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上海市南汇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①足,以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②为谢,却不受。
【注释】①濯:洗涤。②铤:同“锭”,用以货币流通。
去 , 遗所提囊
①去 ②遗
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穿井①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②,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③。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察传》)
【注释】①穿井:凿井,挖井。 ②汲:从下往上打水。 ③宋君:宋国国君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 , 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tǐnɡ):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o):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 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唐临为万泉丞①。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②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③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④ , 不许。唐临曰:“明公⑤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
(据《旧唐书》改写)
【注】①丞:此处指辅助县令的从属官员。②白:报告。③稼穑:耕种与收获。④逸:逃逸,逃跑。⑤明公:对县令的尊称。
桃核舫
〔清〕钮 琇
姑苏金老,貌甚朴,而有刻棘镂尘之巧。其最异者,用桃核一枚,雕为东坡游舫。
舫之形上穹下坦,前舒后奋,中则方仓。四围左右各有花纹。短窗二,可能开阖。启窗而观,一几三椅。 中袍而多髯者为东坡,坐而倚窗外望,禅衣冠、坐对东坡而俯于几者,为佛印师。几上纵横列三十二牌,若欲搜抹①者然。少年隅②坐,横洞箫而吹者,则相从之客也。舫首童子一,旁置茶铛③。童子平头短襦④,右手执扇,伛而扬火⑤。舫尾老翁椎髻芒鞋⑥,斜立⑦摇橹。外而柁、篙、篷、缆之属,无不具也;舷、槛、檐幕之形,无不周也。细测其体,大不过两指甲耳。
康熙三十七年春,江南巡抚宋公家藏一器,左侧窗败,无有能修治者。闻金老名,赠银十饼,使完之。金老曰:“此亦我手制也。世间同我目力,同我心思,然思巧而气不静,气静而神不完,与无巧同。我有四子唯行三者稍传我法而未得其精况他人乎!”
(选自《觚胜》)
〔注释〕 ①搜抹:抓摸。②隅:在角落。③茶铛:煮茶用的茶具。④襦:短衣。⑤扬火:扇火。⑥芒鞋:草鞋。⑦斜立:斜着站立。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