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坐 雪

舒维秀

进入小雪大雪天气,就更离不开火了。一家人挤坐在火铺上,围着火炉家长里短。如果脚后跟仍感到冷,祖父会嘀咕一句:“明朝怕要落雪结冰咯。”

我心里盼望着落雪。第二天一早,起来烧灶火煮猪潲的母亲推开木门,说了一声:“好大的雪啊!”我就晓得,对面坡上千树披银,这边寨里家家素妆,白雪铺在木屋青瓦上,好似盖了一张银色的晒席。窗格子外偶尔传来几声小山雀的叽喳——我也晓得,当它们从这梢飞到那桠时,准会抖落下几丝积雪。

“小孩盼过年,懒子想落雪。”落雪了,特别是连续落了几天大铺雪后,湘西侗寨人家一年到头难得地守在屋里,进入满寨坐雪时间。

同样是落雪,情形却不同。

有时落沙雪,就像细沙子落下,虽然持续不了多久,但落地后同泥水沾和在一起结成冰,要好几天才能融化,正应了“沙雪打底,够得(时间久)晴不起”这句话。

有时落铺雪,飘飘洒洒,无声无息。远山传来枞树枝条的折断声,那是森林在悄悄告诉人们大铺雪来了。落了铺雪,一般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天气就会放晴出太阳,阳光没什么暖意,只是给没有融化的雪白上加白罢了。

有时落完雪结“桐油冰”,瓦片上、树干上、地面上结一层硬硬滑滑的冰,颜色白偏暗,有些像桐油铺地,锄头尖角在冰上拉过,犁起白盐似的粉末,划出一条浅浅的线沟。“桐油冰”又硬又滑,人们不敢轻易出门,连去井边挑水,也要在胶鞋上缠绕几圈山藤,再用锄头刨出一个个小坑,脚踩进去才牢实。狗也怕在“桐油冰”上行走,觉察到有人在屋外活动,也只是在屋边汪汪叫几声。有好强的狗要去追行人,还没在冰上跑几脚,就东滑西拐,赶紧灰溜溜地转回来

“今年雪大,安心坐几天雪”,母亲嘴里这么说,手上却不闲着,她有一句口头禅——“雨天有雨天的活路,雪天有雪天的活路”。于是,找来针线盒,坐在火边一锥一针再一线地纳鞋底:先用锥子把千层底锥通,手捏针在头发上顺抹几下,再穿过鞋底,然后一手一手地拉扯麻索,任那均匀的“唰唰”声响满火铺间……

如果厢房里传来“乒乒乓乓”的木匠行头声,那准是父亲在做木匠活。家里的木屋架子是请木匠师傅做的,剩下的架楼板、装板壁和格子,则是父亲利用空闲时间完成的。每年的坐雪时间,正是他木匠行头响得勤的时候。“弯木头,直木匠。”那些歪歪扭扭的木板,在他闭一只眼、弹一线墨以及一斧一刨之间,很快就变成一张张平整、漂亮的壁头。

坐雪天,祖父坐在火塘边的大板凳上抽旱烟,吧嗒几嘴后,就在布棉鞋上磕磕烟杆头,随手反挂在板壁上,然后转到牛圈或猪圈边,取出木犁、锄头、单耙、踩耙和镰刀等农具,察看哪里有损坏或松动,细心打整一番再放回原处。经过一冬的坐雪,这些农具也有了崭新的精气神,静等开春耕作的日子。

坐雪天,最好玩的要数滑雪板了。滑得最快的是旧圆桶板,两头翘、中间鼓,小屁股坐在中间凹处,从屋旁的土坡滑下,总是中途翻车或到头刹不住车,滑下路坎也是常事。不过,这可吓不倒我们,翻身爬起来,拍拍屁股,抖落身上的雪,扛起雪板又往上走。

“今年这大雪,落金落银啊!”乡人们不讲“瑞雪兆丰年”这样文绉绉的话,但他们也晓得,大雪一来,要冻死田地里几多害虫。今年一场雪,明年一场雨,喊得应(说完应验)的,风调雨顺也是可期。

这些都是小时候的事情。如今入冬,不管雪大雪小,乡人们照例骑着摩托或开着大小车辆,该外出务工的务工,该去跑运输的跑运输,该赶集做生意的赶集做生意,似乎忘记曾有坐雪这一回事。

(1)、作者在文中回忆了一家人坐雪天的几个场景,试简要概括。
(2)、文章充满温情,请结合文章第一至第三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温情的。
(3)、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①远山传来枞树枝条的折断声,那是森林在悄悄告诉人们大铺雪来了。

②有好强的狗要去追行人,还没在冰上跑几脚,就东滑西拐,赶紧灰溜溜地转回来。

(4)、本文发表在《光明日报》“留住乡愁”板块,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编者将本文安排在“留住乡愁”刊发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小题。

海市蜃楼

        ①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的折射作用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见过这种现象的人无不称赞这种现象奇妙之极。著名作家杨朔在他的作品中有过形象的描述:“……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藏到哪儿去了,海上壁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像水墨画一样,山峦时时变化,一会儿山头上现出一座宝塔,一会儿山洼里现出一座城市,……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渐渐消散,越来越淡,转眼间,天清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来的岛屿又在海上现上来。”实在太奇妙了吧!

