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核心素养单元卷(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速度

【材料一】快速阅读也叫速读,顾名思义就是快速而有效地阅读。它的有效读速包括阅读速度、理解率两个方面。比如:一分钟阅读了1000字,10道题答对了6道,那么有效读速就是600字/分。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逐字逐句地慢读,把“一目十行”这种高效的阅读方法与似懂非懂的“囫囵吞枣”等同起来,这其实是对速读的一种误解。

【材料二】初学阅读者往往先用眼睛看到文字,再经过发音器官的默念,传到耳朵,然后由听觉中心传到大脑,最后由大脑去思索其意义。这样迂回的路线太长,不仅耗费精力,容易疲劳,还会影响理解和记忆的效果。速读只要求眼睛与大脑活动,要使眼睛看到文字、符号或图形,马上反映到大脑,立即产生反应,这就是“眼脑直映”。“眼脑直映”的路线比通常看书的路线要短得多,这样阅读的速度就快了。

【材料三】下图是五年级学生东东的有效读速成绩记录表。

(1)、读【材料一】可知,有效读速包括。采用一系列的数字来解释“有效读速”,这样写的好处是(    )。

A.生动形象 B.突出强调 C.具体准确 D.条理清楚

(2)、请你抓住关键语句,说说“眼脑直映”的原理是什么。
(3)、仔细观察东东的有效读速成绩记录表,可以发现东东有效读速成绩的总体趋势是(    )。
A、上升 B、下降 C、有升有降 D、先升后降
(4)、最近,东东很困惑:每次阅读测试,他都能快速读完文章,做完题目,可最终的成绩都不太理想。这是为什么?请你试着解答并给他提一些建议。(至少两点)
举一反三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一)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节选)

[美国]罗伯特·E.威尔斯/著于姝/译

    ①但是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它俯冲时的速度比任何一种动物奔跑时的速度都要快。

    ②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 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因为声音根本就追不上他。

    ③乘坐喷气式飞机去旅行,速度绝对是够快的了。但是,如果你想到月球上去,就需要搭乘速度更快的工具了。对!我们需要一枚火箭。为了摆脱地心引力,飞到浩瀚的太空中,火箭的速度要比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快得多才行。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进入太空之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仍可以继续前进。

(二)海中变色龙(节选)

丁剑玲

    ①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术”。它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幕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际,逃之夭夭。

    ②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章鱼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醒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直至把它缠死或毒死。

(选自《经典科学故事》,有删改)

【材料一】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材料二】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选自布封《松鼠》

【材料三】

西湖边小松鼠年年增多,常在游客身边跳跃,自成一景。可是细心的市民老郑发现,这两天苏堤上的小松鼠忽然不见了,他漫步苏堤,看到香樟树上多出了不少新建的松鼠窝,能找到的一共有47个。松鼠窝和鸟窝很像,不过建筑面积明显比鸟窝大一圈。

奇怪,为什么临近冬天松鼠才搭窝?杭州动物园动物专家说,松鼠个子虽小,蛮有个性,每年都得住新房子,“造房子”一点不嫌麻烦,天热的时候,松鼠们更喜欢“露宿野营”。夏天,松鼠们白天活动量很大,夜里则喜欢在树杈之间安睡。松鼠每年只在冬、春两季住“室内”,冬天为了保温,春天为了养育后代。

——摘自“新浪网”《苏提上,47个松鼠窝排排坐》

请认真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科技梦•中国梦

    【材料一】“北京,我是神舟十三号,我已安全着陆,返回舱正立,01感觉良好!”“02感觉良好!”“03感觉良好!”
ㅤㅤ4月16日下午,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顺利结束“太空出差”,为中国航天迄今最长一次太空载人飞行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ㅤㅤ【材料二】舱外,航天员身着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风险极高的太空出舱活动中“大显身手”;舱内,数倍于5G网速的太空宽带,支持航天员在400千米高的“天空课堂”精彩开讲。出发时,原先靠航天员乘坐飞船“随身”携带的物资,现在已有天舟货运飞船专程送达;返回时,原先耗时1天的回家之旅,如今缩短到几个小时……183天的太空之旅,首次在轨通过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太空漫步,创下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最长记录……每一个“首次”都标志着中国航天的新高度。
ㅤㅤ中国航天人持续公关,突破了一项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个个辉煌成就,中国航天事业越来越“感觉良好”。
    【材料三】“卡脖子”技术,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指的是别人有,但自己还没有的关键核心技术,缺了它就没法运转,就像被人扼住了咽喉、卡住了脖子一样难受。当前,我国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核心装备多方面“卡脖子”现象仍比较突出。
ㅤㅤ中国被“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光刻机、芯片、操作系统、触觉传感器、真空蒸镀机、手机射频器件、航空发动机短舱、iCLIP技术、重型燃气轮机、激光雷达……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