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中山市三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湾味觉

盛慧

①一个人的 口味看似平常,其实是颇有些神秘的。它与我们的成长经历有关, 珍藏着我们对爱的美好记忆,饱含着我们对往日时光的深情眷恋。

②记得上小学那会儿,一到放假,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县城的外婆家。外公是 个和蔼可亲的老头,他悉心招待着我,生怕怠慢了我这个小客人。每天的午餐最值 得期待,外公下班回来,手上总会提一只袋子,里面装着烧腊,有时是烧鹅、有时 是叉烧、有时是乳鸽、有时是腊肠、有时是腊肉……从那时候开始,鲜香四溢的烧 腊店,成了县城中最神秘,也最令我向往的地方。

③烧腊分为“烧味 ”和“腊味 ”两种,猪是烧味家族当仁不让的主角。烤乳猪 是粤菜中的“ 当家菜 ”,早在西周,此菜已被列入“八珍 ”,称为“炮豚 ”。在其 他地方,烤乳猪已经难得一见了,但在大湾区,它仍是婚席中不可或缺的重头菜。 婚席曾让少时的我魂牵梦萦。吉时一到,全场的水晶吊灯突然熄灭,宴会厅的大门 缓缓打开,身着旗袍的礼仪小姐打着宫灯款款而入,后面跟着几十个服务员,手里 都托着一只硕大的盘子,盘子里有红色的小灯闪闪烁烁,那便是酒席的第一道菜 ——烤乳猪。上桌之后,我才发现,那小灯原来是乳猪的眼睛,调皮可爱。烤乳猪, 最好吃的是猪皮,酥脆爽口,一般蘸以白糖,白糖会让油脂散发出更多的香甜滋味。

④如今最为流行的是麻皮烧猪,因猪皮有密密麻麻的芝麻状小泡而得名。麻皮 乳猪的特点是酥,即使冷却之后,也像薄饼一样酥化,刀切下去,咔嚓有声,感觉 不像切猪肉,倒像是在切米花糖。别说是吃,光是听声音,都能让人浑身酥麻,口 水直飙。

⑤想吃腊味,则要等到秋天,“秋风起,食腊味 ”,天气一凉,大湾人就开始 晒起了腊味。每到过年,家里总会买几条广式腊肠。在我的记忆中,腊肠的味道, 就是过年的味道。

⑥在大湾区,几乎什么肉类都可以腊……在林林总总的腊味之中,我最喜欢的 还是衣脆肉香的腊肠。广式腊肠讲究的是酱香、腊香、酒香“三味 ”。这其中,酱 料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以激发腊肠的鲜味,酒则要用高度的山西汾酒,清香醇和。 传统的腊肠讲求天然生晒,秋阳果果,北风干燥,在风和阳光的作用下,水分迅速 蒸发,腊肠日渐消瘦,颜色日趋鲜艳,最终变成了一串串迷人的红玛瑙,散发出让 人难以抵抗的迷人香气。广式腊味的品种奇多,除了腊肠,我也喜欢腊猪脚,风味独特,与萝卜同煲,香味撩人,汤极鲜甜,我可以连喝三大碗。

⑦在大湾区能够烧腊店抗衡的,或许只有糖水店了。大湾人对甜味无比眷恋, 在这里,一场完美的宴席,总会以一道糖水作为甜蜜的句号。

⑧绿豆沙是糖水中的经典。最美的味道,都是用心做出来的。哪怕做一碗小小 的糖水,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丝不苟,饱含深情。绿豆沙一定要用明火煲制,经过 猛火滚、细火熬,便会丢盔弃甲,这时的绿豆,如同贵妃醉酒, 已变得娇弱无力, 在火的不断进攻下,越来越酥软,最终变成香绵可口的绿豆沙。绿豆沙是我从小吃 到大的小吃,百吃不腻。如陪同我成长的经典老歌,百听不厌,当熟悉的旋律响起, 心中便会升起无限感动,那份心安,那份温暖,其他任何食物都难以比拟。

⑨如今,我的两个女儿跟我一样,对糖水简直无法抗拒。夏日的傍晚是她们最 期待的时刻,一家人移师到院子里,一边看星星,一边吃椰奶冻。椰奶冻冰爽、甜 蜜、细腻、柔滑,吃第一口时,突如其来的冰爽会让头皮一阵发麻。仔细回味,有 牛奶的浓香、椰子的清香还有芒果的香甜,各种美好的感觉交织在一起,让人心神 荡漾。

