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五年级上册语文《冀中的地道战》同步练

课外阅读

卢沟桥烽火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残  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军和伪军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既  即)严词拒绝。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军人仰马翻。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但是,日寇不死心,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慕)。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全面展开了。

(1)、在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3)、阅读短文时,我们有许多提高阅读速度的办法。如:

①看到题目时,我会产生疑问:“?”带着这个问题读,我对短文的内容理解得更快了。

②阅读第3自然段时,“”这个四字词语我不懂,但是并不影响我理解短文,因此我就没有管它,继续往下读。

(4)、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选择正确的选项。( )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卢沟桥战略地位重要的特点。 B、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卢沟桥特别窄小的特点。 C、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卢沟桥十分窄小的特点。
(5)、短文赞美了
举一反三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鸟谜(节选)

赵丽宏

    ①我和几位同伴去雁荡山游玩,发现了三颗很奇特的鸟蛋——大小如同孩子们玩的玻璃弹子,颜色也奇特——天蓝色,隐隐约约有一些墨绿的斑点,像精巧别致的工艺品,

    ②三颗鸟蛋被一位同伴小心翼翼地装进了口袋。另一位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同伴说:“把这三颗蛋放回原处去吧。小时候听山里的老人们说,掏了荒山野草里的鸟蛋,鸟要找来报仇的!"他说得挺认真,可谁也不理会他的话。

    ③没走出两百米,怪事就来了。一只白胸脯的灰禍色小鸟,从后面追了过来,绕着我们的头顶兜圈子,嘴里发出一种急促不安的啼唤。不多久,又飞来了第二只鸟,两只鸟一高一低,不停地绕着我们飞,它们越飞越低,有时甚至差点扑到我们脸上来。它们的叫声也越来越急促,似乎在愤愤地咒骂着什么。

    ④我们在原地大约站了五分钟,两只鸟丝毫没有放弃我们的样子,依然固着我们急急地飞,愤愤地叫。山里长大的同伴突然喊起来:“还愣什么,快把蛋还给它们呀!”
   ⑤拾蛋的同伴赶紧从口袋里掏出鸟蛋,慌里慌张地把它们搁到一块大石头上。然而所有的人都傻了眼:三颗鸟蛋全碎了,透明的蛋清在石头缝里无声无息地流淌,天蓝色的蛋壳成了一些碎片……

    ⑥两只鸟敛起翅膀,停落在那块大石头上,我们都紧张地注视着它们,不知它们将如何动作。两只鸟绕着碎了的乌蛋蹦跳着,嘴里停止了啼鸣,似乎是既无惊愕,也无悲哀。过了两三分钟,它们停止了蹦跳,盯着脚边的碎蛋,面对面呆呆地站定了。依然听不见啼号,仿佛是一种默哀。

    ⑦重新上路时,我们心头似乎都负着沉沉的歉疚……选自《与象共舞》,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手掌里的清凉

树荫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从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把兄弟俩从家里接来,与他们团聚一些时日。

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弟弟大约是受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丫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A】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凉快。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B】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到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

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墙砖,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他将双手贴在玻璃上,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抱着弟弟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荫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直到快中午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有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会这样凉,是因为玻璃后面的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段奇清/文,选自《铜陵日报》,有删改)

阅读理解

囚  蚁

赵丽宏

① 童年时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而且所有的动物都可以从小养到大,就像人一样,摇篮里一尺多长的小小婴儿总能长成顶天立地的巨人,连蚂蚁也不例外。我在歌里唱过“小蚂蚁,爱劳动,一天到晚忙做工”,所以对地上的蚂蚁特别有好感,常常趴在墙角或者路边仔细观察它们的活动,看它们排着队运食物,和比它们大无数倍的爬虫和飞虫们作战……大约是五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和妹妹忽发奇想:为什么不能把蚂蚁们放到玻璃瓶里养起来呢? 像养小鸡小鸭那样养它们,给它们吃,给它们喝,它们一定会长大,长得比蟋蟀和蝈蝈们还要大。

