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积累与运用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惠州市一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 题。

由今溯古,均可见“礼”之要位。《礼记》言“男子二十,冠而字”即指古时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在古代,“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形制的"冠",小小服饰之冠,却与等级次序相关。另外, 中国幅员辽阔,言语有别,风俗各异,但“礼”却能超越语言和习俗的差异,使得中华民族对自身的传统文化有共同认知。人内心会有各种欲望,但学“礼”可以让人“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学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和 “发乎情,止乎礼义”。

(1)、上面材料是对中国文化中“礼”的介绍。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礼”的三个主要作用。注意语言简明准确。

(      ); 融汇民族认知;(      )。

(2)、【拾“礼”】请将下面文段空缺处补充完整,注意语言连贯。

中    国    人    的    规    矩    ,    就    是    方    方    面    面    的    分    寸    ,

    :入座不横肱,食时不叹气,这是礼;衣冠求整洁,言辞如春风,这也是礼;夫妻间相敬如宾,朋友间谦恭礼让, 这是礼;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丧话,这也是礼……礼,内化于心,是对自己的修养要求;外化于行,②        。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广安市启动了“书法进校园”活动,力争到2020年,创建100所“书法教育示范学校”。活动要求各小学和初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各中小学校要选配具有一定书法基础的在职中小学教师,通过培训承担书法教学辅导工作。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将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2018年起,广安将于每年11月举行全市书法大赛。

(摘自《四川在线》)

【材料二】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74.7%的受访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呆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对于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材料四】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几乎都用来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间练字了。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到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摘自互联网)

现代文阅读Ⅰ

【第四站:明理探秘】

小华收集了几则有关网络与阅读的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 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互联网发展潮流。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国青年在网上积极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摘编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2022年 4 月 21 日)

【材料二】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从图书阅读率来看,2021 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较 2020年的 83.4%提高了0.5个百分点;从图书阅读量来看,2021 年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比 2020年的10.71 本增加了0.22 本;从阅读时长来看,未成年人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增长。同时,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2.5%,听书率为 32.7%。

(摘编自“中国消费网”2022 年 4 月 24 日)

【材料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指出:“Z世代”(指 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

“Z世代”已成为网络文学读者增量的主力。 作为“网生”一代,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生存体验,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和同年龄段作者之间也更容易交流。 “Z世代”的加入,更加凸显了网络文学对于全民阅读的意义。 “Z世代”成长于崛起后的中国,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他们通过评论反馈,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

《报告》指出:“Z世代”的涌入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 网络文学不仅创造了年轻人爱看的中国故事,发挥着文学作品的正向价值引导作用,也在不断吸纳新读者、新作品,拓宽全民阅读的疆域和内容。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 年 4 月 13 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