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把缺陷活成一种美好

ㅤㅤ        ①第一次看见她时,我深深惊讶了一下。20岁,身高只有1米左右,像一个稚气未脱的孩童。“这么小巧的身材能干什么?”我不禁在心里嘀咕。少不得以后我要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对与这个新同事合作,我实在是没什么信心。

ㅤㅤ       ㅤㅤ②那天,主任让我和她去仓库盘点货物。货很多,也很杂,很多时候需要爬到货物堆上清点数目,我想着不可能指望她完成这项工作,只能靠我自己了。便自告奋勇说我上去,安排她在下面做记录。她笑笑说:“还是我上去吧,我小巧玲珑,身轻如燕。”说着,不顾货物的杂乱脏,径直爬上了货物堆。我看她灵巧自如的样子,真是吃了一惊。

ㅤㅤㅤㅤ       ③过了几天,单位组织去爬泰山,主任说如果她没有力气爬上去,可以去坐索道。她说:“坐索道怎能尽览泰山的风姿,也失去了爬山的意义。我可以慢一点,你们不用等我,咱们在南天门碰头。”当我们一行人到达南天门时,个个累得精疲力尽,气喘吁吁。想到她,大家都为她捏一把汗。没想到,一抬头,她竟来到了我们跟前。她真的没有比我们慢多少,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ㅤㅤㅤㅤ       ④然而“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的时候,十八盘那长长的台阶对她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我说不如你去坐车吧。这次她说:“好吧,我去坐车,我不是因为我害怕下山,是怕耽误大家的时间。要是我自己单独来,必定会一步一步走下去。”她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觉得她身上有一种我没有的东西。

ㅤㅤㅤㅤ       ⑤有时候走在街上,别人总会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她。她总是保持着一份淡定和从容。我忍不住问她:“你真的不介意别人的眼光吗?”她回答:“别人上街需要精心打扮才能赢得回头率,我不用打扮,回头率就百分之百,为什么要不高兴呢?”她回应得那样真诚、自然,没有丝毫的慌张、落寞,她的话让我久久难以忘记。

ㅤㅤ       ㅤㅤ⑥渐渐地,和她的接触多了起来,我也知道了她的一些事情。

ㅤㅤ       ㅤㅤ⑦3岁那年,因为注射青霉素破坏了生长激素,她昏迷了7天,从死神那里挣扎着活了过来。8岁那年上小学,她发现自己的身高一直赶不上别人,后来才明白自己不可能再长高了,很苦恼,冲着母亲发脾气。母亲是个性乐观的人,对她说:“你跟别人没什么两样,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在母亲的影响下,她变得开朗活泼起来,每逢有调皮的同学嘲笑她的身高,她就笑着说:“等我长大了就长高了。”

ㅤㅤㅤㅤ       ⑧她说自从小时候那次死里逃生后,她就对生命有了一种特别的敬畏。活着已经是一种幸运,拥有生命便拥有了最宝贵的财富。好好活着的我们为什么要去在意那些不能改变的缺陷?为什么要因此自暴自弃呢?

ㅤㅤ       ㅤㅤ⑨我被这个坚强乐观的女孩儿深深打动了。我意识到我身上正是缺少了她的那种积极自信,我总是去放大那些不如意的地方,常常对生活充满抱怨,常常陷入迷茫之中。

ㅤㅤ       ㅤㅤ⑩她让我懂得,这个世界上完美无缺的人少之又少,缺陷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只要我们不压抑自闭,内心坚定从容,乐观向上,懂得自省自爱,用善解人意的情怀超越自己身心的局限,也一样可以绽放美丽的生命之花。

ㅤㅤㅤㅤ       ⑪把缺陷活成一种美好,人生的歌便会唱得优雅悠长。

(选自《文摘周刊》,有改动)

(1)、为便于理清故事内容,小语画了如下线索图,请你帮他完成空格处。

她的表现:①→单位爬山时,她坚持自己爬上山→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和看法不介意→谈论对生命的看法

我的感受:吃了一惊→②→出乎意料→难忘记她的话→④

(2)、小组讨论时有同学认为第⑦段的内容可以删去,请你从记叙顺序的角度谈谈看法。
(3)、小文在阅读时发现末尾两段和前文运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请你分析末尾段这样写的作用。
(4)、结合原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迪和教育。

【链接材料】

ㅤㅤ2023年,云南省划艇运动员钟永渊在皮划艇静水世界锦标赛女子VL3级决赛中获第五名,提前锁定了2024年巴黎残奥会“入场券”,成为代表国家队的唯一具有此项参赛资格的运动员。从3岁意外失去右腿,到走向残奥会,这一路对钟永渊而言充满了荆棘。每一次穿假肢的高强度训练都会让她每走一步路都钻心地疼,磨破了皮,出血、发炎、脱不下假肢来,这些对她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但在钟永渊心里,运动再苦,也要咬牙坚持。她始终相信自己不比任何人差,身体的缺陷绝不会成为她追逐梦想的阻碍。运动场上她不断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磨炼意志,收获了满满的人生价值感。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章。

