈心疼地抱着我哭道:“儿子,你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不足以承受这些,我们不看了,好吗?”在母亲的泪水里,我突然明白人生分好多个阶段,一个阶段只能阅读一个阶段的书,阅读不当,也会让成长变得不快乐!

    ⑤曾经懵懂无知的少年渐渐长大,如今的我,已学会甄别和选择阅读更适合自己身心成长的书籍。《论语》让我沐浴圣贤光芒一路前行《十万个为什么》是我通往大自然的密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我要坚强不屈做命运的强者。而今,我吟诵唐诗宋词,也不再觉得它们晦涩枯燥,而是充满了灵动的生命力。书香伴我成长,见证我的一次次蜕变,也见证了母爱无疆。 

(选自《速读》,有删改)

(1)、[思维导图]读短文第④自然段,概括出“我”读侦探小说的发展情节,完成填空。

(2)、【阅读要素】在“我”成长的不同阶段,所读的书及读书的感受是不同的。梳理短文内容,完成表格。

读书阶段

阅读书目

读书感受

童年

《三字经》、唐诗宋词

刚开始抵触,后来觉得很有用

侦探小说

如今

让“我”沐浴圣贤光芒一路前行

《十万个为什么》

(3)、下列属于“我”曾经读书的误区的有(多选)( )
A、喜欢读连环画。 B、不喜欢背古诗词。 C、读不适合自己心智发育的书。 D、背诵《三字经》。
(4)、短文标题是“母亲与读书”,能不能改为“我与读书”?为什么?
(5)、【支架阅读】你一定也读过很多书吧!请你仿照文章画横线的部分,写一写什么书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或启示。

运用排比句式,结合自己读过的书,写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的特点,或从故事情节中明白的道理。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 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 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不太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 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 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 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 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的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精品短文,脉络清晰

不老泉(节选)

八月的头一个星期高踞夏季的顶端,这也是漫长一年的顶端,就像摩天轮停止转动时最高点的那个座位。在此之前,一个星期一个星期的日子从温和的春天爬上来,而之后呢,会落入凉爽的秋季。在八月的这个星期,不管是苍白无力的清晨、阳光刺目的中午,还是重彩斑驳的黄昏,都是那样炎热,凝滞,静得出奇。夜里常常会出现闪电,但只见电光疾闪,却不闻雷鸣,更无甘霖。在这种怪诞而令人窒息的天气里,人们往往会干出些日后懊悔的事来。

不久前,就在这个星期的某一天,发生了三件事。这三件事乍看起来没什么联系。

清晨,梅·塔克骑马前往林间村旁边的林子。她每过十年就要到那里去一趟,跟她的两个儿子迈尔斯和杰西见面。

中午,林子主人的女儿温妮・福斯特终于忍不住了,决定设法离家出走。

黄昏,福斯特家门前来了一位陌生人。他是来找人的,但没说找谁。

你也会觉得这三件事毫不相干吧?但许多事往往就会出人意料地交集在一起,而那片林子就是这三件事交集的中心,就像轮子的轮轴。所有的轮子都有轮轴,摩天轮有轮轴,太阳则是昼夜不息的时光的轮轴。这些轮轴都是固定好的,最好别乱动,否则一切就会散架了。但是人有时候就是这样,等到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已经太迟了。

——节选自【美】娜塔莉·巴比特的《不老泉》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 光 汤

徐 徐

    ①乡下的夜空升起一轮明月,月光洒满了山林村舍,地面上也凝起了一层透亮的“薄霜”。

    ②晚上,月光很亮,父亲便带我去湖边夜钓。

    ③月光如水,湖平如镜,豌豆般大小的浮漂漂在水面上历历可见。先是点点浮颤,继而微微下沉,当浮漂猛地一沉,父亲便迅速起竿,一条白花花的鱼便在水中扑腾翻转了起来,上钩了!

    ④月光清澈、白亮,想是鱼儿也不忍就此睡去,纷纷就着一盏月光灯,在湖中来回穿行。于是,鱼儿纷纷咬钩,父亲的鱼篓很快便满了。

    ⑤我有些饿了,父亲索性找来一个废弃的陶罐,就着湖水洗净,然后支在火堆上----他要煮一罐鱼汤。很快,鱼汤泛起了奶白色,像一捧捣碎的月光,皎洁地盛在罐子里。

    ⑥父亲在一旁说道:“这可不是一般的鱼汤,而是一罐月光汤,喝下这白白净净的月光汤,心里就会安宁无比,少怨,无烦。”记忆中,这是父亲说过的最富诗意的话,让我终生难忘。

    ⑦更多的时候,父亲把精力全给了日复一日的田间劳作。每遇旱季,我们都要用好几台水率,将山下的泉水往高处的梯田里翻送。月光下,父亲和我一人负责拉劝一台水车,一阶一阶地朝上翻送泉水,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夜。有时,我会抱怨,觉得这活太累,收益小,可父亲却说,百滴水就能救活一棵稻,只要水到了,就不会颗粒无收。“莫要怨了,月亮不都在陪着我们,给我们照明嘛!”

    ⑧暑假时,父亲常去集市卖红薯,凌晨两点便要担货出发。夜行山路,我替他打手电筒,给他壮胆。倘有明月当空,父亲便会独自上路,不要我陪。月光,便是他的伴,他的明灯,他的保护神。

    ⑨中考那年,我考得不好,没能被县城里最好的高中录取。一天晚上,父亲和我纳凉闲聊,他说:“____”父亲的话点拨了我,让我重拾信心。后来,我考上一所重点大学。

    ⑩一罐月光汤,一车月光泉,一弯月光路,我终于读懂了父亲:因为心中始终有月光,他才能在岁月的千沟万壑申岿然不动,且从不发一声怨言。

    ⑪在父亲看来,若是觉得人生苦,根源是心里有苦,不管遇到何种困难、何种不顺,只要心能常被月光滋润,不干涸,不开裂,人生便有希望和奔头,心也就不苦了。

(选自《意林》,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