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文本一】
在“阅读新火种”校园公益讲座上的演讲(节选)
李 洱①
①“语文”这个词,大家知道从哪里来吗?
②如果我没有记错,它应该是叶圣陶先生在1949年提出来的。在此之前“语文”被称为“国语”和“国文”。后来,叶圣陶先生把“国语”和“国文”两个词各抽一个字,拼起来叫“语文”,我们可以理解为语言文字。这个改动,很贴切,很了不起的。
③学好语文重要吗?当然重要!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看上去很简单,但要说清楚却非常困难。
④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里,只有人会使用语文,就是会听,会读,会说,会写,还会翻译。人掌握语言用来交流,不仅是简单的交流,还会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别的动物也会交流,耳鬓厮磨,窃窃私语,但是两个不同的动物群落之间是很难进行交流的,它们一言不合,就要撕咬。动物之间也不会有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需要文字,即便是结绳记事,那也是语言的一种形式。而动物是没有文字的,甚至不可能结绳记事。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文字,没有语文,所以它们只能是动物,而我们是人。简单地说,语文使人成为文明的传承者。语文就是这么重要。
⑤语言的变化,就是人类文明的变化。在中国,从文言文到白话文,就代表着中国不同的分期,代表着古老中国到现代中国的变化,代表着中国人的视野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变化,意味着突破,突破就意味着创造的可能。作家写作,是为了打破常规之后,建立一个新的规范。这么说吧,因为你写的是小说,你得把一件事情讲清楚,让别人明白,所以,你得悄悄地,小心翼翼地,使用人们比较熟悉的规范去突破规范。要想创作,你首先得熟悉原来的规范,能够熟练地使用那种规范。我们中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首先去学习和掌握那些基本的规范。你得先去学习各种各样的技巧,以后才有可能去突破那些技巧,创造出新的技巧。先要学会走路,先要长到成人那样的身高,然后再考虑爬到成人的肩膀上。中学语文教育,就是教你学会各种规范,教你成长,先长到与别人那样高再说。今天我可以非常明确地讲,各位同学先把语文学好。你上大学从不从事写作,那是另外一回事。最重要的是只有语文学好了,这个人才可以创造创新,成长为一个非常完备、完善的人。
⑥文学总是引人向善,学习语文还可以帮助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契诃夫手记》里有一句话:“一只小猎狗,走在大街上,为它的罗圈腿而感到羞愧。”写下这句话的人,感情多么丰富,多么细微!只有对所有的事情充满同情和热爱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这是用来捕猎的狗,它很小。一般人会看到什么?一般人会想到这个小猎狗的尾巴卷起来了,这个小猎狗看上去虎头虎脑,多么地可爱。或者这条小猎狗是残疾的,是流浪狗,我们不愿多看它一眼。但是,契诃夫看到了小猎狗的“羞愧”——它为自己长得不好看,为自己的罗圈腿而感到羞愧。契诃夫与小猎狗感同身受。谈到俄罗斯,我们会说他们是“战斗民族”。这个民族的性格仿佛就是如此。但是,因为有了契诃夫,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中就有了那么一丝温柔和体贴。文学最重要的意义就体现在这里。尽善矣,尽美矣。
⑦学好语文很重要,还因为学好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A】有些同学想成为科学家,要知道没有良好的语文功底,就无法从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汲取精华,无法从不断爆炸的信息资源中获得新知,学术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B】语文对于学术研究,就像赛跑对于整个体育运动一样。
⑧所以我总是劝初中和高中的同学,先把语文课学好。同学们,从你们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你们对未来的期盼。祝愿你们学好语文,成为一个你想成为的人。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李洱: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其作品《应物兄》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文本二】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节选自《语文课程标准》)
享誉世界的数学家苏步青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发表“就职宣言”时曾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 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