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甘肃省兰州市十九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提问

只想和你接近

    在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那种把木扳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同样的,孩子们也是。

    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地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秋”。

    午夜父亲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个搬动、摆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躺下来的空间。

    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通常装睡,等着洗完澡的父亲上床。

    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实在啊睡成这样!”然后床板会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整个人被他抱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半分钟不到,却是完全满足的亲近。

    长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坦承这种装睡的经历,没想到他们都说:“我也是!我也是!”

    或许亲近的机会不多,所以某些记忆特别深刻。

    有一年父亲的腿被落盘压伤,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矿工医院转到台北的一家外科医院治疗。 由子住院的时间很长,妈妈得打工养家,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某个星期六的中午我放学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火车站不停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指甲。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可以借给我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地帮父亲剪指甲。

    当我剪完所有的指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着眼睛看着我。 “妈妈叫你来的?”“不是。”“你自己跑来没跟妈妈说?”“没有。”

    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开口说:“暗了,我带你去看电影,你晚上就睡这边吧!”

    那天夜晚,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带我去看了一场电影。

    一路上,当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以及一群叔叔伯伯,踏着月色去九份看电影的情形时,父亲正好问我:“记不记得小时候我带你去九份看电影?”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笫一次帮父亲剪指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片,导

    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吴念真/文,有删改。)

(1)、围绕“只想和你接近”这个标题,作者着重描绘了哪几次与父亲在身体上“接近”的情形?请简要概括。
(2)、仔细品读下面语句,说说它运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何作用?

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3)、从家乡到台北,父子间的“接近”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源于什么?请结合文章细节说说你的理曲。
(4)、仔细研究文章的结尾部分,说说它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话,这样的文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郎日本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乡村故事

莫泊桑

      ①离一个海滨小城不远处,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两座并肩而立的小茅屋。两个农夫在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为了养家糊口。每家都有四个孩子。小家伙们一天到晚都在门前的空地上嬉戏打闹。两个家庭几乎是同时成家、同时生儿育女的。

      ②从罗尔波特疗养站过来,第一座茅屋里住着蒂瓦施一家,他们有一个女孩三个男孩;另一间破屋住的是瓦兰一家,他们有三个女孩一个男孩。

      ③所有人都靠菜汤、土豆和充足的空气艰难度日。早上七点、中午十二点和晚上六点两家的主妇都要把她们的娃娃们集合在一起喂菜汤,就像看鹅人把鹅群赶拢一样。孩子们按年龄大小依次坐在一张用了五十年、磨得油光锃亮的木桌前,最小的孩子的嘴刚能够到桌面。每人面前都摆着一个凹凹的汤盆,盛满了用土豆、半棵白菜和三个洋葱煮的汤以及在汤里泡得软软的面包。一排人吃得饱饱的。母亲亲手给最小的喂食。。星期天的一点肉汤对所有人来说都像过节一样,父亲这天在饭桌旁恋恋不舍,翻来覆去地说:“要是每天都这样该多好啊!”

      ④八月的一天下午,一辆小汽车猛地停在了两个茅屋前,驾车的年轻女人对坐在身旁的先生说:“噢!看哪,亨利,这群孩子!他们在土里滚来滚去有多可爱啊!”她跳下车,向孩子们跑去,抓住两个最小的男孩中的一个,蒂瓦施家的那个,把他抱在怀里,狂热地亲吻他肮脏的脸蛋。她是亨利•德•于贝尔太太。

      ⑤一天早上她来的时候,她的丈夫同她一起下了车,她没有在孩子们面前停下,而是径直走进农夫的屋子。

      ⑥正在屋里忙着劈柴做饭的夫妇俩诧异地抬起头来。年轻太太先开了口,她的声音发颤:“我们没有孩子,家里只有我丈夫和我……我们想把他带走……你们同意吗?”

