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新网上海1月27日电(记者李佳佳) 1月26日是2024年春运第一天,中国东方航空公司4架C919大飞机全部投入春运,顺利完成“首秀”,共执行京沪、沪蓉2条航线的10个春运航班,累计承运旅客1274名。

当天上午8时35分,东航C919客机首个春运航班顺利启航,机号为B-919E的C919 客机执行MU9197 航班,搭载111名旅客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在虹桥机场机坪,乘坐C919的春运旅客在“C919首度服务春运”“国产大飞机带您回家”横幅下拍照留念,为首次在春运期间乘坐 C919 大飞机出行留下难忘的记忆。

“今天是春运第一天,C919国产大飞机首度服务春运。我们乘坐C919,从上海到成都,从黄河路到宽窄巷子,从繁花之地到大熊猫家园,让我们和C919开启一段新春旅程。”伴随着悠扬的客舱广播声,10时21分,第二班MU9189上海虹桥至成都天府的航班顺利启航。航班乘务组还为机上的老年旅客和小朋友们送上龙年“福”字和新春挂件,祝愿老人们在新的一年中身体健康、福气满满,祝小朋友们龙腾虎跃、茁壮成长。

当天下午执行的MU5137上海虹桥至北京大兴的航班上,客座率近100%,乘务组热情满满地迎接旅客的登机。当天正值旅客王先生的生日,乘务组在C919专属贺卡上写下祝福“浩瀚中国梦,飞天探索无止境,国色染山河,欢迎您打卡C919 国产大飞机。祝您生日快乐,万事如意”,并送上特调饮料“日出东方”和生日蛋糕,一起为王先生送上“生日祝福”。

(选自中新网 2024年1月27日,有删节)

材料二:

与已经在天空中翱翔了数十载的欧美大飞机相比,中国的C919属于不折不扣的“后来者”,但它志存高远,从研制之初就对标空客、波音公司的热门机型,目标是进入全球市场,参与竞争,成为全世界信赖的空中座驾。

那么,C919的实力如何?能否与欧美“同款”大飞机一较高下呢?

据中国商飞预研总师杨志刚介绍,C919的绝大部分性能指标与现在的主流机型空客A320及波音737 持平,甚至在气动力布局方面还优于空客A320和波音737。除此之外,C919 还有自己的独特亮点与优势。

首先,C919 的机身特别宽,是同类客机中机身宽度最大的,客舱里的座椅和通道也都比较宽敞,乘客乘坐时舒适度更高、体验感更好。

其次,C919采用的都是近年来的新技术、新材料,在安全性、气动性等方面更具优势。比如:机身大量采用了先进的复合材料、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等,重量轻、强度大,使飞机成功“瘦身”7%左右;飞机搭载更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大脑”更聪明;C919 还配备了我国自主研制的超临界机翼,飞行时又快又省油。

再次,C919更加经济环保。C919与市场上同类型客机相比,不仅省油,还具有低噪声、低排放的特点,节能环保。值得一提的是,与C919 配套的国产发动机已进入装机试飞阶段,很快,国产大飞机就能用上强劲的中国“心脏”了。

(选自《七彩语文》

材料三:

在15年的奋斗历程中,大飞机人发扬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的优良作风,凝聚攻坚克难、锲而不舍、协同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践行使命担当,勇攀科技高峰,以实际行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C919取得的这一历史性成就,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民族凝聚力、国际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型客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C919的起飞不仅是一个飞机型号的起飞,更是我国民用飞机事业的起飞。在全球合作程度极高的民机行业,C919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形成了支撑我国大飞机自主发展的能力平台,新材料、现代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基础学科从中受益,一批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企业茁壮成长。 C919 取得型号合格证,意味着在全球航空运输市场需求最强劲的窄体客机领域,中国终于拥有了一款自己的产品,这是我国民用航空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成果,在解决我国民用航空市场供需不平衡问题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C919取得型号合格证,意味着中国人坐上自己大飞机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C919项目研制成功,也将为全球旅客的美好出行提供更多选择,为全球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带来更多机遇,进一步激发全球商用飞机产业的良性竞争和创新活力。这也生动映照着,新时代这十年,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交出精彩答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硕果累累,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如大潮奔涌,如细雨润泽,今天,创新要素正在中国每一寸土地上汩汩流淌。

