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检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及文祥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么,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材料二:康有为生卒年谱(部分)

时间

史实

1888年9月

上书光绪帝,痛陈祖国的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

1891年

开办万木草堂学馆,聚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并为变法运动创造理论

1891年

撰写多年的《孔子改制考》完稿,该书借“素王改制说”把孔子描述成“托古改制”的改革家

1895年

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8年

撰写了两部有关明治维新史的专著,对明治维新的史实进行不少改动和捏造,借以适合中国当时变法改制的需要

1898年4月

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

(1)、材料一是对哪一重要历史事件的评价?主要观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康有为通过怎样的方式推动变法运动不断发展?
(3)、上述材料中我国近代历史人物的探索活动有何共同作用?
举一反三
近代中国一般把由外国商船运来的海外物品称为洋货。在西方炮火和洋货的双重冲击下,近代中国开始了社会转型,引发了社会生活的剧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40—1911年中国人消费洋货概览表

时间阶段

洋货种类

消费范围

消费观念

第一阶段

1840—1860年代

主要是钟表、八音盒、玻璃器皿等中国没有的“西洋奇器”

一般民众对超出生活的外来必需品需求十分有限

把洋货看作好奇炫新的奢侈品、高档品

第二阶段

1870—1890年代中期

上海一商人曾列举了如洋盐、洋油、洋灯在内的57种日用洋杂货

在城市和乡镇中上层社会流行,内地乡村购买不旺

购用洋货成为可炫耀的时尚

第三阶段

1890年代中期—1911年

除生活日用必需品外,还有生活享受品、教育用品等

日用洋货日渐普及,城乡上下各个阶层民众普遍购买洋货

购买洋货更看重其价格和实用性

材料三:面对洋货的日益冲击,财富的不断外流,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做出了不同应对,留下了诸多意义重大的文物、令人深思的历史。

应对

代表人物

应对态度

代表文物

应对一

【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等

审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敞者。

轮船招商局

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4课图(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文物学会认定收录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

应对二

【人物】

赵三多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义和团直隶省长新镇北街坎字团防总局虎头牌

(又称“义和团团牌”)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

应对三

【人物】

张謇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大生纱厂

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25课图(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文物学会认定收录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

请回答: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强之梦】

材料一   师夷长技以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依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评价是否全面、客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此次运动?

【立宪之梦】

材料三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性质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和之梦】

材料四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3)材料中的“两个主义”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

材料五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蔡元培《孙中山先生挽联》

(4)请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孙中山先生“未竟之功'”的具体含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