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试题来源:部编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9 美丽的颜色 课时作业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德国军队的迅速推进,使玛丽面对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她是应该到布列塔尼去和她的女儿们在一起,还是应该留在巴黎?若是敌军有占领首都的威胁,她是否随卫生机关一起撤退?

    ②她冷静地考虑这些可能发生的事,决定了办法:无论什么事发生,她要留在巴黎。不只是她现在担任的救护工作要她留在这里,她还想到她的实验室,想到居维埃路的精密仪器,想到比埃尔·居里路的新建筑。她想着:“我在这里,德国军队或许不敢抢夺它们;但是假如我离开了,所有的东西都会失踪。”

    ③这个固执而有毅力的玛丽在本能上不喜欢逃避行动,她认为害怕就等于为敌人服务,她决不让得胜的敌人走进无人照料的居里实验室而自鸣得意。

    ④【批注1】她准备离别她的女儿们把她们托付给她丈夫的哥哥雅克照料。虽然玛丽能够从容地考虑住在被包围、被轰炸甚至被占领的巴黎生活,然而有一件宝物——实验室所拥有的那一克镭——却要她加以保护,不让侵略者侵占。她不敢把这一点珍贵的东西交给任何使者,决定亲自把它运到波尔多去。

    ⑤玛丽坐在一辆满载政府人员和官员的火车里,身穿一件黑羊驼呢的防尘外衣,带着一个小行囊和一克镭——即装着许多小试管并且包了铅皮的匣子。居里夫人奇迹般地在座席上头找到一个地方,并且还能把那个沉重的包裹放在她面前。她决意不去听车厢里悲观的谈话,凝视着窗外阳光普照的田野。【批注2】但是田野上的一切是一派失败气象铁道沿线的公路上不断有向西逃去的成行的汽车。

    ⑥法国人大批逃往波尔多,搬运工、出租汽车、旅馆房间,都很难找到。天已经黑了,玛丽仍站在车站的广场上,守着那个她无力搬动的重担。人群往来撞着她,她并没有发怒,她觉得自己的处境很有趣……难道她必须终夜守着这个价值一百万法郎的匣子么?一个部里的雇员认出她来,走过来帮助她。这个援助者替她在一个私人住宅里找到一间住房,那一克镭有了安置的地方。第二天早晨,玛丽把她的笨重宝物存放在一家银行保险库里,办妥之后,她就走上了回巴黎的途程。

    ⑦她到波尔多去并没有引起注意,但是离开时却引起热烈的评论。一大群人围住这个怪人——“这个要回到那边去的女人”。这个“女人”留心不使人知道她是谁,但是话比平常说得多,尽力想平息那些使人惊慌的谣传,并且温和地说巴黎一定“可保”,居民一定不会遭到任何危险……

    ⑧在她看来,安静的、受着威胁的巴黎在9月初的灿烂的阳光下,似乎有一种它从来不曾有过的美丽和价值。这样一个珍宝难道会失去么?但是街上已经在传布着一个消息,其猛烈不下于海啸。居里夫人风尘仆仆,就忙着去打听:德国军队的进攻已被粉碎,马纳战役业已开始!

    ⑨1914年9月6日玛丽写给伊蕾娜的信上说:

    ……战场此刻正在移动,敌军似乎正在撤离巴黎。我们都觉得很有希望,我们都深信法国能取得最后胜利。

    要让年轻的费南·沙瓦纳做物理习题。你们既不能为法国的现在工作,就应该为它的将来努力。唉!这次战争之后,法国一定缺少许多人,必须有人补他们的位置。你们必须尽力研究物理学和数学。

    (选自《居里夫人传》,有删改)

    【注】①伊蕾娜:居里夫人的大女儿,193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②费南·沙瓦纳:居里夫人好友的儿子。

    (1)阅读选文,完成下面有关玛丽·居里经历的思维导图。

    【答案】
    (2)下面是一位同学针对文中两处画横线语句做的批注,请你帮助解答。

    ①批注1:这里写玛丽把孩子托付给别人,不利于刻画她的正面形象,为什么还要写呢?

    ②批注2:这里为什么要写田野上的失败气象和成行逃走的汽车?

