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2024年语文一模试卷

现代文阅读

新手机

     我从矿长位置上退下来后,一直捡儿子淘汰的手机用,已成常态。这不,旧手机又打不开了。一狠心,我决定让儿子陪我去买个新的。那天是个大雪天,像是老天在用筛子往下筛面。街道上的积雪足有一尺来厚,小轿车根本就走不了,我和儿子只能步行。

    一开始,我坚持选个便宜点的手机,能打电话能用微信就行。可儿子坚持要买个好一点的。但有一点我们爷俩是有共识的,买国产品牌。我们来到儿子同学开的一家国产手机专卖店,同学向儿推荐了一款刚刚上市的新手机,售价5000多元。我觉得什么都好,就是价格太贵了。我犹犹豫豫地对儿子说:“要不买一款便宜的吧?”

     儿子的同学见状说:游戏。你可以把你现在用的给老爷子,你用这一款。”儿子却说:“我老爸辛苦了一辈子,好东西都给我们了,自己从不争什么,这回我要让他时尚一把!”子“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要买就一步到位。但老爷子用这一款有点白瞎,他也不打.

雪渐渐停了。

我的眼睛有点湿润,感到身上轻松很多。恍惚间,我好像回到了上世纪70年代某个冬天的夜晚。那天,我陪同从部队回乡任职的老矿长一起去县城开会,回来时,顺便拉些被服。由于雪太大,汽车根本开不动,我们只能用马爬犁往回拉。我那时当矿工刚半年多,觉得自己身上有的是力气,就装了满满一大爬犁。当时,天特别冷,大烟炮把平地里的雪刮起几丈高,有的路段光滑得难以立足,有的路段堆起几尺深的大雪窝子。马一个劲儿地往后退。没办法,我穿着矿上刚发的翻毛大头鞋走在前面用绳子拉马,老矿长则穿着已经很旧的棉胶鞋在后面推。走着走着,我忽然听到后面传来硬物敲击路面的声音,“咯噔、咯噔”,像矿上采石时铁锤敲打石块的声音。我停下脚步,回过头去寻找,什么都没有。再拉起来,声音又响起。我干脆放下绳子,来到老矿长身边,让他跺跺脚。老矿长不知所措,就按我说的跺了几下脚。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老矿长把新大头鞋都给了那些矿难职工的家属们,那声音正是老矿长冻僵了的旧胶鞋敲打路面时发出的。我的眼泪一下子止不住了。老矿长平时像亲儿子一样照顾我,呵护着全矿职工。我从爬犁上拽下一个被服包,把老矿长按在上面,解开他的鞋带,慢慢地脱下旧胶鞋,把他的双脚放进我的怀里暖着。老矿长使劲往回抽,我就是不撒手。之后,我把自己的大头鞋脱下来,给老矿长穿上,自己穿上他的旧胶鞋。那双旧胶鞋我一直保留着。后来,矿上建了一个矿史馆。已经当上矿长的我专门把那双旧胶鞋摆在了馆内显眼的位置,并在全矿职工中倡导敬老爱幼。

儿子看我有些愣神,问:“爸,你咋了?”我敷衍着说:“没事,想起了一些往事。”我们爷俩回到家时,小孙子已经睡了。

第二天早晨,我还在梦中,小孙子一嗓子把我喊醒了:“爷爷,新手机!谁的?”我睡眼惺忪地回答:“我的。”“谁给你买的?”“你爸。”

儿子走进我的卧室,看到小孙子拿着我的新手机爱不释手,便故意逗他说:“等我老了你能把最好的东西给我吗?”小孙子响亮地回答:“能,一定能!”儿子问: “为什么?”小孙子骄傲地说:“那天矿长伯伯来我们幼儿园时讲过,要敬老爱幼。”全家人都乐了,我和老伴儿笑得尤其开心。

 看着小孙子拿着手机不停地翻转琢磨,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又关上,还用相机给全家人逐个拍照,真像个小摄影师,我不禁笑了。是啊,这部新手机是儿子特意给我挑选的。以往我们家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只要是好东西,都是可着孙子或是儿子、儿媳先来,我和老伴一般都用他们剩下的。他们用得心安理得,我们自己也心甘情愿。

 吃早饭时,屋外大雪纷飞,窗户上的霜花让屋里的光线变得有些昏暗。桌上放着糖醋排骨,金黄透亮,香气像个淘气的小虫子直钻到人的心里。大家都在夹菜往嘴里送,我也随意夹了一块肥瘦相间的精排送到小孙子的碗里。小孙子用那胖乎乎的小手推着说:“爷爷您吃吧,我不要。”他的笑脸花朵般绽放着。一家人都伸出大拇指为他点赞。