      ⑦“你们想把夏洛从这家里带走吗?哦,不,不行,绝对不行。”农妇生气地说道。

      ⑧这时德•于贝尔先生说话了:“我的妻子没说清楚。我们是想收养他,不过他以后可以回来看你们。如果他能长大成人,这点当然不成问题,那么他将是我们的继承人。万一我们有了孩子,他将享有同等的继承权。而且,考虑到你们的情况,在你们有生之年,我们将每月定期给你们一百法郎,你们听明白了吗?”

      ⑨农妇气冲冲地站起身来:“你们想让我把夏洛卖给你们吗?啊,不!怎么能对一个母亲提出这种要求!噢,不!这太无耻了。”

      ⑩男人沉默不语,一脸严肃,仿佛在沉思,不过他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妻子的话。

      ⑪于是他们做了最后一次努力。“但是,朋友们,想想你们孩子的未来,想想……”

      ⑫农妇(A.怒不可遏 B.忿忿不平)地打断了他的话:“够了!够了!够了!走开,还有,别让我再在这儿看见你们。居然想这么着就把我们的孩子带走!”

      ⑬德•于贝尔太太走出大门时,忽然想起有两个小小的孩子,于是问道:“但是另外一个小男孩,他不是你们的吧?”

      ⑭蒂瓦施老爹答道:“不,是邻居家的,如果你们愿意,可以去那家看看。”说完他就进了屋,他妻子在屋里大发雷霆。

      ⑮瓦兰夫妇正坐在桌旁小口小口地吃着面包片,他们用刀在放在两人中间的盘子里挑起一点点黄油,然后小心翼翼地抹在面包上。

      ⑯德•于贝尔先生再一次陈述了他的建议。两个乡下人摇了摇头,表示拒绝。但是当他们得知每月可以得到一百法郎时,他们的决心大大地动摇了。夫妇俩你看我,我看你,互相用眼光征询对方的意见。

      ⑰他们沉默了很久很久,左右为难,犹豫不决。女人终于开口问道:“你说呢,他爹?”

      ⑱他用一种说教式的口气答道:“我认为这倒不坏。”

      ⑲于是德•于贝尔太太开始跟他们谈孩子的未来,他的幸福,他将给他们带来的财富。

      ⑳农夫问道:“这一千二百法郎的年金要在公证人面前立约吗?”德•于贝尔先生答道:“当然,这事明天就可以办妥。”

      ㉑农妇仔细地想了想,又说:“每月一百法郎,想从我们身边把小家伙带走,这点钱可不够。这孩子过几年就能干活了。得给我们一百二十法郎。”

      ㉒急得跌足的德•于贝尔太太立刻就答应了。她拿出一百法郎作为礼物,以便立刻将孩子带走。她的丈夫则在一旁立字据。镇长和一个邻居很快被请了来,他们欣然同意为双方作证。

      ㉓从此再没有人听到小让•瓦兰的消息。他的父母每个月都去公证人那儿领他们的一百二十法郎。他们跟邻居家翻了脸,因为蒂瓦施大妈没完没了地羞辱他们,挨家挨户地说若非丧尽天良怎么会卖孩子呢,还说这事太可怕、太肮脏、太下贱了。

      ㉔有时候她把她的夏洛夸耀似地抱在怀里,冲着他大声说,仿佛他听得懂似的:“我可没把你卖掉,我的小宝贝。我没把你卖掉,我没钱,可是不卖孩子。”

      ㉕年复一年,天天如此。每天她都在门前含沙射影地大声说些不堪入耳的话,好让邻居家的人听见。蒂瓦施大妈最终相信在这个地区无人能与她相提并论,因为她没有卖掉夏洛。人们谈起她时都说:“我知道那是很诱人的,可是她不管,她那样做的确像一个好母亲。”

