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南昌三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天才,就是缓慢的耐心

米丽宏

①我们总是认为天才有一种神秘感,他们,到底有哪些不同于常人的奥秘?

②从科学家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到艺术家达·芬奇、罗丹、莫扎特,从文学家莎士比亚、但丁、雨果、曹雪芹,到商界奇才比尔·盖茨、马斯克,再到篮球天才乔丹、科比,乃至中国古代诗人李白、苏轼……

③这些在全世界范围内响当当的天才人物,无疑有着极高的天分、突出的才智、卓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被称作“与神最接近的人”。

④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某个领域顶尖儿的成功者。他们的成功,当然有天赋的因素;然而,天赋断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做过有关音乐天才的研究,在世界最好的艺术学院之一柏林音乐学院,他们分组跟踪调查三年,得出结论:第一,根本不存在“与生俱来的天才”,没有人能够花费比平均水平少得多的时间,达到比平均水平高得多的成就。第二,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的“劳苦命”,没有一个坚持努力且方法得当的人不能获得成功。那些顶级演奏家,训练何止是比其他人努力,而是比其他人努力十倍甚至百倍。

⑤天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东西,随手一接就行了,而是得接得住、守得稳,不断琢磨维护和默默精进,并终生灌注于实践中;否则,即便生为天才,最终也将“泯然众人矣”。

⑥法国作家福楼拜说:天才就是缓慢的耐心。

⑦一事当前,当别人无法忍耐悻悻离去的时候,只有天才在坚持。这世间普遍的事实是:天才画家,都是一直在画画的人;天才音乐家,都是一直在作曲的人;天才文学家,都是一直在写作的人……在别人目标涣散或无所事事时,他们一直在创作着后来被称为“天才之作”的作品。他们因此获得了“天才”的名号。

⑧放眼世界,无一例外。

⑨1902年,27岁的诗人里尔克应聘去给62岁的雕塑大师罗丹当助理。在这位年轻诗人的猜想中,名满天下的罗丹一定过着十分浪漫恣肆、与众不同的生活。

⑩而真实情形大相径庭,罗丹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画室的老人。

⑪里尔克问:“怎样才能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罗丹沉默片刻,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还要有耐心。”

⑫罗丹道出的,是成功的秘密,也是天才的秘密。

⑬人生百年,三万六千日,足够一个人用缓慢的耐心成就自己。一分一秒,点点滴滴,都在见证着耐心的发生。

⑭耐心,似一个充满好奇的孩子,永远兴兴头头、不知疲倦地向着世界发出思索与探问。耐心,是一个怀有梦想的人,以无声之奋斗冲破精神的桎梏,以无形之焰火消融思维的冰层。

⑮牛顿说:“天才就是思想的耐心。”门捷列夫说:“终生努力便是天才。”中国古人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⑯耐心,是意志的磨炼,爆发力的蓄积。

⑰音乐神童莫扎特,创作出被奉为经典的《降E大调第九钢琴协奏曲》,是拿了整整二十年的苦练打底儿;比尔·盖茨在大学之前已不间断练习编程七年,每周七天每天八个小时不离电脑;莫泊桑成名前默默无闻地写小说、诗歌近十年……

⑱耐心地思索,耐心地做事,耐心地识别自我的缺陷,耐心地自我弥补提高,耐心地享受沉浸工作本身的美妙。所谓的成功,便是耐心护佑下慢慢前行的整个过程,最终会水到渠成。

⑲我们这些资质平平的普通人,凭着执着干劲和耐心精进,同样会提升工作和学习能力,从而练一手绝活儿,做出不菲的成绩,成为别人眼中的天才。

⑳耐心,是一种养分,一种素质,一种珍惜生命、催人前行的力量。光阴箭急,时光不待,耐心会让时间慢下来,把耕种者的镐头从一望颓败,推向春色满园的五彩缤纷,并在守望中,收获丰硕的果实。(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立论扎实,从全世界范围内响当当的天才人物写起,接着剖析天才成功的原因,进而得出中心论点:天才就是缓慢的耐心。 B、被称作“与神最接近的人”的天才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是天赋,包括极高的天分、突出的才智、卓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缓慢的耐心。 C、第⑦段举用“天才”与“别人”的普遍事实,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来证明观点。 D、本文的论证语言除了严谨、逻辑性强之外,也有生动形象的一面,如第④段就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2)、小文想在第⑦段省略号处再列举几个例子,下面例子不适合的一项是( )
A、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被汉武帝处以“宫刑”,身体受到摧残,精神受到折磨,但为了实现自己“成一家之言”的理想,他忍辱负重,最终著成一百三十篇的《史记》。 B、鲁迅从1907-1936年的30年间写作了500多万字的著作,在此期间,他不管工作、写作再忙,客观环境如何艰苦、恶劣,身体条件再差,都一直坚持写日记。 C、1925-1927这三年是沈从文的习作时期,发表一百七八十篇作品,平均每年五六十篇,每个月四五篇,还不算其余没发表的习作和各种笔记和日记。 D、钢琴家郎朗,在年幼时就开始学习钢琴,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练习,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才成为享誉世界的钢琴家。
(3)、读了本文后,你觉得“资质平平的普通人”,如何做才能“做出不菲的成绩,成为别人眼中的天才”?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

