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十三岁男孩的忧伤

    儿子桑岩和同学去爬山,出了点小事故,左腿小腿骨折了,在骨科医院治疗。

    这是桑岩长这么大,第一次因受伤住院,看望的人络绎不绝,带着各种营养品和水果。我和老公也轮流值班陪着他,每天想办法给他做可口的饭菜。

    家境富足,这个时候更想让孩子享受到好的照顾。

    那天中午,我开了车带着从家里煲的冬瓜排骨汤赶到医院时,病房里静悄悄的,桑岩旁边的病床空空荡荡的 , 只有桑岩在,老公在我快到时赶回去处理公事了。

    我把冒着热气的排骨盛出来,这是桑岩从小最爱吃的,每天都吃不厌。但这次,他却并没有表现出我熟悉的热情来,只是看了一眼,然后说:“妈,以后你别给我送饭了,我想吃医院的饭菜。”“怎么了?”我有些诧异,“医院的饭菜做得那么粗糙,哪有家里的可口?”

    桑岩却并不回答我,又说:“你也别让那么多叔叔阿姨带着东西来看我了,好吗?”

    我有些愣怔,看着他——我在这个十三岁男孩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柔软的忧伤。

    我轻轻问他:“告诉妈妈,为什么呀?”

    桑岩犹豫了一下,转过身指指旁边的床位:“因为我不想让那个哥哥心里难受。”

    桑岩旁边的床位,有个比他大两三岁的男孩,小腿粉碎性骨折,已经住院半个多月了。我不知道桑岩为什么会这么说。于是我问:“哥哥为什么会难过?”

    “因为……”桑岩说,“你知道吗?他没有妈妈,他爸爸在工地上班,都没有时间照顾他,工地上的人有空就轮流来陪他,但是没有人给他带好吃的,他只能吃医院的饭。妈妈你看,他的柜子里面都是空的,连一盒牛奶都没有,可是你们什么都给我买,他看了,心里一定会难受的。以后我和他一起吃医院的饭,我陪着他,他就不难过了……”

    我的心也不由得柔软起来,因这个十三岁男孩的善良——这些天,我只顾着他,心疼他的伤,担心着他的恢复,全力以赴地照顾他,却忽视了他旁边那个跟着父亲在工地上受伤的少年和他的处境、他的感受。我忽视了我们对桑岩如此丰富的宠爱,会让同样在病痛中孤单的男孩更加孤单,或者会自卑、伤感……桑岩一定是捕捉到了他的目光,那目光中一定流露出了这样的感受。

    可是,我还是不愿意为此委屈儿子。于是我说:“那以后我多做一些,你和那个哥哥一起吃好吗?你的那些东西,也可以分一些给哥哥……”

    “不好。”桑岩打断我,“妈妈,这样他会觉得我们是可怜他,我不想那样做,如果是我,我也不会要别人可怜。妈,你就让我吃医院的饭吧,挺好的。”

    我的视线忽然就模糊了,然后,我伸出手轻轻拥抱了儿子。我很惭愧,我在这一刻看到了我的爱是多么自私和狭隘,已经是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对于善良的感知,还不如一个十三岁的孩子。

    桑岩还不懂得太多大道理,甚至不谙世事,但是他本能地知道:善良就是不在病痛面前炫耀健康,不在贫穷面前显示富有,哪怕只是在一顿简陋的饭菜面前。

    那么,我有什么理由不成全他的善良呢!

(1)、文章标题为“十三岁男孩的忧伤”,请结合文意指出“十三岁男孩的忧伤”的具体含义。
(2)、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词语的具体含义。