      ㉖人们都赞扬她。已经十八岁的夏洛从小就听着这些话长大,他认为自己比同伴们都优越,因为他没有被卖掉。

      ㉗靠着那笔年金,瓦兰一家不愁吃喝了。依然穷困的蒂瓦施一家因而怒气难平。他们的大儿子去服兵役了,二儿子死了,只剩下夏洛和他的老父亲一起拼命干活来养活母亲和小妹妹。

      ㉘他二十一岁了,有一天早上,一辆亮锃锃的小汽车在两个茅屋前停了下来。一位挂着金表链的年轻先生从车上下来,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走进瓦兰家的茅屋。

      ㉙老妈妈正在洗她的围裙,身患残疾的父亲在火炉边打盹。两人一起抬起头来,年轻人说道:“您好,爸爸,您好,妈妈。”

      ㉚他们惊呆了,一下子站起来,激动之下,老妇人手里的肥皂掉进了水里,她结结巴巴地说:“是你吗?我的孩子?是你吗,我的孩子?”

      ㉛他张开双臂拥抱她,亲吻她,不停地说:“您好,妈妈。”而颤巍巍的老头子用他一贯的平静语调说道:“你回来了,让?”就好像自己一个月前还见过他似的。

      ㉜相认之后,父母亲迫不及待地想让乡亲们见见他们的儿子,于是带他去镇长家、镇长助理家、神父家、小学老师家。

      ㉝夏洛站在自家的破屋门口看着他走过。

      ㉞晚饭时,他对两位老人说:“你们那会儿可真蠢,居然让他们抱走了瓦兰家的孩子!”

      ㉟他母亲固执地说:“我可不想卖掉自己的孩子。”父亲沉默不语。

      ㊱儿子又说:“送给这样的人家并不坏呀。”

      ㊲蒂瓦施老爹含着怒气一字一顿地说:“你是不是责怪我们把你留了下来?”

      ㊳年轻人粗暴地回答道:“不错,我怪你们,你们可真是呆子,像你们这样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幸,你们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们。”

      ㊴女人对着面前的盘子失声痛哭,她边抱怨边喝菜汤,勺里的汤洒了一半。“累死累活地拉扯这些孩子!”

      ㊵年轻人怒吼道:“我宁可不生下来也不愿像现在这样活着。刚才我看见那人时,真气极了,我对自己说:‘本应该是我。’”

      ㊶他站起身:“听着,我觉得我最好走,因为我会一天到晚地埋怨你们,给你们的生活带来痛苦。你们知道,为这件事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们。”

      ㊷两个老人惊呆了,一句话都说不出,老泪纵横。

      ㊸他又说:“不,这样想太残忍了,我还是到别处去谋生吧。”

      ㊹他打开门,一阵欢声笑语闯了进来,这是瓦兰家在为他们归来的儿子大摆宴席。

      ㊺夏洛跺了跺脚,转身对他的父母吼道:“乡巴佬!”说完他就消失在黑夜中。

短篇小说之王

      ①在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史上,以短篇小说而著称的非止一人,但名列前茅的却是莫泊桑。他以三百余篇短篇小说而获得了“短篇小说之王”的称号。在欧美文学史上,莫泊桑把短篇小说这种体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②他的小说完全脱离了浪漫主义表现非凡和神奇的传统,有意识地选择描写他最熟悉的生活。他曾说:“如果昨日的小说家是选择和描述生活的巨变、灵魂和感情的激烈状态,今日的小说家则是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所以他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题材,关注各阶层人物的平常小事,从小事中现出特定时代的社会风俗,反映某一阶级的特殊心理,从而为读者认识十九世纪后期的法国社会提供了形象的材料。以短篇小说这一特定体裁而论,它并不怕题材小,关键在于作者如何从小题材中揭示出社会生活的实质。莫泊桑的小说往往从一串项链、一把雨伞、一盒珠宝、一枚勋章等小事入手,但却反映了金钱统治下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和道德水准。