(节选自余建斌《大飞机,飞出创新发展新高度》,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述材料围绕中国商飞C919大型客机进行介绍或展开论述,呈现了中国民用飞机事业的突破和发展。 B、材料一详细记叙了国产大飞机C919执飞京沪、沪蓉2条航线春运民用航班的全过程。 C、材料二主要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C919的技术性能与特点,展示了中国在民用航空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环保理念。 D、材料三突出了“创新”二字,只有创新才有发展,才有未来,创新要素正在中国每一寸土地上汩汩流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C919首度服务春运,各航班展现了以乘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场面温馨感人。 B、C919 的机身是所有客机中机身宽度最大的,因而乘客乘坐时舒适度更高、体验感更好。 C、C919 的突破意义重大,增强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民族凝聚力、国际影响力。 D、C919的成功与大飞机人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密不可分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终身学习,方止焦虑

①“日新月异”是这个时代生动的写照,据统计,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这给人们带来了获取各类知识、学习各项技能的便捷,同时加重了一些人唯恐被时代淘汰的焦虑感。如何摆脱这种焦虑呢?

②首先要立志于学,立下终身学习的坚定志向,与各种干扰和诱惑作斗争,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学理论、学科技、学文化、学法规,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其次要带着思考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持续学习和不断思考是一体两面,在学习中不能囫囵吞枣,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要思考并理清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知识背后的理论逻辑和现实意义,给它们做好自己的注解并寻找知识体系的突破点,知其所以然,方可得新知。最后要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要通过学以致用,把持续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并通过在实践中多听、多问、多想,检验、反馈、巩固所学成果,提高学习能力和层次,使自己跟上时代步伐。总之,终身学习,方止焦虑。

【材料二】

“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

①数字时代,信息如海。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觉得,读书变“轻”了。

②有人说,“轻”阅读固然有轻量、便捷的优势,也有轻浅、碎片之弊。言下之意,阅读还是应该“重”一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经典,以“重”阅读、深阅读来抵抗片段化阅读、碎片化思考。

③其实不然。“轻”阅读,指的是追求开卷之轻便,体验之轻灵。形式的“轻”与内容的“重”,二者并无矛盾,不必人为对立。轻便的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

④人们常说,阅读能滋润精神世界,涵养品格气质,挣脱欲望束缚,使人生变得轻盈。这是阅读的魅力。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而如人所言,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而言,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或许,这就是阅读的“轻重”辩证法。

【材料三】

从书香中汲取奋进力量

①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站在新起点上,从读书中砥砺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②培养兴趣,突出重点。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养的重要途径。不同类别书籍,涉及不同领域,阅读乐趣也各不相同。读文学经典,可感悟人间悲喜冷暖,获取知识、经验和智慧;读历史典籍,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立起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的胸怀和担当。

③学思结合,深化认识。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深化。数学家华罗庚有句名言——读书一般经历先从薄到厚 , 再从厚到薄的过程。就是说,读书要善于运用统摄的才能,舍弃书中的枝蔓,掌握书的“基本线索”和“精华”。只有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方能有的放矢、学有所获。

④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在学习中,我们了解掌握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心怀“国之大者”,坚持“行胜于言”,使学习成效转化为发扬优良传统、坚定精武强能的思想共识和实际行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从“家祭”到“ 国祭”

新华网南京12月13日电(记者 察玉高、蒋芳) 12月1日 ,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 家祭活动在纪念馆启动;13日 , 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 。从“ 家祭”到“ 国祭”, 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的一 页 , 正不断加固于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降半旗、奏唱国歌、拉响警报、全城默哀、敬献花圈……首个国家公祭日 , 高规格的祭奠仪式 ,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

1937年12月13日 , 南京城陷 , 在那之后的1个多月的时间里 , 侵华日军血腥屠杀30万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 ,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南京大屠杀”。

多年来,南京一直铭记着这段灾难的历史 。1985年8月,建立在“ 万人坑”遗址上的侵 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 。1994年12月13日,纪念馆首次拉响警报并举 行集体悼念活动,此后,每年的这一 天,纪念馆都会举行悼念活动 。 纪念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交流场所。

(选自新华网)

材料二

映照历史 点亮和平

青砖墙上白色的花圈中写着大大的黑色“ 奠”字;1213支蜡烛被点燃,跳动的火焰,映 着一张张严肃的脸庞 。 昨晚6点,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鳖和平烛光祭在侵华日 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举行 。来自南京江东门小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 学等学校的100多名青少年学生,中日韩三国僧侣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约150名国际友人,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守灵祈祷。