①我在这个十三岁的男孩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柔软的忧伤

②我忽然视线模糊了,然后,伸出双手拥抱了儿子。

(3)、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4)、第⑮段“我很惭愧,我在这一刻看到了我的爱是多么自私和狭隘,已经是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对于善良的感知,还不如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请结合文意和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善良的感知”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清明的心弦
                                                                                                           王蒙
       ①我喜欢北方的初冬,我喜欢初冬到郊外、到公园去游玩。
       ②地上的落叶还没有扫尽,枝上的树叶还没有落完,然而,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的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春天它急着发芽和生长,夏天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而秋天,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果实是大树的骄傲、大树的慰安,却又何尝没有把大树压得直不起腰来呢?
       ③现在它宁静了,剩下的几片叶子,什么时候落下,什么时候飞去,什么时候化泥,随它们去。也许,它们能在枝头度过整个的冬天,待到来年春季,归来的呢喃的燕子会衔了这经年的枯叶去做巢。而刚出蛋壳的小雏燕呢,它们不会理会枯叶的琐碎,它们只知道春天。
        ④湖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凌晨时分也许会结一层薄冰,薄冰上有腾腾的雾气,雾气倒显得暖烘烘的。然后,太阳出来了。有哪一个太阳比初冬的太阳更亲切、更妩媚、更体贴呢?雾气消散了,薄冰消融了,初冬的水面比秋水还要明澈淡远,不再有游艇扰乱这平静的水面了,也不再有那么多内行的与二把刀的贪婪的垂钓者。连鱼也变得温和秀气了,它们沉静地栖息在水的深处。
       ⑤地阔而又天高。所有的庄稼地都腾出来了。大地吐出一口气,迎接自己的休整,迎接寒潮的删节。当然,还有瑟缩的冬麦,农民正在浇过冬的“冻水”,水与铁锨戏弄着太阳。场上的粮食油料早已拉运完毕,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在整理谷草。在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什么适时播种呀,龙口夺粮呀,颗粒归仓呀,那属于昨天,也属于明天。今天呢,只见个个笑脸,户户柴烟,炕头已经烧热,穿开裆裤的小孩子却宁愿呆在家门外边。
       ⑥这时候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游人与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大地、花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得悠闲,她们已经没有义务为游人竭尽全力地展示她们的千姿百态。当她们完全放松了以后,也许会更朴素动人。而这时候的造访者,才是真正的知音。连冷食店里的啤酒与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队争购,结束了她们大红大紫的俗气,庄重安然。
       ⑦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野鸽子在天空飞旋,野兔在草棵里奔跑。和它们一起告别盛夏和金秋,告别那喧闹的温暖;和它们一起迎接漫天晶莹的白雪,迎接盏盏冰灯,迎接房间里的跳动的炉火和火边的沉思絮语,迎接新年,迎接新的宏图大略,迎接古老的农历的年。二踢脚冲上青天,还有一种花炮叫做滴溜,点起来它就在地上滴溜滴溜地转。
       ⑧初冬,拨响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我真喜欢。

阅读记叙文《幸福的香气》,回答后面的问题。
                                                                                                    幸福的香气
                                                                                                           益名
         记得小时候一个人偷偷躲着喝汽水,忘记了人间的烦恼,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一直到今天我还记得那时的情景,当我重复地说“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喝汽水更幸福的事了吧”时,心里百感交集,眼泪忍不住就要落下来。
         贫困的岁月里,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像我常记得盛一碗热腾腾的白饭,浇一匙猪油、一匙酱油,坐在厅门的石阶前细细品味猪油拌饭的芳香,那每一粒米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
         有时候这种幸福不是来自食物。我记得当时我们镇上住了一位卖酱菜的老人,他每天下午的时候都会推着酱菜摊子在村落间穿梭。他沿路都摇着一串铃铛,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见清脆的铃人,每次他走到我们家门前的时候,都在夕阳落下之际。我一听见他的铃声跑出来,就看见他浑身都浴在黄昏柔美的霞光中。那个画面、那串铃声,使我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好像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
         有时幸福来自于自由自在地在田园中徜徉了一个下午。
         有时候幸福来自于看到萝卜田里地留下来做种的萝卜,开出一片宝蓝色的花。
         有时幸福来自于家里的大狗突然生出一窝颜色都不一样的、毛茸茸的小狗。
         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烦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从前,我在山间、城市穿梭做报道访问的时候,常常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坐在夜市喝米酒配猪头肉的人们,他感受到的幸福往往不逊于坐在大饭店里喝XO的富豪。蹲在寺庙门口喝2O元一斤粗茶的农夫,他得到的快乐也不逊于喝几百上千元一斤的昂贵的龙井茶的人。
        这个世界原来就是相对的世界,而不是绝对的世界,因此幸福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由于世界是相对的,使得到处都充满缺憾,充满了无奈与无言的时刻。但也由于世界的相对性,我们不论处在任何景况中,都还有遭遇幸福的可能能在绝壁之处也见到缝中的阳光
         我们幸福的感受不全然是世界所给予的,而是来自我们对外在或内在的价值判断,我们幸福与否,正是由自我的价值观来决定的。

阅读理解

       ① 他果然又在里边,斜躺在一堆野草上,显出十分衰弱的样子。

       ②他忽然站起来,走到我的身边,大大的眼睛_____出笑意。我跟着他走到他刚才_____的地方,坐了下来,忽然发现脚前的泥土上_____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画儿:一座歪歪斜斜的塔,一堆松松散散的书,一株弯弯扭扭的树。这些画儿下面划了三个圆圆的“○”,好像滚动的铁环。

        ③“三叔,你画的是什么?”

        ④“画的都是三叔。”

        ⑤“可一点儿也不像你呀?”

