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绍精准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考试试卷

文学作品阅读

老榆树下

张瞰

①院门口的老榆树七八十年了,巨伞一样的绿荫遮了半个院,树干两个人才能抱过来。它的枝丫上系满了红布条,总有人在遇到高兴或不高兴的事时,在树枝上系一条,许个愿,仿佛从此就心想事成。

②老于搂着树干,脸贴在嶙峋的树皮上。他听得到老榆树无声的啜泣,他摸了摸树皮上渗出的点点黄色树胶,仿佛是滴滴眼泪,让他的心隐隐地疼。老于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树下的石凳上,点着一支烟,猛吸了两口,呼地吐出一口烟雾。他将手插进本就不多的头发里,抓了两把,狠狠地又吸了口烟,一脚扔到地上踩扁。

③征地开发,邻居们陆续签字搬走了。老于的小院,能分两套房,给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现在老于却迟疑了,不敢抬头看家人期盼的目光。

④老榆树怎么办?开发商的人再次登门时他又问道。办公的人说,都说过了,它不是名贵树种,本身也不成什么材,树身子都有洞了,八成也空心了,怎么算也不值钱的。别人家的树赔一两百,你的树,我们给你争取到了一万块,够意思了吧!

⑤老于说,我是说这树怎么处置。

⑥这块地要起高楼,肯定得推了呀!老于鱼泡一样的眼袋同脸上的肌肉一起抽搐着。他乞求道,给它一块地吧,只要它活着就好,我不要赔偿。一个夹者烟卷,烫着头的愣头青说,见好就收吧,别蹬鼻子上脸,叽叽歪歪的不还是为了要钱吗?你以为它是紫檀啊?你这破树也就是个烧锅的料!赶紧签字吧。别耽误我们工作。

⑦老于指着愣头青骂道,小兔崽子!轮得着你来教训老子!烧锅?我看你像一根废柴!想动我的树,五百万!没有五百万免谈!滚!

⑧老于早已问遍了市里的公园和大公司,想给树找个归宿。可是树太大了,挪运的成本高达几万,还不定保证它能成活。老于的心就像有把小刀在深处绞着挖着,他知道没有人会赔偿他五百万,他只想保住这棵树。

⑨一天下午,一个和老于年纪相仿的男人惊讶地张开双臂环抱着大树,一阵感叹。他问老于,这么粗的树,很值钱吧?

⑩老于苦笑,怎么说呢,它的价值没法用价钱衡量,这是一棵树,也不是一棵树。只要能给它一块地方好好地活着,我就满足了。可是你说怎么那么难呢,我只是想让它活着。男人看着老于说,我听说过它啊,没想到这么壮观!它是大自然创造的精灵,应该好好活着。

⑪老于点头笑着,笑着,眼睛就湿了。老兄你知道吗,这棵树是我父亲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前和我一起栽下的。那一年,我刚四岁,他嘱咐我好好照顾这棵树。他给我量了身高,还在树上刻了一个印。我父亲强壮着呢,他用一只手就能举起我来。我笑,小榆树也跟着笑。他的胡子扎着我的花脸蛋,他说,等我回来时,看看你和树谁更壮,看看谁长得快!

⑫老于清了清哽咽的嗓子,沉默了。

⑬那么,后来呢?男人小心翼翼地问。

⑭老于双手搓了一把脸,低声说,后来,有人送来一只满是弹孔的军用水壶和一捧焦土。那场仗打了两天两夜,真惨烈啊!敌人最后用了燃烧弹,天地顷刻化为火海……我的母亲抱着水壶哭了三天三夜,她将那捧土埋在这棵榆树下,为的就是抬眼就能看到他。你说它只是一棵树吗?

⑮男人站起来,满脸泪痕,他握住老于的手拍了拍,默默地看着老榆树,深深地鞠了个躬,转身离去。

⑯开发商的人又来了,这次还带来了图纸。他们将图纸摊在桌子上,指给老于看。老于家的这片土地,按原来的规划是一栋楼。现在,那栋楼将少盖两个单元,为大榆树留下生长的空间,还要给它立上牌子安上围栏保护起来。天翻地覆的改变,老于难以置信。他反复地看着图纸说,你们可别欺负我老头没文化,骗我签字。

⑰放心吧,伯伯,我们董事长专门为您起草的合同。董事长?老于瞪大了眼睛。

⑱董事长的父亲也是抗美援朝志愿军。当年走后,杳无音信。我们董事长年年都到鸭绿江边,喊他回家……

(《微型小说月报》2023年第2期)

