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课外阅读《苦糖》。

①我小时候,有一次父亲病了,亲戚拿了二斤白糖来探望他。父亲说这么好的东西过端午节再吃,母亲就把糖装进一个黑罐子里,用一根粗麻绳拴着挂在屋梁上。

②一天,家里大人不在,我把弟妹哄出去玩,自己留在屋里。我的血一下子热了起来,那罐子里的东西有一种令人陶醉的滋味,叫作“甜”。要是那白色的晶体爬在舌尖上,咕噜一转,那神奇的滋味就会在整个口腔里激荡开来,化成温柔的流体。

③狂喜之后,我在凳子上垫了三块砖头,站了上去。当我的指尖触摸到那神物时,我的心缩了一下,只捏了一小撮,舔了。

④我扔了砖头,把凳子搬走,发誓不再吃了。可是那凳子和砖头又来了,这下我抓了一大把,满满塞了一嘴。在嚼咽的时候,我怔怔地盯着某处,甜出了泪水。

⑤一个多月后,我的小手蘸完了最后一粒糖。端午节到了,罐子被母亲从屋梁上拿了下来,我等着挨顿饱打。可母亲只是抱着空罐子发呆,连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

⑥从那天起,我发誓要让母亲天天有白糖吃。后来我成了牧羊人,当了兵,上了大学,成了记者,又是个学者。每次回故乡,我包里总会带些白糖。

⑦而我自己,从那以后,很少再吃白糖。

(1)、下列关于“我家的白糖是怎么米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要过端午节了,父亲买的。 B、父亲病了,亲戚来探望时送的。 C、父亲买来要去探望亲戚的。 D、母亲买来给“我”吃的。
(2)、对文章第③段中“我的心缩了一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怕被发现,有点担心、害怕。 B、触摸到了糖,“我”很激动。 C、即将吃到糖,“我”很开心。 D、“我”被发现了,很害怕。
(3)、“我”从那以后很少再吃白糖的原因是( )。
A、“我”吃完了那罐白糖后觉得腻了不想再吃了。 B、“我”家生活条件好了,白糖吃够了。 C、“我”觉得小时候偷吃白糖很对不起家人。 D、“我”觉得白糖很苦,不喜欢吃了。
(4)、文章为什么以“苦糖”为题?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糖给了母亲伤害。 B、糖给了“我”一段苦涩的童年回忆。 C、糖是苦涩的。 D、“苦糖”说明“我”家里生活很苦。
(5)、“可母亲只是抱着空罐子发呆,连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母亲当时会怎么想呢?
(6)、请你提出一个对理解文章有帮助的问题。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母爱是一根穿针线》,完成下面阅读任务。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ㅤㅤ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ㅤㅤ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ㅤㅤ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再试……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ㅤㅤ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ㅤㅤ儿子的眼睛红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ㅤㅤ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ㅤㅤ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____

佚名

很久以前,点宁暴发了一场瘟疫,人们用各种办法治病都不见效果。挂榜山下,有一个叫吴刚的小伙子,他母亲也病得卧床不起,他便每天上山采药救母。一天,观音东游归来,见小伙子在峭壁上采药,深受感动。晚上托梦给他,说月宫中有一种叫月桂的树,开着一种金黄色的小花,可以治这种瘟疫。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挂榜山上有天梯通向月宫,他就可以去采摘桂花。过了农历八月十五,错过了桂花一年一次的花期,又要等一年。这天晚上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二,还有三天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了。时间紧迫,吴刚马上动身,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农历八月十五晚上登上了挂榜山顶,爬上了通向月宫的天梯。农历八月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天香云外。吴刚顺着香气来到月桂树下,看着金灿灿的桂花,好不高兴!他就拼命地摘呀摘,总想多摘一点儿带回去,救母亲,救乡亲。可花摘多了他抱不动,于是他使劲地摇动着月桂树,让桂花纷纷飘落,掉到了挂榜山下的河中。頓时,河面清香扑鼻,河水被染成了金黄色。人们喝了河水,疫病全都好了。

这天正是天宫的农历八月十五大集会。桂花的香气冲到天上,惊动了神仙们。玉帝派仙官调查。得知月宫的月桂树上的桂花全没了,玉帝大怒,派天兵天将将吴刚抓来。

玉帝了解事情的真相后,被吴刚的孝心和善心打动了,可吴刚毕竟犯了天规,如不惩罚就不能树立威信。玉帝问吴刚有什么要求,吴刚说他想把月桂树带到人间去救苦救难。于是,玉帝想了一个主意,既可惩罚吴刚,又可答应他的要求。玉帝说:“只要你把月桂树砍倒,你就拿去吧。”吴刚找来大斧砍起来,想立刻砍倒月桂树。谁知,玉帝施了法术,月桂树随砍随合,就这样吴刚长年累月地砍,砍了几千年。【批注:____】

