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骏景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期中考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仙堂戏院

林清玄

    ①仙堂戏院建成有三十多年了,它的传统还没有被忘记。那就是每场电影散戏的前十五分钟,看门的小姐会打开两扇木头大门,让那些原本只能在戏院门口探头探脑的小鬼一拥而人,看一部电影的结局。

    ②有时候回乡,我会情不自禁地散步到仙堂戏院那一带去。戏院附近本来有许多酒家和茶室,由于经济情况改变均已萧条不堪,唯独仙堂戏院的盛况不减当年。所谓盛况,指的不是它的卖座,戏院内的人往往三三两两,根本坐不满两排椅子,而指的是戏院外等着拎戏尾的小学生。他们或坐或站,聆听戏院深处传来的响声,等待那看门的小姐推开咿呀作响的老旧木门。门一开,他们就候麻准飞稻米成熟的田中,那么急切而聒噪

    ③接着,展露在他们眼前的是电影的结局,大部分的结局是男女主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偿所愿:或者侠客们终于报了滔天的大仇,骑着白马离开田野:或者离乡多年的游子事业有成,终于返回家乡……许多时候结局是千篇一律的,但不管多么类似,对小学生来说,总像是历经寒苦的书生中了状元,象征着人世的完满。

    ④等戏院的灯亮就不好玩了,看门的小姐会进来清理场地,把那些还流连不走的学生扫地出门。因为常常有躲在厕所里的、躲在椅子下的,甚至躲在银幕后面的小孩子,希望看下一场电影的开场和过程。但这种“阴谋”往往不能得逞,不管他们躲在哪里,看门小姐都能找到,并且拎起他们的衣领说:“散戏了,你们还在这里干什么?下一场再来。”

    ⑤问题是,下一场的结局仍然相同,有时,一个结局要看上三五次。

    ⑥纵然电视有再大的能耐,电影的魅力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从那些每天放学不直接回家,要看过戏尾才觉得真正放学的孩子脸上,就知道电影不会被取代。

    ⑦那时我已经是仙堂戏院的常客,天天去捡戏尾不在话下,有时贪看电影,还会在戏院前拉拉陌生人的裤角,央求着:“阿伯,拜托带我进场。”

    ⑧那时戏院没有儿重票,小孩只要有大人拉着就免费入场。碰到凶巴巴的大人难免让我自带心受损,但我身经百战,而不含,要看的电影往往没有看不成的。偶尔运气特别坏,碰不到一个好大人,就向看门的小姐撒娇,“阿姨、婶婶”不绝于口,有时也能达到目的。如今我想起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有那么厚的脸皮,如果有人带我看戏,叫我唤一声阿公也是情愿的。

    ⑨那时的我爱看电影,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时常到仙堂戏院门口去偷撕海报。有时月黑风高,也能偷到几张剧照,后来看楚浮的自传性电影,知道他也有偷海报、剧照的癣好,长大后才成为世界一级的大导演,想想当年一起偷海报的好友,如今能偶尔看看电影已经不错,不禁大有沧海桑田之叹。

    ⑩好景总是不常,有一阵子电影不知为何没落,仙堂戏院开始“绑”给戏班子演歌仔戏和布袋戏。这些戏班一绑就是一个月,遇到好戏也有连演三个月的,一直演到看腻为止,但我是不挑戏的,不骨是歌仔戏、布袋戏,或是新兴的新剧,我仍然日日报到,从不缺席。有时到了紧要关头,譬如岳飞要回京,薛平贵要会王宝钏了,祝英台要死了,孔明要斩马谡了,那是生死关头不能不看,我还常常逃课前往。最惨的一次是学校月考也没有参加,结果我比岳飞挨斩还凄惨,屁股被打得肿到一星期坐不上椅子,但还是每天站在最后一排,看完了《岳飞传》。

    ⑪歌仔戏、布袋戏虽好,然而仙堂戏院不再播电影总是美中不足的事,世界为之单调不少。

    ⑫到我上初中的时候,是仙堂戏院最没落的时期,这时电视有了彩色,而且颇有家家买电视的趋势。乡人要看的歌仔戏、布袋戏,电视里都有;要看的电影还不如连续剧吸引人:何况电视还是免费的——最后这一点对勤俭的乡下人最重要。为此,仙堂戏院失去了它的观众,戏院的售票小姐常闲得拍苍蝇打发时间,老板只好另谋出路。

