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读书改变人生,君子自强不息”主题活动正在进行中,现邀请你参与,请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讨论。几位同学在活动交流过程中,围绕主题对名著中的人物进行了一次讨论,请你根据所学,补全下列对话。

甲:我认为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 A 就是自强不息的代表。他刚毅果敢、坚韧顽强,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成长为具有钢铁般革命精神的战士。

乙:我觉得《 B 》中的唐僧师徒四人也是自强不息的代表。他们不畏艰险,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直至到达胜利的终点。

丙:其实, C写的《昆虫记》中的 D也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它百折不挠,滚动圆球总走险峻的斜坡,最终到达它希望到达的地方。

(2)、制作书签。你推荐如图这张书签作为本次活动的纪念品,最恰当的理由是( )。
A、这是艾青写于1938年的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之情。 B、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沉的爱。 C、“永远汹涌着”的河流和“无止息”的风是力量的代表。 D、这首诗表达作者愿为祖国奋斗不息、死而无憾的精神。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论感悟。主题活动中,有同学得到这样的启示,他认为:理想在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很重要。请你结合阅读内容,联系你的学习或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80字以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题。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 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