(1)、梳理小说故事情节,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心怀不舍,迟疑搬迁→①→陈诉衷肠,回忆往事→②

(2)、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老于鱼泡一样的眼袋同脸上的肌肉一起抽搐着。

(3)、“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指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情节,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请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处伏笔并分析其好处。
(4)、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对“这是一棵树,也不是一棵树”这句话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想到一个法子:我瞅酒倌女主人下地窑的时候,合上地窑的顶盖,锁上,我在上面跳了一通复仇者之舞,把钥匙扔到屋顶上,就一溜烟地跑到厨房里,外祖母正在那里做饭。她没有马上明白我为什么高兴,但当她弄明白后,狠狠地朝我的屁股拍了几巴掌,把我拖到院子里,叫我到房顶上去找钥匙。我对她的态度觉得很奇怪,我默默地把钥匙拿下来,躲到院子角落里看她释放被俘获的酒馆女主人,她们俩友善地一面走过院子,一面大笑。
     “我叫你知道厉害,”酒馆女主人攥紧胖胖的拳头威吓我说,但她那看不见眼睛的胖面孔露出和蔼的笑意。外祖母揪住我的领子,把我拉到厨房里,问道: “你干吗要这样做?”
     “她拿胡萝卜打你嘛…” “你是为了我吗?原来是这么回事!你瞧我把你这块废料塞到炉底下喂老鼠,你就知道了!你算什么保护者啊,一个小泡泡儿,一戳就破!你看我告诉外祖父一一他不打掉你一层皮才怪呢!到顶楼念书去吧……”
      她整天不理我,到晚上,在没有祈祷以前,她在床沿上坐下,教训了我几句永志不忘的话:“阿廖沙,亲爱的孩子,你要记住:不要管大人的事!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等上帝来开你的心窍,指示你应当做什么,领你走那应走的道路。懂不懂?至于什么人犯了什么过失一一这不是你的事。这让上帝来判断,惩罚。这要他来管,不是我们!”
      她沉默了一会儿,嗅了嗅鼻烟,眯缝起右眼,补充说:“是啊,谁犯了过错,大约连上帝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弄得清楚的。”“上帝不是什么都知道的吗?”我吃惊地问道。她轻轻地、悲哀地回答道:“他要是什么都能知道,大约有很多事情人们就不会做了。他老人家从天上向人间、向我们大家看了又看,有时会大哭起来,一面哭一面说:“我的人们啊,我的人们啊!噢啊,我是怎样可怜你们啊!她自己也哭了,带着满脸的泪痕,到墙角祈祷去了。
      从那时起,她的上帝对于我更亲近更可理解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男孩别哭
         门前有溪,稍远有河,被山岭围着,村只得算山村。山村的孩子一天的时间多是在山里度过,而雨,说下就下,它才不管你回没回家。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必须遭遇睛出雨归的劫数。灿烂出门,颓丧回家,这是谁也不愿经历的。很多事情,甚至包括人生的命运,都得是这种结局。有什么办法呢?
          雨总是起于黄昏,当我们担着柴禾走在蜿蜒山道上的时候,潇潇暮雨要么从后面赶上来,要么在前面截住你,想避都避不开。这时,心情就会像四合的暮色,突然黯淡下来。怎么不黯淡呢?肩上的担子这么重,家还这么远,路又这么崎岖。雨加重了肩上的担子,又阻碍了归路的脚步,透过雨幕,家就显得更加遥远难及。而雨,又不是平时活泼妙巧的那种,而是阴阴的,凄凄的,带点巫性,又带点魅气。
         印象最深的是十岁那年秋天,独自一个担着柴禾走在黄昏的山路上,山雨沙沙从身后而来,像一张阴暗之网,一下子就将我罩进去了,那颗本来就因孤寂而伤感的心,便进而变得绝望。仿佛淹过我的不是山雨,而是令人窒息的黑水。
        山雨打湿我的头发,山雨浸透我的衣服,山雨像黑寡妇赖在我的柴禾里,要享受坐滑杆的感觉。柴禾在肩上重若千钧,我把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又从右肩换到左肩,稚肩在与柴担热烈切磋的过程中慢慢火辣,慢慢红肿。脚在山路上不敢停下来,一停就颤得厉害。终于一个趔趄,柴禾从柴担两头滑落下来,柴担弹得老远。我一屁股坐在青石板上放声大哭。山雨沙沙无边,冷寞地下着,没半点怜惜之情,战哭得更伤心了。雨浇灭了我的哭声,在山中没有半点回音,群峰座座在雨中都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我感到小小的自己被大大的世界完全给遗弃了。
         我坐在青石板上,根本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把剩下的那一点气力也哭尽。父亲,我的亲亲父亲,就在这时从山坳的拐角处出现了,他一下子把我从恐惧和绝望的深水区捞救上来。我无法说出那一刻心中的感受。我只知道,那一刻他温暖的笑容会让我珍藏一辈子,感激一辈子。是父亲温暖的笑容给了我在这个世上继缕前行的勇气,要不然我真会沿原路退离这个陌生的世界。
         嗨,男孩别哭,我们回家。父亲对我吆喝道。然后像秩起一棵被雨淋趴的庄稼那样将我扶起。
         男孩,别哭。二十多年后,当我脱口对自己儿子也说这话时,我才发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竟是一种成长的标识。只是我儿子面对的不再是山雨带来的困扰,我怀疑父亲的父亲肯定也对父亲说了这四个字。而我儿子的儿子也将套在某个未知的时刻对他儿子说出这四个字,后来我看美国著名的成长伤感片,题目竟就用了这四个字:《男孩,别哭》。只是里面的主人公没能跨越这道标识,死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西塘的水上清洁工

