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阅读

资料一:

说理是摊开的手掌,不是攥紧的拳头

①说理是与人类的和平需要结合在一起的,说理是通过说明和协商,而不是暴力或战争来解决人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并形成一种可以称之为“讲理”的文明秩序。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在没有协商,无理可讲的情况下发生的。说理需要运用的是语言,讲理和协商都离不开语言,由于语言使得人类能够用摊开的手掌,而不是攥紧的拳头来相互交往,人类才得以进入文明社会。然而,并不是有语言的地方就自动会有说理的,有语言的地方必须有自由才能有说理。说理是一种在人类的自由思想传统中产生的公共话语形式。17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说,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说理,是没有意义的,这时候的说理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逃避的、自我封闭的、得不到运用、也毫无生机的美德”。他问道:“如果没有自由而公开的论辩,又哪里会有真实呢?”“在所有的自由中,我最需要的是知情、说话、凭自己的良知说话的那种自由。”

②长期以来,说理在中国被当作是攥紧拳头,而非摊开手掌的话语行为。这样的“说理”便成为“占领话语阵地”、“口诛笔伐”、“论战”和向对方报以“投枪”和“匕首”。这样的“说理”观念令无数人深受其害而浑然不知。例如,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他被判死刑之后;人们对死刑存废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在一篇主张废除死刑的文章下,一位网友留言道:“像你这样的作家,我只能称你为垃圾,你已经在违背你的道德,真不知道你学的是什么,假如有人杀了你妻子,你还会主张废除死刑么?你的文字再好,相信有很多的读者,已经认清了你。”另一位网友反驳这则留言道:“某位(读者)看来智力与情感有双重问题,根本不懂得如何辩论,只会情感宣泄式地喊口号,动不动就是‘如果他们杀了你的孩子后,你会怎么样之类”的无理假设,这种网络愤只能显示自己的无知。-但愿不死的药家鑫下次撞死的是你这个精神病。”

③这两位网友看起来在说同一件事,但其实是在各说各的。第一位网友用骂(“垃圾”)来发表意见,第二位网友说,“你说得不对”,但并没有解释或说明为什么不对。他只是用与第一位网友相同的方式来发表了反对这位网友的意见,骂她是“精神病”,诅咒她也被汽车“撞死”。像这样攥紧拳头地发表意见,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的。

④这样的言语不是说理,而是争吵、口角、对立、设骂,目的是占对方上风、得口舌便宜。对许多长期接受“革命”和“战斗”文化影响和思维定型的人们来说,说理就是“论战”,就是“战斗”,必须压倒对方,迫使对方哑口无言,这样才能取得“胜利”。用攻击性的争论来看待说理,这是中国权力话语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结果,形成了一种相当普遍的话语习惯。在它那里,发表言论是“出击”,是“痛打落水狗”,凡是不同意见者都是敌对一方,自己说的都是真理,敌对一方的则全是谬论。

⑤说理是发表意见,但发表意见并不就是说理。有两种不同的发表意见,一种是“我要说话”或“我有话要说”,另一种是看法或主张再加上理由(“我认为……,因为……”)。只有后一种才是说理。任何一种表达看法的陈述,包括骂和谩骂,都可以说是第一种意义上的“发表意见”,但这并不是说理。说理的发表意见需要有两个条件因素,必须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结论”!(也称主张或看法),另一个是“理由”,结论是由理由来支持的。当然,有理由支持的结论未必都确实或可靠,因此需要评估理由是否真的能充分支持主张。

⑥公共说理的理并不是唯一可能被人们认可的“理”。魏晋时,阮籍在苏门山见到了高士孙登。这位土木形骸的不仕者正在一座岩穴旁边的田间耘草。阮籍就坐在一块岩石上向他求教。阮籍在谈话中向孙登称述黄帝神农时代玄寂无为的世风,又盛赞夏商周三代的醇美德政,深致向往之意。孙登盘膝坐着倾听,却始终不接口。阮籍接着又向主人叩问栖神导气的求仙之术,孙登依然默不作答,直愣愣地目注来客。阮籍离去时体悟到,孙登箕踞崖边,凝目不语,这种漠然正是他自己要寻求的教诲之理,因此将其写成了《大人先生传》中的一个诡奇人物。贤人顿悟参透的是理,牧师布道说的是理,老百姓心目中的天道是理,发展是硬:道理坚持的是理,但与阮籍所参悟的理一样,这些都不是公共说理的那个理。公共说理的“理”指的是一个由“理由”来充分支持的“结论”。这个理是一个贡献出结论的论理或推演过程,它不只是发生在说话者的头脑里,而且是必须说给公众听的。放在一个人头脑里的论理或推演是否可靠,是否逻辑,是否合理,不说出来,别人又如何去检验呢?