    ⑬到我离开小镇的时候,仙堂戏院一直是过着惨淡的时光,幸而几年以后,观众发现电视的千篇一律其实也和歌舞团差不多,又纷纷回到仙堂戏院的座位上看“奥斯卡金像奖"或“金马奖”的得奖电影——对仙堂戏院来说,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到这时,捡戏尾的小学生才有机会重进戏院。

    ⑭三十几年过去了,仙堂戏院外貌变了,竹做的长板条被沙发椅取代,铁皮屋顶成了钢筋水泥筑成的天花板,铁铸大门代替嘶哑的木门,它的许多历史痕迹都被抹去了。最好的两个传统被留了下来,一是容许小孩子去捡戏尾:二是失窃海报、剧照不予追究。

    ⑮三十年过去了,人情味还留着芬芳。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儿时“我”嘴巴甜,总能达到进仙台戏院的目的。 B、彩色电视的出现加剧了仙堂戏院的没落。 C、三十多年的历史变更,仙台戏院外貌变了,人情味还在。 D、文章语言平实朴素、自然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脉脉温情。
(2)、请对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①门一开,他们就像麻雀飞入稻米成熟的田中,那么急切而联噪。L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②碰到凶巴巴的大人难免让我自尊心受损,但我身经百战,锲而不舍,要看的电影往往没有看不成的。(赏析加点词语)

(3)、选文以在仙堂戏院看电影为主线,有人认为第⑩-⑫段写歌仔戏和布袋戏纯属多余,应该删去。你认为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4)、作者在文中说道:“有时候回乡,我会情不自禁地散步到仙堂戏院那一带去。”请结合文本,谈谈仙堂戏院承载作者怎样的情愫。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家乡的竹林

阎受鹏

      ①故乡的竹子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约有七八十种。毛竹是竹类里的老大哥。春天,毛竹最早献给人们味感极美的毛笋。冬日,朔风凛然,草木枯槁,山野萧索,而青枝翠叶的毛竹却在皑皑的白雪覆盖下的泥土里,悄悄地孕育着羊角大小的笋芽,这便是誉满江南的冬笋。

      ②采掘冬笋,要有丰富的经验,要讲究技术,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记得小时候,一辈子伺候竹山的父亲去掏竹笋时常会带我上竹山,他选择笋芽早发的朝南向阳的暖坡去找。两眼就像扫雷的仪器,仔细地搜索着地面,他顺着略微胖起、周围有几条丝带状裂纹的泥土——故乡竹民叫“爆”,小心翼翼地用锄头刨,一层层挖下去,便引来我的一阵惊呼:“哇,笋!笋!”只见嫩黄色的冬笋像娃娃似的睡在泥土里呢!待到笋全裸,父亲便从背后的小竹筐里摸出钢凿子,按在笋芽根部,用锄背轻轻敲几下,一枝黄黄的光滑的可爱的笋芽儿就毫发无损地掏出来了。父亲说:“冬笋娇嫩,如果刨土时不小心,锄头碰到了会皮破肉绽的,这样一棵好端端的嫩笋就弄坏了。”父亲找冬笋还有望竹觅笋的能耐。一次,他带我走进竹山,瞧瞧一棵竹子的皮色,再瞅瞅竹枝,竹叶长势,笑指前方一片土说,那里有笋了,他估摸着找去,果真见到“爆”,挖到了笋。

      ③冬笋过后是春笋。童年时,那一夜春雷骤响后,清晨在竹山里见到的轰轰烈烈的景象令人终生难忘。那块巨石从坎上掉下来了,一棵硕大的春笋,尖上扬着一簇金色的流苏(山民叫它苏头),意气奋发地顶翻了它;那片被柴荆之根盘结硬得锄头也难扎进去的泥土,也冒出了几棵新笋。新翻的竹山沃土里,一棵棵春笋犹如一座座宝塔,生机勃勃地矗立在地面上,还有数不清的刚露“爆”的春笋,有的黄苏在春风里初展,有的角尖含着晶莹的露珠,有的昂首沐浴暖暖的阳光……

      ④近些年,故乡培育了一种新的竹子——雷竹,雷竹的优点在于竹农精心培育后,农历十月便可长出与冬笋媲美的雷笋。

      ⑤雷笋上市的价格比猪肉贵得多哩!