满头银发的林伯耀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 。这个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福建籍第二代 华侨,在日本经常会去跟一 些当年参加战争的日本老兵交谈 。“他们承认当年的屠杀,也觉得中国人会骂他们,但完全没有反省的举动,这让我特别难过。”林伯耀说。

(选自《南京日报》)

材料三

四海共祭家国魂

旧金山举办南京祭人民网旧金山12月13日电(记者 韩涉涉) 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 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

“ 可是今年感觉与以往又有所不同,因为今年的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位多次参加公祭活动的华人说。

今年的“ 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 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 南京大屠杀”的照片 。 家住在距离旧金山市50多英里的米尔 皮塔斯市的徐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天是带女儿来参加“ 南京祭”活动的 。他说:“ 小孩子从历史书上知道了南京大屠杀,我就想带她来了解下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一副“五洲同怀民族情 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十分醒目 。 可 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 。 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选自人民网)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我们要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

我们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我们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节选自:习近平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主旨讲话)

材料二:

图:2013-2020年海外汉语学习人数(单位:亿人)(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是三类赛事中最早举办的,自2002年开展,至今已经是第20届了。20年来,“汉语桥”大赛已成为各国学生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被誉为国际中文教育界的“奥林匹克”,成为了一座连接世界的“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

2022年“汉语桥”英国“中文培优”项目学生夏令营开幕式日前在线上成功举行。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希望英国学生通过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过去、读懂中国的现在和未来,在合适的时候到中国实地感受一个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

英国教育部学校事务部长罗宾·沃克在致辞中表示,学习中文不但能够让英国的青少年拓展眼界,获得就业优势,还能让两国人民结为合作伙伴,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

“中文培优”项目旨在2023年前培养9000名能够熟练使用中文的英国中学生。作为该项目的重要环节,“汉语桥”中文培优夏令营每年组织掌握一定中文基础的英国学生进行集中研修。去年该活动首次以线上形式举办,反响良好,今年继续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活动。

(选自: 中国日报2022年7月《“汉语桥”英国“中文培优”项目学生在线夏令营正式启动》)

材料三:

近年来,在文物传播领域,3D数字动画技术,VR、AR等技术的运用,激活沉睡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广泛、更多样、更迅捷地传播开来。用高科技手段,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人们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在网络“展示”,在云端“漫游”,与文化长谈,我们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非遗在保持技艺传承的前提下,改进产品设计,既有传统根基,也有当代面貌,让“旧艺”穿上了“新衣”。千年敦煌壁画化为足尖芭蕾,广东非遗“醒狮”打造热门动漫IP……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因为不断汇入新元素,所以才能奔流向海、前程远大。把传统与现代结合,给了文化生命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时代的大幕开启,呼之欲出的是饱含文化自信的年轻一代。看似“逆向”的新一代,恰恰展露“顺势”的新潮流。从参与锦心绣口的诗词大会,到登上衣袂翩翩的汉服盛典;从展示雪后初霁的故宫院墙,到参与华美惊艳的“唐宫夜宴”表演……“国风热”“国潮热”激发青年一代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选自:央视新闻2023年4月19日《好评中国丨融通古今,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

阅读

青春正当时不予负流年

——出彩“ 90后 ”展现新时代青年风貌

    说起“90后”,可能很多人都会在脑海里描摹出一幅“素描像”,有人说他们有个性、爱时尚、追新潮,也有人给他们贴上“自我”“叛逆”“享乐 ”的标签。而成长起来的“90后”们却以实际行动,展现出这一代人的独特风采。

   去年10月份,在江苏卫视竞猜答题节目《一站到底》的舞台上,穿着白色衬衫和花色裙子的吉林女孩张超凡接二连三战胜对手,凭借不俗表现收获观众的无数喝彩。但如果不去关注她的左臂,很多人可能并不会看出她在优异表现之外的特别之处。

   “我一直都觉得我跟正常人是一样的,甚至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觉得有时候会比普通人做得更好。”

   1992年,张超凡出生在吉林长春一个普通家庭。虽然一出生就没有左臂,但这并没有消磨她的意志,反而鞭策她成长为一名“美少女战士”。小学在报名参加吉林省速滑比赛时,为了不被分到残疾人组,张超凡故意在棉衣左袖口套上了棉手套。最终,她拿到了吉林省大道速滑(少儿组)的冠军。直到她站上领奖台,周围人才惊讶地发现,她左袖管里是空荡荡的。收获第一个冠军后,张超凡渐渐体会到母亲那些话的含义:“超凡,其实你只是比别人缺少了一个小零件而已。如果你自己努力,你就会变得很优秀,你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别人也都会觉得是独一无二的,就不会有人说你很奇怪了。”