⑩院子里暴晒了一天的树木,散发糯米般的树脂清香,蛐蛐的叫声急促,牛蛙 时不时插上一句。它们随心所欲的演奏,让夜晚变得更加深邃。女儿们长大以后, 应该也会记得这样迷人的夜晚,我总觉得,在生命之初多一点美好,就会过得更加 幸福。

(选自《人民文学》2022 年第 2 期,有删改)

(1)、[散文· 镜头]作者是一位剪辑师,描绘大湾区美食时,他“剪辑 ”了许多生动的镜头。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镜头一:烤乳猪

镜头二:广式腊肠

镜头三:绿豆沙

美食种类

烧味

糖水

美食特点

衣脆肉香

香绵可口

美食感受

魂牵梦萦

过年的味道

(2)、[散文·语言]作者笔下的美食特别传神。请赏析划线句子,分析它们共同的语言特点。

①麻皮乳猪的特点是酥,即使冷却之后,也像薄饼一样酥化,刀切下去,咔嚓有 声,感觉不像切猪肉,倒像是在切米花糖。

②腊肠日渐消瘦,颜色日趋鲜艳,最终变成了一串串迷人的红玛瑙,散发出让人 难以抵抗的迷人香气。

③这时的绿豆,如同贵妃醉酒,已变得娇弱无力,在火的不断进攻下,越来越酥 软,最终变成香绵可口的绿豆沙。

(3)、[散文· 结构]有同学认为,第②段“外公下班买烧腊 ”的片段跟美食关系不大,可以去掉。

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理由。

(4)、[散文· 情思]如果把本文作为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篇目,你认为合适吗?请你结合本文整体内容,联系单元提示和某个篇目,具体阐述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第二单元单元提示:历史不可“穿越 ”,却能在回忆性散文、传记 中得以再现。本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景仰之情,展 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 贵财富。学习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篇目:《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二维条形码
①条形码有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之分。一维条形码就是今天人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普通条形码,它的信息仅靠宽窄不同的黑白条纹来表达,在平面上以单一方向分布排列。一维条形码虽然只能编码几十个字符、数字,还脱离不了对数据库的依赖,但它的使用已经极大地提高了电脑采集数据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眼下,这种条形码几乎覆盖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商品和流动物件。
②经过科学家   (qiè)而不舍的研究,终于又开发出二维条形码。二维条形码是在一维条形码不能满足大容量信息存储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至今不过20年历史。与一维条形码的区别是,它的信息以点的方式在x轴和y轴方向上同时分布。它除了可以存储字符、数字以外,还可以存储图形、声音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存储数据量很大。同时,它还具有很多优点,如信息存储成本低、可以用便携式识读设备直接读取内容而无需另接数据库、信息一旦存入其中就无法更改、能对污染的信息进行修复还原等。
③二维条形码不仅从“质”上提高了条形码的应用水平,                  。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身份证、护照和机动车驾驶证等重要证件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个人照片、声音、指纹、虹膜、基因状况等综合信息,假冒分子就很难得逞。二维条形码除了能“慧眼识人”以外,还能准确“认物”。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药物、高档家用电器等物品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产地、生产厂家、品牌、质量指标、生产批号、安全性能等综合信息,伪劣产品就休想蒙混过关。在不与网络相连时,便携式识读设备读取的内容上传到有关数据库,以便“跟踪”某一物件流向。比如,有关机构可采用二维条形码为树木、邮件、汽车、军需物资、货运物品等制作“身份证”,使人们对它们的变化和流通情况了如指掌。此外,二维条形码还可应用在对管理程度要求较高的银行、工商、税务和海关等系统。
④目前,二维条形码的应用远没有一维条形码普及。原因之一是现有的各种二维条形码制在信息密度、编码语言、外形比例、识读成本等方面还存在技术缺陷,原因之二是世界上仅有极少数几个科技发达国家掌握了二维码的要    (jué),拥有二维条形码的底层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⑤中国是汉语的最大使用国,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十分需要创建一种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应国际流通的二维条形码制。最近,上海龙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龙贝二维条形码”,具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很安全的加密功能,很灵活的外形比例、多向编码——译码功能和很强的抗畸变功能,能适用许多种类的识读器,可使用多达32种语言系统。“龙贝码”是我国拥有完全的底层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编码——解码和识别系统。
⑥“龙贝码”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比如,从2003年8月1日起,全国127个机场统一使用了印有6平方厘米面积的的“龙贝码”的机动车驾驶证。将该驾驶证插入小巧轻便的识读器后,显示屏上就会立即显示出中英文两种文字表示的详尽个人基本信息和一张16384像素的个人彩色照片。而美国目前最先进的二维条形码证件“肯塔基州汽车驾驶证”上的二维条形码,面积为18.2平方厘米,其中存     (chǔ)的信息,除了简要的个人英文资料外,仅有一张2250像素的黑白照片。