      ③莫泊桑的小说继承了他的老师福楼拜冷静、客观的艺术风格,作者很少在作品中露面,而是在表面上客观的描写中,在对人物心理的深入挖掘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作品的意义,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回味的余地。他的作品“小心翼翼地避免复杂的解释,也不去议论人物的行为动机,只让人物和事件在读者眼前经过”。这是他的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一个主要原因。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例,作冷静的剖析、观察,却将结论留给读者去作多方面的探讨

      ④他的小说构思奇特,布局巧妙,不拘一格。莫泊桑说:“布局的巧妙决不在于有激动力或者使人觉得可爱,决不在于引人入胜的开端或者惊心动魄的收煞,而在于那些表现作品明确意义的可信的小事的巧妙组合。”并不是任何一个作家都能够把小事写好,因为平铺直叙的写法很难取得好的艺术效果,所以莫泊桑在选好材料的基础上,非常注意对题材的艺术化处理,这就是要把生活真实变为艺术真实,对它进行一番重新组合,即要在构思上下功夫,在详略上做文章,在对比中见深意,把平常的小事写得有起伏、有波澜,从而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自觉地去探究作品的意义。如《珠宝》:开始是夫妻“恩爱”,接着是丈夫“爱名誉”,使用了真假难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描写,描绘了爱金钱胜过爱一切的生活状态,当诸多真相揭开时更给读者造成深刻难忘的印象。

      ⑤莫泊桑的小说在细节上都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功力,细节描写准确传神。如《项链》中,描写玛蒂尔德离开晚会现场时的细节:她出门时,丈夫怕她受寒“把事先带来的衣服披在她的肩上,那是平日穿的普通便服,那种寒伧和舞装的雅致很不调和。她感觉到了,便想溜走,不让其他裹在锦裘里的太太们注意到。”因此,她不听丈夫的招呼,“便迅速下了楼梯”,这一系列细节,没有一处是多余的,烘托出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女子的形象。

(选自百度,原题为《像流星一样步入文坛的短篇小说家﹣﹣莫泊桑》,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侯晶晶: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

侯冠宇

    她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中国十大女杰”之一。不久前,她又登上了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领奖台。面对诸多荣誉,侯晶晶更习惯将自己定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分内的事,荣誉是很偶然的。”

    侯晶晶,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因为从小迷恋读书写字,4岁时就被父母送进小学。让大家惊讶的是,在第一次单元测验中,她就得了双百分。很快,侯晶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11岁那年,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因为一次误诊,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瘫痪在床,不得不告别校园。侯晶晶坦言自己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但家人的爱给了她极大的支持。父母从不在她面前叹息流泪,总是乐观地告诉她不要放弃希望。远方的姑父姑妈长年与她通信,鼓励她自学成才。

    病床上的侯晶晶拿起书本开始在家自学。在长达10年的自学历程里,每一步她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坐在专用沙发上看书,时间久了下肢会因血流不畅而浮肿,每隔一两个小时候晶晶就必须把腿放直,让母亲按摩一会儿。最难熬的还是冬季,由于下肢没有知觉,晚上睡觉时,她的腿经常被放在被褥里的热水袋烫得血肉模糊,几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蜕痂。

    1994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轮椅上进入自学考试的考场,这几乎也是她8年来第一次出门,当时的情景让她至今难忘。虽然既激动又紧张,但基础英语3个小时的考试她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自信地交卷了,大学语文也考得非常顺利。最终,侯晶晶的基础英语获得了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认识侯晶晶的人都评价她“意志如钢”,她则淡淡地说:“认准一个正确的价值方向,化为点滴行动,坚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这样做。”在侯晶晶的人生道路上,她就是以这样的态度一直坚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

    1998年,侯晶晶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结束了10年的自学生涯,她开始了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耐力的学校生活。由于控制不了上厕所的时间,又无法用一般的公共设施,每次离开宿舍去听课,她都提前几小时禁水。即便如此,她也总是背着一个大书包,里面装着用来方便的器具。

