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情境题自测卷

下面是关于秋的美文,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金色的秋天

时光不停地向前流去,天气渐渐地凉爽起来,吵人的蝉声被秋风吹散了,代替它的是晚间阶下石板缝里蟋蟀(xī shuài)的弹琴声。啊!那可爱的秋天终于来了。

秋天,比春天更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夏天更有五彩缤纷的景象;秋天,比冬天更有生机勃勃的景象。

秋天来到了树林里,从远处看,黄叶纷落好似成群结队的金色蝴蝶,它们飞累了,落到了我的肩膀上、头上、脚上。我的思绪从绿色的夏日来到了金色的秋季。我一转身,一片秋叶又落在我身旁,我弯腰拾起,捧在手上,细细地端详,好特别的一片秋叶呀!它还没来得及完全褪去绿色,仍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香气。

秋天来到了果园里,柿子弯下腰鞠(jū)了一个躬,就压得枝头快要折断了;甜瓜妹妹变胖了,露出了白白的肚皮;硕大的苹果挂满了枝头,露出甜甜的笑容,或羞涩(sè),或豪放。

秋天来到了花园里,这儿成了菊花的乐园。菊花的颜色真不少:黄色、粉红色、白色……那大大的花朵,卷曲的花瓣,像一个个卷发的小姑娘。流连菊园或独自欣赏一盆艳菊,慢慢地陶醉在那阵阵清香里。

秋天,给大地带来一片金黄,给蓝天送去棉花似的云朵。秋风,清凉如水,带着一丝寒意染黄了世界。

我喜欢这秋高气爽的季节!

我喜欢有花叶扶疏、朴实无华的菊花的秋天。

我喜欢这独一无二、灿烂辉煌的金秋景色。

(1)、【语文要素】根据提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①通过联系上下文,我知道“欣欣向荣”在文中的意思是(  )

A.形容秋天的景物令人欣喜,让人感到光荣。

B.形容秋天的景物繁盛兴旺,富有生机。

②想象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描绘的景象,我知道“陶醉”指的是(  )

A.作者沉浸在美丽的菊花里,忘记了周围的存在。

B.菊花的香味使作者醉倒了。

(2)、短文的第3、4、5自然段分别是从这几个方面来描写秋天的。如果每个自然段描绘的是一幅画,请你给每幅画取个恰当的名字。

          ②         ③

(3)、对短文第2自然段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将秋天与春天、夏天、冬天进行比较,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B、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秋天与春天、夏天、冬天进行比较,表达了作者讨厌春天、夏天、冬天的思想感情。
(4)、秋天的农田里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请你发挥想象,照样子写一写秋天的农田。

秋天来到了农田里,

(5)、找出一处你觉得有新鲜感的句子,并说一说你的阅读感悟。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

    我记得,那是个淫雨霏霏的日子……

    窗外,已接连下了几天的雨,似乎仍未尽兴,还在一个劲儿地猛下,这里简直成了水乡泽国。

    久雨生烦,我可不管它对庄稼有多少好处,心里只念着它破坏了我的兴致,所以对它讨厌得很。这个鬼天气!怎么下个没完?亏得那戴眼镜的老师还有那么大的雅兴,讲得很有滋味。我可对不起了,想找点事做,可惜那本《七侠五义》忘在家里了,要不,这时正好派上用场。

    “吱呀”一声响,一股冷气扑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个寒噤。心想,又是风把门吹开了,讨厌!

    “哄……”教室里突然像开了闸的洪水,发出一阵大笑。我连忙抬起头,不解地朝周围看了看。顺着同学们指指点点的方向,我朝门口一瞧,脸“忽”地像着了火。

    妈妈?来的竟是妈妈!

    只见她的花白头发已完全淋湿了,雨水还在顺着发丝往下淌,滑过那苍白的两颊,滴落在胸前衣襟上。她那短细的双腿微微有点发抖,裤筒卷起老高,但下半截还是湿透了,且溅满了泥浆。一对鞋子完全被淤泥糊住,那破处正在往外“嘟嘟”地冒水。她用左臂搂着家中唯一的一把伞,右臂紧紧挨着身子,似乎在努力地夹住什么东西。

    她一见里面都在笑,显得很尴尬,可那双眼睛却已开始四下张望。我连忙低下头。

    “你找谁呀?”老师发话了。

    “我找……我找我们家的建国子呗。”妈妈毕竟没见过世面,说话粗声粗气的。

     她刚说罢,又引起一阵哄笑。我把头埋得更低了。

    “他的大名叫什么?”老师有点儿不耐烦了。

    “他叫……他叫……叫周……”可怜妈妈没念过书,在家喊我小名喊惯了,一下子哪能想起什么大名?

    “下课再找吧。”门被老师关上了。

    本来,我一眼就认出了那熟悉的面容,可面对妈妈的狼狈相和同学们无情的哄笑声,我就犹豫了。尽管我那时只有11岁。我之所以当时把头埋得很深,心里还回旋着一个念头:到底出了什么事,妈妈竞冒这么大的雨从五六里外的家里赶到这儿?

    我不敢扭头看外边,但我感到,妈妈那单薄的身影正在窗外晃动,那探寻的目光刺得我心里一阵阵酸痛。

    下课铃一响,我不顾一切地冲出了教室。

    妈妈一瞅见我,马上奔过来,伸手把胳膊底下夹着的东西递给我:“国儿,这是不是你掉的书?”

    《七侠五义》,原来是它!我的心一颤,脸热了起来。

    “耽误了你念书吧?”妈妈一见我神色不对,连忙解释,“我是今儿早给你收拾衣裳时才看见的,怕你着急,赶着给你送来。河里涨水,路不好走……”

    妈妈还在说,可我已听不清了,眼泪直在眼眶中打转……

     打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看过武侠小说之类的书,为了妈妈,更为了自己。

    几年了,每逢下雨天,我就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想起那一幕,想起雨中的妈妈。

现代文阅读

海上生明月

    四周都静寂了。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时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成了一轮皓月。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不消说,悬崖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与晚风、明月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写的。可是真正能够做到与晚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为家的人!我虽然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我们吃过晚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这红灯并不亮。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红灯还是在原处。难道船没有走么?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根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是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水墨菱塘(节选)

吴建

    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度  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地,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  铺)满菱塘,把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楞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划  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洌洌的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幅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水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满口生津,齿颊留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