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战友邱少云》课时练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卢沟桥烽火(节选)

①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 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官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 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②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 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 头的宛平县城。

③第二天凌展,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 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 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 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 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④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 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 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凌晨,侵占桥 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1)、为什么说“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2)、面对日寇的猛烈进攻,中国守军是如何奋起还击的?这体现了中国守军怎样的精神 品质?
(3)、下列关于短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卢沟桥烽火”是由中国守军造成日本士兵失踪而引起的。 B、第③自然段写了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斗争场面。 C、第④自然段写“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反衬出大刀队员们战略的成功。 D、经过连番激战后,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4)、短文既描写了日寇群体,也刻画了其中一个日本军官的表现。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贝多芬和他的钢琴曲《致爱丽丝》

也许你们都听过贝多芬于1810年创作的那首流传久远的堪称经典的钢琴曲《致爱丽丝》。他写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他在一个冬天的经历。

那是一个寒冷的圣诞夜。20多岁的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头,贫困孤独的他在寒风中高昂着头,火焰般的卷发飘在风中,空气中隐约飘来富人们餐桌上烤鹅和苹果的香味。

突然,贝多芬遇见了一个在寒风中冻得哆哆嗦嗦的小女孩。小女孩叫爱丽丝,她的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安心死去的。美丽善良的爱丽丝跑到斯提芬大教堂求助,但被拒之门外。

    什么愿望____ 贝多芬问____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 ____到阿尔卑斯山去____到塔希提岛看一 眼 ____爱丽丝眼含泪水说 ____ 多好的老爹啊 ____可惜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就在这个寒冷的圣诞夜,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来到雷德尔老爹的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角落里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触琴的一刹那,他仿佛被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力量指引,内心深处灵感喷薄,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全看到了。天啊!我终于可以毫无遗憾地死去了……”雷德尔老爹感动地拥抱了正沉醉在琴声里的贝多芬,“尊敬的先生,感谢您在这圣诞夜,使我看到了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啊!”

“不,要感谢美丽、可爱、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是她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你吧,可爱的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界……”说完,贝多芬低下身来,吻别小爱丽丝,旋即走到了圣诞节冷寂的星空下。而一支名为“致爱丽丝”的钢琴曲,从此成为经典,为世人喜爱。

阅读《风吹白鸽拨琴弦》这个音乐故事,完成练习。

风吹白鸽拨琴弦

    ①英国街头,在伦敦的鸽子广场,感受到的不只是异乡风情。

    ②这天,云淡风轻,我在熙熙攘攘的广场上慢慢逛,细细看,在转眼的瞬间,一位老人映入眼帘。

    ③我驻足,观察着他:他穿着米黄色风衣,戴着一顶黑帽子,鼻梁上,深色镜框下镶着一双深邃的蓝色眼睛。他坐在藤木长椅上,手拿着原木色吉他,独特的气质,合适的穿着,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④他布满皱纹的手,开始缓缓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绵延流出。我的目光停留在他的指尖,他的手法变化多端,节奏轻快,手指的转换让我目不暇接。突然,他双眼微闭,身体有节奏地晃动。这不用琴谱的曲子,却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我心里不由得暗自赞叹。

    ⑤在他正前方的琴袋里,装满了铜币。这些铜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如此和谐。一曲终了,我缓缓走上前,俯身弯腰,几枚铜币轻轻落下,声音清脆,这是我对他琴声的致谢。我望着他,笑了笑,本想夸赞他的琴技高超,却觉得此刻无言胜有言,他也回报了一个慈祥的笑容。

    ⑥我正准备转身而去时,又一曲响起。开始反复快奏回旋,似流水潺潺,清澈明丽。忽而节奏轻快,伴着拍打琴身,如二重奏般奇妙。一会儿琴风又突转,像悲伤的颂歌,叙述着忧愁。最后高亢激昂,让人赞叹。他好像在变着世间最高超的魔术,浮动的手影,颤动的琴弦,如此契合。

