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任务二:研读古诗文篇章,探究文人思想。

[甲]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注释】①挂席:张帆。②远公:东晋东林寺慧远法师。③尘外踪:谢灵运《田南村园激流植授》:“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④精舍:僧人所居。

[乙]

庐山卧龙庵记

朱熹

此庵之西,苍崖四立,怒瀑中泻,大壑渊深,凛然可畏。有黄石数丈,隐映连在激浪中。视者眩转,若欲蜿蜒飞舞,故名卧龙。此山水之特胜处也。于是又知其泉石之胜……予既惜其出于荒堙废壤,而又幸其深阻敻绝,非车尘马迹所能到,倘可得擅而有也。乃捐俸钱十万,西园隐者崔君嘉彦,因其旧址,缚屋数橡,将徙居焉。又缘名潭之义画汉丞相诸葛公之像置之堂中。而故友张敬夫尝为赋诗,以纪其事。

然庵距潭犹数百步,步乱石间,三涉涧水乃至。又无所托足以寓瞻眺。因相其东崖,凿石为磴,而翠缘以度。稍下乃得巨石,横出涧中,仰翳乔木,俯瞰清流,前对飞瀑,最为谷中胜处。遂复作亭其上,榜曰“起亭”,以为龙之渊卧者,可以起而天行矣。

(1)、根据语境推敲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隐映连在激浪中

西园隐者崔君嘉彦

(2)、用“/”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又 缘 名 潭 之 义 画 汉 丞 相 诸 葛 公 之 像 置 之 堂 中。

(3)、“始见香炉峰”的“始见”二字耐人寻味,请品味其妙处。
(4)、简要概括作者重建“卧龙庵”的原因。
(5)、作者所处背景不同,流露的情感也不同。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表格中诗文句子所流露的情感。

诗文句子

背景资料

作者情感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五月,诗人漫游吴越之后,自越州返襄阳,途经浔阳(今江西九江)时,晚泊江边眺望庐山而作。

以为龙之渊卧者,

可以起而天行矣。

——《庐山卧龙庵记》

朱熹年逾五旬,眼见得北方失地收复无望,南宋王朝苟且偷安,个人仕途艰难坎坷,不免萌生了辞官归隐之想。然他一生主张抗金,强调战备,至老不移其志。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醉翁亭记》

北宋庆历五年(1045),由范仲淹领导的新政失败。范仲淹被贬滁州知州;遭受失亲丧子,遭人诬陷之苦,欧阳修称自己“割肠痛连心,心碎骨亦伤”。第二年,作《醉翁亭记》。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一只海鸠妈妈 

                                                                                                               朱芳
        ①那是在远离俄勒冈州海岸一个叫三拱岩的海鸟聚居地。我和同伴攀爬上一块巨石的顶部。在这坑坑洼洼的岩脊一侧栖息着成千上百只海鸠。它们密密麻麻的几乎覆盖了整块岩石。我们蹑手蹑脚地企图靠近它们的领地,很快就被警惕性颇高的海鸠识破了。“呼啦啦”一声响,一大片海鸠飞了起来。
         ②然而在岩石的边际,有那么两只海鸠,尽管惊恐不已,却依然不情愿离开它们的爱子。它们的嘴紧张的张开,褐色的眼里充满了恐慌,绷紧的身上一对翅膀向外张开,摆出了随时准备飞离的架势。在一只拱起的翅膀下露出了一对移动着的黑色小爪子。这两只海鸠妈妈显然比其他的海鸠妈妈更有母爱。面对着两个庞然大物步步逼近它们的巢穴,却依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孩子。
         ③终于其中的一只海鸠妈妈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恐惧,“呼”的一声飞起,它身下的鸟蛋旋转了一圈,向着岩石的低洼地滚去,眼看着就要跌落到悬崖下了,这时,另外一只剩下的海鸠冲过来,将鸟蛋归拢到自己的身下。
         ④此时整片光秃秃的岩石上,只剩下它这只成年的海鸠。面对着越来越靠近的两个陌生人和一支离它咫尺的不停咔嚓咔嚓作响的黑色照相机,它眼神里的恐惧似乎到了极限。这个时候,另外一只被母亲丢弃的幼雏摇摇摆摆的朝它奔了过来,似乎想寻求保护,海鸠妈妈没有丝毫的犹豫,它伸出翅膀一把将小海鸠塞到自己孩子的那一侧。
        ⑤我对这只海鸠不禁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我四肢着地,匍匐向前,这下我的手指离它只有3英尺了,我甚至可以清晰的看到它的整个身体都在颤抖,眼睛里流露出了绝望的光。它扭头看向身后的悬崖,看得出内心再一次激烈的挣扎着,只要轻轻的一拍翅,它就有逃生的希望。我停下来,静待着它的行动,可它很快就将头扭回,又用长长尖尖的嘴和我对峙。
        ⑥我伸出手,一个指头、两个指头、一只手,然后我用双手像捧鸽子一样慢慢的捧住这个“伟大的母亲”。它那颤抖不停的身体,惊恐万分的眼神在我轻柔的抚摸中逐渐的平息了下来。这种长期生活在海边悬沿上远离人类的野生鸟类,此刻竟能安详的在我的手中扭着它的脑袋,放松的左右环顾了,只是它的翅膀依然紧紧的拢着,护着下面藏着的一个蛋和两只幼仔。
         ⑦当我和同伴准备离去的时候,一大群海鸠在我们头顶的上空欢快的鸣叫着,仿佛在庆祝它们的转危为安。我默默地望着它们的身影,脑子里浮现的那只海鸠。事实上,我们并没有能够俘获它,它已经用强烈的母爱将我们俘虏了。(选自《青年文摘》)

班级组织“江山如此多娇”为主题的古诗文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活水源记(节选)

[明]刘基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鲭鱼,色正黑,居石穴中。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 , 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 , 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选自《历代山水小品文选》有删减)

【注释】①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②奎上人:当时的僧人,刘基的朋友。③石罅:石缝。④白野公:元末诗人、书法家泰不华的别号,刘基的朋友。⑤鸲鹆(qú yù):八哥。⑥滑:鸟声流利。⑦脊令:水鸟名。

学习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时,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资料。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龟虽寿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人告诉我们,不必羡慕神龟的长寿、神蛇的通灵,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衰老的骏马,还有奔驰千里的志向;年迈的志士,尚有未曾泯灭的雄心。有了这种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就可以谱写出人生的华美乐章。而寿命长短,并不只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悦,就可以益寿延年。诗中所体现的乐观向上精神,历久而弥新。

①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②〔竟]终结,这里指死去。

③〔腾蛇〕传说中一种能腾云驾雾的神蛇。

④〔骥〕骏马,好马。

⑤〔枥(lì)〕马槽。

⑥〔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⑦〔盈缩〕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⑧〔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怡,愉快。〔   〕

⑨〔永年〕长寿。

资料一: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 , 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 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选自陈寿《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有删改)

①〔太祖〕这里指曹操。②〔权数〕权谋,手段。③〔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意思是曹操凭借权威、勇力或财力等手段扶助弱小,但自我放纵,不受约束,不学习钻研德行功业和操行学业。④〔桥玄〕与“何颙”均为人名。

资料二:

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闻知,即拉旗角包颈而逃。

(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有删改

①〔操〕这里指曹操。②〔髯〕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

资料三:

曹公明锐权略,神变不穷,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举无遗悔,近古以来未之有也。

(选自朱敬则《魏武帝论》,有删改

1 〔曹公〕这里指曹操。②〔神变〕神奇变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