        ②海市蜃楼究竟怎么形成的呢?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揭示了它的奥秘:当空气中各层的密度有较大差异时,远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看见空中或地面以上远处物体的影像。古人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取名为海市蜃楼,也叫蜃景。

        ③海市蜃楼经常“出没”于两个地区:

        ④骄阳当空,沙漠炎热,沙子被太阳晒得很烫,靠近沙漠表面的空气因膨胀而变得稀薄,可上层空气冷的,还比较密。光线通常是直接传播的,但在空气密度不同的地方就会发生折射。因此,当远处的光线从浓密的空气进入稀薄的空气时,光线就会转变,使远处景色出现在人们面前。

        ⑤这是沙漠里常出现的现象。空气和光这对魔术师不知捉弄了多少又渴又累的旅行者。而出现在海面上的海市蜃楼,则成为一大景观,被旅行者啧赞。

        ⑥夏天,海面附近的温度比高空低,空气由于热胀冷缩,上层的空气比海面附近的空气稀疏,远处物体反射的太阳光,在射向空中的过程中,由于空气疏密发生变化而折射,逐渐向地面弯曲,进入观察者眼中,逆着光线望去,就觉得好像是从海面上空的物体射来一样。

        ⑦被人们称为人间仙境的蓬莱阁对面海域曾发生一次海市蜃楼。据新华社记者报道:从17日下午14时20分延续到19时左右,从蓬莱阁向北望,在长达100多里的辽阔海面上,出现种种奇现,忽而是多孔桥般的奇景,忽而显现出从未见过的岛屿。其间有清晰的高楼大厦,周围有冒烟的烟囱,在浪涛万顷的海面上展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电视台记者在国内首次拍摄现场实况,可以使从未亲眼见过海市蜃楼的人大开眼界。

        ⑧现在,海市蜃楼只被作为一种奇景来观看,不久的将来,人们说不定会把它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呢?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带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妈妈爱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矍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不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后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

    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它的通风。

    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我束手无策。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去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端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无数灰屑敷在他的脸上,犹如漫天抛洒的芝麻。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

    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待——白蘑菇炖鸡最鲜。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选自毕淑敏《我的人生笔记》,有删节)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让生命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话

张丽钧

       ①很好的阳光,空气中弥漫着迟开的芬芳。

       ②我站在一个儿童摄影棚前等人。突然,一个小女孩儿把车骑到了我跟前,险些撞到我。我赶忙躲她,不想她竟追过来。我只好无奈地冲她笑了。她也冲我笑,一个仙子般的小姑娘。“阿姨,”她指着摄影棚外墙上足有两米高的巨幅照片对我说,“这是我,”我这才注意到,原来,这骑童车的女孩儿竞是那巨幅广告上的小模特!我看看照片,再看看身边的女孩儿,不住地夸说“漂亮”。女孩儿得意得不得了,头脑摇晃得像条欢快的小狗。此时,我不由想起了发生在南怀瑾大师身上的一件事

       ③有一回,南怀瑾乘火车,身边坐了一个年轻人,捧着一本书入神地看。南怀瑾瞟了他手里的书,随口问了一句:“有那么好看吗?”年轻人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说自己一直十分喜欢读这位作家的作品,南怀瑾说:“哦。那我回头也买一本来看看。”那本书的作者正是南怀瑾。

       ④我喜欢小女孩不依不饶追着我这个陌生的阿姨,邀宠般地告诉我说那墙上的照片就是她,她说破,是因为她透明;我也喜欢南怀瑾不曾道出自己就是那本“好书”的作者,他缄口,是因为他蕴藉

       ⑤我不能接受女孩儿抛却一派天真,扮演大师的深沉;也不能接受大师抛却沉静内敛,扮演女孩儿的单纯。

       ⑥我愿意拟想,大师也曾拥有无饰无邪的童年,愿意将自己的美事、乐事、幸事张扬天下,不惧人讥,不怕人妒。就像花不会藏掖自己的芬芳,透明的心也不会藏掖自己的景致。那么没道理,那么没章法,反正就是让童车冲到你脚下,纠缠着你,迫着你唱赞美诗。这让你很便捷地就怀了一回旧,你生了锈的感觉在一颗开花的童心面前一下子生动起来,摇曳起来。

       ⑦我更愿意拟想,女孩儿将一步一步修行,直到学会对着岁月深处那个急煎煎向路人跋扈地炫耀自我的女童发出不屑的哂笑。南怀瑾大师特别看重生命的“庄严感”,庄严的生命必是摈弃浮华、拂去尘屑的。一个拥有了美好的“精神目标”的人,断然不会热衷于 在生活的大海中钓取廉价的恭维与褒扬;只有虚妄的人,才会那么黏,总是试图粘住更多激赏的目光

       ⑧行走人世间,我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双善于撷取的手,撷取了天真,就在这一刻欢悦吧;撷取了内敛,就在这一刻凝思吧。而在这两个故事的连接处,我愿意试着绣上自己细密的心思告诉自己,或许,这一边,正是我渐去渐远的昨日,那一边,恰是我愈行愈远的明朝。