    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千米的连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

    ③一般来说 , 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与工厂中固定的有强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但是小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却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大型飞机更适合用来观测农场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控制自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比如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患者的血管,进入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血管壁上沉淀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

    ④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不过研究人员确已成功设计出一种能进入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去修补裂缝或漏洞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进入管道之后,可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经过地方的电导,一旦测不到这种电导,就表明那里存在着裂缝或漏洞。于是该机器人便作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来把裂缝或漏洞堵上。

    ⑤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比如说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兵士。这些“兵士”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方的雷达系统发现,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一旦越过敌人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生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⑥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它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⑦当然目前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1988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000转的气功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非常多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⑧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 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7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⑦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⑧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⑨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⑩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饿了,吃个“塑料袋”吧

    ①要是有个人在你面前吃塑料袋,那画面是不是不可想象?但最近在印度,还真有人吃塑料袋。这种塑料袋可以直接放嘴里干吃,不想干吃,还可以溶到水里喝!

    ②发明这个塑料袋的印度小哥名叫Ashwath Hedge,出生在印度芒格洛尔的郊区,那里垃圾成山。他说:“我是个印度教徒,对我们而言,太阳、土地、水里都有神灵。为了自己,为了后代,我们必须努力。”

    ③2012年,他找来十多个志同道合的专家,历经4年,自己掏钱尝试了上百种原料,不断实验,终于找到合适的原料和配方比例,研发出可食用塑料袋。

    ④这种袋子用12种可食用原料做成,包括马铃著、木著、玉米、植物油等100%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没有任何有害物质,连袋上的油墨都可以吃。

    ⑤如果不想吃,大可把它扔了,完全无害。在野处,180天降解;埋土里,45天;放水里,一天;沸水里,只要15秒。就算烧了也不会产生污染,没有刺激性气味,更没有有毒气体。凭借这款塑料袋,小哥还入选了印度《福布斯》杂志2017年的“30under30”。

    ⑥小哥应印度环保部邀请,回到芒格洛尔成立了EnviGreen公司,随后建厂,现在每月能产大约1吨可食用塑料袋。他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说,以后还准备进军牛奶袋产业。大家喝完袋装牛奶,就可以把包装吃了,一点儿都不浪费。

(选自《意林·青年励志馆》,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又冷又干燥的南极,风景也是很特别

    ①南极的自然条件太特殊:这里极度严寒,年平均气温-25℃;内陆地区甚至达到-60℃,比北极冷很多;这里又很干燥,空气湿度堪比撒哈拉沙漠;这里常常狂风肆虐,有地球上少见的12级以上大风,最怕的是“白化天气”——大风卷起地表的雪粒,遮天蔽日,能见度只有几米,人完全不能在户外活动,会被大风吹走,穿得再多也会飞速失温;这里还有长达半年的黑夜和太阳总是低垂的白天……在这片不适宜人类生活的大陆上工作,南极科考队员要经受非凡的艰险,却也能看到常人无缘得见的瑰丽风景。

    ②南极大冰盖极其特殊,它虽然集中了全球70%的淡水,但是严苛的自然条件却拒绝了几乎所有生物,更吞噬过不少勇敢的人类生命。迄今为止,虽然南极已经有70多个科学考察站,但位于内陆冰盖之上的,也不过寥寥数个。冰盖雪原总体看似平坦,实际上地表却很崎岖,冰雪被风吹出各种奇特的造型。

    ③大冰盖之上放眼四望,白茫茫的一片:有时360度都是平直地平线;有时又一个坡连着一个坡,高高低低,让人晕头转向。脚下的冰雪,有时坑坑洼洼却硬似铁石,雪地车一小时只能走三五公里;有时平整光滑却格外松软,人走过去,突然塌下一片,露出下面无底的蓝色冰洞……

    ④南极大陆四面环海,科学家通常把南纬60度以上,环绕南极的海域称为“南大洋”或“南极海”,国际学界往往也把它视为第五大洋,与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并列。南大洋贯通南极一圈,影响大气环流,导致南极地区比北极更冷。每年冬天,南大洋有上千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冰封,让南极洲的冰雪面积比夏天增加一倍之多。从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的甲板望向前方,如同一片白茫茫的冰原,看不出半点海水的痕迹。虽然前方是海,但是科考船并不能乘风破浪。

    ⑤即使在夏季,海里依然有大量的冰,足够高大的称“冰山”。人类记录过的最大冰山,宽40公里、长350公里,相当于半个海南岛。在南极海域,冰山和岛屿远看还真是不好分辨。冰山虽然硕大无比,却能快速移动。南极考察队员们有时会发现,昨天还阻住前路的冰山,一宿大风之后就漂走了,让人怀疑是神仙帮忙搬运的。