② 这件事情并不复杂。找一个有盖子的玻璃瓶,然后将蚂蚁捉到瓶子里,我们一共捉了十五只蚂蚁,再旋紧瓶盖。这样,这十五只蚂蚁便有了一个透明整洁的新家。我和妹妹兴致勃勃地观察蚂蚁们在瓶子里的动静,只见它们不停地摇动着头顶的两根触须,急急忙忙地在瓶子里上下来回地走动,似乎在寻找什么。我想它们大概是饿了,便旋开瓶盖投进一些饭粒,可它们毫无兴趣,依然惊惶不安地在瓶里奔跑……第二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玻璃瓶里的蚂蚁。只见那十五只蚂蚁全都死了。我和妹妹很是伤心,想了半天,得出结论:因为玻璃瓶不透气,蚂蚁们是闷死的。

③ 原因既已找到,新的办法便随之而来。我找来一只火柴盒子,准备为蚂蚁们做一个新居。怕它们再闷死,我让妹妹用大头针在火柴盒上扎出一些小洞透气。 当时已是深秋,天气有些冷,于是妹妹又有新的担忧:“火柴盒里很冷! 蚂蚁要冻死的!”对,想办法吧。在妹妹的眼里,我这个比她大一岁的哥哥是无所不能的。我果然想出办法来:从保暖用的草饭窝里抽出几根稻草,用剪刀将稻草剪碎后装到火柴盒里,这样,我们的蚂蚁客人就有了一个又透气又暖和的新窝了。我和妹妹又抓来一些蚂蚁并放进火柴盒里,还放进一些饼干屑,我们相信蚂蚁们会喜欢这个新家。遗憾的是不能像玻璃瓶一样可以在外面观察它们了,但可以用耳朵来听,把火柴盒贴在耳朵上以听见它们的脚步声,这些窸窣的声音极其轻微,必须在夜深人静时听,而且要平心静气地听。在这若有若无的微响中,我曾经有过不少奇妙的遐想,我仿佛已看见那些快乐的小蚂蚁正在长大,它们长出了美丽的翅膀,像一群威风凛凛的大蟋蟀……

④ 然而我们的试验还是没有成功。不到两天时间,火柴盒里的蚂蚁们全都逃得无影无踪。我也终于明白,蚂蚁们是不愿意被关起来的,它们宁可在墙角、路边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们为它们设置的安乐窝里享福。对它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

(选自《快乐语文》,有删改)

【对比阅读】课内外对比阅读。

(一)走月亮(节选)

吴 然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    ),我和阿妈走月亮!

………

A.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着一个月亮!(    )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批注栏1: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银白的月光洒满溪间,卵石间布满了一个个清澈、可爱的小水塘,小水塘里倒映着一个个皎洁的月亮。

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二)抓住背篓里的月亮(节选)

佚 名

那个云雾迷蒙的清晨,老外婆牵着我的手上山挖竹笋。我兴奋极了,山里的泥土是那样松软,空气里弥漫着植物的清香。渐渐地,我走得有些吃力,老外婆便卸下背篓,让我坐进去。老外婆背着背篓,每走一步手里的木棍都要深深地插进泥土里。我有些心疼,用小手轻轻擦去她后颈沁出的汗珠。挖竹笋时,她小心翼翼地把我从背篓里抱出来。当老外婆用锄头挖出一根根竹笋,我便迫不及待地将竹笋装进背篓。下山时,我争着背背篓,老外婆笑着,让我和她一人提一边,说:“要小心,这背篓可不轻,能装下一轮月亮……”B.天色渐暗,月亮开始冒头,我们一老一少,提着背篓,踏上乡间小路的石板。哟,月亮竟真的落进了我们的背篓里。我抬起笑脸去瞧老外婆,她笑得更深了。小路旁树影摇曳,老屋里透射出点点灯光,不时传来几声狗叫……这样的画面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批注栏2: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那片林子的晨雾还没有散尽吧?小路上,一老一少的脚印也还在吧?那轮明月也应该还记得,它偷偷地钻进我们祖孙的背篓吧?

(根据学生优秀习作改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