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搜故事资料:阅读非连续文本,完成练习。

ㅤㅤ【材料一】民间故事

ㅤㅤ民间故事是活态的民间文学,是当地百姓向社会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渠道。主要特征有:时代久远,口头传播,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多采用象征手法。由于它们口传性强,为百姓所承认和保存,所以地方方言是主要的表达方式,一个故事常有多个版本。民间故事内容丰富,情节完整,语言生动,深受群众喜爱。它们既保留了当地的民间故事资料,传承了历史文化典故,拓展了民间文化空间,增添了地域文化魅力,同时也丰富了旅游文化资源。

ㅤㅤ【材料二】《平阳民间故事集》部分目录

第一章 ____

金牛和银蝉……3

水潺和鲳鱼……6

搁工鸟……8

雄鸡两只角……10

白虾借眼睛……13

第二章 幻想故事

宝鼓……20

阿三得宝……23

宝磨……26

蛇精……30

无头佛……32

第三章 ____

婆婆碗……52

井边讲治家……53

三兄弟淘金……56

买汤圆……60

打虎亲兄弟……63

ㅤㅤ【材料三】巧食猪脚

ㅤㅤ有个人叫肖气轨,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务农养家,次子经商资家,三子就读书求官。一日他口淡,买了几个猪脚蹄准备独自享受。凑巧,三个儿子都在家。为难的他想了个办法,便说:“为父和你三人吟诗,诗中必带有‘尖尖’‘朝天’‘辛苦’‘然’字,谁作得好就请谁吃猪脚蹄。”读书人老三讲:“笔头尖尖,笔尾朝天。读书辛苦,做官威然。”老二也讲自个本行:“秤尾尖尖,秤钩朝天。经商辛苦,发财必然。”种田人老大也懂些文墨:“犁头尖尖,犁地朝天。种田辛苦,生活安然。”老父听了,笑道:“为父也和上一首。猪蹄尖尖,碗面朝天。养子辛苦,孝敬当然。”三个儿子听罢,就让给老爸独尝了,以尽一片孝心。

(1)、仔细阅读三则材料,下面说法有误的是( )
A、民间故事的主要特征有:时代久远,口头传播,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多采用象征手法。 B、《无头佛》是《平阳民间故事集》中第三章的故事。 C、民间故事内容丰富,情节完整,语言生动,深受群众喜爱。
(2)、根据材料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小阳听奶奶讲《巧食猪脚》时发现和材料三情节不同,肯定是他奶奶讲错了。

②《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主人公化为蝴蝶是民间故事时代久远的体现。

③民间故事是活态的民间文学,往往寄托了当地百姓的美好情感与愿望。

(3)、为宣传家乡民间故事,学校文学社正编写一本《平阳民间故事集》。小阳应选择作为第一章目录的标题,选择作为第三章目录的标题。

A.生活故事

B.民间笑话

C.动物故事

(4)、材料三也被选入了《平阳民间故事集》,小阳应该把它收录在( )。
A、第一章 B、第二章 C、第三章
(5)、请完成下面的读书卡。

小阳读的故事:

小阳的阅读感受:秦始皇为了一己私利,不顾老百姓的生死,在辉煌建筑的背后,有许多妻离子散的悲惨故事。皇帝不爱护老百姓,终将会被愤怒的百姓所推翻。

我读的故事:《

我的阅读感受:

举一反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生睡眠达标时间

学段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睡眠达标时间

10小时

9小时

8小时

中小学生睡眠情况调查

学段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睡眠时间不达标情况

95.5%

90.8%

84.1%

平均睡眠时间

8.7小时

7.6小时

7.2小时

材料二:为什么睡眠时间不达标?(两则采访)

作业该不该“背锅”?

如果是晚睡,原因有哪些?调查显示,3%的学生选择了玩手机、看电视;13%的学生选择了作业比较多;35%的学生选择了看书;45%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原因,包括自己拖拉、睡前兴奋等等。

记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作业量表示可以接受,而且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但是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学校的作业有意见。

“我的孩子上一年级,回家虽然没有书面作业,但是还有一些手工作业,有时让我们忙到十二点。”一名家长告诉记者。“我的女儿上二年级,每天晚上我都得陪她一起背课文、做兴趣班作业等,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另一名家长告诉记者。

家长责任也很大

“我的爸妈睡得挺晚,有时候我们一家人十一点才睡,早上七点多起床。”在采访中,很多孩子提到了受父母的影响很大。“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我们可能不注意,就看电视到深夜,孩子也会陪着,一看就是两三点。”另一名家长坦言。

为此,相关专家学者建议,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应共同努力,保证中小学生达到规定的睡眠时间。

阅读理解。

班级将以“童年”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小陆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①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②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③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④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⑤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⑥破课桌,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

⑦……

⑧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节选自《竹节人》

【材料二】

父辈的童年更多是在田野间放逐,是与自然交心。斗蛐蛐、抓蜻蜓、吹麦哨……没有机器喧嚣的年代,大自然给父辈生活带来不少乐趣。

由于科技进步,电视机成为90后童年回忆里标准性物件。而当动漫风潮袭来,90后则成了被风暴席卷的第一批孩子。虚拟宠物喂养玩具、四驱兄弟同款赛车、游戏卡片、陀螺、弹珠超人……这些动漫衍生产品可以在家里堆成一座小山。

00后一出生就徜徉在互联网,他们学会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就是父母手中闪着光的物品——长方形、会发音,父母还会对着物品做出各种表情。它是什么?为什么如此吸引人?00后们模仿着大人的动作,很快可以上手手机、ipad等各种电子产品,那时的童年是左手拿碗筷,右手刷屏幕,在各种无意识的动作下逐渐认知世界。

接下去,我们不妨预测下什么将成为10、20后童年的代名词。

预测一:AR玩具或成为新宠

AR技术将停留在书本以及卡片上的物体生动化、立体化。上海一家公司推出了“虚拟+现实”的儿童玩具,比如魔方,结合平板电脑一起玩,透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实体魔方玩具的所有面和颜色的精确识别,实时生成魔方还原步骤,让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学会还原魔方,体验魔方的魅力。

预测二:陪伴机器人和10、20后一起成长

机器人,是不得不提及的热词。陪伴机器人的产生也是基于10、20后现在家庭构造衍生出来的产品。其中,具有早教功能的陪伴机器人,是专为儿童开发的教育类电子产品,同时设有人机互动,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开发潜能的功能,是80、90后父母较为倾心的早教工具之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