窗户上的霜花好像想到了什么,知趣地融化了不少,屋里的光线也明亮起来。 

 ( 选自《湄潭工业报》)

(1)、下列关于这篇小说的线索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文中退休的“我” B、陪买手机的儿子 C、刚买的这部手机 D、敬老爱幼的美德
(2)、小说多次出现雪的环境描写,结合全文,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文中插叙了“我”和老矿长雪中拉被服的内容,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矿长的行为感动着“我”教育着“我 ” B、儿子对“我”的尊敬让我回顾往昔岁月 C、忆苦思甜不忘本,牢记艰苦朴素的作风 D、好品质需要传承,好家风不会一蹴而就
(4)、在《驿路梨花处处开》中,小茅屋的主人翁是一代一代的人,这篇小说的主人翁,有人说是“我”,也有人说是“儿子”,还有人说是“老矿长”,你认为是谁?请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验证码到底有什么用

余之敏

       ①在2015年年底的网络购票高峰中,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12306图形验证码系统让很多购票者“吐槽”。人们不禁要问,那么复杂的验证码系统,到底有什么用?

       ②要回答这个问题,须先弄明白何为验证码。验证码实际上是一种Web自动程序,它有一个充满科学气息的名字﹣﹣“全自动区分电脑和人类的图灵测试”,就是由机器来向操作者提问,从而鉴别操作者是人还是机器的一种测试。目前,这种测试主要有四类:图形验证码、手机短信验证码、手机语音验证码、视频验证码。

       ③视频验证码是验证码中的新秀,这种由随机数字、字母和中文组合成的验证码会动态嵌入到MP4等视频中,增大了破解难度。视频中的验证码字母、数字组合、字体的形状、大小,速度的快慢,显示效果和轨迹的动态变换,增加了恶意抓屏破解的难度,其安全度远高于其他验证码,而且这种验证码还不会使用户感到枯燥,同时又降低了用户识别的难度,让用户更容易辨认。

       ④验证码的主要作用是拦截不合理的入侵。比方说,若要进入一个页面,操作者只有通过了验证,才能顺利打开网页,有效防止恶意破解密码、防论坛灌水、防刷票等。

       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验证码设计也越来越复杂,程序员正在与破解者进行着一场仿佛没有终点的“拉锯战”,而在这场“拉锯战”中又催生出新的作用:2015年年底,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路易斯•冯•安等人设计出把无法识别的古籍文字制成验证码,派发给网站用户验证,根据不同用户反馈回来的单词答案,就可以轻松得到典籍模糊字符的正确结果,这对于古籍保护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

       ⑥不过,越来越复杂的验证码还是令很多网友烦恼。但是不可否认,验证码仍然是各网站反黑客恶意操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保障系统,还是会继续使用下去,直到被另一种全新的、功能更好的反黑客软件所代替。

(选自《知识窗》2016年第3期,略有删改)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完美的“骗局”

       2000年5月,考古学家郭教授和其他4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上足够的食物和淡水,分骑5峰骆驼从大沙漠边缘的小城出发,深入沙漠腹地300公里,对大沙漠中新发现的一座古墓进行考察。

       几天后,他们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踏上了归程。一天中午,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5峰骆驼惊骇得踌躇不前。

       沙暴!郭教授大声呼喊着,快下骆驼,用睡袋罩住头!

       罕见的特大沙暴持续了近40分钟。渐渐地,沙暴的呼啸声减弱了,人们陆续掀开了头上的睡袋。昏暗的天空中出现了亮色,沙漠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和燥热。

       骆驼呢?有人惊叫着,驮着食品和水的骆驼在沙暴肆虐时受惊跑掉了。大家开始寻找。半个多小时后,只找到一箱饼干、几袋牛肉和一些行李。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这时,向导在一块突起的石头前发现了一只羊皮水囊。大刘抢先冲上去想喝水,向导一把抢过来:不要抢,水是大家的。我也有份,我先喝!大刘毫不示弱,其他人随后也加入到争抢之中

       都不许动,把水囊给我!一向和蔼可亲的郭教授突然取过向导手中的猎枪,以不可抗拒的口吻喝道:从今天起,由我决定水的分配。他从水囊中倒出一杯水,说:每人只能喝两口,谁也不许多喝。大刘咄咄逼人地问:你也只喝两口?郭教授平静地说道:我只喝一口。