现代文阅读

(一)葵花地

廖静仁

①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

②那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祖母的身子骨已经不再硬朗,她的一头青发,也被岁月的风雨洗刷成根根银丝,而一双被旧时代裹得变了形的小脚,蹭啊蹭的,一天中总要去葵花地里跑几个来回。祖母是在侍弄她的宝贝葵花苗。其时,我还是一个混沌未开的蒙童,常常是屁颠屁颠地尾随着祖母,不是帮忙,而是添乱。祖母是从不生气的,那一张布满沟壑的脸庞上,总是流淌着笑意。“你看,你看,又把葵花苗给踩翻了。”她这么说着,一双爬满青筋的手便很是小心地将葵花苗扶正。

③曾听大人们讲,我祖母出生在富贵人家,幼年时念过私塾,很在行的却是裁剪缝制的手艺活儿。她年轻时飞针走线绣出的花卉禽类,形同活物,让人看着看着,稍一走神,那花儿仿佛就从锦缎上开了出来,鸟儿仿佛就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然而,祖母的人生却无锦上添花那么美好。她28岁那年,我祖父便撒手人寰,留下娇妻幼子,在人世的凄风苦雨中煎熬。也是从那以后,我祖母便再无闲情去绣那些精美之至的花卉禽类。拖儿带子,养家糊口,她那双纤纤素手不得不开始干起陌生的农活。祖母从不对我们讲述自己的身世,至于她怎样拉扯着我的父辈走过那一段漫漫人生路,也不是幼小的我能够猜想得出来的。

④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祖母费尽心力侍弄的那一片葵花地。

⑤葵花地就在老家门前的一片开阔地中间。那是被祖母的心血和汗水浸润得十分肥沃的土地。每年开春,祖母都会小心翼翼地从火塘挂钩上的竹篮里取出备好的葵花种子。一颗一颗放进盛满清水的木盆里浸泡,又一颗一颗地插入铺着白色柴灰的土钵中等待它们萌芽。然后,她便佝偻着身子一锄一锄去翻垦被冬日的雪雨浸淫得紧实的葵花地。直到把那块葵花地整理得松松软软、平平展展,她才一边反手捶着背脊,一边溢着满脸的笑容,望一望当顶的太阳,舒一口长气。倏忽就想,倘若我那早逝的父母还在人世,年迈的祖母该不用亲自下地了吧。然而祖母却说:“真正累人的并不是这些农活哩!”

⑥两三场春雨过后,种在土钵里的葵花种子终于长出了嫩芽,祖母便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早上,用竹签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掀出来,再一棵一棵地栽进肥黑的葵花地,继而撒下一层薄薄的火土灰。这以后的每一天,祖母总要去葵花地跑几个来回,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祖母做这一切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就如同月子里母亲奶婴儿般不厌其烦。

⑦几番风雨,几番日月,葵花苗渐渐长成了人那么高,展开了金色的葵瓣,结出了牙状的籽粒。其时,佝偻着身子的老祖母同年幼的我,置身于茂密的葵花丛中,阳光从绿叶及金色的花瓣间筛落下来,祖母脸上的沟沟壑壑也闪烁着金色的喜悦。

⑧有一回,祖母站在阶沿的麻石条上,指着阳光下耀眼的葵花,意味深长地说:“这葵花多么可爱啊! 它们总是追随着太阳旋动自己的身子,哪怕在阴天或雨天,也会凭着记忆寻觅太阳的方向,仰头望去。”祖母说这番话时,哥哥和姐姐也在旁边,我见他们一脸沉思地点着头,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彩。莫非他们已经领悟到了祖母话语中的含义? 葵花的生命,是激情的,是奔放的,是火一般热烈的;而如同葵花的人生,是积极的、向上的,即使遭遇凄风苦雨,也永远不会迷失生活的方向。

⑨我也渐渐地明白,祖母一直精心侍弄着葵花地,其实是在精心地侍弄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侍弄着人生长旅中支撑着她前行的意志与毅力。举目再望葵花地时,我忽然发现那一张张金色的花盘,就像是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庞,在这开阔而热烈的秋季,正昂然拥抱着太阳的光焰。仿佛觉得,我也变成了阳光下的一棵向日葵。

⑩我怎么能够轻易忘却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呢!