    毕业的那一年,侯晶晶又以专业方向第一名的成绩跨专业考上了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博士。为了完成关于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博士论文,她硬是啃下了13本诺丁斯的英文原版著作,其中有12本著作在国内还没有中文版。侯晶晶还设计了两种调查问卷,坐着轮椅深入各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观察调研关怀教育在中国学校的开展状况。博导朱小蔓教授评价说,侯晶晶的调查发现和结论对关怀教育在中国教育界的运用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如今,侯晶晶终于圆了小时候的“教师梦”,成为南京师大的一名教师。尽管“走”上讲台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已经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该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现在侯晶晶的生活,仍然是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她一直以一种从容冷静的态度对待种种荣誉:“人生似波浪起伏,有波峰波谷。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该尽量沉下心来做点事情,不要迷失方向。”

(选自《中国青年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账!”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子……”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野草》,有删改)

文学类文本阅读。

茶末的滋味

谷雨之前,持续一个月的采茶旺季即将过去,滞留在常州金坛一家茶场的五十六名采茶女工,包了一辆大巴准备返回她们的河南老家。作为老板,文琴即将送别这些弯腰劳作了一个春天的采茶女工。她们连续四年前往常州采茶,已成为茶场的中坚力量。在这里,她们每天采摘嫩芽的时间都很长。采茶不能用指甲掐,那会造成高档绿茶的梗面发红,茶叶档次就会降低,因此采茶女工必须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茶芽,向上一拔,干脆地折断茶梗,同时手指不能揉搓叶面,如此茶芽中的鲜润之气才得以留存。这是需要付出极大耐心、灵巧和专注的工作,采茶女工们在干活的过程中如入无人之境,双手开裂也浑然不觉。

文琴看到,采茶女工们每一条指缝里都深深浸润了茶汁,先是绿的,接着氧化发黑,双手犹如戴上了乌黑的纱手套,晚上,用刷子蘸取肥皂,也无法洗净这些黑黝黝的东西。不仅如此,为了防止鲜叶有杂味混入,女工们还不能用护手霜。就是这样一双双粗糙的手,撑起了茶叶的美妙滋味,一斤茶,六万个芽头,都是由这些五十多岁农妇的手,从万千茶树间采出。

文琴深知她们的辛苦。每一年,除了结算工资,文琴还会给她们准备当地特产当临别礼物,包括红香芋、小坛的封缸酒,还有常州麻饼。今年结算完工钱,采茶班的班长怯生生地来问,能否给一个优惠的价格,让她们可以买些茶末带回去赠送亲友。“老家长辈,都听说这边好山好水 , 茶垄间有杏树、桃树,茶叶里都带着芬芳花香。这么好的茶,得让公公婆婆、自家爹娘都品尝一下。”

采茶女工所说的茶末,是机器炒茶筛下的头茬茶末,明前茶的茶芽极其细小脆弱,在机器炒制的过程中,容易断裂。为了保持高档茶的整洁面貌,茶叶炒好、散尽火气后,需要用细网筛再次过筛,筛下的茶末青绿,里面还夹杂着成团的毫毛,每一粒比白芝麻还小。这种茶末,滋味并不逊色于那些体面的高档茶,文琴也不出售,只供自己和至亲好友分享。采茶班的班长一提出此事,文琴赶忙道歉,说自己疏忽了——那些采茶的纯朴农妇多年来都是带着炒好的大麦或晒干的艾叶泡水喝,她们自称喝不惯茶叶,从不做瓜田李下之事

文琴忙说,这点东西当然要送给你们,本来也是你们去采摘的。她便给女工们每人准备了一包茶末,想了想,又在每个纸袋里放入十小包独立包装的成茶。她想象这些农妇回家以后,也可以邀集长辈一同来喝这十壶茶,沸水冲下去,茶芽就像踮起脚尖,在热水中上下起舞,一共三次,最后,它们整整齐齐在杯底站立。文琴有点自责:这样令人舌底生津的美,这样迷人的杯中景色,她怎么从来没有想到过也要让采茶女工们体味一下?