       杯子最先递到向导手中,他慎重地喝了两口,宛如品尝世上最醇美的甘露。轮到大刘了,他猛地喝了两大口水……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轻轻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大刘忍不住喊起来:教授,我的喉咙又冒烟了,再给我点水吧!郭教授似乎没有听到,未作出任何反应。突然,大刘猛然向郭教授冲过来,想抢夺水囊。乓一声枪响,子弹射在大刘脚前的沙地上,郭教授真敢开枪!大刘悻悻地回到了队伍中。

       一连三天,因为每次只喝一小口水,郭教授已感到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他不由担忧起来。第四天早晨当人们醒来时候,郭教授已倒好了大半杯子,分喝了水后,他宣布了新的用水规定:从现在起,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喝水囊中的水!没有人反对,因为郭教授每次喝水比谁都少,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下午,向导突然惊叫起来:我们快到了!萎靡不振的队伍开始活跃起来。大刘回头朝郭教授喊道:教授,明天就要到小城了,我们可以喝点水吗?的确,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喝水了。郭教授没什么反应,身体踉跄着要摔倒,大刘跑过去扶住他。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就晕倒在大刘的怀里。

       有人提议给郭教授喝口水,大刘拒绝了。他命令大家轮流背着郭教授继续赶路,自己则提着猎枪和水囊走在队伍后面。走了一段路后,有人提出要喝水,大刘断然拒绝:还不到时候!

       遇到沙暴的第五天,这支历尽艰辛的队伍终于回到了小城。直到这时,大刘也没有再让大家喝一口水。有人抱怨大刘比教授更苛刻。大刘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的盖儿,将口朝下,一堆黄沙被倒了出来

       原来,在第四天早晨大家喝完那杯水后,水囊里就已经没有一滴水了,看上去依然鼓鼓的水囊里,是郭教授悄悄装进的沙子。

       跋涉艰难绝境,有信心与勇气是穿越生死的惟一支撑,那就是希望啊。

       几年后的访谈中,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时,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这次历险,几乎说着同一句话: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阅读下列语段,做后面的题目

       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颗米粒举起。如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

       蚂蚁为何有如此惊人的大力气?昆虫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与肌肉的构造有直接的关系,肌肉产生的力气与肌肉的粗细成正比,而与肌肉的长度无关,一只非洲大象的体重要比一只蚂蚁重一百多亿倍,而它的肌肉只比蚂蚁粗几百万倍,所以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要比大象大得多。

       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减少病人的痛苦。

       生物学家在对蚁穴的调查中发现,有一种红蚁能把采集到的肥马车、尾花、紫罗兰、报春花的种子混在一起,“配制出一种奇效药品,经过尝试,能使人的舌尖麻木二三小时,就像打麻醉针似的。”

       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现代科学家对白蚁聚居的地方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土壤里有三十多种元素,其中最高的是硅和铝。在沙漠里,科学家还发现,白蚁常常深挖洞,找水源,经过化验,发现这种水中含有金属盐溶液。因此,只要观察沙漠中的白蚁洞,就可以了解矿物的储量和分布情况。可见白蚁虽然对人有害,但也有益。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题目。

最好的月色我也曾看过

叶圣陶

住在上海“弄堂房子”里的人对于月亮的圆缺隐现是不甚关心的。

所谓“天井”,不到一丈见方的面。至少16支光(编者注:16瓦)的电灯每间屋里总得挂一盏。环境限定,不容你有关心月亮的便利。走到路上,还没“断黑”,已经一连串地亮起了街灯。有月亮吧,就像多了一盏灯。没有月亮,犹如一盏街灯损坏了,没有亮起来。谁留意这些呢?