      ⑥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大到豆棚瓜架,小至扫帚、光棍扁担,哪一样不是竹做的?一日三餐更是与竹子相连,量玉米的“升子”,淘米的淘箩,盛饭的筲箕,擦盘刷锅的洗帚,扒饭夹菜的筷子,乃至灶膛里熊熊的竹根、竹枝等燃料,件件样样都有着竹子呢!因此故乡的人,即使再穷也要苦心经营一片小小的竹林,自春至秋翻土除草,施肥浇水,营养竹子;冬日又盖糠铺草,细心地为竹子保暖,终年辛勤劳作,把自己命运与竹子连在一起。

      ⑦一点也不夸张,故乡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与竹子打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情结。小毛头时“箩窠”——竹箩里塞满稻草铺成的睡窝是竹做的;大到周岁“坐车”——方形的椅子,中间铺一坐板,仿佛古代的战车,坐进去前后都有横的竹棒护住身子,万无一失,不用说,它又是竹制成的。

      ⑧当长到会奔跑了,就用竹子做竹蜻蜓,搓着它满晒场飞翔;斩一节比笔杆管稍粗一点的碧绿的箭竹,做成“水枪”,水枪往溪水里吸满水猛一推活塞,水柱子直蹿三四丈外;做一支“机关枪”,摇来嘎嘎响,还有打苍蝇的拍子,粘知了的网兜,春天放的纸鹤和元宵提的小灯笼。再大一点编鱼笼、鳝笼、扎竹梢丝诱捕虾鳌……

      ⑨长大成人了,更是竹不离肩释手。一年到头与扁担、垛柱、箩筐、土箕、锄柄朝夕相伴。

      ⑩故乡人就这般与竹子相连,直到心脏停止跳动……

阅读《荒漠中的苇》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是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的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低气压的太息,是伴着芦苇啜泣的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阅读《凶手WiFi》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杀羊

李德霞

    中秋节前一天,在城里打工的六六回了村。刚进村口,六六就看见胡老爹撵着五只羊从对面走过来。六六说:“胡老爹,你的羊好肥啊。”

    胡老爹看着他的羊,一脸得意地说:“肥,肥。”

    六六没话找话地说:“胡老爹,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你也不杀只羊?”

    “不杀,不杀。一只羊值千把块哩。”

    六六眼珠子一转说:“要是胡狗回来,你也不杀?”胡老爹就胡狗一个儿子。胡狗领着媳妇在城里干装修,一走五年,也没回来过……

    胡老爹听六六这么一说,两眼顿时亮了,一股清亮亮的涎水从嘴里流出来,他也不擦,只管说:“你是说,胡狗要回来?”

    六六说:“媳妇也回来。”

    “媳妇也回来?”

    “一家子都回来。”

    “一家子都回来?”

    “对。”六六说,“那你还杀不杀羊?”

    “杀,杀,杀一只肥肥的,要杀就杀那只黑耳朵羊。”胡老爹说,“胡狗爱吃羊心、羊肝,还爱啃羊头、羊蹄子。那小子,五岁时就能干掉四个羊蹄子,不拉稀。嘿嘿,嘿嘿……”

    中秋节一早,六六到村头大姐家,路过胡老爹那个破败的院落时,下意识地朝里面一望,六六傻眼了。透过洞开的院门,六六看见,胡老爹真的杀了一只羊。院里,流了一摊血。胡老爹正弓腰撅腚剥羊皮呢。院墙上,两只喜鹊扑棱着翅膀,喳喳地叫。

    闯祸了,闯大祸了。六六心里念叨着,抬腿跨进东倒西歪的院门。六六按住扑扑乱跳的心说:“胡老爹,你真的杀了羊?”

