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多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素养评价月考试卷

快乐阅读。

苍蝇与宇宙飞船

     ①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 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②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它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③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

     ④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成功仿制一种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1)、根据句子,给“风马牛不相及”选择恰当的解释(    )。(填序号)
A、风和马、牛彼此顾及不到。 B、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2)、根据短文内容将苍蝇辨别气味的示意图补充完整。(填序号)

A.触角  
B.神经电脉冲  
C.嗅觉神经细胞

气味→即“鼻子”→鼻孔→→达到辨别的效果

(3)、下列问题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选一选。(填序号)

A.针对短文写法  
B.针对短文内容  
C.获得的启示

①第②段中,作者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②科学家通过观察苍蝇,发明小型气体分析仪这一事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③苍蝇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为什么嗅觉还如此灵敏呢?

(4)、根据第(3)题3个问题,自选一个回答。

问题:(填序号)

解答: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茫茫太空中,生活着很多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它们身处广袤的太空,难免会染上一些“疾病”。

    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疾病”有好多种。

    一种是“不治之症”。一般来说,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越高,寿命越长。我国在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轨道高,已经几十岁了,仍在太空运行。一些低轨道的人造卫星,寿命短,有的才运行几个月,甚至只有几天,就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姿态失控,最终陨落。这种“重症”,是很难治好的。

    另一种是“小毛病”。1966年,苏联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月球-10号”。这颗人造卫星绕月飞行不久,就报废了。因为这颗人造卫星上用的是化学电池,电力用光了,也就失效了。其实,当时人造卫星上的仪器都完好无损,倘能派出“太空医生”,换上新电池,就不会报废。

    也有的是“急性病”。1970年美国发射了“阿波罗13号”,起飞后55小时,飞船里的一个氧气罐爆炸了,使飞船无法完成太空科研任务。三名宇航员历尽艰辛,才使生了“急性病”的飞船降落在太平洋上。人造卫星或飞船生了“急性病”,需要“太空医生”及时赶来抢救。

    谁是最合适的“太空医生”呢?1981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飞上太空,成功地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天飞行。从此,航天飞机成为“太空医生”极其合适的“候选人”。

    为什么人们会看中航天飞机呢?

    这是因为航天飞机可以来回于地球和太空之间,一般可以重复使用100多次,使花钱如流水的空间科学活动大大降低了费用。据美国科学家统计,“阿波罗”太阳观测卫星发射5次,耗资达200多亿美元,而航天飞机飞行一次,大约只花费1000万美元,这比重新发射一颗人造卫星要合算得多。随着航天飞机技术的改进,它的飞行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

    另外,航天飞机返回之后,一般经过两个星期的检修,又可上天,使用方便。科学家建议,今后在发射宇宙飞船或人造卫星时,应同时让一架航天飞机进入待命状态,一旦飞船或人造卫星在发射后生了“急性病”,“太空医生”就立即出发,及时进行抢救。

阅读理解

叶脉:植物的指纹

李天平

①漫步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之中,迎面而来是满目苍翠。一片片绿叶,铺就了海南热带雨林漫山遍野的绿,海南的热带雨林里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

②在全球数十亿的人口中,一个人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一片叶子的叶脉正如人类的指纹一样,是唯一的存在。通过掌握叶脉的规律,可以辨别出植 物的物种,进而开展后续有关物种的调查研究。一般情况下,通过植物的花朵 和果实更容易判断物种,但是在花期和果期之外的时间里,这个方法就失效了。

③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绿色的“巨伞”之下,能帮助我们观察叶脉的阳光,是这里的“奢侈品”。从逆光的方向,看阳光照射下的叶片,纵横交错的线条将叶片撑展开来。这些线条里,有的随意穿梭,有的整齐排列,它们就是维管束植物的“指纹”——叶脉。

④对植物而言,叶脉既是输送营养物质的血管,也是支撑起叶面的骨架,又是叶片的生命线。古生物学家也必须以树叶化石上的叶脉作为鉴定该植物的依据。

⑤强韧的叶脉负责支撑起整个叶片,当树叶枯黄掉落到地面,叶肉经过自然分解后就能看到叶脉。但是自然界的腐化中很难看到完整的叶脉,落叶在干枯的过程中也会变形。

⑥自然界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曾有幸在海南黎母山热带雨林的天然石臼中,发现了叶肉自然分解后留下的较为完整的叶脉。石臼中的小水坑积攒了一些树叶,在水的浸泡中,这 些树叶没有像枯叶那样卷曲变形。整片叶子的叶肉经过均匀分解后,纵横交错的叶脉清晰可见,让人对这天然的艺术作品不禁心生赞叹。

⑦在观赏一片叶子时,我们可以试着像植物分类学家那样,通过叶脉的走向来判断植物的种类。平行脉与网状脉是叶脉常见的分布形式。顾名思义,平行脉的主要特点是除了主脉之外,其他各脉都平行延伸,不分粗细。这类叶子通常又长又窄,例如兰花、竹子、香蕉、棕榈等植物的叶子。

⑧网状脉的纹理错综复杂,它们的侧脉分支成网状,这是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叶子)叶脉的特征。大多数的被子植物(种子藏于果实内的植物)都是双子叶,叶片比较宽阔,叶脉为网状脉。

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里枝繁叶茂,是一片物种多样的丛林秘境。相比于温带的森林,热带雨林里的植物辨识难度要大很多, 一片叶子或许可以成为我们打开雨林秘境大门的钥匙。

(文章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