去年夏天,我曾经说过不大能听到蝉声,现在说起月亮,我又觉得许久未看见月亮了。只记得某夜夜半醒来,对窗的收音机已经沉寂,隔壁的麻将也歇了手,各家的电灯都已熄灭,一道象牙色的光从南窗透进来,把窗棂印在我的被袱上。

我略微感到惊异,随即想到原来是月亮光。好奇地要看看月亮本身,我向窗外望。但是,一会儿月亮就被云遮没了。

从北平来的人往往说在上海这地方怎么待得住。一切都这样紧张。走出去很难得看见树木,诸如此类,他们可以举出一大堆。

我想,月亮仿佛失掉了这一点,也该被列入他们在上海待不住的理由吧。假若如此,我倒并不同意。在生活的诸般条件里列入必须看月亮一项,那是没有理由的。清旷的襟怀和高远的想象力未必只能由对月而养成。把仰望的双眼移到地面,同样可以收到修养上的效益,而且更见切实。可是我并非反对看月亮,只是说即使不看也没有什么关系罢了。

最好的月色我也曾看过。那时是在福州的乡下,地处闽江一折的那个角上。某夜,靠着楼栏直望。闽江正在上潮,受着月光,成为水银的洪流。江岸诸山略微笼罩着雾气,好像不是平日看惯的那几座山了。

月亮高高停在天空,非常舒泰的样子。从江岸直到我的楼下是一大片沙坪,月光照着,茫然一片白,但带点儿青的意味。不知什么地方送来晚香玉的香气。也许是月亮的香气吧,我这么想。我心中不起任何杂念,大约历一刻钟之久,才回转身来。看见蛎粉墙上印着我的身影,我于是重又意识到了我。

那样的月色如果能得幸再看几回,自然是愉悦的事 , 虽然前面我说过“即使不看也没有什么关系”

(有删改)

校刊《荫芽》推出了"美文赏读"栏目,本期赏读的是散文《最好的月色我也曾看过》。

文学作品阅读

徐彩娥

敲门声渐渐远去。这已经是第三通了。

清幽的天幕如海,深不可测,月挣扎了好久终于浮了上来,皎白的月光泼洒了满院,鸡舍、木犁、老柿树,都浸在寒凉里。山子抬抬手臂,抻抻脖子,这才发觉浑身的零部件像生了锈的铁家伙。他在院里站得太久,冻木了。

他其实很想立马打开大门。平常日子,他家的大门总是敞开着的。除了晚上,村里的人都不习惯关大门。人出入无阻,鸡狗往来随意,不管是自家的,还是邻里的。大门洞开,就觉得家跟整个村子是连通的,人跟整个世界也是连通着的,心里敞亮得很。

这敲门声还会再来的。欠钱还债,天经地义,他也觉得盛强应当来敲这个门。毕竟他拖欠人家的两万元已经三年了。今年“五一”节盛强家就要娶儿媳妇了,这钱已经算进计划里了。本来说好过年回来就还的,外出打拼三年,爹那场病的窟窿填得差不多了,怎么也轮着人家盛哥了。想想人家也真是仗义,不沾亲不带故,一个村南一个村北,平时也没有什么来往,知道自己张不开嘴,盛哥愣是主动把两叠票子送过来,救了急,也救了命。平头百姓,积攒这点钱不容易,却任着自己用了三年。如今人家上门来了,自己连门都不敢开,唉……

山子不觉流下泪来。除了爹大病那年,他好久好久没有流泪了。他觉得心里好受了点。泪真是好东西,它能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心还是软乎的。

盛强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些郁郁,有些孤单。暮色散淡,西山灰蒙蒙的阴影罩过来,盖住了所有的声息,没有人声,没有鸡飞狗跳声,整个村子像睡着了一样,静得让人心慌。家家户户的大门紧闭着,透着寒意,人与人之间也仿佛隔了万水千山。唉!他叹了口气。

这是一个小时前的事,盛强第三次敲响了山子家的大门,可是没有响应。又给他发了信息,院里还是没有动静,家里明明亮着灯啊,是怕自己追债吗……山子不会吧?要么就是……盛强心里“咯噔”一下。今年的蹊跷玩意儿太多了,新冠肺炎、封城、确诊、疑似、隔离、口罩、消毒……单听听这些词儿,心就一揪一揪疼得紧,胸口像给压上千斤巨石。盛强突然感到强烈的气闷,他一把揪下口罩,这远山远水天明风清之地,应该没什么事吧。但他很快又把口罩戴上了,短短几天,戴口罩出门已经成了村民的习惯,虽然大街上没有人,但光着嘴巴也有强烈的裸奔感和不安全感。

“还出去!还出去!你不见这几天街上连条狗也没,大喇叭整日喊!”

妻冷着脸。他讪讪地,不知道说什么好。

“净多事!谁都晓得不让串门子,山子又是从外面回来的。”

“山子没远走……”盛强嘟囔了一句。

“市外的回来不也得隔离吗?连累家人都不好意思出门。”

“这就是了,都一礼拜了,家里吃的怕是短了。人家年年回来给带两瓶好酒,总得去看一眼吧?”

