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青州市2017年高考语文热身训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或无功先举,或有功而后赏。何以明之?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为之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一咎犯,问雍季,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君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囤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悬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回:“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先之。”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关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义之事,君子不忠信            厌:讨厌 B、咎犯,问雍季                    辞:拒绝 C、以诈伪人,虽愈利,后无复        遇:对待 D、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            亲:恩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或无功先举                        唇亡齿寒 B、正之而已矣                    孰能讥之乎 C、晋阳存,张盂谈之功也            苟以天下 D、吾是先之                        不赂者赂者丧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B、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C、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D、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列举晋文公与楚军在城濮交战和智伯帅韩魏攻赵两个事例,证明了文段开头所说的“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的观点。 B、在晋阳城里人力耗尽、粮食缺乏的危难时刻,张孟谈挺身而出,找赵襄子商量请求涉水出城去魏、韩二家君王,商讨共同对付智伯。 C、趁着智伯军队混乱之机,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领军队从正面出击,杀死智伯,又将晋国分成了韩、魏、赵三国。 D、等到胜利归来,赵襄子首赏高赫,是因为在国家危难之时,众多大臣对他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唯有高赫不失君臣礼节。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②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

③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也。颖达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及长,尤明《左氏传》《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兼善算历,解属文。同郡刘焯名重海内,颍达造其门。焯初不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时炀帝征诸郡儒官集于东都,令国子秘书学士与论难,颖达为最。时颖达少年,而先辈宿儒耻为之屈,潜遣刺客图之。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太宗尝问曰:“《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颖达对曰:“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若其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凌人,饰非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太宗深善其对。六年,累除国子司业。岁余,迁太子右庶子,仍兼国子司业。庶人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颍达因文见意,更广规讽之道。学者称之。十二年,拜国子祭酒,仍侍讲东营。十四年,太宗幸国学观释奠 , 命颖达讲《孝经》,既毕,颖达上《释奠颂》,手诏褒美。后承乾不循法度,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曰:“太子成长,何宜屡致面折?”颖达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逾切,承乾不能纳。二十二年卒,陪莽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稚字孺子 , 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 , 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䌲 , 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

    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建安中卒。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

【注】①乂(yì):有杰出才能的人。②纁xūn:浅红色。③刍(chú):青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