                                                                                   小河丁丁

      ①那年八月下旬,我和六妹来到西塘,一个小小的江南古镇.

      ②黄昏我们沿着临河的长街漫行,一条小船在彼岸酒家楼下微微浮动,船夫坐在船头悠闲地抽着香烟.此人三十出头,身瘦衣宽,脸长长的,胡须头发有些零乱.游客朝他拍照,闪光灯咔嚓咔嚓,他毫无反应,只把一条腿歪搭在船舷上,半低着头,默默享受那支短短的香烟.那条腿也瘦,裤管显得有些空荡,薄长的脚板蹬着千层底的黑布鞋.开始我以为他在候客,后来看到船上放着长柄捞网和垃圾篓,才明白他是清洁工.

      ③他扔掉烟蒂,用桨顶一下岸石,小船就离了岸,慢慢地顺水漂移.除非是给游船让道,他都懒得摇橹.摇橹也用一只手,有心无心,不愿意绷紧肌肉.世上哪有这么悠闲的清洁工!这边游人熙熙攘攘,对岸酒家正在呼喝划拳,而他充耳不闻.我注视着他,人世间的喧哗躁动就变得轻了,淡了,全都成为他的背景.

      ④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墩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漂进桥孔 , 又坐到另一边的石墩上,目送他和小船渐渐远去.水面漂过梧桐叶,他漫不经心伸出捞网,连屁股都不挪一下.河边泊着一座“水上餐厅”,船楼的霓虹灯在水中投射出大片光影,奇异,诡艳.他把小船摇到滟滟的灯影里,那一刻真是如梦似幻.

      ⑤我痴痴地望着他和小船消失在夜色里,不愿离去.过了许久,他和小船从暗影中再度出现,往这边漂过来.这边桥下有个小小埠头,到了这儿,他终于站起来了,小船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推着向埠头靠近.他一个跨步上了岸,动作飘逸,恍若仙人.我担心小船因为他的蹬力离岸,小船却继续往前,轻轻触到石阶,好像能按主人心意行事.他拴好小船,上岸去了,我兀自望着小船出神,那把长橹在水中半浮半浸.

      ⑥“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我没有回答.

      ⑦吃过晚饭回旅店休息一会儿,我们出来欣赏河街夜景,发现水上清洁工换了一个.这人身如铁塔,头大颈粗,登台唱戏李逵张飞非他莫属.那条小船载着他摇摇晃晃,好生吃力,似乎随时都会覆没.他叉开柱子般的双腿站在船上,膝盖绷得直直的,一只大手将长长的捞网牢牢夹在腋下,另一只大手掌着橹把将小船摇得飞快.

      ⑧正是放河灯的时候,好几家铺子在卖河灯,有莲花灯、船灯和心灯,还有一种是长方形,都用各色彩纸做成,十分精致.这些河灯点燃了,烛光从里面映着彩纸,漂在水中又映着波光,在黑暗中多么动人啊.可是游客们刚刚把河灯放下去,壮汉就匆匆赶到,“波”的一声用捞网将河灯扑灭,捞起来用力倒进垃圾篓.他那么粗鲁,对寄载各种心愿的小灯不带丝毫怜悯,简直就是“河灯杀手”.

