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弄。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而黯常毁儒,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不用。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 , 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材料二:汲黯进积薪之言,武帝为之默然,是必有所中矣。已而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太史氏推其故,谓黯褊心,不能无少望,果足以知黯之心乎?

天子招文学儒者,告廷臣以所欲为,则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群臣或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谓公孙弘徙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谓张汤深文巧诋,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谁实为知黯者?必信褊心之言,此与儿童之见何异?淮南谋反,独惮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卒以不敢。若黯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帝自为太子时固已惮其严矣。即位既久,大将军青侍中,帝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或时不冠。至黯见,不冠不见也。尝坐武帐不冠黯奏事避而使人可之。为中大夫,固以切谏不得久留,出守东海,大治。帝闻而召之,列于九卿。

(节选自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杂著》)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

尝坐A武帐B不冠C黯D奏E事F避而使G人H可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文中指交好,与“善万物之得时”的“善”意思不同。 B、望,指希望,与“源不深而望流之远”的“望”意思相同。 C、原,指推究,与“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意思相同。 D、数,指责备,与“范增数目项王”的“数”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汲黯不太讲究礼数,常当面顶撞人,朝堂之上也直言进谏,招来其他臣子忌恨,其实他对自身修养不懈怠,品行正直高洁。 B、从前汲黯位列九卿时,公孙弘、张汤还只是小吏,但二人后来也身居高位,一些昔日的丞相史,在地位上甚至超越了他。 C、在陆九渊看来,汲黯认为公孙弘等人内怀诡诈而外逞智巧,以此阿谀主上,而张汤巧言诋毁,善于构陷,使真相不得昭示。 D、汲黯总是耿直上言,坚守气节大义,并且难以被不正当手段诱惑,这不仅令淮南王在谋反时忌恨他,也让皇帝感到畏惧。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

②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5)、汉武帝认为汲黯“无学”,陆九渊则说“吾必谓之学矣”。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说法?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或无功先举,或有功而后赏。何以明之?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为之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一咎犯,问雍季,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君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囤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悬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回:“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先之。”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关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