这时,手机“叮咚”响了一声。

是山子的短信息。

“盛哥,俺手机媳妇给消了毒一直搁在厢房,才看到信息。你搁门口的菜俺拎回了,真新鲜,够吃一礼拜的了。谢谢哥,总是救俺急!”

盛强不由自主笑了一下。他的心安了好些。

隔了一会儿,又是“叮咚”一声:“听说俺乘的那趟车查出个疑似,虽说村里没知道的,这阵儿家里人都不能出门。两万元现金俺早就备好了,等满了14天……不,24天,要么一个月,俺消了毒给哥送过去。俺知道哥不为这个……是俺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对不住哥……”

盛强的眼睛湿润了。

他的心里突然敞亮起来。他透过窗户,定定地看着那轮爬上树梢的月亮,它正用柔光洗刷着大地上的尘垢。家家开门的日子不会远了。

山子也一样。有一条通衢大道一直伸到他的心底,洒满了水一样的纯净月光。

开门是通透畅达,关门何尝不是体贴温暖。

只要心门不关,这世界就是连通的,人间就是繁盛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的名字也带花

锦上

①那年,我跟爸爸到城里上学,怀着隐隐期待。

    ②谁知,第一天就闹了笑话。老师点名——张小花。我还没应,全班就爆出哄笑,几个女生悄悄说,多土的名字啊。谁也没注意到,最后一排站着瘦瘦的我。(甲)等点完名,我才怯怯地说:“我叫张小花。”又是一通笑,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我身上。他们看着这个穿着粗布衣服、个子矮矮的女孩,像在打量另一个星球的怪物。(乙)

    ③我难过极了,不明白父母为何给我起这个名字。我的长相和花没有任何联系:眼睛小,鼻子塌,嘴唇厚。也许是朵狗尾巴花吧,我自嘲道。(丙)从此,我不再和别人说话、总坐在教室后排……

    ④我像孤独的鼹鼠,窝在自己的穴中,直到初三。

    ⑤我们换了语文老师,一位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在大家的期待中,新老师出现了,她踏进教室的瞬间,宛如一缕清风拂过湖面。她很漂亮,穿着白灰相间的条纹衫、墨绿长裙、蝶形发卡卡起丝丝墨发。

    ⑥我们鼓掌,她示意安静下来。“今天讲评作文。”她的声音很好听,带着清甜的气息。“这篇佳作,是最高分哦!”接着用她甜美的声音诵读起来。听到第一句,我愣住了,一股莫名的激动与幸福向我袭来。

    ⑦读毕,她说:“你们知道它的作者吗?”于是大家七嘴八舌猜测起来。她一一否决:“是张小花。“啊,张小花。”有人重复,故意拉长声音,拖得好像一列慢吞吞的火车。继而,全班大笑。我难堪极了,心跌入了绝望的谷底。(丁)

    ⑧老师怔了一下,脸上有些愠色,但马上又恢复了平和:“你们笑什么啊?”笑浪渐渐消失。其实大家也不知为何,或许是习惯吧。骄傲的少年总习惯嘲弄一切和自己不同的人和物,终于有人道:“她的名字、带个花,挺……挺俗的。”

    ⑨老师眼睛睁得大大的,然后笑了,嘴角涌现两个酒窝,转身在黑板上写——陈翠花,点着说:“真巧,我的名字也带花。”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很静很静,大家看着这个年轻高雅的老师,无论如何不能把她和翠花联系起来。老师走到我身边,摸了摸我的头。我感到她手指的温度,泪水一下子充满了眼眶。晶莹的泪光中,我看到她在微笑。

    ⑩不久,她把我调到了前排,送我带着莱莉香的漂亮本子,鼓励我发表文章……中考时,她送我一支钢笔:“加油啊!”然后轻轻抱了抱我。她的头发挨着我的脖子,散发着薄荷的清香。那个炎热的夏天,一下子安静清凉。
    ⑪后来我考上一中,再后来我去上海读大学……某天听到雪村的歌“翠花,上酸菜”,我笑了,不知不觉竟流出泪来。我想起那个叫翠花的老师,想起她给我的微笑、赞许和拥抱。
    ⑫在喑哑无言的青春时光中行走的女孩,有没有人对你说一句:真巧,我的名字也带花,然后把你拉出自卑的泥沼,送到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大路上。

    ⑬我很幸运,我遇到了。

 (选自《少年文摘》,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