    ⑦我不打算再去繁华的商店,便走向他对面的环石椅,背靠着花坛,静静地坐着,远远地望着,微闭双眼,陶醉在这无限的美好中。

    ⑧“小姑娘,你也在听他弹吉他吗?”一位东方中年女士问我。“对的。”我微笑回答。“其实你别以为他是卖艺的。我移居到剑桥五年了,常常在广场看到他。后来听人说他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而且现在生活也很富足,但是他就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来这里弹吉他,本来只是为了传播快乐,后来竟有人把他当作卖艺的,给他钱。开始时他有些手足无措,但慢慢地,他认为这是别人对他音乐的肯定,心里也获得了坦然和更多的快乐,便欣然接受了。我虽然不懂音乐,但我可以肯定,他从来没有弹过相同的曲子。”听后,我对老人多了几分敬佩。长年累月,不弹相同的曲子,这得有多高的造诣?

    ⑨我朝他的方向望去,此时,不知他又在弹奏一首什么曲子。 我忽地发现,在他身旁,有一群白鸽,这些白鸽扇动着翅膀,似一片白色的海洋。那情形,似乎是在为老人伴舞,相互配合得那么默契,好似多年的挚友。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多的白鸽飞舞,也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人物合一的震撼场面。

    ⑩我朝他的方向,再次深深鞠了一个90度的躬。

——作者黄舒灿,有删改

阅读。

鲜血换来的升旗仪式

ㅤㅤ1952年,美国侵略军在济州岛修建了集中营,这里关押着6000多名中国志愿军战俘。集中营的美军对这里的难友们进行了疯狂迫害。忠诚于祖国的炎黄子孙在敌人的淫威面前誓死不屈,他们决定:在10月1日黎明时,在集中营里同时升起十面五星红旗。

ㅤㅤ9月30日晚上,在狂风暴雨的掩护下,难友们分外忙碌。他们把军用雨布蒙在烧得滚烫的油桶上,烤化雨布上的胶,再把胶刮掉、擦净,这样军用雨布就变成了一块块白色绸布。他们再用红药水把绸布染红,做成一面面红旗,又用奎宁溶液染黄绸布,把它剪成五角星。在帐篷里昏暗的灯光下,难友们围成一团,把五角星缝在红旗上。一针一线一滴泪,针针线线连着心,缝进中华儿女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另一些难友用帐篷的支架做成10根15米长的旗杆,还挖好了10个3米深的坑,把旗杆埋牢。护旗敢死队披着御寒用的破军毯,围坐在旗杆四周,彻夜守卫着,防止敌人破坏。

ㅤㅤ10月1日的黎明到了,这是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周年的日子。暴风雨已经停息,绚丽的朝霞像节日里的盛装和彩色的花束。6000多名中华儿女早已分别站立在10根旗杆下,脸上闪着晶莹的泪花,他们面向北京的方向,高唱起了国歌。在激昂的国歌声中,10面光彩夺目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呀!

ㅤㅤ看守集中营的敌人像潮水般涌来,敌人的坦克也轰隆隆地开过来,直升机在难友们的头上盘旋。他们狂叫着“降旗!降旗!”回答敌人的是6000多双仇恨的眼睛,是更激越的国歌声。敌人向难友们扔出了大批毒气弹。敢死队员用事先准备好的石头、石灰包还击敌人,用血与肉筑成的红色伟岸长城抵挡侵略者4次疯狂杀戮。

ㅤㅤ“砰,砰,砰……”敌人毫不留情地瞄准敢死队员开枪了。在这悲壮的时刻,勇士们倒下之前喊出了生命的最强音:“祖国万岁!”眼看敌人包围了旗杆,两名中弹的敢死队员不顾受伤,迅速降下国旗,把国旗烧成了灰烬。然后,他俩含笑从容倒下。他们不能让国旗落到敌人手中,不能让国旗受辱。

ㅤㅤ祖国呀,您看见了吗?在孤立无依的小岛上,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在直冲云霄的悲壮歌声和呼号的伴奏下,在血肉的搏斗中,您光荣的象征—-10面灿烂光辉的五星红旗,整整飘扬了90分钟!这是6000多名受难的英雄儿女献给您的一片爱心和忠诚。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惦念一片绿

