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2023-2024年散的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专注力

      ①曾经看到一家店老板设置这样的游戏:15分钟内写数字,若能在白纸上连续无误地从1写到500,就能赢得丰厚奖品。挑战看似简单无奇,但成功者却是凤毛麟角。原因在哪里?专注力不行。据资料显示,当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经从20多年前的12秒下降到如今的8秒。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数据也显示,现在一个人每天面对屏幕至少150次,平均每6.5分钟看一次手机。

        ②这样看来,在网络时代,专注力越来越像一种“稀缺品”。人们的时间与注意力被不断地切割,保持长久的专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难得的品质。但分析起来,这又并不是那么奇怪。打开电脑或手机,微博、微信、短视频、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太多东西可以夺走我们的注意力,光是用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就可能用掉我们大半天的时间。

       ③专心致志的阅读、学习和浮光掠影的浏览,有本质上的区别。正因为我们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页面上停留的时间都比较短,所以我们往往还来不及建构起真正重要的认知,就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这也就是我们每天似乎看了很多东西,但回想起来却没有多少感悟的重要原因。

        ④同样是经由双眼观看,但看的对象和方法不同,效果就会大不相同。不管是微信、微博还是网络上的短视频,抓住人们的往往不是内容和思想,而是从中体现出来的感官刺激和娱乐价值。人们快速切换自己所看到的画面,用来思考的时间却少之又少。“掩卷长思”这种传统的思考方式,在视觉化阅读的语境里不太容易实现。

        ⑤更重要的是,不管我们怎么看,从大小屏幕里传递出来的东西只能让我们被动接受。我们每天都沉浸在海量的信息之中,却缺少主动的取舍和过滤。真正的阅读、学习,应该是自由、自主的,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对接收到的内容进行选择、分析、理解,这样才能建立有质地的对话关系。

        ⑥专注不是局限住视野,而是要剪掉那些不必要的“枝丫”。人的精力十分有限,以清醒的头脑进行价值选择和取舍尤为重要,沉淀下来与有益之事“长相厮守”,方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⑦专注者往往能在生活中处处管好内心,淬炼平和的心性,不被躁气吞噬,这种能力是任何技术手段都无法给予的,它只存在于我们专注的灵魂和思想之中,并让我们拥有自我提升的途径。

(1)、真正的阅读、学习,需要做到什么?请从第③段、第④段、第⑤段中各找出一个答案。
(2)、请分别说说第⑥段中“枝丫”“长相厮守”这两个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下列材料,最适合补充在本文第⑥段末尾的一项是 (  )
A、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B、“当代毕昇”王选做出重要抉择,在1992年,开始花大的力量来真心诚意地扶植年轻人。 C、闻一多先生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经多年辛苦写成《唐诗杂论》等著作。 D、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
举一反三
                                                                                                      为汉语的处境忧心不平
        ①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②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③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④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⑤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一方面,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日常语言日渐单调。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⑥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再会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芦苇开得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⑦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⑧“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⑨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⑩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相关链接】
材料一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母语对内是一种凝聚力,对外则是一道屏障。因为母语既是一个族群交流的工具,也是其文化和身份的代表。它反映的是个人或民族成员对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材料二  “汉语能力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张嘴能说,说得有思辨性、哲理性,说得有感染力、号召力;提笔能写,写得生动形象、富有逻辑,写得深刻精辟、无懈可击,这些都是外显的汉语能力。而支撑这外显能力的基础则是文化、思想、修养这些内在的东西……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洞察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大多是汉语能力,也即是语文能力的延伸扩展或者与语文能力有关。
材料三 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华尔街日报》的英文网站网管说,中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世界上任何一个主流媒体都不可能忽视中国文化的影响。据了解,《财富》杂志所评出的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有大约2/3已经在中国开设了分支,并大部分开设了中文网站。

阅读《让思维开出智慧之花》,完成下面题目。
                                                                                             让思维开出智慧之花
         ①面对土著居民不穿鞋的现状,两位皮鞋推销商向公司总部发回了不同的电报。英国推销商说:“该岛无人穿鞋,我拟明日返回。”但美国推销商却反其道而行之:“该岛无人穿鞋,很有市场潜力,我准备住上一段日子开拓市场。”
        ②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同样的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美国推销商用了与英国推销商截然相反的角度来看问题。且不说最后他成功了没有,但是我相信,他收获的东西肯定比那个英国推销商多。因此,凡事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
        ③历史上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那就是“田忌赛马”。田忌将军的马在同等级别中都比对手要弱一筹,孙膑于是采用“迂回战术”,避其锋芒,错开了比赛,巧妙地反败为胜。这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孙膑用了不同寻常的思维,针对敌我双方实力有别的问题,避开与对手“针锋相对”,最后做到以弱胜强。
        ④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智慧。孔子提出过“智者乐水”的观点,就是指智慧的人的思维如同水一般活跃,懂得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他的智慧就在于不同寻常的思维,如“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的观点就是如此。这种智慧是“大智若愚”的,外人看来是荒谬之极,实则乃大智慧。孔子的观点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思考生智慧。古人智慧的事例也有很多,有诸葛亮的“空城计”,还有司马光砸缸。他们都是利用了突破的思维,巧妙运用策略,铸就中国历史上一个个充满智慧的故事。
        ⑤想要做一个智慧的人,你必须要能够挣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多从侧面和反面来思考问题,你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谛,收获更多。但是话说回来,想要使用逆向思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能从反面来想的人占少数,而如果你能够留心身边的小事,多思考,多领悟,相信你也能成为一名“智者”。
        ⑥不一样的思维,成就不一样的智慧。愿你的思维开出缤纷的智慧花朵。(选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英雄无悔报国志

