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后,孙中山目睹清政府的专制和腐败,开始发表反清言论。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对清廷彻底失望的孙中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建立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第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戊戌变法以后,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讨过合作问题,但合作未能实现。

材料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大败”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什么?“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揭开了哪一运动的序幕?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进行革命斗争的形式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4)、材料四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