(节选自徐贲《明亮的对话》,有删减)

资料二:【事件回顾】

【观点表达】 莫让“海克斯科技”继续贩卖焦虑

大江时评 李泽文

①近日,“海克斯科技”与“科技与狠活”作为一对网络热词引发热议。它们原是网红博主们揭露食品安全乱象时的吐槽,现在多被网友们用来调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对食品原料的深加工。

②“海克斯科技”的火爆,一定程度上唤醒网友们对食品添加剂的重视,让更多人开始注意食品配料表,甚至80多岁的奶奶都在电话里提醒我“少吃外卖,都是科技”。

③但与此同时,“海克斯科技”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议和曲解。食品添加剂并不等于违法添加物,也并非都对人体有害。食品加工的本意是让食品变得物美价廉,代可可脂代替巧克力、植脂末代替天然牛奶、碎肉拼接代替整肉,降低了物料成本;各种防腐剂保鲜剂大大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香精、色素、增稠剂,提升了口味、口感;维生素、牛硼酸等改善了食品营养价值。只要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就无需过度担心食品安全的问题。食品添加剂也早已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豆腐作为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起源于汉朝,点豆腐所用的卤水中含有硫酸钙、氯化镁等成分,其作为凝固剂已经使用了2000多年,如今仍在使用。但由于近些年三聚胺奶粉、瘦肉精牛羊肉等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导致现如今很多人们对工业

化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唯恐避之不及。而部分网红博主为了流量,利用大众的畏惧心理,夸张地展示食品制作过程,以偏概全,甚至利用谣言,大肆渲染焦虑情绪,引发了大量争议。

④糖水香精合成的蜂蜜、没有肉的肉肠、明胶糖浆制成的低价燕窝等,我们应该抵制的不是食品添加剂和深加工食品,而是这些以次充好、滥竽充数、虚假宣传、制假售假的行为。我们不能因为存在一部分的违法行为,就全面否定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国家为了推动食品安全标准化所作出的努力。一味地传播“海克斯科技”有害论,只会渲染焦虑情绪,影响正常企业、商家的发展。【A】让所有人都吃“纯天然”食品,这无疑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更是一种道德绑架。

⑤当前重中之重是需要完善监管体系,对违反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商家及时处罚、整改,重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网络博主和官方媒体需要注重科普,解释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原理,逐步化解人们对工业化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担忧与恐慌,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制止谣言。消费者在享受网络媒体带来便利的同时,更需要保持理性,仔细甄别,避免成为推波助澜的工具。

⑥对于“海克斯科技”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我们没有必要过度焦虑,平常对待就好。

(1)、根据“资料一”,完成表格①一⑤内容。

组别

观点

材料

① 

诗人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说说理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逃避的、自我封闭的、得不到运用、也毫无生机的美德”、“如果没有自由而公开的论辩,又哪里会有真实呢?”、“在所有的自由中,我最需要的是知情、说话、凭自己的良知说话的那种自由”。

说理在中国被当作是攥紧拳头的话语行为。

② 

③ 

说理的发表意见必须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结论”,另一个是“理由”,结论是由理由来支持的,还需要评估理由是否真的能充分支持主张。