陈家兴

   英雄罗阳的故事,在人们心底激起阵阵涟漪。网络上,人们不吝真情文字,向英雄表达诚挚敬意。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有多少值得尊敬的专家、技术人员累倒?他们默默无闻,燃烧了自己的生命,照亮了国防的未来,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才51岁!敬请诸位国之栋梁,善自珍重,因为你们的血肉之躯不只属于自己,更是属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人们理解敬重英雄,却又为英雄痛惜伤怀。漂亮地完成了任务,却舍弃了生命;把身心扑在事业上,却忽略了家庭。

   善良的人们都喜欢圆满,总希望英雄的故事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不要留下什么遗憾。付出了心血与汗水,要尝到甘甜的果实。经历过漫漫长夜,最好能看得到灿烂的黎明。然而,在英雄的人生中,只有无悔的奋斗。英雄所憾所悔者,是“把吴钩看了”的“闲愁最苦”,是报国无门而“揾英雄泪”的无限惆怅。

   当年,郁达夫曾这样说道:“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我们敬重自己的英雄,投去敬佩的目光,对英雄来说,这已足够。英雄不问是否王侯将相,英雄不为能否名彪青史,英雄最可贵的精神在于报国,英雄最优秀的品质正在于把这鸿鹄志、报国情全部融入他的青春、热血与奋斗中。

   从我们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开始,多少英雄就用他们或微薄或震撼的力量,肩起黑暗的闸门,向着崛起与复兴挺进,用鲜血和生命构筑起一个个里程碑。其为众所知者,不过万一。其所奋斗者,又岂是为了让人所知?懂得了英雄的理想信念,就能理解林觉民《与妻书》中“勇于就死”的家国情怀,就能感受罗阳胜利完成任务时疲惫的笑容,敬重罗阳为了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英雄的故事如何不同,报国的精神与品质始终是英雄的恒定价值。正是在报国志向的驱动下,罗阳们甘愿默默奉献,殚精竭虑,责尽心安,死而后已。尤其是秉持航空报国志如罗阳者,更始终以质量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为念,夙夜在兹。他们也许有愧于妻儿父母,不能像很多人一样享天伦之乐、过悠闲生活,但一定无悔于当初的抉择、艰辛的奋斗,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去想生前功名利禄、身后名声荣华,不会去想必须分享到胜利的果实、成功的鲜花才是完美人生。只要报国有路径、干事有平台,他们就会欣然而无悔。

   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的执着梦想,历经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曙光已经在前方耀亮。有千万个罗阳的矢志报国、埋头奉献,在时代洪流中彰显生命的价值,构筑人生的高度,书写青春的光彩,我们这一代人定能担负历史重任,成就我们自己的英雄传奇。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0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白手起家,不能手无寸铁

鲁先圣

    ①我们常常说,“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这里的“铁”,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资本和能耐,也可以说是你创业的本领。

    ②哈佛大学教授哈恩曼曾经这样说:即使你再羸弱、再贫穷、再普通,你仍然拥有别人羡慕的优势。对于梦想难成真的人来说,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对自己才能的发现,缺少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开发利用。

    ③美国人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在文学领域和演说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世界范围内受人尊敬的文学和演说大师。但是,在他选择文学和演说之前,他曾经试图成为一名商人。他先是投资开发打印机,花费了整整3年的时间,最后把千辛万苦借来的5万美元全部赔光了。他又发现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著作而赚了大钱。他很不服气,心想,我自己写了文章自己出版发行,所有的利润不都是自己的吗?为何不自己开一个出版公司呢?他于是又投资开了一家出版公司。但是,他不知道,写作与经商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他很快就因为债务陷入了困境,出版公司破产了,他也陷入了更大的债务危机当中。

    ④经过两次经商失败的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经商的无能,他彻底断绝了经商的念头。痛定思痛,他发现自己没有找到自己的强项,自己有写作和演讲的才能,而自己却没有很好地使用。到全国巡回演讲,在演讲的间隙里埋头写作。很快,风趣幽默的马克•吐温声名大噪,成为全国知名的演说家,脍炙人口的作品也迅速走红。

    ⑤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马克•吐温开始经商的经历就是把宝贝放错了地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也许兴趣广泛,掌握多种技能,但是,在所有的长处中,总是有你的强项。成功者的原则是:去选择最能够使自己全力以赴的、最能够使自己的品格和长处得以充分发挥的职业。因为,唯有充分利用了自己的长处,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增值;相反,你总是选择自己的短处,你的人生就只能贬值了。

    ⑥很显然,一个人的成功,来自于对自己优势的发现,来自于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专注和投入,来自于对自己事业的无怨无悔!而这些,正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人生之“铁”。

    ⑦当你发现培养了自己的手中之“铁”的时候,等待你去采摘的,都是人生甘甜的果实

(选自《意林》2011第5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①对此我完全赞同。②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③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④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