    就这样,张超凡从没有停下努力的脚步。全国演讲大赛冠军、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一张张耀眼的成绩单,让人们看到了“东方维纳斯”的出色经历。大学毕业后,张超凡创办了东北首家国学馆。这让她身上又多了一个称谓——“90后”美女校长。

   张超凡说,曾经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的典型和代表,能够激励更多的残疾人去奋发前进,后来觉得其实这只是一个小的方面。所以她想成为一个追梦逐梦的形象,让更多人看到其实她可以做得很好,大家也都可以做得很好。

    从学业走向创业,张超凡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出非凡的精彩。《生活总是会厚待努力的人》——这是张超凡正在创作的一本书的书名。她说,希望通过这本书,给青年人或者是给有梦想的人一些激励、鼓励。

    同样是1992年出生的“90后”,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潘曜还没有走上社会,仍在象牙塔里学习。不过,潘曜却有着绝大多数人都不曾有过的经历。用别人的话说,他曾到过地球的最南端,给南极做过“CT”。

    为适应南极恶劣环境,在做好知识储备的同时,潘曜也加强了体能训练。2015年4月,机会终于降临——太原理工大学获得一名南极科考名额。凭借全面的知识功底和较强的应用能力,潘曜从60名预选人员中脱颖而出。2015年11月,潘曜成为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最年轻的一员,带着1.5吨仪器设备奔向了南极。但科考之路并不平坦。

    潘曜一路上经历了严重的晕船、呕吐 ,还经历了—30℃的低温和较低的气压,呼吸比较难受等超出预料的种种困难,但他没产生过后悔的念头。有困难来了,努力扛过去就是了。

    潘曜在此次科考中的主要任务,是对南极中山站到昆仑站的300米深冰盖进行内部结构的精细化探测,而光是设备安装就让潘曜的手指吃尽了苦头。

    “我们一共有7套设备,最难装的一套是在昆仑站,也就是南极最高点那个地方安装的那一套。那套设备应该是300多斤,螺丝也比较多。它主要有个问题就是螺丝比较小,拧的话拿厚手套不好拧,得拿薄手套甚至是光着手拧。光手拧就容易粘住,很冷的时候手碰到金属的东西就直接粘上去了。”潘曜说。

    在极昼、极低温和缺氧的环境下,潘曜时刻要关注雷达和冰雪监测仪的工作情况,每晚还要抱着四块25公斤的电池去发电舱为设备充电,之后再进行数据分析。

   潘曜表示,中国南极科考队经历了158天的考察,第一次获取冰盖以下0到10米深的温度数据。那些冰川学家就可以据此推演冰盖积累的整个过程。

    潘曜说,应该是我们扛起祖国发展大梁的时候了。希望每个人无论是在南极执行科考任务,或者是在某些地方做些平凡、不引人注目的工作,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吧!

   如今的“90后”生活在更为优越的条件下,这不应该成为标签化的借口,反而应该是看好他们的理由。他们身上闪耀的属于这代人的宝贵品质,值得我们为出彩的“90后”点赞! (节选自《中国青年网》,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随着电动车的普及,韶关市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选择骑电动车出行,特别在暑假期间,这一现象更甚。我市多个繁华路段,经常见到未成年人骑电动车。

部分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道路上随意穿行、嬉戏打闹、不按交规骑行等现象屡见不鲜他们表示,坐公交车需要等待且拥挤,选择骑电动车十分方便。

韶关交警表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我市骑行超标电动车或电摩托的驾驶人员必须年满 18 周岁,持有准驾车型为D、E类的机动车驾驶证,驾驶人以及乘坐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头盔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太小,反应及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较差,一旦遇有紧急情况,很可能处置不当导致交通事故。

材料二

3 月14日中午12时许,在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建设路总工会门口路段,大货车驾驶员转弯时撞倒一辆自行车,造成骑车小女孩受伤。所幸小女孩的伤势并无大碍,只是手和脚等软组织挫伤。