公共说理的理并不是唯一可能被人们认可的“理”。

④ 

核心观点:⑤

(2)、根据对“资料一”“说理”概念的理解,判断“资料二”是否可称为“说理”,并说明理由。
(3)、你是否赞同【A】处作者的观点?请以“摊开手掌”的方式来说理。

【要求】①结合文章内容,拟写一段话;②目的明确,语言得体,条理清晰;③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④100字左右。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梜,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本是预言纣王生活奢侈,但也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
      ②“箸”变成为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可能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为“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便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
      ③虽然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清《康熙字典》仅收录“箸”而不收录“筷”,但朝廷也难抵挡民间怕犯忌的潮流。“筷子”称为“箸”在《水浒传》第三回写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提到金老及其女儿宴请鲁智深一段,谓“春台上放下三个盏子,三双箸”;另外,《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曹雪芹虽然用“箸”,但用得最多的还是“筷子”。
      ④《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说文·匕部》谓“匕,亦所以用匕取饭”。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
      ⑤传说发明箸的是大禹,但查无实证。箸的诞生相信是先民的集体智慧,但可能起源于大禹时代,所以归功大禹。到商代时,食器除了箸之外,还有匙、鼎、簋等等。
      ⑥1973年在湖南马王堆一号汉墓有“彩绘云龙纹漆案”出土,有趣的是,这漆案上面还摆放了五个写有“君奉食”的小盘、两个酒卮、一个耳杯,杯上还放有一双竹筷,足证汉代时已使用竹筷。
      ⑦古代用筷子的情况也可参考画像砖。汉代盛行厚葬,墓室中大量使用精美画像砖,以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因而留给后人丰富的形象资料。其中在四川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宴饮图》,图中有七人,正面三人,左、右各二人,座次井然有序,席前樽爵并列,碟碗横陈,除了案前放有筷子,也有碗中插着筷子的。
      ⑧不少专家认为,长期使用筷子能令人心灵手巧,聪明伶俐,头脑敏捷。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
      ⑨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接受记者访问时曾经说过:“中华民族是个优秀民族,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使用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阳光,是一种语言 (雷抒雁)
       ①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展开,像一个个恭听教诲的耳朵。
       ②晴朗的日子,走在街上,你不会留意阳光。普照的阳光,有时像是在对大众演讲的平庸演说家,让人昏昏欲睡,到处是燥热的嘈杂。
       ③阳光动听的声音,响在暗夜之后的日出,严寒之后的春天,以及黑夜到来前的黄昏。这些时刻,阳光会以动情的语言向你诉说重逢的喜悦、友情的温暖和哪怕是因十分短暂的离别而产生的愁绪。
       ④倘若是雨后的斜阳,彩虹将尽情展示阳光语言的才华与美丽。赤、橙、黄、绿、青、蓝、紫,从远处的山根,腾空而起,瞬间飞起一道虹桥,使你的整个身心从地面立刻飞上天空。现实的郁闷,会被一种浪漫的想象所消解。阳光的语言,此刻充满智慧,让你理解天雨花,石点头;让你平凡生活的狭窄,变成一片无边无垠的开阔,让你枯寂日子的单调,变得丰富多彩。
       ⑤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捉摸的意境。瞬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可是,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波澜壮阔的浪潮,在你耳边轰响着长留不息的呼喊,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
       ⑥和阳光对话,感受光明、温暖、向上、力量。即使不用铜号和鼙(   )鼓,即使是喁喁(   )私语,那声音里也没有卑琐和阴暗,没有湿淋淋的、怯懦者的哀伤。
       ⑦你得像一个辛勤的淘金者,从闪动在白杨翻转的叶子上的光点里,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你得像一个朴实的农夫,把手指插进松软的泥土里,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明亮清朗的心境。
       ⑧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

    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⑤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⑦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

(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现代文阅读

守候一株水仙

朱钟洋

那年春天,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进城来同住。一进门,母亲便看到了窗台上的花,满心欢喜,窗台上,葱兰、芦荟、吊兰、茉莉……在暖暖的春风里,长得郁郁葱葱,娇艳欲滴的叶子沐浴在阳光里。

忽然,母亲看着窗台一角的花说:“这盆花都蔫了,真可惜。”母亲久居乡下,不识得那盆花。那是年前妻在县城一家花店,特意买的水仙,就因它能赶在过年前开花,能给我们的新年增添一抹淡香,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富贵和灿烂。如今,已经是阳春三月了,水仙花期早过,它的枝叶散了,耷拉着,渐渐腐朽、干枯。水仙已经走过了生命里最美的时光,赖以生存的根须已被掏空了养分。我安慰母亲说:“这是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就变成这样了。因为我们这里的气候土壤不适合水仙生长,它以后再也不会开花了。您看到的那些开花的水仙都是从外地买过来的。”说完,我用手轻轻一提,水仙便从沙土里提出来了,一粒粒细沙稀稀落落地粘在水仙的根须上。

我刚要把水仙扔掉,母亲慌忙制止我:“好歹也是生命,怎能随手扔掉呢?”母亲抢过水仙,像宝贝似的把它种在一个闲置的大花盆里,还用黑泥把它的根须盖好,压实。

看着母亲执着的样子,我没有再说什么,只能任由母亲去折腾。

母亲把水仙摆在窗台最靠近阳光的地方,日复一日地浇水,施肥,松土,除草,可尽管母亲费尽心思,它还是渐渐蔫下去,直到落尽最后一片叶子。

我以为,只要水仙落尽了叶子,母亲便会不再搭理它,可母亲仍旧日复一日地呵护它,在母亲心里,只要水仙一息尚存,就还有希望。

夏天过去了,秋天也接近了尾声,母亲告诉我说:“你知道吗,水仙又冒出绿芽了。”