高满航

    将要熄灯时,班长才回到宿舍。他变戏法一样,不知从哪里弄来十多根绿油油的黄瓜,兴奋地招呼大家:“快来,鲜嫩的黄瓜,祛暑解乏,一人一根。”

    列兵咬一口,鲜嫩脆香,觉出这明显是刚从蔓上摘下来的。列兵惊奇:“这是从哪里摘来的黄瓜?”“明天带你去,一看便知。”班长笑着对他说。

    列兵好奇得很,不明白在这个只养得活梭梭树的干旱荒漠里,怎能长出如此鲜嫩的黄瓜。

    这天,结束训练时,夕阳尚未完全落山。“去不去?”班长笑问。“去。”列兵喜滋滋地回应,他一直在等着班长呢。“走。”班长出了宿舍后直奔厨房。班长挑了两桶厨房攒下的废水正往外走。列兵赶忙去接扁担,对班长说:“我来我来。”班长努努嘴对列兵说:“你的在那边。”列兵扭头,看见洗漱池边装满水的两只铁桶。铁桶里的水是战友们洗漱完的废水经过滤后存下来的。

    挑着两桶水走在沙地上真是艰难,落地时脚后跟陷在沙里,起脚又换成脚尖戳进沙里,才走出几十米,列兵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班长似乎不是跟列兵走在同一条路上,他随着肩上的担子有节奏地一起一落,走起来让人感觉轻松又麻利,很快就把列兵甩在了身后。

    “就在这里。”班长打开了手电筒。列兵看到,灯光下是四面残缺不全的土墙,铁丝对拉在土墙顶部,算是做了个屋顶,上面罩了一层塑料膜,像是一座简易的蔬菜大棚。“黄瓜在这里活得成?”列兵迫不及待地走进大棚。“咱们能在这里扎下根,咱们种下的菜肯定也能活。”班长跟在后面给列兵打光。列兵看到,空间狭小的大棚里只有四行菜,每行五六米,大概也就十来株。除了黄瓜,还有一行西红柿,一行豇豆,一行茄子。在电筒的光照下,四行菜和它们的四行影子根挨着根,就像八队整装待命的士兵。

    “慢点,可千万别踩着了。”列兵弯腰往里走的时候,班长急忙叮嘱。列兵顿时紧张起来,不时看着脚下,就像他踩着的不是菜地,而是地雷阵。他也惊喜,在这干旱的荒漠里,竟真就长出了嫩绿的蔬菜。

    列兵在大棚外面舀水递给班长,班长猫着身子在里面浇。班长每浇一株菜的时候都轻轻地捋起底部的叶子让水恰到好处滴在根部每株菜不多不少,正好一瓢水浇完菜之后班长又小心翼翼地理好根部的叶子。仿佛每一株菜都是襁褓中的婴儿,需要他无微不至的呵护。

    “走吧,回。”班长担着空桶走在前面。列兵把不舍的目光从菜地里收回,挑起空桶紧跟在班长身后。班长大踏步走在前面,列兵紧跟着他投在月光下晃动的影子。那一小片盖着白色塑料膜的蔬菜大棚早已不见了踪影,列兵却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回头去望 , 仿佛那里藏着他心心念念的宝贝。列兵的家在南方,19年的人生里,他从未如此惦念一片绿色。

    “加快速度。”班长在前面催了。“哎——来了。”列兵匆忙回应。

    班长已经超出他五六十米。列兵不得不收回对大棚里那片绿色的惦念。他跑步去追班长,空水桶晃动的“吱扭扭”声在荒漠里分外响亮。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课外阅读:阅读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节选)》,回答问题。

孟姜女哭长城(节选)

丈夫被抓走之后,孟姜女实在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的爹娘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

孟姜女打点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夫的行程。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得筋疲力尽,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谁知竟一下子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大娘家的热炕上。老大娘给她熬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老大娘含着泪花拉住她说:“我知道你找丈夫心切,可你身上热得像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你走吗?你再看看你的脚,都成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说着:“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都团聚吧!”历经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到了丈夫修长城的地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