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
    韩魏公在大名①日,有人送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一日召漕使②,且将用之酌劝。俄为一吏误触倒,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③存焉。”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叹服公之宽厚。
  公帅定武④时,尝夜作书,令一兵持烛于旁。兵他顾,烛然公须。公遽以袖摩之,而作书如故。少顷,间视,则已易其人矣。公恐主吏笞之,亟呼视之,曰:“勿较。渠已解持烛矣。”军中咸服其度量。 (选自宋•刘斧《青锁高议》)
注释①大名:古地名,大名府。②漕使:转运使,主管由水路输送粮食.给养。③时数:一定的时间和气数。④帅定武:担任定武(今河北省定县)统帅。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每开宴召客(宴会) B、吏且伏地待罪(罪恶) C、烛然公须(点燃) D、则已易其人矣(换)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组是

A、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仁以为己任 B、何罪之有知之为知之 C、坐客皆愕然然数年恒不一见 D、俄为一吏误触倒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表里无纤瑕,世宝也。
②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4)、结合具体材料,说说韩魏公是个怎样的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问题。

游虎丘以望后五日

[明]王士性

虎丘者,吴王阖闾葬以扁诸之剑,白虎之气腾上,而见怪于秦皇也。墓今不知其处,曰浮图下,又云剑池下,剑池两崖如裂,侧立十仞,盖石溜天成,寒泉出其窦而停滀焉。墓不在其下,意浮图者近之。

自阊门买舟,五里即达寺门。初入,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再入,则清泉白石,龂腭奇。钜坂如砥,可罗胡床百座,号千人石。石咬水处,为白莲池。近池而灌葬塞焉者,为清远道士放鹤涧,循涧上,登大雄阁,右行过剑池石粱,望浮图而息焉。既畅,复下可中亭,观生公点头石。复右上而尝陆羽泉,石窦似慧山,而味劣之。

此地游踪成市,要以秋月为。千人石古株轮囷,把酒问月,醉而枕之,仰视碧落垂垂。固恍如乘槎泛斗牛渚也。若上浮图之巅,苍然平楚,远瞰湖天内捧一轮月色遍照苏州,又昔人所称绝景云

(选自《王士性集》,有删减)

【注释】①浮图:佛塔。②窦:洞。③龂腭(yín è):像露齿的样子。④钜坂:坚硬的坡石。⑤轮囷(qūn):盘绕高大。⑥碧落:天空。⑦槎:木筏。⑧斗牛:天上的星宿名。

虎丘寺

[唐]张籍

望月登楼海气昏 , 剑池无底浸云根。

老僧只恐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

【注释】①海气昏:水汽迷蒙。②云根:深山云起的地方。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山 简 传

永嘉三年,出为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假节,镇襄阳。于时四方寇乱,天下分崩,王威不振,朝野危惧。简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篱

寻加督宁、益军事。时刘聪入寇,京师危逼。简遣督护王万率师赴难,次于涅阳,为宛城贼王如所破,遂婴城自守。及洛阳陷没,简又为贼严嶷所逼,乃迁于夏口。招纳流亡,江、汉归附。时华轶以江州作难,或劝简讨之。简曰:“与彦夏旧友,为之惆怅。简岂利人之机,以为功伐乎!”其笃厚如此。时乐府伶人避难,多奔沔汉,宴会之日,僚佐或劝奏之。简曰:“社稷倾覆不能匡救有晋之罪人也何作乐之有!”因流涕慷慨,坐者咸愧焉。年六十卒,追赠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 

(《晋书·山简传》(节选))

【注释】①《山简传》:为唐代房玄龄主编的一篇传记,山简,字季伦,西晋时期名士。②白接篱:以白鹭羽为饰的帽子,后因此用以咏醉酒或醉态。③王万:西晋名士王戎嫡长子。④华轶:字彦夏,平原郡高唐(今山东高唐县)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