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阅读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选自《山海经》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选自《列子·汤问》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回:“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回:“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选自《列子·天瑞》

注释:①隅谷:即虞渊。古代神话传说中日没处。

(1)、【文意解读】  解释下面句中的画线词语,补全表格。

句子

释义方法

释义

晓之者亦然大喜

【指出通假】“亡处亡气”(“亡”同“无”)

舍: 

夸父与日逐

【联结成语】奔走相告

走:

入日

【推测】根据“隅谷”一词推测

入日:

往晓之

【查阅词典】①依靠,凭借。②因为,由于。③于是,就;④沿袭,遵循。

因: (填学号)

(2)、请用“/”给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2处)

    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3)、【“忧天”解读】就“忧天地崩坠的杞人是否值得我们致敬”的话题,请根据对话写出你的结论。

小语:面对杞人的担忧,晓之者最后回答“若躇步趾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意思是,可见晓之者认为杞人的担忧毫无意义。

小文:所以我们谈及“杞人忧天”的寓意,一般认为是

小语: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面对生活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杞人能够提前思考,也很有积极意义,这个故事也在警示我们:

小文:这样来看,“忧天地崩坠的杞人”也是值得我们致敬的。

(4)、【内涵解读】试就诗歌中引用的神话传说,探究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赠梁任父同年①

[清]黄遵宪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②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注释:①首诗是1896年黄遵宪邀请梁启超到上海办《时务报》时写给梁的一首诗。②侉(kuā)离:这里是分割的意思。

举一反三
名人古迹探寻组来到丽水的石门洞古村落,开展了研学活动。

【甲】题石门洞                      【乙】石门洞

唐·释玄宗                           唐·李白

密竹流泉不居热,洞门深沉风雨歇。   何年霹震惊,云散苍崖裂。

洗出清风快活天,醉弄江南谢家月。   直上泻银河,万古流不竭。

【丙】石门亭记

宋·王安石

①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

②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恍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路而无所庇障且泯灭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书》不云乎:子耄逊于荒。《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注释】①令朱君:指当时青田县的知县,从下文可知他是作者丈人之。②燕闲:安宁,安闲。③暴(pù):即曝,太阳晒。④耄(mào)逊于荒:老死在荒野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