(选自《中国神话传说》,有删改)

阅读理解

带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①妈妈爱吃蘑菇。

②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③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④ 宾馆保洁员进来打扫卫生,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保洁员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听了保洁员的话,我把白蘑菇一个一个翻过来,摆放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

⑤ 离开时,保洁员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⑥ 火车驶出青海站,我走进卧铺车厢,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 小鸭? 怎么没听见叫? 天气太热,可别闷死了。”

⑦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⑧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来说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

⑨ 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火车行至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大汉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 出黑汁了,而且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⑩ 蒸笼般的车厢里,我束手无策。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⑪乘客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⑫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汁液,渐渐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⑬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⑭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大汉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青海白蘑菇,炖鸡最鲜,增强免疫力。”

⑮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是啊,白蘑菇真好!

(选自《中文自修》,有删改)

苏七块

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手下动作那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

⑤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谁料苏大夫当没听见,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

⑥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偷偷给了他。然后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⑦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⑧今儿的牌各有输赢,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⑨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团圆饼

寄居异国,几乎年节不分。每到中秋,既无心举头望明月,也无兴趣买象征明月的月饼来应景,一心思念的却是当年母亲一双巧手做的"团圆饼"。

其实,母亲经常都做各种香喷喷的饼。到了中秋节,她就说自己手里捏的是"团圆饼",她并不称它为"月饼"。她说月亮是高高在天上,放光明照亮世间的"月光菩萨",怎么可以摘下来吃呢?说得外公和老长工阿荣伯都呵呵地笑了。

母亲做团圆饼时,先炒好馅儿,甜的是猪油豆沙、咸的是雪里蕻炒肉末。由阿荣伯揉好面,切成平均的一团团,她再来包。我当然少不了在边上帮倒忙,为的是想快快有得吃。但母亲总要我先拜了拜月亮菩萨,供了祖先,才准我吃。

外公爱甜食,母亲就特别为他老人家加工加料,做鸡油豆沙加枣泥馅儿的,摆在他床边由他随时可以吃。我就在外公身边跟进跟出,不用说,又油又香的枣泥饼,大半都给我吃了。

在银色的月光下,我扶着外公在庭院中散步,听他讲母亲少女时代既能干又热心照顾邻居的许多事儿,我听了一遍又一遍,总也听不厌。母亲却说:"许多事儿都是你外公加油加酱编出来的,我哪有那么好?"外公又捻胡子呵呵地笑了。

母亲定定地注视着外公,低声对我说:"外公一年年老了,你一年年长大以后,要去外路读书,不知还有几个中秋节能在外公和我身边一起过呢!"

我听了心里怅怅的,抬头望外公,他笑得满脸皱纹,白胡须在月光中微微飘动。我觉得外公像一位老仙翁,就要冉冉升天而去,不由得一阵心酸,几乎掉下泪来。外公微微颤抖的手,紧紧捏着我的小手说:"小春,祭拜过月光菩萨,你就赶紧写信到北京给你爸爸,要他快点回来,逢年过节,总要一家团圆,吃你妈妈做的团圆饼啊!"

阿荣伯兴匆匆地从街上买来一个好大的月光饼,有小桌那么大,阿荣伯说是专为祭月亮菩萨的。祭拜过月亮,我就急着要吃那大大的月光饼。可是妈妈不让我掰开来,说一定要过了十六才能吃。

“十五月光十六圆。十五和十六都是团圆的好日子,要先吃我自己做的团圆饼。”妈妈笑眯眯地说。

妈妈的命令,连外公都得听。所以阿荣伯就把那大大的月光饼高高挂在厨房柱子上,让我只能对着它闻香味。过了十六,他才把饼切开,半个给外公放在他房间里慢慢儿吃,半个大家分来尝尝。连妈妈都夸好香好脆呢。她想了一下,要阿荣伯再去买一个来,挂在她自己房间里。到了晚上,她搂我在怀里,对着大月光饼呆呆地看半天,拍着我轻声地说:"小春,写封信给你爸爸,告诉他我们屋子里有个大大的团圆饼,要他明年回来过中秋节,一家团圆多好?"

在摇曳的烛影中,母亲的笑靥里闪着泪光。我想念起远在北京、迟迟未归的爸爸,想起外公催我写信催他快快回家的热切神情,也禁不住热泪盈眶,更深深体会到老师教我的古人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义。

(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