热心的海葵

      ①海葵勇于充当弱小动物的保护神,它柔弱的身躯里包裹着一颗火热的心。

      ②生活在海洋中的海葵属于无脊推动物的庞大家族,它利用水流的循环,来支持柔软的囊状身体。海葵身躯的上端是圆盘状的口,周围长满柔软的触手。触手有奇异的色彩,犹如海底绽放的菊花。

      ③海葵的体壁和触手上长满了有毒的倒刺,暗藏杀机的倒刺一旦受到刹激,便迅速利中对方并分泌毒液,致其麻痹。海葵就是以这种办法自卫或摄食。

      ④然而,海葵却以少有的宽容大度,收留和保护双锯鱼。双锯鱼因形态酷似马戏团中的小丑,又名小丑鱼。小丑鱼体态娇小,柔弱温顺,缺乏有力的御敌本领,是大海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于是,海葵就利用自身的毒利充当保护伞,为小丑鱼提供安全保障。

      ⑤小丑鱼之所以不怕海葵触手的毒,是因为海葵的无私帮助。海葵成百上千的触手一起随波逐流,难免彼此触碰。为避免毒刺误诱友军,海葵的身体表面便分泌一种黏液给刺细胞传达指令:凡遇有这种黏液的都是自己人,不要“开火”。当小丑鱼还是幼鱼时,就凭借嗅觉和视觉找到海葵,海葵则任由小丑鱼吸收自己触手分泌的黏液。小丑鱼等到自己全身都涂满了保护物质黏液时,就可以在海葵的保护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了。

      ⑥春潮水暖,暗礁上迎来了生育的季节。海葵和小丑鱼父母一起迎来了新一批宝宝,海葵保护着小丑鱼妈妈产下的成千上万的卵,这样无欲无求,一代又一代地辛勤工作着,承担保护刚孵化出来的小丑鱼的责任。

      ⑦当然,小丑鱼也是知恩图报的客人。当海葵依附在岩礁上时,小丑鱼会在海葵漂亮的触手丛中游动,这自然会引诱其他海洋小生物上钩,为房东带来食物。平时,小五鱼会检食海葵吃剩的饵料,担负起清洁打扫的工作,为海葵除去泥土、杂物和寄生虫。当海葵遭遇克星蝶鱼侵犯时,小丑鱼就会挺身而出,对蝶鱼展开猛烈的攻击。虽然二者个头悬殊,但凭着勇敢顽强,小丑鱼往拄将蝶鱼打得落荒而逃。

      ⑧生物学家们把海葵和小丑鱼的这种关系称为“共生现象”。相对于这个冷冰冰的词汇,我们更愿意把这种现象看做是动物之间一种帮助和感恩的关系,或者是一种互惠的关系。

                                                                                                                                                             (选自《走近科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智能材料

       ①何谓智能材料?现在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但一般说来,它指的是能感知环境条件并做出相应“行动”的材料。智能材料的行为与生命体的智能反应有点类似。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太阳镜片中就含有某种材料,这种智能材料能感知周围的光,并能对光的强弱做出判断:当周围的光很强时,它就自行变暗;当光较弱时,它又变得透明起来。

       ②现在,在建筑方面,科学家们正集中力量研制使桥梁、高大的建筑设施以及地下管道等能自诊其“健康”状况,并能自行“医治疾病”的材料。这方面,美国伊得诺大学的研究已初见成效,该大学建筑研究中心的卡罗琳•德赖开发出了两种“自愈合”纤维,这两种纤维能分别感知混凝土中的裂缝和钢筋的腐蚀,粘合裂缝的纤维是用玻璃丝和聚丙稀制成的多孔中空纤维,将其渗入混凝土中,在混凝土过度挠曲时,它被撕裂,从而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来充填和粘合混凝土中的裂缝。德赖开发的另一种纤维能感知造成钢筋腐蚀的酸度。若把这种纤维包在钢筋周围,当钢筋周围的酸度达到一定值时,纤维的涂层溶解,从纤维中释放出阻止混凝土中的钢筋被腐蚀的物质。

       ③在医疗方面,智能材料还被应用于药物自动释放系统上。日本东京女子医学院已经推出一种能根据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而扩张和收缩的聚合物。葡萄糖浓度低时,该聚合物会缩成小球,葡萄糖浓度高时,小球会伸展成带。借助这一特性。这一聚合物可制成人造胰细胞。将这种聚合物包封的胰岛素小球注入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小球就可以模拟胰细胞工作,血液中的血糖浓度高时,小球释放出胰岛素,血糖浓度低时,胰岛素被密封。这样 , 病人的血糖浓度就会始终保持正常的水平。

