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阅读以下两篇古代游记,回答问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 为屿,为 ,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

【乙】钴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 , 潸潸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 , 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

【注释】①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②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③熙熙然:和悦的样子。④谋:接触。⑤潸潸(yíng):象声词,水声音。⑥沣、镐、鄂、杜:京都附近的城市或地区。⑦遭:遇合,运气。

(1)、梳理文本时,有同学对《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个别字词有疑问,请你借助相关策略帮其释义。

文言词句

方法策略

释义

熙熙然回巧献技

成语推断法:举国同庆

得之

关联课内:如鸣珮环,心

四百

语境推测法

过而

查找字典法:①丑,粗劣。②不文明的,不合理的。③狭小,简略。④见识小。⑤轻视。

(2)、柳宗元重在写山水景物,【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形状各异的“石”,例如:

【甲】: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乙】: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①以下是几位同学对乙文写“石”句的翻译,请你选出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

A.小丘上的石头有的像是突然发怒、有的倒下、有的艰难地争着破土而出,形状各异的,多得数不清。

B.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

C.小丘上的石头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竞相破土而起,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大概数都数不清。

D.小丘上的石头或突出隆起,或艰难地争着破土而出,呈现出各种奇怪的形状,几乎(多得)数不清。
②以上两句,你更喜欢哪一句描写?请说明理由。

(3)、游览钴鉧潭西小丘与小石潭,作者产生了怎样不同的情思?请结合文本分析。
(4)、有同学发现柳宗元的两篇游记都带“记”字,便判断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是游记,你认为对吗?请结合游记特点以及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比较阅读

《咏雪》《谢安破屐》《谢安教儿》

【甲】《咏雪》原文。

【乙】玄等既破坚 , 有驿书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竞,便摄放床上,了无喜 , 棋如故。客问之,答云:“小儿辈遂已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选自《晋书·谢安传》,有删改)

【注释】①玄等既破坚:指谢玄等人在谢安的指挥下率领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抵御住了前秦苻坚的进攻。②摄放:收取放置。

【丙】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选自《世说新语》)

同学们学习完《咏雪》后,对“大笑”的谢安十分感兴趣,便搜集了一些与他有关的资料进行探讨,请你参与。

小语:【乙】【丙】两文就是我们搜集来的资料,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吧。【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还没断开,应该从哪两处断开呢?

我:我认为应该这样断:⑴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blank#}1{#/blank#}

小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吧。

小语:你们看,“有驿书至”中的“至”,可以联系《陈太丘与友期行》中“过中不至”的“至”来解释,是⑵{#blank#}2{#/blank#}的意思。

小宇:我也来说一个,“了无喜色”中的“色”让我联想到了成语“和颜悦色”,所以这里的“色”应该是⑶{#blank#}3{#/blank#}的意思。

小文:像“徐答云”中的“徐”,我们可以采用字源推断法: , 本义为“慢步走”,所以这里应该解释为⑷{#blank#}4{#/blank#}。

小欢:我刚刚在《古代汉语词典》上查到“破”有这样几个义项:①破碎,碎裂;②超出;③花费,耗费;④打败,打垮;⑤放开,放大;⑥改变;⑦开始。

我:我觉得“小儿辈遂已破贼”中的“破”应该解释为⑸{#blank#}5{#/blank#}(填序号)。

小语:那文中画横线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小欢: ⑹{#blank#}6{#/blank#}

小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丰富的。通过梳理相关细节,我们能更好地认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甲】【乙】两文就有不少具体内容展现谢安的形象。(请答出至少两个方面)

小宇:是的。⑺{#blank#}7{#/blank#}

小文:而且【丙】文还体现了谢安⑻{#blank#}8{#/blank#}的教育理念。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