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屈辱、觉醒、抗争在中国近代交织,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屈辱的历史】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 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 银元

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 大幅增加

【觉醒的民族】

材料三 中华民族的觉醒由1 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中宣告于世……公车上书是 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他们的共识更多地来自对民族前途的思考,并且把抵御外辱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就其反映的时代意义来说是前代人们所不可比拟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抗争的国民】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中的两个条约内容有何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为什么说“公车上书”者们超越“前代人们”?作者认为“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与图中两个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
(5)、 一部沉重的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反思与肩示,请说说你的感悟日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