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岳阳市中考语文二模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 , 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乡:同“向”。②勇悍仁彊:文中指勇敢、强悍、仁厚、兵力方面。③喑恶(wù):发怒声。④叱咤:呵斥声。形容厉声怒喝。

(1)、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而去之 相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 B、今大王能反其道 臣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C、拜贺曰 日食(《送东阳马生序》) D、匹夫之勇耳 立独行
(2)、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上两段文字突出地运用了排比手法。 B、“城郭”在古代泛指城市,郭指内城的墙,城指外城的墙。 C、《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划波浪线的句子正确的断句为“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

(4)、【甲】【乙】两文中孟子和韩信的观点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出师表》)

【乙】况守时,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选自《智囊》,有删改)

【注释】①况守: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明朝著名廉官。守,做太守。况钟时任苏州太守。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返回首页

试题篮