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卷

走近龙灯

材料一:龙灯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姓胡的孤老头。他是一个扎灯匠,手艺非常好,他扎出来的鸟会飞,鱼会游,小狗会摇头。皇帝听说后,就派人把他叫去扎龙灯。

胡老汉并不想给这个残暴、不知道体恤(xù)百姓的皇帝扎龙灯,但圣旨难违。于是,他扎了一只难看的黑老鸦。皇帝大怒,威胁胡老汉扎龙,不然的话就要杀他。胡老汉没有办法,只得照皇帝的命令去做。

七天七夜,胡老汉眼都没合一下,终于扎出来了一条张牙舞爪、威风凛凛的龙。在上颜料时,胡老汉一不小心弄破了手指,鲜血滴在了龙腿上。于是,胡老汉便拿起红笔,在四条龙腿上画了红红的火焰。

到了元宵节这一天,皇帝大摆筵席,宴请众大臣一起观灯。胡老汉拿出一个红彤彤的圆灯笼作龙珠,将龙舞得上下翻飞、活灵活现、气势磅礴(pánɡ bó)。皇帝与大臣们都看得入了迷。

突然,胡老汉将龙珠朝皇帝猛地抛过去,龙顺势向皇帝扑了过去,三两下把这个荒淫(yín)无道的昏君杀了。接着,龙又从口中喷出熊熊火焰,整个皇宫瞬间便烧成一片火海。

此时,天空飘过一朵五彩祥云,胡老汉便骑着龙飞上祥云,向家乡飞去。

材料二:龙的身体部位寓意图

材料三:龙文化

龙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建筑里有龙纹;元宵节,人们舞龙灯;二月二,龙抬头,要吃龙须面;端午节要赛龙舟;平常还有龙图画、龙书法、龙诗歌、龙歌曲等等民间文化展示……上下数千年,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

(1)、阅读材料一,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填写下面的导图。

(2)、材料一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神奇?请你找出一处,并照样子在批注栏写下感受。
(3)、根据材料一,下列句子对胡老汉的评价正确的有( )(多选
A、胡老汉手艺非常好,扎出的动物活灵活现。 B、胡老汉不想给残暴的皇帝扎龙灯,可见他明辨是非。 C、胡老汉为了得到皇帝的赏赐,七天七夜一直在扎龙,很尽职。 D、胡老汉在舞龙时将龙珠朝皇帝抛过去,引龙出击,真是有智慧。
(4)、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判断以下信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龙文化源远流长,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②龙的形象由不同的动物部位组成,寓意也各不相同,如牛耳象征财富。

③吃龙须面、舞龙、赛龙舟、画龙……可见龙的形象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

(5)、通过三则材料,可以知道我们自称“龙的子孙”“龙的传人”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项:(   )
A、能够像胡老汉一样扎出栩栩如生的龙。 B、能够具备像“龙的身体部位寓意图”中那么多的优秀能力和品质。 C、龙是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我们作为中华儿女无比骄傲。
(6)、读完三则材料,我想从(写法内容  联系生活经验)(选择一项)的角度,提一个问题:
(7)、阅读材料一后,有同学阅读了《中国神话故事》,以下哪个故事可能在这本书里读到?( )
A、《潘多拉的盒子》 B、《吴刚伐桂》 C、《宙斯与欧罗巴》 D、《金苹果》
(8)、在龙年到来之际,许个美丽又神奇的愿望吧。如果你可以变成一位中外神话人物,你会选择谁?为什么?

