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7月期末考试卷

文言文阅读

决壅蔽

苏轼

所贵乎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者,何也?天下不诉而无冤,不谒而得其所欲,此尧舜之盛也。其次不能无诉,诉而必见;不能无谒,谒必见省。使远方之贱吏,不知朝廷之高;而一介之小民,不识官府之难,而后天下治。

今也不然。天下有不幸而诉其冤,如诉之于天;有不得已而谒其所欲,如谒之于鬼神。公卿大臣不能究其详悉,而付之于胥吏。故凡贿赂先至者,朝请而夕得;徒手而来者,终年而不获。至于故常之事,人之所当得而无疑者,莫不为留滞,以待请属举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

今天下所为多事者,岂事之诚多耶?吏欲有所鬻而未得,则新故相仍,然而不决,此王化之所以壅遏而不行也。

今天下治安,大吏奉法,不敢顾私,而府史之属,招权鬻法,长吏心知而不问,以为当然。此其弊有二而已:事繁而官不勤,故权在胥吏。欲去其弊也,莫如省事而厉精。省事,莫如任人;厉精,莫如自上率之。

今之所谓至繁,天下之事,关于其中,诉者之多而谒者之众,莫如中书与三司。中书不待奏课以定其黜陟,而关与其事,则是不任有司也。三司之吏,推析赢虚,至于毫毛,以郡县,则是不任转运使也。故曰:省事莫如任人。

古之圣王,爱日以求治,辨色而视朝。苟少安焉,而至于日出,则终日为之不给。以少而言之,一日而废一事,一月则可知也,一岁,则事之积者不可数矣。欲事之无繁,则必劳于始而逸于终。晨兴而晏罢,天子未退,则宰相不敢归安于私第;宰相日而不退则百官莫不震悚尽力于王事而不敢宴游。如此,则纤悉隐微莫不举矣。天子求治之勤,过于先王,而议者不称王季之晏朝 , 而称舜之无为;不论文王之日昃 , 而论始皇之量书。此何以率天下之怠耶?臣故曰:厉精莫如自上率之,则壅蔽决矣。

(选自《苏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①晏朝:迟退朝。②日昃:从早上到太阳偏西。③量书:文中指每天定量处理的文件。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宰相日昃A而不B退C则百官D莫不震悚E尽力F于王事G而不敢H宴游。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察:文中指审查,与《石钟山记》中“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的“察”意思相同。 B、“谒而必见省”与“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而”用法和意思相同。 C、绳:文中指约束,与《过秦论》中“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的“绳”意思不同。 D、胜:文中指尽,与《项脊轩志》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的“胜”意思不同。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旨是劝谏皇帝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当时政治上的“壅蔽”顽疾,使社会清明而天下太平安定。 B、文章认为由于“公卿大臣”的纵容,使得“府史之属”“招权鬻法”,造成了“权在胥吏”的局面。 C、文章揭露了北宋王朝官僚机构重叠庞杂,冗官冗员享乐腐化,因循苟且,舞文弄法,鱼肉人民的弊政。 D、文章称赞古代的圣王为追求天下安定而宵衣旰食,是在激励当朝天子勤于政务,为百官做出表率。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之所当得而无疑者,莫不务为留滞,以待请属。

②则新故相仍,纷然而不决,此王化之所以壅遏而不行也。

(5)、 文章第六段,作者举王季、舜、周文王、秦始皇的例子,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回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与人交。进士登第 , 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传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遂上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己。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且上新嗣位 , 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 , 司马光往省之,至则自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赠通议大夫。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八十,有删改)

【注】①革:通“亟”,病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纯甫行状

(明)归有光

    先生姓吴氏,讳中英,字纯甫。先生生而奇颖,好读书。父为致书千卷,其所欲观,里中有黄应龙先生,名能古文。先生师事之,日往候其门。黄公奇先生,留语。贫不能具饭,与啜粥,语必竟日还。先生故无所不观,而其古文得于黄公者为多。先生童髻入乡校,御史爱其文,檄示有司。他御史至,悉第先生高等。开化方豪来为县,先生以名帖谒方侯,侯方少年,自谓有文学,莫可当意,得名帖,引与游,甚欢。其后方侯徙官四方,见所知识至吴中者,必以先生名告之。

    然先生豪爽不拘小节。父卒,遗其赀甚厚。先生籍,视所假贷不能偿者,焚其券。好六博、击毬、声音,散其家千金。久之,乃更折节自矜饰,顾不屑为龌龊小儒。笃于孝友,急人之难,大义落落,人莫敢以利动。令有迎馆先生 , 欲有所赠遗,见先生,竟莫能出一语。先生之弟,尝以事置对 , 令阅其姓名,疑问之,乃先生弟、先生不自言也。与其徒考古论学,庭宇洒扫洁清,图史盈几,觞酒相对,剧谈不休。虽先儒有已成说,必反复其所以,不为苟同。后生有一善,忻然如己出,亟为称扬。里中人闻之,辄曰:“吴先生得无妄言耶?”某某者皆稚子,何知也?”然往往一二年即登第去,或能自建立,知名当世。而吴先生年老犹为诸生,进趋学宮,揖让博士前,无愠色。

    年四十四,始为南都举人。先生益厌世事,城东地,艺橋千株,市鬻财自给。日闭门,不复有所往还,令儿女环侍几旁,诵诗而已。少时所喜诗文绝不为曰《六经》圣人之文亦不过明此心之理与其得于心者则《六经》有不必尽求者如今世之文何如哉。

    嘉靖戊戌,试礼部,不第。还至淮,先生故有腹疾,至是疾作,及家二日而卒。予于先生,相知为深。

    十年前,尝语予曰:“子将来不忘夷吾、鲍子之义,吾老死,不患无闻于后矣。”于是先生弟中材使予为“状”,不可以辞。呜呼!先生不用世,予所论次大略,其志意可考而知焉。

(选自《归有光散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删节)

【注】①财:同“才”,刚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 , 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里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弭,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父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