    【答案】
    (3)本传记最后一段引用居里夫人的信有什么作用?
    【答案】
    (4)请给这篇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并阐述理由。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15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糊涂一世
                                                                                                              (俄)阿纳托利·特鲁什金
            一个星期天。我岳父岳母来了,我们吃过午饭后就坐在一起聊天,像其他人一样,谈论着社会上的贫困、犯罪、盗窃、政府不作为等等问题,我们都认为,生活中的丑恶比比皆是。
            我说:“我们的生活之所以有这么多丑恶的东西,就是因为我们不敢站出来大声地说真话,只是在角落里小声地嘀咕。要是我们每个人都敢实话实说,生活就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了。”
            突然,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黑人,西装革履,后面还跟着6个人,其中一个人手里还拿着摄像机。
            那个黑人走上前来叽里咕噜地朝我说了一堆话,我一句也没听懂。这时钻出一个翻译来:“这是糊涂国国王糊涂二世。他说祝您家里永远阳光灿烂,好运连连,财源滚滚。”
            我赶紧道谢,然后又问他们有什么事。翻译回答说:“国王想拜访一下普通的俄罗斯家庭,看一下俄罗斯的普通家庭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是什么样子。”翻译说完,又递上了一份国王的礼物,一个小首饰盒。
            我当然不是因为这件小礼物,而完全是出于礼貌才没有把他们拒之门外。我说:“那快请进吧。欢迎您的到来。”
            国王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都巡视了一遍,我们家这几口人傻乎乎地对着人家频频点头。
            最后大家终于落座了。国王左右环顾了一下说:“您的家不太富裕啊。”
           你看,他来之前我们正抱怨着呢。他这话说得多是时候啊。但我总不能让我们的国家丢面子吧?于是我说:“怎么不富裕?对一个一口之家来说足够了。”
            国王马上就问其他那些人都是谁。我灵机一动,指着岳母说是我的仆人,指着岳父说是我的司机。我老婆一听就撅起了嘴,但为了国家的尊严没有出声。
             “这几个人嘛,是我的按摩师和她的孩子们,他们来看看我。”我最后指的是我的老婆和孩子。
             国王一听大吃一惊,差点跳了起来。他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大小房间又都查看了一番。
              “您就一个人住?那您不在家时,不怕家里的东西被偷吗?你们这儿没有小偷吗?”国王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我们大家都笑了起来,摇着头说,根本就没听说过丢东西这样的事。我说:“我们俄罗斯家家户户从来都不关门,白天黑夜门都开着,谁爱进谁进。从来没发生过盗窃的事。”
            “噢,”国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睁得大大地说,“可在我们国家到处都是小偷。甚至你走在街上,裤子都有可能被人扒去。”
            这次换我们故作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我说:“怎么这样呢?这也太野蛮了!这是什么传统啊?在我们这儿,你出门前在地上放100卢布,逛一圈回来后,钱还在地上呢。”
            我的话让国王大惊失“色”,差点没变成白人。随后他又小心翼翼地问:“那你们偷国家的东西吗?”
            我回答说:“在我们俄罗斯,偷国家的东西还不如上吊呢!谁要是偷了国家的东西,谁就再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说不定还会被杀了呢。”
            我刚说到这儿,国王起身就往外跑,他的保镖们最后把我们家又检查了一圈。
            国王要告辞了,我对他说:“您用不着为那些小偷小摸的事烦心。您的国家跟我们国家没法比。我们国家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但我相信您的国家盗窃抢劫的事也会越来越少。”他们终于走了。
            他们走后,我们全家对刚刚发生的这件事又感慨了一番。半个小时后,我们才想起来去别的房间看看,这时大家才发现,家里凡是值点钱的东西都没了。我拿过那个小首饰盒一看,首饰盒的底部用俄语写着一行字:“我是糊涂二世,你是糊涂一世……”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的碗

    宗崇茂

        ①白底镶着蓝花,沿口已豁了牙;孤单地立在家中的冰箱上。这是父亲用的碗。

        ②自从父亲生病后,一切都“特殊”起来。确诊为癌症晚期的那天下午,把父亲从医院扶回我的家中。兄妹几个悄悄商定:精心伺候父亲,千万不能对父亲泄露真实的病情。晚上,妻子特意为父亲做了一碗汤;母亲说,给你父亲专门备一个碗吧。妻子表示赞同,不知从哪个旮旯,她找出了那只碗。