我想变成,因为

举一反三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走近生石花

【材料一】

像石头的花

    在一片无垠的荒漠中,有一些生石花悄悄地从石头中长了出来。它们伸伸懒腰,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四周酷热难耐,根本没有其他生物存在。其中一朵刚刚开放的花儿抖抖身体,骄傲地说:“你看我们多么顽强,竟然能在沙漠的石头上生长。”

    旁边一朵已经开放一段时间的花,冷笑了一声,显得不屑一顾:“拜托你仔细看看,我们并不是生长在石头上的。只不过我们的根像石头而已。”

    小花惊讶地再一次上上下下审视了自己,果然是!自己并不是从石头中长出来,而是根长得很像石头。它惊讶地四处张望,发现周围还有很多“石头”,而且它们都非常美丽,有各种颜色,有的还带有条纹。“我们的根为什么要长成石头样呢?”小花的话还没说完,就看见刚才说话的花儿急忙把头低下了,吓得它也连忙照做。原来是荒漠中来了一群饥饿的野兽。小花紧缩着身体,瑟瑟发抖。四周一片寂静,没有花儿敢吭声,大家都低着头。一只野兽闻了闻,报告头领说:“没有吃的,是一堆石头而已。”野兽头领听了很失望,只好带着众野兽跑去其他地方寻找食物了。

    小花恍然大悟:“哦,原来这也是一种伪装,是为了不被动物们吃掉啊!我们的伪装术真是太棒了!”所有的生石花听完都哈哈大笑。

【材料二】

伪装高手

    在沙漠的砾石堆中,生石花练就了一套“拟态大法”。好几百种生石花,它们各扮各的,有的灰绿,有的灰棕,有的棕黄……反正身边的石头是什么颜色,它们就变成什么颜色。还有些生石花,会在自己的“石头”上镶嵌一些深色花纹,扮成雨花石、花岗岩呢。

天然空气净化器

    为了减少水分散失,白天天气炎热时,生石花就会关闭气孔,仅靠分解体内的苹果酸释放的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等到夜间凉爽时,再张开气孔,呼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并将二氧化碳存储在体内。可以说,晚间的生石花就是一台天然的空气净化器。

长天窗的植物

    生石花虽然看起来像石头,却是真真正正的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开花。生石花的叶子顶部有一扇“天窗”,阳光通过“天窗”进入叶子内部进行光合作用,生成营养物质。

会休眠的花

    当本就缺水的沙漠旱得没有一点儿水时,生石花就开始休眠了。要休眠多长时间呢?那就要依旱季的时间长短而定了。休眠前,生石花已经在肉乎乎的叶片里储存了大量的水,休眠时,全靠这些水分维持生命。

(选自《孩子的趣味科学大百科》,有删改)

璀璨匠心,世代传承

【材料一】

大连贝雕

讲述人:贝雕专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阿山

一枚贝壳,遗落在海里是那么平淡无奇,可一旦遇到懂它的人,就会焕发出意想不到的光华。

贝雕,就是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奇思妙想臻美结合之作。

中国出土的第一条“龙”——仰韶文化的蚌龙,就是用贝壳堆起来的。大连贝雕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先民就已在贝壳上凝结扮靓生活的审美智慧。

贝雕制作,工序繁多,工艺复杂,集设计、选料、雕刻、打磨、镶嵌、塑形等于一体,取绘画、书法、雕塑、篆刻等多艺术门类之所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艺术理想的呈现有了更多可能,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贝壳软化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运用这项技术,把含有胶质的贝壳软化成型,可以创作大型立体贝雕。贝雕天坛,直径3.2米、高3米;贝雕九龙壁长6米、高1.78米,它们均由贝壳精贴细嵌,坚如磐石。

做贝雕,外祖母和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儿子又跟我干了一辈子,孙子也在做贝雕文创产品开发。我这样的“贝雕世家”,见证并参与了大连贝雕入选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过程。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楷木雕刻

讲述人:山东省“非遗”曲阜楷木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孔繁彪

楷木雕刻,是源于曲阜的一种传统雕刻艺术,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说文解字》记载:“楷,木也,孔子冢盖树之者。”最早的楷雕技艺,相传是子贡为报师恩,取楷木为孔子夫妇雕刻坐像。

老话说:“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经代代相传,楷雕逐渐成为孔府向朝廷进贡的佳品。至清末年间,走入民间,以楷雕“如意”最为常见,寓意吉祥美好。

