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课外阅读。

菊花

①俗云:“赏菊之趣在于赏花。”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以黄、红、白、紫为主。黄的如“黄昏弄月”,金光灿烂,华贵雍容;红的像“金背大红”,绚丽夺目,热情奔放;白的有“白西施”,淡妆素裹,高洁怡雅;紫的是“紫玉莲”,苍劲有力、凝重浑厚。还有一种叫“绿牡丹”的,花呈绿色,青翠欲滴,恰似碧玉,煞是名贵。另有“墨荷”的黑紫堪称花中一绝;更有那“碧玉勾盆”,粉碧兼备,娇而不艳;“凤凰振羽”,红黄相间,妖娆多姿。各种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②菊花的花形也是千姿百态,风貌迥异。这是花的千姿百态所致。瓣分挂瓣、匙瓣、平瓣、管瓣四种。每一种又有内曲、反卷、龙爪、毛刺等形态。各种花瓣以一定规律进行组合,形成一种保持机体均衡、疏密相间的参差美,并由此构成了龙、凤、狮、虎四种栩栩如生的优美造型:龙类若舞若飞,潇洒俊逸,花儿内部短瓣紧抱,外部长瓣飘洒,像“龙盘蛇舞”;凤类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花儿内部花瓣疏松或紧密内抱,外部花瓣自然下垂如“天女散花”;狮类威武雄壮,魁伟挺秀,花儿大部分为匙状花瓣,且长短不一,相互重叠,排列参差,变化多姿,如“醒狮图”;虎类则刚劲沉稳,充盈丰满,舌状花瓣回心而抱,呈层瓦复叠状,似虎爪捕食,如“虎啸长天”。

③菊花不仅娇艳多姿,而且用途广泛。不仅它的花序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其嫩茎、叶、根亦可供药用。此外,还能做成各种精美的佳馔,如菊花肉、菊花羹、菊花酒、菊花糖等。这些菊花食品不仅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再者,杭菊还是驰名中外的清凉茶原料。至于那自古就有“虫见愁”之称的除虫菊,则效力极高的天然杀虫剂。菊花还有保护环境、净化大气的奇异功能,被人称赞为“空气的卫士”

④菊花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有广泛的实用价值确是一种值得大力发展的珍贵花卉。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请找出来
(2)、请写出①②③自然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3)、第③自然段中,“菊花不仅娇艳多姿,而且用途广泛。”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4)、第③自然段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是怎样说明菊花的?
(5)、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菊花的颜色以黄、红、白、紫四种为主。 B、龙类造型的内部长瓣紧紧合抱,外部的短瓣自然下垂。 C、菊花的花、茎、叶、根都可以做药材使用。 D、人们称赞菊花为“空气的卫士”,是因为菊花能保护环境、净化大气。
(6)、写一句和菊花有关的诗句:
举一反三
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各题。

叶圣陶

①蚕卵是蚕蛾生的,黏在纸上,密密地铺排着,不留空隙。初生的时候卵是黄色的,渐渐转绿,后来变成黑色;它比针尖大不了多少,分量很轻,一万颗才只有一公钱重。每一只雌蛾能生卵七百多颗,卵生完它就死了。雄蛾交尾以后就被丢掉。雌蛾也有不生卵的。

②蚕才孵化,细小得很,像黑丝的断屑,其时桑叶要切碎了喂的。渐渐长大起来,大约十天工夫,眠期到了。同在一起的蚕,眠期有早有晚,并不齐一。眠的时候不吃桑叶,也不行动,经过四十八点钟,便脱去了一层皮,重又活动起来,这是“头眠”。“头眠”以后十天,眠期又到了,这是“二眠”。顺次到了“四眠”,那就快要吐丝结茧了。“四眠”的时候蚕身最长;过了“四眠”,反而缩短了,通体显得透明。蚕从初生到结茧,除了眠期,不停地吃着桑叶。

③蚕将要结茧的时候,养蚕的人把它放到稻秆束上,这叫做“上山”。蚕就在那里吐丝结茧;结成了茧便化蛹,自己耽在茧中。吐丝的当儿,蚕昂起了头上下摇动,丝就从它的嘴里出来,围绕着蚕身,渐积渐厚,结果成了椭圆形的一件东西,稍微有点儿弹力,这就是茧。茧白色的居多,间或有黄色的。也有两条蚕合结一个茧,比寻常的茧大得多,中间有两个蛹。蚕丝丝质极细极轻,一千个茧的丝合并起来,才有四公两多一点的生丝。

(选文有删改)

【注】①一公钱相当于十克;②四公两相当于四百克。

课外阅读。

书桌 (节选)

①我有张小小的书桌。它又窄又矮,破旧极了。在外人眼里简直不成样子。上边的漆成片地剥落下来,残余的漆色变得晦(huì)黯发黑,连我自己都认不准它最初是什么颜色。桌面又满是划痕、硬伤,还有热水杯烫成的一个个套起来的深深浅浅的白圈儿。别看它这模样,三十年来,我搬过几次家,换过几件家具,但从来没有想到处理掉它……

幼时,我把“人”字总误写成“入”字,就在这桌上吧! 我一排排地晾干弹弓子用的小泥球儿,就在这桌上吧!我在小木板上钉钉子,就在这桌上吧! 这些只有我才知道的故事,早已融进往昔岁月中的童年生活。为此,我很少用湿布去拭抹它。

③只有一次例外。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前排坐着一个女同学,十分瘦弱。两条短短的黄辫儿,简直是两根麻绳头。一天,上语文课,我没听讲,却悄悄把眼前的两条黄

辫子拴(shuān)在这女同学的椅子背儿上。正巧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一起身,拴住的辫子扯得她头痛得大叫,我心中一阵窃喜。

④教我语文的老师姓李,瘦削的脸上满是黑胡茬(chá)。第一次见他以为他挺凶,后来发现他其实温和极了——他对我们调皮的忍耐限度比别的老师都大。我万万没想到,这一次,李老师好厉害! 他一把把我拉到课堂前,叫我伸出双手,狠狠打了十多板子。他真生气呢! 气呼呼地直喘,指着门瞪圆眼对我吼道:“走! 快走! ”我离开了课堂,一路跑回家。手疼倒没什么,但当众挨打受罚,我的自尊心受不了。于是,我眼泪汪汪地在小书桌上写了“李老师是狗! ”几个字。我写得那么痛快和解气,好像这几个字给我报了什么“仇”似的。后来,这几个字就相当威风地在我桌上保留了好长时间。

⑤在时钟滴答声中,在上下课的铃声中,在雨和雪轮番交替敲打窗子声中,我长大起来,事也懂得多了。桌上那几个字却不那么神气了 , 反而怕被人瞧见,似乎成了一种不光彩、甚至是耻辱的污迹。我带着一种说不清是对李老师,还是对长大后再也遇不到的那个瘦弱的女同学的愧疚(jiù)心情,用手巾尖儿蘸(zhàn)些水使劲把这几个字抹下去。

真奇怪!字儿热掉了 , 好像心黑干净了一些。

⑦我过去生活的一切,无论是快乐和幸福的,还是忧愁和不幸的,都留在桌上了。哪怕我忘了,它也会无声地提醒我。

西风胡杨

潘 岳

①胡杨,秋天最美丽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

②胡杨,是最坚韧的树。胡杨的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 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③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到的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在塔里木和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胡杨林。它们生前为保卫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坚定地挺立着。

⑤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西域文明。可是,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⑥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的沙土上,即便是入地即干,也会让这批战士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爷爷和爷爷的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

⑦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⑧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会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   

    (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