       ④智能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更为广泛,所以科学家正致力于这方面的大量研究。如英国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能让残疾儿童借助它“说话”的智能化衣料。残疾儿童穿上由这种独特的电子纺织材料制成的马甲,连接一个语音合成器,就可以简单地通过轻拍这种触敏性材料使别人明白他的意思。把这种材料与适当的电子仪器连接起来,将带来新型外衣的问世。把电话主板集成在袜子里以提醒穿着者新鞋子是否会磨脚,或者将其放入袖子里,乃至足球衣中,让裁判知道何时被人拉扯过。

       ⑤虽然智能材料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发展前景将是无限广阔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初夏的白

    ①一入夏,许多艳色的花儿都暂时歇了场,傲然坐在枝头的,是小小的白花儿。

    ②白花不招摇。夏是低调的。

    ③初夏有茉莉,开着白花的茉莉。

    ④梅雨季将至未至,空气先已起了湿意。爬满青苔的老宅前,青砖灰瓦的廊檐下,茉莉不大的卵形叶子缀满极细的枝干,它们啜饮着南方的露水,然后吐出纽扣大小的花蕾儿。白色的花蕾三五颗,聚在枝尖上,像几粒豆子,微微染着一点豆青色。

    ㅤㅤ⑤茉莉最像少女,那些白色的花儿盛开时,悠悠散着淡雅的香味儿,一种我且盛开但不惊扰叶子的意思。茉莉花期也短,一朵花再美,也只开一天。

    ㅤㅤ⑥少女时候,我买香水,最爱茉莉香味。后来喝茶,我也爱茉莉茶。及至成年,我也只想低眉做一个像小白花一样的女子,不追求浓烈,干净就好,淡然就好。

    ㅤㅤ⑦初夏有金银花,初开白色,后渐渐变成金黄色。盛开时,寸把长的细细花蕾裂开,香气乍泄。记忆里,老家的土篱笆墙上,睡着一堆厚厚的金银花藤,篱笆墙下丛生野蔷薇。花开时节,金银花和野蔷薇相望相迎,乡人荷锄下地,路过也不采。只有野蜂子在那里嗡嗡地扑扇小翅膀,也像荷锄奔忙的农人。

    ㅤㅤ⑧金银花开过,便是栀子花开。栀子也是开白花的,但栀子花比茉莉花开得要胆大些,直白、率性些,有些质朴和热情的感觉。那花有掌心大,重瓣的甚至有碗口大,一朵花的香气能涨满一间屋子,一棵花树能香大半个村庄。所以,栀子花盛开的初夏,我居住的村庄仿佛被花香给抬升起来了,荡荡浮动。

    ㅤㅤ⑨有一天晚上,我开车行驶在巢湖边的湖滨大道上,夜色和路边的树木、芦苇都那么幽深,心下莫名生起漂泊的孤寂。这时,忽闻得风里一缕栀子花香,不禁缓缓放慢车速,心儿也在花香里缓缓安妥。在我的习惯性思维里,有栀子花的地方,必有村庄,必有一户户安静生活的人家。

ㅤㅤ    ⑩早前,我们小镇的江堤脚下还有成片的荷塘,塘里白荷花居多,覆盖了茫茫的水面。也有红荷花,艳艳的,远远摇曳在塘边的蒲草和芦苇丛里。童年时,我喜欢和家住塘边的同桌去采红荷,红荷耀眼,总有些鼓荡人心。

ㅤㅤ⑪白荷自然不可随意去采,因为那是家养的荷花。所谓家养的,大约代表着正统,代表着被认同,也就代表着身份地位。心想着,长大了,可一定要做白荷一样的人。

    ㅤㅤ⑫冬天,人们抽干荷塘的水,下塘挖藕。在白花花的冬阳下,许多人赤了脚去踩,去寻最粗、最长的藕。那是白荷花身下结出的白藕。

    ㅤㅤ⑬暮春天,父亲在屋后的长宁河里种菱。虽然只种了三四丛,但菱长得快。父亲说:“六月六,发一间屋。”那能摘多少菱角啊,这童年里最清甜的水果。在我们的方言里,“六”和“屋”的韵母发音,都发“e”。一棵菱,到了六月,可以在水面抽枝散叶地出一间屋那么大的场面,这是一棵柔嫩纤弱的水生植物默默撑开的生命格局。

    ㅤㅤ⑭菱开白花。在初夏,白花出水,蛾子似的,比茉莉花还要小得多。仿佛不愿意让人知道,它开花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