      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灯还燃着你就这样…”“你回头再捞也不迟!”“至少等河灯熄了才能捞.”“不要捞了,河灯多漂亮呀!”

      ⑩壮汉却振振有词,声音像打雷一样:“我是打工的!我不干活人家不给我钱!”

      ⑪一个小姑娘含着眼泪向一位卖河灯的老太太投诉,老太太操着吴侬软语无奈地说:“跟他说也没有用,他呢…等他过去了就好了…”

      ⑫六妹很想放河灯,又不甘让自己的河灯遭遇灭顶之灾,就在那儿磨磨蹭蹭.

      ⑬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 . 六妹买了一盏小小的莲花灯,下到濒水的台阶,在牵挂与侥幸的目光里,很小心地将莲花灯放到水面.莲花灯畏畏葸葸躲在河堤下,没有漂向河心,这儿有台阶挡着,不到近处发现不了,它是害怕那个壮汉杀回马枪吧.

      ⑭夜渐渐深了,街市渐渐冷清,寂静.我们走过幽暗的长巷回到旅店,在露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                                       

                                                                                                                                  (选自《文汇报》2016年5月2日,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钱塘观潮

①“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②钱塘潮最佳的观潮点,是在江北岸的海宁。农历每月初一至初六、十五至二十为观潮的佳日。今年十二月初三,家人相约去海宁观潮,预约了一位的哥陆师傅开车前往。陆师傅在海宁开车多年了,一边开车,一边介绍观潮的常识:钱塘江从入海口溯江而上沿岸百里都可观潮,但大潮是“一次过”的“行为艺术”,不能“回放”,不同地点大潮形态各异,各美其美。乘他的车,可以带我们“一日观四潮”,尽饱眼福。

③第一个观潮点是一个叫“斜桥”的地方。这一带的古海塘建于清雍正、乾隆年间,近年重修,用巨石堆砌,整齐坚固,从纵面看形似鱼鳞,被称为“鱼鳞石塘”“捍海长城”,足以抵御狂风海涛的吹打侵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

④登上江堤,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遥望江面,隐隐约约显出一条白练,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白练迅速西移,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转眼间,潮头已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当。这就是著名的“一线潮”。不待细看,潮头已呼啸而过,向上游奔去。记得《水浒传》里花和尚鲁智深第一次听到钱塘潮;竟然从禅床上一跃而起,操起禅杖冲将出来,怕是又有叛军来犯,当僧人跟他解释这是钱塘江里潮水涌来,他直愣愣地呆住了…

⑤上车,沿着杭金公路西行片刻;下车,再次走上海塘。举目远望,只见东边远处江面又渐渐出现一条白练,传来隐隐雷声。啊,我们的车子开得快,已经赶到了潮头的前面。两次看到了同一个钱塘潮,犹如老友重逢,旧梦重温,此情此景,如梦如幻!不过这一次涌潮的形状却与上次不同,“一线”形的潮水弯曲和倾斜,状如过江蛟龙。【甲】北岸边的“龙头”走得快,昂首呼啸,喷珠溅玉,激起高高的浪花,龙身和龙尾走得慢,摇头摆尾,缓缓而行。此地的涌潮被称为“龙头潮”。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周密在《观潮》中写吴儿弄潮的场面:“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逆而上。”想想看,数百名披散着头发、身刺着花纹的弄潮高手排成数行,簇拥着十面彩旗逆潮而上。一面是排山倒海、铺天盖地而来的大潮,一面是逆潮鼓拥的弄潮儿;大潮的雷鸣,弄潮儿的呐喊,观众的鼓噪,这种勇敢者的搏击是一幅何等壮阔的画面!

⑥看完“龙头潮”,的哥陆师傅招呼我们再上车,一路西行,再次赶到“龙头潮”前面,与今日的钱塘潮“第三次相会”。忽然想起观潮亭题有“猛进如潮”的匾额,这是孙中山观潮后,为感谢海宁地方人士的热情招待应邀题写的。

⑦当年,孙中山先生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潮,触景生情,写下了振聋发聩的千古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用钱塘潮比喻革命潮流,短短十六个字,高瞻远瞩,铿锵有力,如晨钟暮鼓,催人奋起。如今,海宁市把“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确定为海宁的城市精神。

⑧一日三潮,意犹未尽,陆师傅又带我们来到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老盐仓的河道上,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大潮至此,我们与这位“老朋友”第四次相遇。【乙】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惊天动地,向塘顶观潮的人们扑来。观潮者躲避不及,失态惊逃,发出阵阵惊叫。这就是海宁最惊险的“回头潮”。

⑨据地方志记载,1957年9月11日来盐官七星庙观潮后,毛泽东回到刘庄宾馆写下了《观潮》七绝一首: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⑩既爱山又喜水的毛泽东,哪怕是在闲暇之中,也依然透露着他那灵动如水、庄重如山的情怀。仅仅在岸边观潮不是他的性格。就在海宁观潮的第二天,毛泽东又来到潮起潮落的钱塘江,畅游在钱塘江水中了。在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的气势里,一个人搏击其中,难道不也是一种可“观”之景吗?