        ③我觉得不妥,因为此前父亲一向都是与我们同桌吃饭,同碗喝汤的。我想说:癌症是不会传染的。但看看妻的眼神,又加上母亲的坚持,我终于未开口。

        ④此后每次吃饭,父亲都是用这只碗。母亲和妻子总是把菜夹到碗里端给父亲,然后他就一个人在旁边默默地,一点一点地吃;而从前,一向威严有加的父亲,每次从乡下来,吃饭时我们总要恭恭敬敬地把他请到“首席”就座。

        ⑤我有些黯然。想起童年的时候,为了全家生计长年漂泊在外的父亲,有一次带回一件让我特别兴奋的礼物──一只涂着花油彩的“小洋碗!”那碗既好看又摔不破,我视若宝物。有亲戚家的小孩来到,吃饭时也抢着要,我死活不依,因为这是父亲买给我专用的,大人们只好无奈地哑然失笑。又想起小时候因为太穷,腊月农闲时差不多每天三顿都在喝粥;只是到了过节才煮点干饭,炒几样小菜。这一顿,我吃得特别快,而父亲似乎又吃得特别慢,待锅里见了底,父亲这时就会把他碗里的饭菜分到我的碗中,并叮嘱:“不要再这么快了,慢慢吃吧。”

        ⑥而现在,父亲却象一枚叶子,一枚失却了水份和绿意的叶子!大树茂密地长了老高,他却孤零零地落在了一边!

        ⑦那天,我回乡下看望父亲。我悄悄地问母亲:“父亲发觉自己得的是什么病吗?”母亲说:“早晓得了。”“他怎么晓得的?”“从你家的碗。”我心头一紧:“我家的碗?”母亲说:“是的。他说,你们每天都特地为他做那么好的菜,又总是用同一只碗端给他,那碗上恰好有个小豁口。他能不猜疑吗?你父亲可是个细心人。”

        ⑧我感到震惊和难过!

        ⑨我们在深深爱着父亲的同时,却又在无意中伤害了他!

        ⑩父亲又一次从乡下来的时候,更显虚弱不堪。吃饭时,我给他换了一只新碗,他很快发觉,并固执地坚持要用以前的那只碗。我请他到桌上和我们一起吃饭,他就是不肯把筷子伸到盘中夹菜。这一次,父亲住了较长时间;他说:“你们这样孝顺,为父的心满意足,死也闭眼了;只怕是以后来的机会少了。”我的鼻子猛然一酸,赶紧借故跑到别处。

        ⑪现在,那只碗放在冰箱上已一月有余。仿佛被人遗忘,又仿佛在静静等着父亲的再来。我时常感到刺痛和愧疚:忙碌而粗心的我们,究竟回报了父亲多少爱?瓷白瓷白的碗壁上,已罩落了一层细微的尘埃,倘若不是亲眼所见,我还一直以为密封性很好的环境里,向来是一尘不染的。碗上那豁了牙的口,象是努力要对我说些什么,却又始终没有说出来……

    现代文阅读Ⅱ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的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喜欢看奶奶包粽子。奶奶将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才一会,奶奶就已经把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

    ⑥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却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⑦等待粽子出锅的过程好漫长,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

    ⑧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⑨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三层粽叶错落搭开的端午粽。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⑩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现代文阅读

    新手机

         我从矿长位置上退下来后,一直捡儿子淘汰的手机用,已成常态。这不,旧手机又打不开了。一狠心,我决定让儿子陪我去买个新的。那天是个大雪天,像是老天在用筛子往下筛面。街道上的积雪足有一尺来厚,小轿车根本就走不了,我和儿子只能步行。

        一开始,我坚持选个便宜点的手机,能打电话能用微信就行。可儿子坚持要买个好一点的。但有一点我们爷俩是有共识的,买国产品牌。我们来到儿子同学开的一家国产手机专卖店,同学向儿推荐了一款刚刚上市的新手机,售价5000多元。我觉得什么都好,就是价格太贵了。我犹犹豫豫地对儿子说:“要不买一款便宜的吧?”

         儿子的同学见状说:游戏。你可以把你现在用的给老爷子,你用这一款。”儿子却说:“我老爸辛苦了一辈子,好东西都给我们了,自己从不争什么,这回我要让他时尚一把!”子“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要买就一步到位。但老爷子用这一款有点白瞎,他也不打.