       ⑨揽万物以为镜,窥见自我一息一变的心颜。不是所有的“可爱”都适宜窖藏,此时的口无遮拦,彼时可能变成了庸俗轻浅。风度,往往与一个人的自知度呈“正相关”。对一个个体生命而言,没有恒久不变的“一派天真”,也没有与生俱来的“沉静内敛”。

       ⑩自觉修行的生命,会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语言,不造作,不夸饰,不张扬,在熨帖中开出最美的花朵。

(选自《美文阅读》2013年5月,选文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爱的尊严

王永光

①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 得我头都要大了。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 30 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 20 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我生气地脸一黑喝道:“排队,叫了号再过来。”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我们一起的。”

②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③“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④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天!我服了。”没奈何,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取多少?”

⑤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⑥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

⑦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我有些嘲笑地说:“还有 37 元 6 角﹣﹣”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

⑧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就取 30 吧。”

⑨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 30 元钱丢给了男人。

⑩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

⑪可是走进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

⑫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

⑬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几步来到吧台对老板娘说:“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在等面的几分钟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对女人说:“吃吧,你吃点吧!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声音里明显带着哀求。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本以为过年老板还能给咱发两千,谁知道工地被质监局查封。吃吧。吃了这碗面,咱就回家,搭大志的货车走……”

⑭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那么对他。

⑮我拿了面,塞给老板娘 15 元钱,小声对她说:“再给西边最北头那张桌子上碗面,我结账! 我老家一个兄弟。”然后快步跑出了面馆。

⑯我不想当面说清,是不想让民工兄弟再难堪。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必须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然艰难、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一样的好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爸爸,谢谢你来捧场

巴人

①他告诉坐在旁边板凳上的妇人说,他的孩子们一个个正在长大。这倒不是什么特别的新闻,孩子们都如此,这是自然现象。

②不过,他面对着棒球场说,他从前以为这种长大过程是一步一步来的。但事实上,他的孩子们却似乎突然从一个年龄阶段跳到另一个年龄阶段,就像他开汽车时转弯一样,换挡会发出令人胆战心惊的声音。

③他记得,他的老大还是3岁时,牵着他的手在街上行走,碰到一个人竟然会打招呼。这个儿子怎么会认识一个他父亲不认识的人呢?即使在那个时候,他对儿子的这种独立个性已经有点感到震惊了。

④现在,孩子们又在经历人生的一些必然里程了。老大在准备他的驾驶执照考试,最小的一个即将报考初中。

⑤现在,球场上轮到13岁的儿子上场博击了。在短短的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里,这孩子就已经掌握了打球时如何运用眼睛、姿势、腕部动作等取胜的要诀。

⑥这位父亲看球的神情,只有父母望着自己孩子时的神情可以比拟。一会儿过分洋洋得意,一会儿又过分吹毛求疵。做一个称职的父亲或母亲,就是要能了解什么是过分。不过,今天这位父亲所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种东西,是介乎赞叹与哀愁、慈爱与失落的某种东西。

⑦他记起了历年来的一些小事。孩子们从学校带回来的作业一直在变。起初是一个粗糙的木制烛台,后来的是一张厚板桌子;开头是一幅蜡笔画,最后是一篇较长的论文。

⑧也许,他说,他自己正经历一种青春期。也许,所有父母都会跟他们的孩子一起度过第二个青春期,一方面看见他们长大而欣喜,一方面又要放手让他们离开而心痛。

⑨就在这男人和那妇人边谈边看球的时候,比赛两队互换攻守。那个13岁的孩子一阵风似的在他们旁边跑过,捡起一只手套后便跑向第三垒。有人击出一个平飞球正对着他飞过去,但男孩却接漏了。

这位父亲突然一跃而起,接着又坐了下来。他告诉那妇人说:两年以前,这男孩一定会流眼泪,可是现在,他很快就恢复常态了。妇人告诉他:两年前,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要去教导他,但现在你只是个观众。

⑪是的,他说,我们父子俩都在成长。这男人从前以为他对为父之道懂得很多。

⑫毕竟,他自己也做过孩子,也有过一个父亲。他以往把自己看作导师,引导他的子女避开他自己年轻时的陷阱。他把自己的一生视作子女们续往开来的发展基础,就像建造摩天大楼一样。

⑬可是,他的孩子们却更像他年轻时一样。

⑭因此,现在他已慢慢接受英国一位小说家在书中所写的话:“他的儿子也许要经历他自己和他同时代的人所经历过的同样途径,吸取教训就像以前从没有人得过这种教训似的。”现在,轮到他领会到他父亲在他之前所领会过的事情了:对自己子女的关注和期望虽然热切,但始终要放手让他们离开。

⑮球赛终于结束。男孩大步跑了过来,把一只手套和一个棒球交给他,然后跟队友一起走了。走到球场中央时,男孩喊道:“爸爸, 谢谢你来捧场!”他挥手目送男孩离开。没有关系,事情就是这样的,他们都长大了。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