    胡老爹说:“胡狗要回来,媳妇要回来,一家子要回来……”

    “可是……”

    胡老爹不理六六,只管埋头剥羊皮。羊真的好肥好肥。

    六六没辙了,掏出手机,扒拉半天,终于扒拉出了胡狗的电话号码。摁过去,电话通了。六六一手捂着手机说:“胡狗大哥,今天是中秋节,你该回村看看你爹……”

    电话那头,胡狗没好气地说:“你不是六六吗?你以为你是谁,村主任啊?我家的事要你管?咸吃萝卜淡操心!”

    六六说:“可你爹……听说你要回来,杀了一只羊……”

    胡狗不耐烦了,大声嚷嚷:“谁说我要回去,谁说我要回去?是你骗老头的吧?你脑子进水了?”六六还想说什么,胡狗已经毫不客气地挂了电话。

    六六像被兜头浇了一盆凉水,从头凉到脚。六六收起手机,讪讪地说:“胡老爹,对不起,昨天我跟你开玩笑的……”

    六六知道,接下来,胡老爹会冲着他吹胡子瞪眼睛,甚至会捶胸顿足号啕大哭。可六六想错了,胡老爹跟没事人一般,还在剥他的羊皮,剥得那叫一个认真。噌,噌,噌……

    六六抬高了嗓门:“胡老爹,别剥啦,你儿子胡狗他不回来!”

    胡老爹扬起脸,一脸平静地看着六六说:“这么大声干啥?我又不耳背……我啥都听到了,我也知道他不会回来。”

    “那你,为啥还杀羊?”

    “羊是我的,想杀就杀。”

    六六一脸的问号。

    胡老爹说:“六六,我知道,你是个孝顺儿子,不管多忙,逢年过节都要回来看你的爹娘。可胡狗就不一样了,人跟人没法比……”

    胡老爹又说:“你家没养羊,羊毛都没一根。你要是不嫌弃,就接你爹你娘过来,咱们一起过个中秋节!”

     “好,好。”六六想好了,这只羊,不能让胡老爹白杀。

    “咱吃全羊席……”

    “好,咱吃全羊席……”六六的眼里霎时涌满了泪。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5年第1期)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特殊考察

徐嘉青

    ①刘林是一所乡村小学的负责人,这里位置偏僻,经济状况很是糟糕,学校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到处都破破烂烂的。至于说体育设施,几乎是一无所有,只有两个快要散架的篮球架,上体育课时,孩子们只能在校园的空地上跑着玩。

    ②这天,刘林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有人给农村学校捐赠体育器材,有需要的可以报名。刘林虽然觉得报了名也没多大机会入选,但还是按照要求填写了学校的现状和自己的联系方式。

    ③过了一个来月,刘林几乎都要忘记这件事了,这天,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报家门是负责捐赠体育器材项目的工作人员,说看到了他的报名信息,觉得符合捐赠条件,打算进行实地考察后再做定夺,这才给他打了电话。

    ④当对方问刘林这几天是不是有时间时,刘林激动极了,连声说:“有时间,咋没时间呢,就是晚上十二点我也行。”对方笑了,说了声“那行”,就挂了电话。转过天是个休息日,刘林正在家里干点杂活,电话响了起来,还是那位工作人员,说他们再过十几分钟就要到学校门口了,让刘林尽快赶到学校去。

    ⑤撂下电话,刘林连手都没顾得上洗,就匆匆忙忙往学校赶去。刘林刚打开校门,一辆车“吱呀”一声停在了校门口,刘林赶紧迎了上去。一番介绍后,他把车上的一行人让到了校园里。其中有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详细地问了学校的情况,刘林都一一做了回答。最后他们又在校园里转了一圈,这才打算告辞。

    ⑥坐上车后,那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摇下车窗,问:“刘校长,如果咱学校成了受捐对象,你能不能保证用好这批捐赠器材?”刘林一脸严肃地说:“能,绝对能。”中年男子看着刘林,微微一笑 , 说:“好的,最终结果我们会再与你联系的。”一转眼又是几天过去了,刘林接到电话,学校成了受捐对象。几天后,工作人员就把一批篮球送到了学校,还专门举行了一场捐赠仪式。仪式搞得挺隆重,可捐赠物品也就十几个篮球,刘林心里虽然有些不爽,但又一想:有了这些东西,也能领着孩子们上堂像模像样的体育课了。