(选自 2023年 2月 10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现代文阅读。

母亲的味道

    ①母亲的习惯做派和别的女人完全不同,她像男人一样抽烟,喜欢盘腿坐在床上,嗓门粗大,说话的语气总像跟人吵架。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母亲身上的味道,又酸又臭,稍微靠近一些,便熏得我头晕恶心。后来我知道,母亲是有狐臭。都说狐臭会遗传,我却没有,反而对气味格外敏感。这使我在懂事之后,便开始远远地避开母亲。

    ②我 10 岁那年,父亲在为人盖房时从二楼摔下来去世了,从此,母亲在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卖鱼,一年四季穿着高筒胶鞋在水里蹚来蹚去。每天晚上,母亲收摊回来,人都会累成一摊泥。我给母亲温一盆洗澡水,洗好碗后便躲进自己的房间里。可是最终还是被母亲喊出来给她搓背。母亲的身上又添了浓烈的鱼腥味,和着难闻的狐臭味,我几乎无法呼吸,胡乱搓几把,便逃也似地离开。

    ③那年冬天,因为城市改造重建,那个菜市场被拆除,母亲失业了。母亲的失业,意味着这个家失去了最坚实的支撑,也意味着我的大学梦将成为一个泡影。那些夜里,母亲似乎一直在咳嗽,有一次,我被母亲的咳嗽声惊醒,我走到母亲的房前,房门虚掩着,母亲背对着我在擦父亲的照片,我听见母亲对着照片说:“……真真这丫头从小心气就高,我不能把她给耽误了……”

    ④我站在门外,心突然又酸又软,泪水成串地滴落下来……

    ⑤母亲终于找到了新的工作,是在一家医院里打扫卫生。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赶到医院,拖地板,洗马桶,在八点之前,要把整幢楼的卫生全部打扫完毕。这份又脏又累没有人愿意干的活,母亲却做得很开心。她身上的味道越来越复杂,有时是刺鼻的消毒药水的味道,有时是清洗剂的淡淡香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熟悉的缘故,母亲身上的狐臭味越来越淡,到后来,我竟闻不出那种气味了。

    ⑥后来,我如愿以偿,考进北京读大学。每隔一段日子,母亲准时寄钱和信来,总是说让我安心念书,说自己很好……薄薄的信纸上,仍然是母亲特有的复杂味道。大二的寒假,我回家过春节,在小城下车,已经是夜里十点。地上铺着厚厚的雪,寒气逼人。我走出车站,搓着冻僵的双手,疾步往家赶。刚出车站,就听见一声熟悉的吆喝:“烤红薯,香甜的烤红薯……”是那个我一直听了二十年的口音。我慢慢走过去。直到我走近,母亲才怔了怔,扑过来为我拍肩上的雪,一把把我拉到炉子旁,把一个烤红薯塞在我手里,一迭声地问我:“冷吗?累吗?甜吗?”母亲身上满是烤红薯香甜的味道,很浓很浓的香味。

    ⑦那夜我帮母亲推着车一起回家,一路上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母亲说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医院的活人家不让做了;母亲说一斤烤红薯能挣三毛钱,卖一天,也能挣不少钱呢;母亲还说,我有钱,你在学校一定不能替我省钱,要吃好……

    ⑧我跟在母亲身后,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和迟缓的步履,什么话都说不出,泪悄悄地模糊了双眼。

    ⑨研究生毕业后,我拒绝了北京好几家大公司的挽留,执意回了老家那个小城。母亲很歉疚:都是我,不然你留在北京发展多好。咱这小城,委屈你了。我笑着跟母亲开玩笑说,北京再好,没有妈妈,也是一座空城。母亲笑,不再说什么,起身收拾碗筷,却背过身,手在脸上迅速地抹了一下,又抹了一下。

    ⑩回家以后,帮母亲洗澡,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当这时,母亲身上的狐臭味、鱼腥味、汗酸味、香烟味、消毒水味、烤红薯味、油烟味——那些为了养活一个家而产生的味道,此刻全都消失殆尽。

    ⑪我闻到的,是芬芳的香味,那种淡而舒缓的芳香,才是母亲真正的味道。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