上车前,女工们挨个过来拥抱她们的老板,说此地甚好 , 希望明年还来。她们每个人都扛着自己的铺盖,带着脸盆、脚盆以及行李箱,春天过去得太快,天气热得太快,她们身上五颜六色的毛衣都嫌厚了,然而,这整个采茶季,她们都没有歇过一天,采买个人用品和薄一点的衣裳也就成了奢望。当她们隔着车窗向文琴挥手道别,看着那一双双乌黑的手,那些淳朴的笑脸,不知为什么,文琴心中涌上了告别姐妹的酸楚,她眼眶发热,隔着车窗,大声叮嘱着。

半个多小时后,文琴回到产茶的车间,这里彻底静寂了下来。忽然,她瞥见了自己招待客人的茶台上,放着一大排金黄的小袋子。她心中狂跳,过去一看,那是她偷偷塞进装茶末的纸袋里的成茶,五十六个人,五百六十小包茶叶,农妇们还了回来,不着一言地表现出她们谦和的自尊,与沉甸甸的体谅,如微雨中的稻穗默默低着头。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猫

季羡林

①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窄狭的室内窗台上,活动的空间好像富富有余。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②它脾气也确实暴烈如虎。它从来不怕任何人。谁要想打它,不管是用鸡毛掸子,还是用竹竿,它从不回避,而是向前进攻,声色俱厉。有一次,一位朋友来看我,他显然是非常喜欢猫的。一见虎子,嘴里连声说着:“我身上有猫味,猫不会咬我的。”他伸手想去抚摩它,可万万没有想到,我们虎子不懂什么猫味,回头就是一口。这位朋友大惊失色。总之,到了后来,虎子无人不咬,只有我们家三个主人除外,它的“咬声”颇能耸人听闻了。

③但是,要说这就是虎子形象的全部,那也是不正确的。除了暴烈咬人以外,它还有另外一面,这就是温柔敦厚的一面。我举一个小例子。虎子来我们家以后的第三年,我又要了一只小猫。这是一只混种的波斯猫,浑身雪白,毛很长,但在额头上有一小片黑黄相间的花纹。我们家人管这只猫叫洋猫,起名咪咪,虎子则被尊为土猫。这只猫的脾气同虎子完全相反:胆小、怕人,从来没有咬过人。只有在外面跑的时候,才露出一点野性。

④咪咪只要有机会溜出大门,就像一溜烟似的立即窜入小山的树丛中,半天不回家。这两只猫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一进门,虎子就把咪咪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它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奶,却坚决要给咪咪喂奶,把咪咪搂在怀里,让它咂自己的干奶头。我在吃饭的时候,有时丢点鸡骨头、鱼刺,虎子却只蹲在旁边,瞅着咪咪吃,从来不同它争食。有时还“咪噢”上两声,好像是在说:“吃吧,孩子!安安静静地吃吧!”

⑤有一年,小咪咪生了两个小猫。大概是初做母亲,没有经验,咪咪丢下小猫不管,虎子却大忙特忙起来,觉不睡,饭不吃,日日夜夜把小猫搂在怀里。但小猫是要吃奶的,而奶正是虎子所缺的。于是虎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叼起小猫,到处追着咪咪,要它给小猫喂奶。还真像一个姥姥样子,但是小咪咪并不领情,依旧不给小猫喂奶。有几天的时间,虎子不吃不喝,瞪着两只闪闪发光的眼睛,嘴里叼着小猫,从这屋赶到那屋,一转眼又赶了回来。小猫大概真是受不了啦,便辞别了这个世界。

⑥我看了这一出猫家庭里的悲剧又是喜剧,实在是爱莫能助,惋惜了很久。

(选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