据货车驾驶员陈某交代,他驾驶大货车由翁源中学沿建国路向右转弯进入建设二路时,由于大货车存在视野盲区,他并没有注意到小女孩骑行的自行车。当听见响声后,陈某马上将车刹停,下车查看。他发现车底有辆自行车,骑车小女孩刚好是在大货车右侧后轮前一点的位置,已经受伤。于是,陈某立即拨打电话120、110。

勘查完现场后,民警回到单位调取事故地点附近监控视频,看到了事故发生的过程。大货车从建国路出来向右转弯进入建设二路时,恰巧小女孩骑自行车沿人行横道通过公路。由于大货车的右侧是盲区,陈某看不到小女孩骑行自行车,导致大货车右侧前轮与自行车碰撞。幸好驾驶员及时刹住车,自行车和小女孩刚好是在货车右侧后轮前一点的位置。如果货车速度再快一些,或者陈某没有及时踩刹车,后果将不堪设想。

材料三

因误入车辆盲区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层出不穷,车辆盲区已然成为我们生命安全的重大威胁。我们须了解车辆盲区知识,远离车辆盲区。

所谓车辆盲区,是指驾驶员位于正常驾驶座位,其视线被车体遮挡而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部分区域。在视野盲区里的障碍物,无论是静止的,还是活动的,驾驶人员都是看不到的。一般情况下,车辆盲区分为四大视觉盲区以及一些人为盲区。

车辆盲区范围受车身的高度、座椅的高度、车头的长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不同类型的车辆,视线盲区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要了解不同车型车辆的盲区范围,清楚车辆视野盲区的危险性,不在车辆周围停留、玩耍、弯腰、下蹲,不进入车辆视野盲区。步行或骑行时,尽量穿着有反光膜或颜色比较鲜艳的衣物,便于驾驶员快速发现。当我们与车辆平行前进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进入车辆盲区,在遇到车辆转弯时,要与车辆保持安全距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阅读锦囊】

ㅤㅤ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我们可以从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新闻阅读,还可以感受其不同的立场和观点。

ㅤㅤ材料一:

大学生兴起“特种兵式旅游”:一天8个景点、晚上只睡3小时

    ㅤㅤ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发现,“特种兵式旅游”“军训式旅游”等词条成为热门话题。

    ㅤㅤ大学生朱欣莹分享了自己已规划好的五一长沙之行。她告诉记者,目前已经独自前往9个城市,累计打卡景点破百,“最强的一次,应该是寒假八天跨越浙赣皖三个省份,打卡了几十个景点。”她还分享了去四川广元的一日军训式旅游体验,上午九点多到达广元,当天打卡了8个地点,包括皇泽寺、明月峡、千佛崖、凤凰山公园等,晚上23点左右才回到学校。

(根据“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官方账号”2023.4.5整理)

ㅤㅤ材料二:

“特种兵式旅游”火了!专家解析火爆背后原因

ㅤㅤ    记者:“特种兵式旅游”为何爆火?

    ㅤㅤ马世罕(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经历了疫情三年的相对封闭,不少大学生的出行计划都被搁置了。如今,“终于救开了,赶紧出去玩”的心理被放大,很多人对于旅游都抱有一种“补偿心理”,对于旅游的渴望和急迫感成为了“特种兵式旅游”迅速发酵的推手。

    ㅤㅤ其次,“特种兵式旅游”爆火的一大原因是依托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宣传和放大效益。“挑战24小时狂吃”“主打的就是一个极限”各类极具吸引力的标题,为这类短视频和帖子带来上亿的播放量,也引发了中国各地大学生的效仿。

    ㅤㅤ最后,“特种乓式旅游”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对于旅游消费“性价比”的渴望与追求。很多大学生可能会选择通宵火车或者红眼航班,以降低旅游成本。

(根据“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育方账号”2023.5.6整理)

ㅤㅤ材料三:

“特种兵式旅游”致受伤,旅游应遵循自己的节奏

    ㅤㅤ5月5日,一则新闻迅速冲上了热榜,引发关注。青年小胡在一天时间内打卡杭州7个热门景点,总共行进三万多步,最终导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无法走路。有网友留言:再也不敢“特种兵式旅游”了。

ㅤㅤ    “特种兵式旅游”指的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游览数量尽可能多的景点,具有时间紧,花费少,游览景点多的特点。笔者认为,它并非适合所有人,旅游出行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旅游的目的选择适合个人节奏的旅游方式。

(根据“腾讯网”2023.5.5整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