⑩登高观潮,临海听涛,潮涨潮落这是自然的规律,大自然的奥妙无穷无尽,它给我们的思考也是无穷无尽的。岁月变迁,如潮涨潮落,面对着“壮观天下无”的壮美江潮,我们怎能不心潮激荡?

(取材于贾树枚、高伟俊、余良虎的相关文章)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沉在水底的豆子

周莹

    ①初三那年,我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要上四七九!”父亲笑笑:“好!我等着!”没想到,中考成绩公布,我的分数只够上一所普通高中。

    ②“怎会这样?”我痛苦地在家躺了三天,愧疚像蛇一样纠缠着我,折磨着我。

    ③三天后,我说想出去打工。母亲担忧地说:“你可什么都不会啊!”我愤愤地说:“您总是不相信我!”说完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④去酒店端盘子,因为打碎了一个酒杯被老板骂,一天的工钱也扣没了。一赌气回家不干了。父亲问我:“是继续打工还是在家温习?”我狠狠地咬了一下牙:“打工!”
    ⑤父亲便托了人找到一个建筑工地,我于是成了工地小工。
    ⑥工地上热火朝天,我先是搬砖。工头粗暴地吼:“小子,你弯不下腰,不是干活的料,回家找妈吧!”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我强忍着不让它掉下来。改和水泥,又被斥责水放少了,比例失调。砌墙的张叔把砖刀一收,看着我说:“小子,你来砌一下。”“别,别……”我张皇地直往后退。“没种吧?没有金刚钻就别揽这瓷器活。小子,该干啥干啥去!”
    ⑦回到家,看着我手上的水泡,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拿出了三颗芸豆,丢进盛满水的玻璃杯子里,只是喊我过来养杯子内的

    ⑧我走近一看,三颗芸豆有一颗沉在水底,水珠像泡泡一样围住豆皮。另外两颗则飘在水上。父亲把三颗豆子分别种在花盆里,并在沉在水底的那颗芸豆旁插了一根筷子做标记。“你猜猜,哪颗芸豆能发芽结果?”我心里直犯嘀咕,不知父亲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⑨父亲说:“等着瞧吧。”
    ⑩十天后,插了筷子的那颗豆子发芽了。芽苗粗壮、肥厚、翠绿,特精神。

    ⑪又过了半个月,发芽的豆苗都蹿到一尺多高了,而另外那两颗豆子还没有出土。我扒开潮湿的泥土一看,傻眼了,那两颗豆子早就烂成稀泥,废了。再看那株茁壮青绿的芸豆苗,颓废的心顿时为之一振。“豆子沉在水底,用心地吸收着水分,为被埋进土壤的那一天积蓄力量。飘在水上的豆子只是表皮吸收了水分,一旦埋进土里,遇到干旱就会因缺水而不能发芽,最终烂掉。”那天父亲微笑着说的话还如此清晰。

    ⑫是的,沉在水底的豆子安静地积蓄着力量,为的就是发芽的那一天迎来灿烂的朝阳。我心里充溢着一泓喜悦,仿佛看见天边的曙光,心底泛出希望的光点,若隐若现。我似乎有了方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⑬工友们打牌喝酒,我捧着课本写着、画着、想着。深夜,工友们都睡了,我打着手电筒读书。我相信:虽然没有考上心仪的高中,但只要肯努力,终会站在理想的大学校园里。
    ⑭一个月结束,我辞了工。沿着新修的甬路,我又走到那座铁路桥下。过桥洞时,桥下流水依然,却是欢快地向前奔流,那满怀凝冻的迟疑散尽。回到家,我主动提出不出去打工了,在家温习功课。母亲没表态,父亲也不说话。我大声发誓:一定要做一颗沉在水底的豆子。父亲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⑮高中三年,我说到做到了。那个七月,我顺利收到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升学宴席上,亲朋好友都赶来祝福,赞我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才。

    ⑯我笑笑回答:“我只不过是一粒沉在水中的豆子而已。”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