我点点头,看着母亲高兴的样子,笑了。我知道,即便水仙长出了绿叶,也是一株野草,不会再开花了。

果然,一切如我所料,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水仙只管冬日里长出茂密的叶子,然后春日里悄然落尽,尽管水仙从未放弃过生命,但它丝毫也没有开花的迹象。

又是一年春草绿,当我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的时候,母亲惊喜地告诉我:“水仙开花了!”我走近窗台,凝望着那株水仙,我惊呆了——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

在我们这里种植的水仙不是不能开花吗?这株水仙是怎么开花的?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连呼吸都屏住了。我的眼睛一眨也不敢眨地看着水仙花,生怕转眼之间这位落入凡间的仙女就要离我而去。

一株被带离故土的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在快成一株干草的时候,被一位疼爱它的人拾起,小心浇灌,倍加怜惜。想不到,身处他乡的水仙,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姿态展现自己的价值。

守候一株水仙,它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守候一株水仙,就是守候一个顽强的生命,就是守候一颗执着开花的心。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在守候?我们的生命是不是也能像一株水仙?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坦然;少一些嫉恨,多一些珍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感动。珍惜生命里所有的好,让生命极致绽放,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现代文阅读二

一棵柿子树

杨柳依依

①关于老家的记忆,总绕不开一棵柿子树。

②它就像是一幅画,经过岁月的雕刻与时光的沉淀,透着沉稳与厚重,显现着生命的美丽与尊贵。

③它就在那里,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

④柿子树是邻居家老祖宗栽种的,距今具体有多少年没人说得清楚。任凭风霜雨雪雷鸣电击而不倒,它一直以一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傲然姿态,屹立在老家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像一位历经沧海桑田的老头,一年又一年,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与村庄的变化。

⑤我家与邻居家之间就隔着这棵柿子树。儿时,每次去邻居家找小伙伴玩,必然会经过它,邻居家的小伙伴来找我,也必然要经过它。因此,它不仅一路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知晓我们日常生活里的喜怒哀乐,是我们共同的记忆载体。

⑥它是邻居家豢养的鸡鸭们的乐园,鸡鸭们每天都会来树底下刨食、打盹、玩闹;它也是我家放养的中华田园犬的乐园,犬儿每天都会来此凑热闹,这里嗅嗅,那里闻闻,顺便追追鸡、逗逗鸭;它更是它更是我和小伙伴的乐园,只要不下雨,我们每天都会相聚在树下,追追鸡、逗逗鸭、吆喝吆喝狗……它就是我们的儿童乐园。

⑦万物复苏的春天,粗壮高大的枝干上开始吐出嫩绿的芽儿,开出淡黄色的小花。每一朵小花只有米粒那般大小,我们每次都会在树底下捡一些夹在书本里。每次翻开书页,都能闻到柿子花独特的涩涩的香味。

⑧烈日炎炎的夏天,疏阔的枝条间长出葳蕤的叶子。头顶上的日头虽毒辣,但大树底下却是清风习习,一树的荫凉。不仅我们小孩爱来这里,日落后,大人们也时常拿把长椅坐在树底下消暑纳凉,谈天说地。

⑨( )的秋一来,预示着收获的季节到了。此时,树上叶子虽已枯黄,但红彤彤的柿子就像一个个小灯笼般挂满树梢,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条。单是在树底下站着看着,就让人口水直流。( )的柿子甜如蜜,让我和小伙伴口齿生津、胃口大开,吃了还想吃。

⑩经过一秋的风吹雨打,到了枯凋、萧瑟的冬天,叶子都掉光了,它浑身上下( )的,真像一个没穿衣裳的老头呀。我每次抬头凝视着这个“老头”,真担心它会着凉生病,甚至熬不过这个冬天。为此,我的内心每每感到惆怅不已。

⑪在我年少时,我的心事爸妈也许不知道,但它知道;我心中的小秘密,也许爸妈不知道,但它知道。因为,我所我有话都会跟它说,我全心全意地信任它,也知道它会像一个谦谦君子那样替我保守秘密。

⑫它不仅知道我的心事与秘密,它也知道筑巢其间的小鸟们的心事与秘密,它更知道树底下那条昼夜不停流淌的小溪的所有心事与秘密。而且,它也会像替我保守心事与秘密一样,不会把小鸟与小溪的心事与秘密说给人听。

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每次站在它面前,越发能感受到《道德经》中的那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所蕴含的哲思。岿然如山般的它,表面看似沉默不语,其实它洞穿世事,只是它不想说而已。

⑭冬去春来,它一直在那里。不管世事如何变化,它都遵循着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不卑不亢不惊不扰不悲不喜地生长着、开花着、结果着、落叶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