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巴东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卖油翁》,回答问题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有意思。

①陈康肃善射公②公亦以此自矜自矜

之久而不去睨④徐以杓油沥之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射择其者而从之 B、公亦以此钱孔入 C、手熟尔当涉猎 D、安敢轻吾射惟手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文中连用“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5)、质疑是获取和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读了这篇短文,你产生了怎样的质疑呢?(只提出疑问,不需作答)

示例: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葫芦里灌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

举一反三
古文阅读 ,回答相关问题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⑥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⑦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⑧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⑨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揕:用刀剑等刺。⑦绝:挣断。⑧还:通“环”,绕。⑨郎中:宫廷的侍卫。

阅读

【资料收集】

【资料一】

   蓝印花布的印染方式很适合手工作坊生产制作。它使用一种特制的防染浆,并用花板将花纹印在布料上,再用蓝色染料浸染,最后将防染浆刮掉,便透出了蓝白分明的花纹。

   蓝印花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较为广泛的地域分布,江苏、浙江、湖南、山西、陕西、安徽、山东、四川等地的蓝印花布都各有特色。蓝印花布同蜡染和扎染一样,都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印染花布。

   蓝印花布纹样十分丰富,一般多以植物和动物的纹样为主,常常具有吉祥的含义,如喜上眉梢、五福捧寿、福在眼前、龙凤呈祥等,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蓝印花布的面料现在常常用来制作居室用品,如被面、床单、枕巾、门帘等。还可以用来做成服装和各式各样的工艺品。用蓝印花布设计制作的服装往往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因为它具有一种回归自然的质朴之美。

   蓝印花布的工艺过程:
   1、棉布:选用民间手工方法纺线织成的“土布”。
   2、刻版:是用来漏印防染浆糊的花纹型纸。
   3、防染浆:蓝印花布的防染浆一般用豆粉和石灰混合调制而成。

   4、刮浆:将刻制好的花纹型纸覆盖在铺平的白棉布上,然后用刮刀将防染浆糊刮到纸版上,这样浆糊就通过纸版镂空的部分刮到布坯上,形成花型。

   5、晾干:刮印好花型的布坯在通风的阴凉处晾干后就可以染色了。

   6、染色:蓝印花布的染料是从一种叫“大青”的植物中提取浆汁而成的蓝色染料,通常又称为“靛青”或“靛蓝”。蓝印花布的染色用浸染法,一般要经过多次浸染,布坯才能染成沉稳的青蓝色。

   7、刮白:将浸染好的布料晾晒干后,刮去防染浆糊,花纹就随之显现。再经过漂洗、晾晒,一块蓝印花布就完成了。

(选自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资料二】

    《广志》曰:七月中作坑,令受百许束,作麦秸泥泥之令深五寸以蔽四壁。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镇压令没。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内汁于瓮中,率十石瓮,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抨之,一食顷止。澄清,泻去水,别作小坑,贮蓝靛著坑中。候如强粥,还出瓮中盛之,蓝靛成矣。

(选自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资料三】

    凡蓝五种,皆可为淀"。茶蓝即菘蓝,插根活。蓼蓝、马蓝、吴蓝等皆子生。近又出蓼蓝小叶者,俗名苋蓝,种更佳。

    凡种茶蓝法,冬月割获,将叶片片削下,入窖造淀。其身斩去上下,近根留数寸。薰干,埋藏土内。
   春月烧净山土使极肥松,然后用锥锄(其锄勾末向身,长八寸许),刺土打斜眼,插入于内,自然活根生叶。其余蓝皆收子撒种畦中。暮春生苗,六月采实,七月刈身造淀。

(选自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

【注释】①淀:同“靛”,一种蓝色的染料。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文】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于是,岂独画乎?予心窃乐之。

 (节选自郑燮《游江》,有删改)

【注释】①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