楷雕如意,讲究顺“意”造型。取楷树芯材,若遇疤瘤、虫洞等,则因难见巧、化瑕为瑜,顺势设计成花鸟鱼虫图案,让每件作品都独具匠心。

雕刻如意时,最考验手上功夫。执刀时,须心静手稳方能线条流畅。至若雕法,分为多种:圈雕法,从前、后、左、右、上、下依次雕琢,呈现立体效果,多用于八仙造型;浮雕法,由外至内雕镂半立体图案,表现龙、凤、鹿、鹤等瑞兽;沉雕法,使图案低于平面,更显素淡典雅,常镌刻吉祥文字。

细雕之后,最关键的是修形环节。譬如在创作作品《楷雕如意》时,施以独特的“锉枝梗”技法:于如意手柄处,以刻刀手钻打眼,细若小米粒,再通体镂空雕刻,后用小锉刀整形。在沙沙的打磨声中,如意便舒展开来,呈天然枝干形态,似向阳生长,极具天然之趣。

我体悟到,传统手艺融入大众生活,方能“活态”传承!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鸡血石雕

讲述人:国家级“非遗”鸡血石雕代表性传承人钱高潮

我国有四大名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

昌化石产自浙江省西北部的玉岩山。古时,该地隶属昌化县,因此,这种石头就取名昌化石。昌化石开采和雕刻始于战国,距今已有2300 多年历史。其中以“鲜红如鸡血,晶莹如美玉”的鸡血石最为人称道,昌化鸡血石雕艺术也被视为国粹。

18岁那年,我被公社选送到温州学艺。那时,打坯用肩抵,镂空放洞靠手工,一干数小时。如果不是真热爱,恐怕很难坚持下来。后来有了吊式雕刻机、台式雕刻机、气动凿等新式工具和设备,雕刻精细度和工作效率都大大提升了。

学成后,我受邀回乡创业,带徒授艺,至今已逾百人。

拿到一块鸡血原石,先要观其色相、形状、色调布局,再取势造型,因材施艺。如果把一块鸡血石比作一个人,上面的纹路就是他的血脉。我依据石料上的“血”色分布、“血”脉走向设计形制,确定雕刻方案。雕刻过程中,灵活运用圆雕、镂雕、浮雕等技法,就着底色和“血”色,依色取巧,因石配工,最大限度保留“血”色。当雕刻图案与石料浑然天成,才称得上是成功的石雕作品。

石能养性,更能传情。古时,文人骚客,拟石比人,相石绘影,心石交流。为雕刻《科技三钱》,我选择浅刻微雕,采用同一块血形分布似祥云的石料。 头像以外,还配以“岁寒三友”松、竹、梅,寓意三位科学家精神高洁,丰功伟绩流芳百世。

算下来,我雕刻的作品少说也有上千件。以狮子为印纽、玉琮为基座设计制作的各国政要肖像印章,2016年被选为G20(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国礼,赠予与会各国嘉宾。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癸卯兔年临近尾声,甲辰龙年即将到来,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呢?请同学们参与以下活动并完成任务。活动一 龙行龘龘

材料一

2024龙年春晚正在彩排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以“龙行龘龘(dá),欣欣家国”为主题,并且发布了这台春晚的主标识——“鼓”字 logo。每个中国人都是一条腾飞之龙,这个标识生动描摹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发展的信心。

材料二

说说“龘”

您知道龙年春晚主题中的“龘”字怎么念吗?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同“沓(dá)”。“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从上古图腾到吉祥瑞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

材料三

2024年总台春晚主标识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庄重平衡、中正匀称,彰显出大气雄健的文化气象。主标识由中国探月工程、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标识的设计者顾永江设计,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现代气息的“再加工”,金属质感的色彩光泽让“龘”字的造型酷似一枚芯片——从古老汉字到现代科技,龙年春晚主标识连接古今、融通未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