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江西省吉安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 , 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 , 而见于外,夫欲无有,其可得耶?……己亥之岁,侍行楚,舟中无事,博弈饮酒,非所以为闺门之欢。而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盖家君之作与弟辙之文皆在,凡一百篇,谓之《南行集》。将以识一时之事,为他日之所寻绎 , 且以为得于谈笑之间,而非勉强所为之文也。时十二月八日。江陵驿

    (选自《苏轼·江行唱和集叙》,中州古籍)

    【注】①非能为之为工:并非能够写得工巧就算是工巧。②勃郁:积蓄十分丰厚。③侍行:侍奉父亲出行。④非所以为闺门之欢:不同于在家里那样欢快闲适。⑤识:记录。⑥为他日之所寻绎:作为日后追忆的资料。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虽1②适2③书3

    【答案】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

    ②凡一百篇,谓之《南行集》

    【答案】
    (3)根据文意理解,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苏轼提出了怎样的创作思想?批评了怎样的写作态度?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1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 , 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官职名)丘濬(人名)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 , 三日后来,渎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未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11) , 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②刊落:削除,删去。③属:连续,连贯。④属:同“嘱”,嘱咐。⑤衔:怨恨。⑥促:催促。⑦期:约定。⑧渎:轻慢。⑨收:逮捕。⑩缘:因为。(11)谢:道歉。

    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故老能言五代时事者,云冯相道、和相凝同在中书[注]。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和性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哄堂大笑。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

    (节选自欧阳修笔记小说《归田录》)

    【注】中书省,宰相办公的官署。

    阅读

    越山五佚记·蛾眉山

    张岱

    蛾眉为八山之一,然实不见山。越之人恒取蛾眉土谷祠几下一块顽石,以足八山之数。

    余初疑曰:“一块顽石,可以名.山,则城中顽石多矣,何以山此而不山彼也?”

    天启五年,姑苏周孔嘉僦居于轩亭之北。一日,至其屋后厨庖之下,有石壁丈余,苍蒨逼人。余曰:“此鼎彝青绿,真三代法物也,何以屈居于此?”问其邻老,邻老曰: “此蛾眉山麓也。山高丈余,阔三丈,长数十丈。石皆劈斧皴法 , 望之如蛾眉一弯,横黛拖青,浑身空翠。”余向左右邻缘.墙摸索,皆从鸡栖、豚栅、灶突、溷厕之下,得其寸趾尺麓,便大叫称快。余遂妄想,安得一日尽伐其墙垣,尽撤其庐舍,使此山岿然孤露,亦宇宙间一大快事。至二十年后,陵谷变迁,遭兵遭火,外屋燔尽,而缘墙一带,仍得无恙。则是天意欲终秘此山,勿使人见。奇峦怪石,翠藓苍苔,徒与马浡牛溲两相污秽 , 惜哉已矣!

    余因想世间珍异之物,为.庸人所埋没者,不可胜记。而尤恨此山,生在城市,坐落人烟凑集之中 , 仅隔一垣,使世人不得一识其面目,何山之不幸一至此哉!虽然,干宝记山亡,桑钦志石走,山果有灵,焉.能久困?东武怪山,有例可援。余为山计,欲脱樊篱,断

    须飞去。

    (选自《嫏嬛文集》,有删改)

    【注】①八山:指当时绍兴城内的八座山,其中有蛾眉山。②蒨:形容草长得茂盛的状貌③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④法物,犹宝物。劈斧皴:中国画技法,此处形容山石外表的形状。⑤马浡牛溲:借指不值钱的东西。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