    ⑦这天,刘林的电话再次响了起来,是那位负责捐赠器材的中年男子。对方说,他们采购的这批篮球存在质量问题,现在要全部收回,由生产厂家调换合格产品,请刘林把篮球整理好,明天他会来把篮球拉走的。挂上电话,刘林心里疑惑不解。

    ⑧第二天,中年男子果然开着车来了。刘林把篮球搬到车上,中年男子仔细地查看了每个篮球,叹了口气说:“刘校长,我为你的食言感到遗憾。”

    ⑨刘林一听,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问:“我怎么食言了?”中年男子说:“你没有用好捐赠的篮球。”刘林说:“自从篮球送来后,我承包了学校的体育课,每节课都领着学生好好练习篮球呢,”中年男子闻言“哈哈”一笑 , 说“行行行,不管你怎么说,我都不会相信的。实话告诉你,这项捐赠还有后续,篮球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不过现在我明确地告诉你,你们学校的受捐资格被取消了,”说完,他转身就要上车。

    ⑩刘林一下子急了,过去一把拉住了中年男子的胳膊,大声地说:“先生,为啥要取消我们学校的受捐资格,您得给我说清楚!”中年男子猛然被拉了个趔趄,回过身来后十分不悦地说:“之前给你说过,受捐的学校要用好体育器材。我们先捐赠的篮球就是个‘敲门砖’,也是个考察,看捐赠能不能起到作用。这么多天过去了,你们学校的篮球个个都是崭新的,说明了什么?你们根本就没让学生用过,这样的学校有资格成为受捐对象吗?”听到这话,刘林却变得心平气和了,他松开手,说:“这样吧,我邀请你看看孩子们是怎么用篮球的,看完之后,如果你还觉得我们学校不够资格,我绝无二话。

    ⑪中年男子想拒绝,可看刘林一脸认真,他就点了点头,刘林去了一个班的门口,说道:“这节上体育。”只听到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一群学生争先恐后地跑了出来。

    ⑫到了操场上,刘林吹了一声哨子,刚才还乱哄哄的学生们顿时安静下来,刘林说:“跟之前一样,大家分成四排,一边两排,两边前排的同学,准备拿篮球!”只见前排的十几个学生到了校门口,每人从车上拿了一个篮球,到了站定的位置,把篮球递给了后排的同学,然后每人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布,蹲下身子,把篮球放到布上面,仔细地包了起来。原本只是一种颜色的篮球,现在变得五颜六色了。

    ⑬在刘林的哨声指挥下,学生们井然有序地拍起了篮球,过了一会儿刘林又带着大家进行了传球练习。

    ⑭这节课结束后,刘林让学生把包着篮球的布收起来,重新把篮球放回到车上,他对有些目瞪口呆的中年男子说:“实不相瞒,为了让篮球能用得久一点,我们就想了这个方法,从家里找来破布,玩篮球之前把它包起来。”

    ⑮听完这番解释,中年男子的眼圈儿不由得红了,他一把握住刘林的手说:“刘校长,对不起,我不该不分青红皂白就那样说。其实,这捐赠活动是我和几个朋友组织的,但之前几次起到的效果甚微,我们这才想出了这个考察的办法。你放心,我回去后会把你的情况告诉大家的,争取在后续捐赠中为你们学校送来更多的器材!”

