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容易

【拔尖特训】小语一上 第八单元 文体补充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蜘蛛的日记(节选)

【美国】朵琳·克罗宁/著侯超/译

3月1日

今天是学校的“祖父母日”,我带着爷爷来到了学校。

他教了我们三件事:

1蜘蛛不是昆虫——昆虫大多有六条腿。

2没有蜘蛛,昆虫就会称霸世界。

3如果蘸一点儿烤肉酱的话,蝴蝶的味道会更好。

4月12日

今天是学校的“安全日”。

我们知道了吸尘器能吃掉蛛网,它非常非常危险。

如果听到了吸尘器的声音,我们应该停下正在做的事,跳下蛛网,疯狂逃跑。

(选自《蜘蛛的日记》,有删改)

(1)、 日是蜘蛛学校的“祖父母日”。日是蜘蛛 学校的“安全日”。
(2)、根据短文,选出下列哪些不是昆虫。

①蚯蚓

②蚂蚁

③蜘蛛

④蜻蜓

⑤蜜蜂

⑥壁虎

(3)、听到附近有吸尘器的声音时,蜘蛛们应该怎么做?(    )(多选,填序号)
A、停下正在做的事 B、原地不动 C、跳下蛛网 D、疯狂逃跑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吸尘器会吃掉蛛网,它很危险。

② “没有蜘蛛,昆虫就会称霸世界”,说明昆虫和蜘蛛无法共存。

(5)、小明读了这两篇日记后说:“蜘蛛会吃昆虫。”他说得对吗?说说理由。(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ㅤㅤ【材料一】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①____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织女走,就跑过来②____住织女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③____,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一时不知该怎么办,只④____了一句:“快去找你爹!”

ㅤㅤ牛牛郎跟着男孩赶回家,只见梭子放在织了半截的布匹上,灶上的饭正冒着热气。女孩坐在门前哭。他决定上天去追,把织女救回来。可是怎么能上天呢?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不正是紧急事吗?他赶紧披上牛皮,找出两个筐,一个筐里放一个孩子,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起来了,耳边的风呼呼直响飞了一会儿,望见妻子和老太婆了,他就喊“我来了”,两个孩子也连声喊“娘”越飞越近,眼看要赶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糟了,牛郎的前边忽然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浪很大,牛郎飞不过去了。

ㅤㅤ……

ㅤㅤ每年的这一天 , 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搭起一座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会面。就因为这件事,每逢那一天,人们很少看见喜鹊,它们都往天河那儿搭桥去了。还有人说,那一天夜里,要是在葡萄架下边静静地听着,还可以听见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亲相爱地说话呢。(选自《牛郎织女(二)》)

ㅤㅤ【材料二】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 , 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rèn)。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kūn) , 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选自南北朝《荆楚岁时记》)

ㅤㅤ【注释】①机杼劳役:指在织布机上操劳。②织纴:指织作布帛之事。③涉秋:入秋。④髡:古代剃掉头发的刑罚,这里引申为光秃。⑤河鼓:星名,这里指牵牛星,⑥役:驱使,⑦梁:桥梁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金色的草地(节选)

[苏联]普里什文/著 茹香雪/译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二)大地的舞者

彭忠富

①春天到了,山坡上、草地上、沟渠里、路边到处都可以看到蒲公英的影子。它的叶子呈锯齿状,花茎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白色蛛丝状毛。开花了,黄色的花朵充满朝气,形状像灯笼,因而乡亲们又称其为“灯笼花”。

②到夏秋交替之际,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我见到蒲公英,常常蹑(niè)手蹑脚地走过去,慢慢欣赏。欣赏够了,我才对着花冠猛地吹一口气,那些小小的“降落伞”便迫不及待地出发了。

③母亲也对蒲公英感兴趣,她说蒲公英是草中的“真英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因此,母亲每年都会挖蒲公英来做菜吃。首先____;然后____,加____,这就是凉拌蒲公英了。

(选自《农村·农业·农民》,有删改)

阅读理解

中国画的骄傲——《清明上河图》

【材料一】

①《清明上河图》以萧疏的效外为开端,呈现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商贩赶着驮炭的驴姗姗而来,一列行旅,有车骑仆从,正匆匆向城里进发,轿顶上插满了杨柳,一看就知道是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作者在此巧妙地交代了时间、风俗,拉开了序幕。

②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多起来,汴河也繁忙起来。

③画卷再展,一座宏伟木质拱桥宛如飞虹,横跨河面,以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将要过桥,它高高的桅杆却被桥头挡住了。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有的奋力划桨,有的用篙竿撑住桥洞顶端。桥上岸边挤满了热心观众,帮着出主意。桥的另一边又有一只船迎面驶来,船夫们都站在船尾焦急张望,为双方能否顺利过

桥捏一把汗。

④桥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桥上下来一辆驴车,载满货物的车子惯性下冲,车夫弯腰拱背,奋力抵住;而驴子则松了一把力,摇头晃脑,漫不经心,缆绳也晃悠着。观者注意到此,多会心一笑。

【材料二】

《清时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作品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中国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材料三】下面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图。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