    雪渐渐停了。

    我的眼睛有点湿润,感到身上轻松很多。恍惚间,我好像回到了上世纪70年代某个冬天的夜晚。那天,我陪同从部队回乡任职的老矿长一起去县城开会,回来时,顺便拉些被服。由于雪太大,汽车根本开不动,我们只能用马爬犁往回拉。我那时当矿工刚半年多,觉得自己身上有的是力气,就装了满满一大爬犁。当时,天特别冷,大烟炮把平地里的雪刮起几丈高,有的路段光滑得难以立足,有的路段堆起几尺深的大雪窝子。马一个劲儿地往后退。没办法,我穿着矿上刚发的翻毛大头鞋走在前面用绳子拉马,老矿长则穿着已经很旧的棉胶鞋在后面推。走着走着,我忽然听到后面传来硬物敲击路面的声音,“咯噔、咯噔”,像矿上采石时铁锤敲打石块的声音。我停下脚步,回过头去寻找,什么都没有。再拉起来,声音又响起。我干脆放下绳子,来到老矿长身边,让他跺跺脚。老矿长不知所措,就按我说的跺了几下脚。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老矿长把新大头鞋都给了那些矿难职工的家属们,那声音正是老矿长冻僵了的旧胶鞋敲打路面时发出的。我的眼泪一下子止不住了。老矿长平时像亲儿子一样照顾我,呵护着全矿职工。我从爬犁上拽下一个被服包,把老矿长按在上面,解开他的鞋带,慢慢地脱下旧胶鞋,把他的双脚放进我的怀里暖着。老矿长使劲往回抽,我就是不撒手。之后,我把自己的大头鞋脱下来,给老矿长穿上,自己穿上他的旧胶鞋。那双旧胶鞋我一直保留着。后来,矿上建了一个矿史馆。已经当上矿长的我专门把那双旧胶鞋摆在了馆内显眼的位置,并在全矿职工中倡导敬老爱幼。

    儿子看我有些愣神,问:“爸,你咋了?”我敷衍着说:“没事,想起了一些往事。”我们爷俩回到家时,小孙子已经睡了。

    第二天早晨,我还在梦中,小孙子一嗓子把我喊醒了:“爷爷,新手机!谁的?”我睡眼惺忪地回答:“我的。”“谁给你买的?”“你爸。”

    儿子走进我的卧室,看到小孙子拿着我的新手机爱不释手,便故意逗他说:“等我老了你能把最好的东西给我吗?”小孙子响亮地回答:“能,一定能!”儿子问: “为什么?”小孙子骄傲地说:“那天矿长伯伯来我们幼儿园时讲过,要敬老爱幼。”全家人都乐了,我和老伴儿笑得尤其开心。

     看着小孙子拿着手机不停地翻转琢磨,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又关上,还用相机给全家人逐个拍照,真像个小摄影师,我不禁笑了。是啊,这部新手机是儿子特意给我挑选的。以往我们家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只要是好东西,都是可着孙子或是儿子、儿媳先来,我和老伴一般都用他们剩下的。他们用得心安理得,我们自己也心甘情愿。

     吃早饭时,屋外大雪纷飞,窗户上的霜花让屋里的光线变得有些昏暗。桌上放着糖醋排骨,金黄透亮,香气像个淘气的小虫子直钻到人的心里。大家都在夹菜往嘴里送,我也随意夹了一块肥瘦相间的精排送到小孙子的碗里。小孙子用那胖乎乎的小手推着说:“爷爷您吃吧,我不要。”他的笑脸花朵般绽放着。一家人都伸出大拇指为他点赞。

    窗户上的霜花好像想到了什么,知趣地融化了不少,屋里的光线也明亮起来。 

     ( 选自《湄潭工业报》)

    阅读回答问题。

    祖母家的夏天

    郝景芳

    ①八月,我来到郊外的祖母家,只想要一个安静的夏天。

    ②祖母家在山脚下,红色屋顶藏在浓密的树丛。祖父去世得早,祖母退休以后一直住在这里,不喜欢城里的吵闹。

    ③夜晚降临。郊外的夜寂静无声,只有月亮照着树影婆娑。祖母的卧室黑着灯,柠檬黄色的光从走廊尽头的一个小房间透出来。

    ④“奶奶?”我在房间外试探着唤了一声。一阵细碎的桌椅声之后,祖母出现在门口。她看到我的样子,一下子笑了,说:“这边来吧。”

    ⑤房间很大,灯光很明亮,我的眼睛适应了一会儿,才看清这是一个实验室。

    ⑥“您这么晚了还在做实验?”我忍不住问。“做细菌群落繁衍,每个小时都要做记录。”祖母微微笑,把我领到一个乳白色的台面前。台面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圆圆的培养皿,每个里面都有一层半透明的乳膏似的东西。