    ⑥除了大冰山,南极有时还会形成奇特的荷叶状浮冰。形成这种冰,一般都需要水面比较平静、同时气温又非常低。一片片白色的浮冰如浮萍般漂在海面上,因为相互摩擦,冰块失去菱角,又因低温继续凝结,最后形成椭圆、近似薄饼的形状,被称为“荷叶冰”。从雪龙号上拍摄的海面看,这是南极海面开始结冰的状态,很多小而薄的冰片浮在海水表层。除了南极之外,其他地方非常罕见。海冰没少给南极考察添麻烦,科考船难保会被浮冰困住。有时大块海冰融化过程中,因重心变化而“翻身”,激起的巨浪可以掀翻任何船只。

    ⑦地球每次出现极光,都是南北两极同时发生的。不过看极光,大多数人都是在北极,见过南极极光的人很少。因为即使有幸踏足南极,大多数人也都是在夏季,极昼天始终亮着,有极光也看不见。而冬季天黑有利于看极光,却少有人驻留了。

    ⑧我国南极科考站中,中山站和长城站都是有越冬队员驻守的全年站,纬度更高的中山站是观赏极光的好地方。欣赏绚丽的极光,是对南极越冬队员的特有奖励。

    ⑨除了上面讲到的冰盖、海冰,极光之外,南极大陆也有山岳,由于这里温度低,风力强,对山岩的塑造很有特色,想要继续了解南极的山岳,记得去看11月的《博物》特别策划——极之风景。

(原文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女的侵害。中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小题。

淄博烧烤和保定烧烤

看到淄博烧烤流行,虽然对北方美食不抱任何希望,我还是去看了看具体吃法。然后不禁“哦”了一声,自言自语道:这不和保定烧烤一样么?

整个疫情期间我就出过一趟远门,从北京坐车去河北保定,拜访手工耿。手工耿很热情,黄昏时一定要留我们吃饭。地点选在他家村口,一间很小的烧烤店。当时,他们保定烧烤的方式就是上一大盘烤串,然后大家用烤好的死面饼裹着烤串用力一撸,用热饼子就着烤肉一起吃。同去的人都吃得很开心,认为相比之下北京的烤串既无趣,又没有北方特色。并且一致同意,北方的灵魂就在麦面的清香里。

但现在流行的不是保定烤串,而是淄博烤串,也许过几年再有人去保定,或者再去拜访手工耿,吃上一顿当地的烤串,还会惊奇地问:淄博烤串的名声那么大了吗?连保定也跟着学?搞不好,将来成都的锅盔肉也会有相同的命运,甚至还会被指没有学到位,南方人不会做面食,面饼子做么厚,这叫人怎么下嘴?

名声这种东西就是这样的,可以把所有的名声看作是一条条平行的河流,河水的多少对应着名声的大小,如果有两条贴得很近的河流,其中一条是大河,另一条是小河,随着河水奔流,大河就会不断侵独岸堤向外扩展,最后彻底突破,在上游一举把小河裹挟纳入自己的河道,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就叫做“袭夺”。

淄博烧烤名声大噪,那么就会袭夺类似的保定烧烤,估计后续连东北锦州烧烤也会一并纳入。

人们追逐名声也是同样道理,袭夺名声对于自己有利。人的记忆空间有限,每一个位置都很宝贵。比如说现在问你:中国著名的作家都有哪些?在你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来的也就只有三五个名字,这些名字对于你就代表了作家这一整个行当。虽然作家的数量远远不止这么几位,但是你的大脑肯花时间去记,放在最顶层位置上的,也就那么三五个。记不记得作家,记得几个,对于那几个作家的意义不是很大。

但是,对于一个保洁阿姨,一个行业精英,一个资深专家,这种名声意义就很大,因为这意味着会有多少生意,会有多少机遇。比如说现在Al非常火爆,到处都需要专家给大众讲解,那么说到互联网技术人们首先能想到谁,谁就意味着有更多机会出现在媒体,成为大企业的顾问,甚至是新创公司的合伙人。那么,名声的作用就体现在一句话上:人们想起某件事的时候,最好立即想到我。

所以淄博烧烤只是个开始。所有的二三四线城市,如今都需要重新找个名声,给人们一个前来的理由,以此提振当地的经济。因为所有在夏天想要出门旅行的人,如今都需要给自己找个理由,去到一个有特色然而花费又不昂贵的存在。就像是江西景德镇,陶瓷的名声属于过去,现在则需要陶溪川这样的园区,用每周一次的青年集市去吸引人们前来。

人也与之类似,做一个所有公司都可以通用的文员没多大意思。起码需要在某个细分的小领域里拥有一点名声,如果没有这点名声,那还不如一个菜市场里卖卤菜最著名的大叔,或者小区里做炒饭最出名的大妈。所以大叔大妈几十年都在,房子越换越大,而摊位边上的奶茶店,美甲店,却换了一波又一波。

今天人们对常担忧AI夺去自己的工作,但对于很多人而言,没有AI也不见得会有更多机会。原因也很简单,就他们手头所能做的这件事而言,别人不会想到这件事情就能想到他们,永远另有其人。那么,有没有AI又有多大区别呢?自己卷或者不卷,又有多大区别呢?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