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六年级上册语文《狼牙山五壮士》课时练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节选)

两分零七秒,是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从地面升到杆顶的时间。您可知道,为了这两分零七秒, 国旗班的战士付出了什么样的劳动?

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必须和太阳一起升起。但是每天太阳出来的时间不一样,怎样掌握升旗  时间?国旗班从天文台索取来一年太阳升、落的时间表,给每月上、中、下旬各定一个升旗时间。 即便如此,还要根据气候变化,时时修订。战士们的生活秩序全被打乱了。盛夏酷暑,前半夜很  难入睡,后半夜刚刚有些蒙胧,就得起身整装,因为太阳在地平线露头,国旗也得同时升上旗杆  顶。风狂雨猛,雪飘雹打,太阳也悄悄躲起来了,但是五星红旗却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 您可以想象,国旗班的战士是多么辛苦。

每年,都有一些新战士被选到国旗班。他们进班后都要进行(严肃严厉 严格)检查,稍有 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就得进行艰苦的矫形:脖子向前探的,睡觉不能用枕头;腿并不拢的,要躺在 床上用绳子把腿捆住;两肩不平的,要将肩和画在墙上的水平线平行,贴墙站着;胯凸的,在腰里 扎一根木棍……新战士们自觉自愿地(磨耗 磨难 磨炼)自己,直到练出标准的军姿。

冬天,天安门广场寒风凛冽,国旗班的战士们觉得穿着厚厚的棉衣升旗与庄严的国旗不太相 称,升旗时有损祖国形象。于是,他们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升国旗时轻装上阵。即使在滴水 成冰的日子里,他们升旗时里面也只穿绒衣裤,戴单军帽、白线手套,腰扎皮带。

你看,升旗电钮按动了,三名升旗战士昂首并踵,挺胸收腹,向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 礼。他们威武雄壮的形象给庄严的时刻增添了光彩。

(1)、用横线画出短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短文第3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话未说完。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3)、联系上下文可知,文中加点词语“轻装上阵”具体指 
(4)、为了让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国旗班的战士们是怎样做的?请简要概括。
(5)、你认为国旗班战士和狼牙山五壮士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
(6)、作者既写了战士们升旗的场面,又描写了三名升旗战士的个体形象。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曾经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十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懂道理的人,都不必打。只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怎么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交接(节选)

①老校长举起手中的小铁棒,敲响了挂在老槐树上的二尺长的钢管:“当———当当——当——”

②上课了,孩子们像兔子一般蹦进了教室。

③教室里一共才九个孩子,九个孩子却分成三个年级:三个是一年级新生,四个读二年级,还有两个是三年级的孩子。这些不同年级的孩子在同一教室里上课。这就是农村的复式教学班。

④这所小学是雾盖山村最偏远的一所小学。小学建在山坳,站在学校举目四看,尽是崇山峻岭,白云缭绕。这所贫困的小学,教室的墙是泥巴墙,墙上的裂缝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翁脸上的皱纹,房顶是杉树皮盖的,已经布满了青苔……

⑤老校长带着娟子走进了教室,一个稍大的男孩儿脆脆地喊了一声:“起立!”九个孩子立马起立齐声喊道:“老师好!”

⑥老校长环视教室一周,微笑着回答:“同学们好!”

⑦老校长和蔼地说:“孩子们,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你们的新老师、新校长,叫何娟子……从今天起,我退休了,今后就由新老师给你们上课。大家欢迎!”教室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

⑧老校长继续说:“为了让新老师尽快认识你们,我现在开始点名……”

⑨“盘山伢。”

⑩“在这里!”一个个子最矮小,脑袋像萝卜头的男孩儿站了起来。孩子的鼻子下还挂着两行鼻涕呢!娟子赶紧掏出手绢,把孩子的鼻涕轻轻擦去。

⑪老校长对娟子点点头,脸上露出赞许的微笑。

⑫交接完,老校长喊了一声“下课”,九个孩子像小鹿一样蹦出了教室。

⑬老校长和娟子回到了办公室。老校长把办公桌上的备课本和作业本推到了娟子的面前,语重心长地说:“娟子呀,从今天起,这所学校和九个孩子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像待自己的亲弟妹一样待他们哪!”

⑭娟子说:“您放心回去吧,待会儿我送您下山……”

⑮老校长平静地说:“不用送,我已经决定不走了!”

⑯“为什么?”娟子不解地抬头看着老校长。

⑰老校长微微一笑:“我要留在这儿为你和孩子们做饭呢……”

⑱娟子深情地看着老校长,突然伏在老校长的肩头叫了一声:“爸……”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