    ⑦“这是……牛肉蛋白胨(dòng)吗?我在学校做过类似实验。”

    ⑧祖母点点头说:“我在观察转座子在细菌里的活动。”祖母打开靠边的一个培养皿,拿在手上说:“就是一些基因小片段,能编码反转录酶,脱离或整合。我想利用它们把一些人工的抗药基因整合进去。”

    ⑨我学着她的样子打开最靠近的一个培养皿问:“那这里面是什么条件呢?”我把沾了奶酪的手指在琼脂上点了点,我知道足够的营养物质可以促进细胞繁衍,从而促进基因整合。“战战!”祖母迟疑了一下,说,隔绝了一切外加条件的空白组。”

    ⑩我总是这样,做事想当然,而且漫不经心。我很惶恐,但祖母似乎并没有生气,说:“没关系,我刚好缺少一组胆固醇环境。”

    ⑪祖母问我这几天有什么计划。我说没有。

    ⑫这是真话。如果说我有什么想做的,那就是好好想想我想做什么。

    ⑬“你妈妈说你毕业的问题是因为英语,怎么会呢?你英语不是很好吗?”“四级没考,忘了时间。”我咕哝着说,大四忘了考试日期。”

    ⑭到目前为止,我的生活基本上支离破碎,我无法让自己投身于任何一条康庄大道,也规划不出方向。

    ⑮收拾餐桌的时候我心不在焉,锅里剩下的粥都洒在了地上。我的脸一下子烫了起来。

    ⑯“没关系。”祖母接过我手里的锅,拿来拖把,把餐厅中央擦拭干净,又笑笑说:“我自己就总是不小心,把东西洒得到处都是。所以我在墙边都铺了培养基,可以生长真菌的。果然一圈淡绿色的细茸一直延伸,远远看着只像是地板的装饰线。

    ⑰祖母很喜欢说一句话:功能是后成的。她不赞同进化有方向,不喜欢“为了遮挡沙尘,所以眼睛上长出睫毛”这样的说法,甚至不认为细胞膜是细胞为保护自身而构造的。

    ⑱砰!就在这时,一声闷响从花园的另一侧传来。我和奶奶赶过去,只见一个胖胖的脑袋从蔷薇墙上伸了出来,额头满是汗珠。

    ⑲“您好……真是对不起,我想收拾我的花架子,不小心手滑把您家的花砸坏了。”我低头一看,花盆四分五裂,地下躺着的杜鹃,十分可惜。

    ⑳“没关系。我正好可以提取一些叶绿体和花青素。您别介意。”祖母和气地笑笑。

    ㉑夏夜微凉,我站在院子里,一时间头脑有点混乱。

    ㉒我发觉祖母最常说的一个词就是“没关系”。可能很多事情在祖母看来真的没关系,名也好利也好,自己的财产也好,一切只图个有趣,自得其乐就够了。然而我呢?

    ㉓我帮祖母把前一天香消玉殒的花收拾妥当,用丙酮提取了叶绿素,祖母兴致勃勃地为自己已然庞大的实验队伍又增加了新的成员。

    ㉔祖母每天都在她的实验室,安静地看着显微镜,宛如纷乱湍急的河流中一座沉静的岛。我看着祖母,有点哑然。人真的可以如此淡然吗?

    ㉕祖母对我说:“战战,每天每个时刻都会发生无数偶然的事情,你可能在任何一家餐馆吃饭,看到任何一个广告,而所有的事件在发生的时刻都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它们产生价值的时刻是未来。是我们现在这一刻做的事给过去的某一刻赋予了意义……”

    ㉖“生物学只有一套原则:无序事件,有向选择。那么是什么在做选择?是什么样的事件最终能留下来成为有利事件呢?答案只有延续性。一个蛋白质如果能留下来,那么它就留下来了,而其他蛋白质随机生成又随机消失了。想让某一步正确,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这个方向上再踏一步……”

    ㉗“所以,如果能利用上,那么洒在地上的粥和折断的花就都不是坏事了。”

    ㉘我忽然意识到,所有让我不安和抱歉的事情换个角度看待,或许都能变得有意义。我总以为我们能选择未来,其实你永远不知道一样东西真正的用处是什么。

    (选自《想象是灵魂的眼睛》,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