(选自《故事会》,2018年3月)

学校以“凡人伟事”为主题组织了一次美文故事展览比赛,小语的学习小组决定选择以下文章参赛,设置四个展览栏目,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一朵远行的木耳

①林场四周都是大山,到了冬天,整个林场被一场又一场大雪覆盖。

②那天幼儿园放寒假,我跟着爸爸去一百米开外的姥姥家。才走出几步,爸爸回头问:“冷不冷?”我说:“冷。”爸爸说:“好好学习吧,你一定要走出大山,可不能像我一样留在这儿,记住了吗?”从小到大,这句话他说了好多次。

③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家里开始种木耳菌。我们林场山地多,不适合耕种,最适合种木耳和养蜂,爸爸把浑身力气都用在种木耳菌上。他用赚来的钱租房子、修房子、买设备。我家有了专门的菌锅、菌房,摆放菌袋的木头架子,是爸爸用山里捡的零碎木头一锤子一锤子钉起来的,那个大菌锅一次可以为2000袋木耳菌灭菌,一切都是新的,位置还好,很多人在我家做木耳菌。

④2010年大年初一清早,爸爸到菌房点火,只要开始做菌,菌锅24小时不能停火。那年先做我家的菌,一共两万多袋,菌房里热气腾腾,雾气缭绕,爸爸打量着那些等着装锅的菌袋跟我说:“等这两万多袋木耳菌栽到地里,那就是两万多个钱串子!”

⑤2010年大年初二,舅妈请我们一家去吃饭。妈妈忙到下午6点半才过去吃饭,刚端起饭碗没吃几口,外面有人跑进来喊:“不好了!老李家菌房着火了!”

⑥妈妈放下饭碗往菌房跑,我到处跑着喊人:“我家菌房着火了!求求你们,快去帮我家救火吧!”

⑦菌房是刚翻新的彩钢瓦房,谁也不敢上去。爸爸想上去,被妈妈死死拉住。他扶墙站住,背着我们浑身颤抖,一定是哭了。

⑧林场的消防车坏了,开不出来,有人从别的林场调来消防车,可已经晚了。火从叔叔家的菌房开始着,除了我家菌房,还烧了一户人家、两户空菌房,那场大火一直烧到凌晨2点。

⑨我们都去奶奶家商量善后的事情,商定的结果是,我家的5万多元损失自己负责,邻居的损失由叔叔赔偿。回家以后,三口人一夜无眠。

⑩天刚亮,爸爸起身出去,妈妈嘱咐我:“你跟他一天,去哪儿都跟着,明白吗?”我当然明白,妈妈怕爸爸出事,我也怕。

爸爸在院子里摇着铁把手正给三轮车打火,他满脸是泪,看见我出来,赶紧背过脸去。

⑫2011年,爸爸准备东山再起,他重新找房子,重新种木耳菌。那时候我已经上高中,家里在镇上租了房子,妈妈时不时过来陪读。

⑬有天晚上,妈妈匆匆回到住的地方,拿了几件衣服就走了。我正在写作业,没在意。三四天后,邻居阿姨问:“你爸爸怎么样了?转院没有?”

⑭我吓坏了,大声问:“我爸爸怎么了?”

⑮“他在这儿住院你不知道吗?听说粉尘爆炸,把你爸爸炸飞了。”

⑯我放下书本拼命往小镇医院跑,出了这么大的事,我竟然一无所知。等我满头大汗地冲进病房,只见我亲爱的爸爸身上缠满纱布,仅仅露出两只眼睛。

⑰我颤声问:“爸爸,你没事吧?”

⑱爸爸无法说话,但他使劲点点头,眼泪接连不断。

⑲每天中午放学,我都去医院看爸爸。爸爸烧伤严重,本该在无菌环境下治疗,但转院治疗需要一大笔费用,只能就近住院。舅舅从外地买回药膏,有一定效果。爸爸住院一个多月后,基本痊愈,可身上和手上留下很多疤痕。

⑳出院以后,爸爸继续种木耳菌。我读大一那年,爸爸来学校看我。我特意带他看了九思湖、图书馆,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戴着手套。

㉑去海南工作挺挣扎的,我实现了爸爸的夙愿,真的走出了大山,却跟他们天南地北,相距4000千米。海南也有木耳,很薄,一炒就软了,不像我家那边的木耳,肉厚,有弹性。

㉒只身在外,我常常看到自己身上的山里人印记——真诚、直率、肯吃苦、不服输,那也是爸爸身上的印记。我是爸爸亲手培植的一朵木耳,怎么可能不像他呢?

(选自《我教过的苦孩子》,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