        ⑥“像,很像!”他凄然一笑,指着塔说,“我小时想做一个建筑师,但又讨厌建筑学上那些个复杂的公式,就放弃了。这一摞书,是我第二个理想,想当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写了几篇稿子,寄出去被退回来了,我又灰心丧气,不干这伤脑筋的事儿了。这一棵树,是我第三个理想,想当一名生物学家,后来又觉得生命的起源、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人工合成等问题竟是那么复杂和渺茫,我又颓唐了。第四个理想还没有建立,命运忽然对我说:‘算了吧,你该回老家了!’”

        ⑦“那些铁环是什么意思?”我悲伤地问。

        ⑧“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

        ⑨“那老师一定会批评你了。”

        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了太不了解它们了

       ⑪我沉默了,抬头望他,不知为什么,他眼眶里滴下几滴泪水。

       ⑫这时,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身边的三叔忽然喊道:“太阳!”接着,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它似的。

        ⑬“太阳能捉住吗?”我天真地问道。

        ⑭“能!能呀!我以前老是忘记了去捉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没有想到要捉住它!”

        ⑮“太阳里有火,一定很烫手吧?”我说。

        ⑯“是啊,有点烫手,还得费点力气。但把它一捉到手,就变了,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里面放满了五彩的宝石。太阳的光芒都是从这些五彩的宝石上放射出来的,所以才这么亮。”

       ⑰他忽然俯下身,用手捏住我的脸蛋。我疼得差点儿叫起来,他一点儿没有觉察到我的痛楚,口里喃喃地说:“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石头里的春暖花开

葛闪

    ①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20余里崎岖难行的山路,洛宁总是背着一个大口袋,艰难而坚毅地行走着。

    ②洛宁11岁,是云南山区的一名小学生,皮肤黝黑,身形瘦弱,沉默寡言,喜欢独处,是同学们眼中的“怪人”。同样,他也是我到偏远山区支教以来,见过的最不合群的学生。

    ③从几个月前开始,洛宁上学的时候,背上背的除了书包,凭空多了一个口袋。口袋里面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鼓鼓囊囊的,看起来颇有重量。上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轻轻放在课桌下面。下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背上,在小小的操场上转圈。班上的学生都很好奇,想揭开谜底。有同学去摸过,硬邦邦的,有棱有角,从手感上判断像是石头。但是,洛宁总不会傻到把石头当做宝贝整天背着吧?不管是同学们,还是做老师的我,每当向洛宁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洛宁总是一言不发,只是低着头吸着被冻得红通通的鼻子。

    ④又过了一段时间,时值严寒,洛宁的口袋也变大了,里面的东西好像也装得更多了,似乎口袋里面的东西是遵循着一定的时间规律变大变重的。

    ⑤洛宁口袋里的秘密,终究没有敌得过同学们的好奇心。一次,洛宁没有拗得过好几个同学的“合力”,口袋被强行打开,滚落出来的居然真的是石头!原来,身形瘦小,体弱无力的洛宁,是想通过背石头来锻炼身体。几个孩子回过神来,便嘻嘻哈哈嘲笑起洛宁来。被激怒的洛宁狮子般扑了上去,和他们打在了一起。办公室里,我不忍心训斥洛宁。

    ⑥我刚来时就听别的老师讲过,眼前这个瘦弱到让人心疼的孩子背后,有着任谁听了也会难过的背景:6岁那年,洛宁的父亲患病离世,使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天塌了,母亲就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她每天上山砍柴到集市上去卖,还要替别人做挣不了几个钱的手工活,还要割猪草喂养唯一的一头猪,还要洗衣做饭。洛宁很懂事,只要从学校回家,就抢着干活。日子本来可以这样贫苦却也不失幸福地度过,但命运就是这么无情和残酷——去年的一天,洛宁的母亲不幸遭遇车祸,命虽捡了回来,人却瘫痪了。

    ⑦几天后,我买了点东西,趁着上午没课,独自来到了洛宁的家里。躺在床上的洛宁的母亲即使盖着被子,我也可以从瘦削的脸上看出,她的身体是多么虚弱。见我介绍了自己的身份,洛宁的母亲慌忙要起身,但只是挣扎了几下便作罢了,在我的帮助之下,才半坐了起来.

    ⑧我告诉她洛宁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近来的情况,只是,我隐瞒了洛宁和别人打架的事情。当我向她提及洛宁背石头上学的奇怪之举时,她的眼泪顿时簌簌落了下来。原来,自从她瘫痪后,洛宁除了上学,其余的时间都在家中服侍母亲。小伙伴喊他去玩,他没有时间,因为他要接替母亲的“工作”——砍柴、烧水、做饭、洗衣服、喂猪……

    ⑨一天,她因为渴急了,把手伸向离床头不远的热水瓶,结果却烫伤了自己。洛宁放学回家,看到被烫伤了的母亲,心像被刀狠狠地剜了一般,痛入骨髓。他怕在以后的日子里,若是自己不在家,母亲不知道还会发生其他什么事情。于是,洛宁当即决定:以后的每一天,他都要背着母亲上学。尽管母亲一再劝阻,洛宁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从那时起,他便开始背着石头上学了。

    ⑩我的心陡然被濡湿了,但我同时还是感到奇怪,洛宁想背着母亲上学来照顾她,但他的背上,却怎么永远是一袋石头?

    ⑪洛宁的母亲看出我心中的疑惑,哽咽着告诉了我这个爱的秘密:她体重86斤,洛宁瘦小的身躯哪堪重负!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起初,背着少量的石头,随着对重量的适应,然后不断地添加石头,直到他能适应超过86斤的重量为止。

    ⑫86斤,是洛宁母亲的体重,亦是爱的重量!

    ⑬回来的山路上,我任由泪水肆意奔流。我想,那口袋里的石头冰冷坚硬的棱角,定然无数次硌疼了洛宁的后背、压疼了洛宁瘦弱的肩膀吧?我仿佛看到这样一幕画面:……只因为,他后背上的那一袋石头并不冰冷坚硬,而是因了一份爱,时时春暖花开!

(摘自《辽宁青年》2012年第1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灯 笼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为配合校园文化节活动,学校文学社举行了一系列活动,邀你参加。 

母亲感冒后

【英】乔依斯·卢博尔德

①你感冒过吗?当你发烧、浑身疼痛时,你就得躺在床上。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并且在24小时之内就缓解了。但是这许多人不包括母亲们,做母亲的总能在12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好起来。 

②妈妈刚量完体温,超过了39度。 

③正是午餐过后,大一点的孩子都上学去了,婴儿正睡着。妈妈也该休息一会儿了,可是,她先得做完这些事:为晚餐准备好面包、给清洁工留一张字条、找人代她在开会时送咖啡、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把垃圾倒掉…… 

④最后,她终于躺下了。她酸疼的腿贴在冰凉的床单上,感觉一阵舒畅。她睡着了。 

⑤突然,客厅门被撞开了。孩子们放学了。“妈妈,妈妈,你在哪儿?”他们叫喊着。妈妈想回答,但她实在虚弱,孩子们听不见她的回答声。过了一会儿,他们发现了她——躺在床上。 

⑥“你还没起床吗?”小女儿叫道。 

⑦“我怎么到比尔家去?”男孩子问。 

⑧“晚饭怎么办?”大女儿说道。 

⑨妈妈懂了,她明白这些孩子不习惯妈妈待在床上。“我病了。”她说,“什么都不能干,我得把活全交给你们。”她说道,“煮土豆……照看婴儿……摆好桌子……” 

⑩孩子们兴奋地冲出去,像战士一样投入了战斗。一时间,妈妈被留在安静的房间里,身上的疼痛又加剧了。 

⑪爸爸回来了。他走进卧室,重重地跌坐在床沿上去摸她的手,他看上去很累。妈妈安慰他道:“没什么,亲爱的,只不过是感冒。”她说,“我能起来做饭,并且……” 

⑫爸爸摇摇头:“你就待在这儿,什么事也不用操心,我和孩子们会操持一切。” 

⑬妈妈的房间又变得安静了,显得空荡荡的。她静静地躺着,倾听着家里的声音。她有一种被遗忘的感觉,但其他人好像都不在乎,时时传来孩子们哧哧的笑声和父亲的大笑。 

⑭一会儿,又安静了。显然他们正在用餐,而妈妈一个人孤独地躺在那里。他们把她忘了,好像没有她,他们照样做得很好…… 

⑮“砰”的一声,门打开了,小女儿冲进来告诉她:“他们把盘子打碎了,狗把你的晚餐都吃光了。” 

⑯原来是这样!又是一阵喧哗,孩子们都来了,他们为他们带来的东西感到自豪:一杯水,一个盛着三粒菜豆的碟子,一块凉了的土豆,一小块烤糊了的面包。“你吃饭的时候我们能和你待在一起吗?”他们问,“爸爸晕头转向,厨房里一团糟,没人知道扫帚在哪儿……” 

⑰妈妈觉得舒畅极了,在孩子们的注视下,她吃完了这顿凉饭。“这些东西都好吃极了。”她说。大女儿讲话了:“妈妈,我真希望你早点好起来,你生病了一点儿也不好。” 

⑱“是的,”儿子说,“我希望你明天就好。我们需要你。” 

妈妈笑了:“我已经全好了。”她说。

⑳你看,这就是母亲的生活,其他人可以一天24小时卧床不起,但母亲不行,她必须在12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好起来。 

校经典文苑栏目计划推送《母亲感冒之后》一文,你作为推送编辑,请你完成以下推送任务: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